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2020-12-22 軌道為你而來

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然後依賴上,人自由自在多好。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

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

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

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一言以蔽之,《挪威的森林》是一本漂泊在旅途上寫下的書籍,於是感傷和孤獨,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它的基調。

01、面對成名背後的爭議,村上春樹大膽反擊

這本書誕生以前,村上春樹便立志要讓它成為,「讓全國少男少女流幹紅淚的小說」。

而《挪威的森林》也不負眾望,自問世以來,僅用25年的時間,便在日本銷出1500餘萬冊,相當於,平均每6-7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這本書。可是,龐大的讀者基數帶來的,除了耀眼的成績,還有巨大的爭議。

想必讀過村上春樹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描述男女關係常常伴隨著性描寫,而這一點在《挪威的森林》裡有很明顯的體現。大量直白、細膩且大膽的性描寫,令人咋舌。哪怕是在民風開放淳樸的日本,這也是備受爭議的。

針對媒體和讀者的質疑,村上春樹卻坦蕩地反唇相譏道,「越是如實寫,就越是沒有腥味。」

其實這樣的爭議,儘管在此書出版多年後,依然沒有停止。《挪威的森林》曾因深刻的主題和意義,被美國新澤西州列為高中暑假課題圖書之一,但卻引起監護人的反彈。

有部分學生監護人認為,書中有關於性的描寫,「不適合十幾歲的孩子」。最終該書被迫從課題圖書列表中刪除。對此出版社很不滿,直言,「校方屈服於壓力,很遺憾。」

關於文學作品中性描寫的爭議,坊間一直喋喋不休,我倒是想起莫言對此的回覆,簡單又有力量。

諾貝爾文學獲得者莫言說過一句話,「文學裡的性描寫是非常重要的。」

愛情和性的描寫,是對人性的描述和刻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文字的奇妙之處在於,通過意境的建立,傳達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揭示。大膽直白的性描寫,不過只是揭示主題的工具之一,將性和人的生存狀態打散,在心靈和感情的短暫愉悅中反省現實和自我。

02、《挪威的森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挪威的森林》以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環境作為背景,飛速發展的經濟帶來的是物慾橫流背後的孤獨和寂寞。村上春樹在裡面描繪了繁華都市生活下孤獨又失落的少男少女眾生態。

主人公渡邊是一位性格內向的寄宿大學生,為了躲避好友木月離世的悲痛,而藏匿在東京鬧市裡。在花花公子永澤的教唆下,渡邊沉淪在一夜情的歡愉中,換來的卻是更加深刻的孤獨。

渡邊偶遇同樣在東京逃避現實的直子,兩顆孤獨的靈魂和身體都在不斷靠近。可是就在他們第一次突破界限以後,直子卻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選擇在療養院隱居。

就在渡邊和直子還在摸索著相處的界限時,活潑開朗的綠子卻闖入了渡邊的生活。同樣承受著命運施加的壓力,綠子卻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渡邊想要尋求綠子的庇護時,他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靈魂早已迷失。

《挪威的森林》裡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也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只有反映和批判現實生活的立意和主題。主人公在複雜的男女關係之中沉迷,其實是都市物慾生活對心靈的衝擊和侵佔。

03、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同樣因為描寫情慾而備受爭議的王小波,他曾說過,

「寫性有媚俗的嫌疑......但生活就是如此,又何須掩飾?」

小說的題目,《挪威的森林》,本就帶有多層含義,但最終還是直指人們內心的孤獨:

首先,作為披頭四樂團經典搖滾音樂,它是女主人公直子最喜歡的音樂,卻又不敢輕易提起,「一聽這曲子,我就時常妄想得不行,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在茂密的森林裡迷了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裡面又黑又冷,又沒有一個人來救我。

其次,書中描寫的一切,以文字的形式,真實再現了日本國度對上世紀60年代搖滾文化的踐行。罷課、學潮、性亂......等等離經叛道的行為,其實都是現代都市青年在黑暗社會裡,無法排解痛苦的表現。

《挪威的森林》裡面的性描寫,不全是愛欲的表現,更多的只是一種排解鬱悶和孤獨的手段,是彼此企圖從孤獨中尋求解脫的救生圈。比如當他為了安慰一位受情傷的女子,同她「不約而同地跨入旅館,其實雙方都不特別想一起睡覺,只是如若不睡,事情便無法收場。」

他們在孤獨和空虛中彷徨,在荒誕的情慾中尋求慰藉,最終卻加速心靈的損耗。然而,這個苦澀的過程,卻是他們的成長曆程,在一次次撞南牆以後才摸索出人生的意義。

04、來聽聽大佬們對它的評價

我國著名翻譯家林少華曾經說過:

「村上作品的基調是孤獨和無奈,而最讓我動心和引起共鳴的,是他把孤獨和無奈作為玩味的對象,還把這種玩味升華為審美境界 。」

作家周嘉寧回憶《挪威的森林》,卻充滿青春的氣息:

一本《挪威的森林》被翻了很多遍,姑娘們都願意像綠子一樣穿短褲,晃蕩著兩條細腿,並且死死記住綠子與渡邊的對話:「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整個世界森林裡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黃油。」

美國華人學者李歐梵教授更將《挪威的森林》列為20世紀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十部文學譯著之一。

在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環境,閱讀《挪威的森林》,雖然沒有那個時代的痕跡和苦澀,但精神的匱乏和物慾的縱橫,卻有幾分相似之處。或許正因如此,這本書自從引進國內以後,多次再版,至今仍保持著較高的銷量。

好的作品如酒,文字雋永,時光卻將它衝刷得更加醇厚。無論什麼時候再讀這本書,你都會從中收穫不一樣的感悟和深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從青春吃的苦頭裡收穫經驗和教訓。閱讀此書,既是在回味自己與過往青春的距離,也是在窺視當代年輕人內心脆弱的契機,從而拉近親子關係和教育。

推薦村上春樹以《挪威的森林》為首的經典代表作,從《且聽風吟》到《挪威的森林》再到《海邊的卡夫卡》,生命不息,旅途漫長。一頓飯錢,足以讓你走進大師的世界。

不喜歡套裝的朋友們,也可以直接購買單品,在《挪威的森林》裡邂逅有趣的靈魂!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村上春樹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村上春樹: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記得第一次認真嘗試理解「孤獨」是因為村上春樹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挪威的森林》因害怕失望,所以只能選擇孤獨。村上春樹,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於京都伏見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因為我那時對於村上春樹的了解,不過只是知道他是一個經常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罷了。村上春樹大學時,一位同學讓我幫忙看一下她準備投給校報的關於村上春樹的一篇文章。那時,我仍未讀過村上春樹的任何作品,只能幫忙看看有沒有語病。
  • 《挪威的森林》:寫渡邊徹,亦是在寫自己,解讀村上春樹的孤獨感
    村上春樹站在人類發展的髙度告訴人們,孤獨也是精神迫求者的需要和能力, 而現代人正在喪失這種能力。  孤獨不應是一種需要逃避的情緒體驗,相反它可以是現代生命需要追求的新境界。村上春樹小說中對待孤獨的態度為都市中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認知視角和方法,村上春樹認為與其一味地通過和別人的交往化解孤獨,還不如自己把玩孤獨,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孤獨,把其當作人生中的一種必須的生存常態和生命體驗。
  • 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傑伊·魯賓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翻譯者之一。在他的書作《村上春樹和我》中,傑伊·魯賓毫不吝嗇地表達他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在專業學者這層身份之外,更是作為單純的個人,單純的粉絲,深深沉迷於村上作品之中。」
  • 《林少華看村上》:讀懂了村上春樹,也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鍾情於村上春樹,勢必撇不開林少華,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而我始終認為林少華是懂村上春樹的。如果你是一個村上春樹迷,那麼對林少華的名字就不會陌生。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2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
  • 林少華談村上春樹:走出孤獨,邁向剛性與冷色
    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3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談到村上春樹,常常離不開林少華的名字。「眼下正值疫情,少了遊花逛景、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感到孤獨亦是人之常情。」3月17日,在「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活動中,林少華來到直播間,從「孤獨」出發,講述村上春樹寫作背後的故事。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喜歡音樂的70後80後,對伍佰的《挪威的森林》耳熟能詳。這首歌收錄在伍佰1996年發行的專輯《愛情的盡頭》中。這首歌曲是伍佰的代表作之一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村上春樹遠比莫言出名,為何卻得不了諾貝爾獎?原因只有1個字
    1979年,30歲的村上春樹,憑藉處女作《且聽風吟》走紅,而莫言依靠《透明的胡蘿蔔》一炮而紅則是比他晚了六年。隨後的幾年,村上春樹也是佳作頻出:《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都獲得了一些獎項。1987年,村上春樹出版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村上春樹 《舞!舞!舞!》3.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5.希望你可以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6.
  • 《挪威的森林》裡的村上春樹—伍佰
    伍佰讀完村上春樹寫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後,十分喜愛,直接沿用書名創作出了同名作品《挪威的森林》。而事實上,一生對音樂的追求,每一首創作記錄都是伍佰的人生歷程和反應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正像一生都在堅持自我,尋找自我的村上春樹!
  • 《挪威的森林》,伍佰讀懂了渡邊君,就像村上春樹聽懂了甲殼蟲
    村上世界裡:甲殼蟲的《挪威的森林》就是渡邊追尋的,停留在心愛女孩那片世界裡,坐在她的房間裡四處張望,有紅酒和浴室,很溫柔,很輕鬆。伍佰世界裡: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是讓人們心碎的,那片森林是那樣的美好,有著澄清湖面,雪白月光和寧靜空氣,卻是自己走不出,別人也闖不進來。
  • 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孤獨的人,哪一句打動了你?
    無論你是形單影隻獨自一人,還是左圍右繞一群人,孤獨,從來就沒有放過誰。品茶時,是一個人的孤獨;喝酒時,是一群人的寂寞。為了抵抗孤獨,我們做了許多,比如尋找伴侶,比如拉伸夜的長度……然而,有時事實與願望總是有著巨大的差距。我們把事情搞砸了,我們更孤獨了。
  • 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村上春樹的這本書,比《挪威的森林》好看
    ——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可讀指數:8豆瓣評分:8.0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中為讀者構建了兩個相對的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或平行結構。村上春樹卻首次採用了雙線並駕齊驅結構。以這兩個敘述結構體系的文體特點和語言風格又存在明顯不同——在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敘述推進中兩條平行的鋼軌穿越時空突然在「終點」——結尾處神奇而自然的交匯,令人嘆謂驚服。這種平行雙世界的結構的巧妙之處正在於能大幅度跨開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自由敘述,從而在敘述過程中能收放自如。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一句話道盡了村上春樹小說的受歡迎程度,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影響,鮮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文字風格輕盈,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結尾,為何要安排渡邊和玲子親密接觸?
    表現青少年面對花花世界那種無所適從的迷失感和孤獨感,以及如何完成自我救贖,一直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小說中最喜歡表達的主題之一。《挪威的森林》創作於1987年,是以日本70、80年代的生活背景作為題材,此時的日本,在經濟領域走向了快車道,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人們的物質欲望越來越強,為了滿足物慾,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不在推心置腹地交流,因此,在浮華的表面下,人們內心的焦慮感和孤獨感,變得越來越強烈。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