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2020-12-23 洛青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

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

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截止目前,仍然會在線上書店看到最新的銷售記錄。

《挪威的森林》是以1960年代後半為舞臺,由主角和一名高中同學以及這位同學的青梅竹馬戀人之間展開故事情節,作品表現出的喪失感和孤獨感贏得年輕人的共鳴,已被譯成逾30種語文在30多國出版。

《挪威的森林》不僅內容經典、邏輯縝密、情景真實的讓人共鳴,其中的經典名句也備受歡迎。(文章最後有部分名句摘錄)

在分享讀者的評論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村上春樹的生平。只有真正了解了作者,才會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他的作品深意。如果是已經熟悉他的朋友,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

01

前言

認識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むらかみ はるき,Haruki Murakami),日本現代小說家,生於京都村上春樹伏見區。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亦擅長美國文學的翻譯。也許正是因為此,他的風格偏重美式,並不同其他日式作家。

他不僅在日本與臺灣乃至韓國也是相當受歡迎的作家。

在中國,曾經由林少華翻譯的村上小說風靡一時。

村上春樹也以自我訓練跑長途馬拉松、喜歡爵士樂、古典音樂及美國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聞名。

他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他反戰意識很強,他的父親參加過侵華戰爭,他與父親關係不好有傳言表示也是因此關係。

他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村上春樹的首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後來發表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引起了「村上現象」。

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氣息。

#村上春樹#

02

作品特點

村上春樹的作品充滿了個人獨特的風格,熟悉的人甚至只需看一、兩頁便能知道是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最大的亮點是文字精煉,沒有太多餘的語言。

透過抽象化、符號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筆法,道出了現代人的無奈與哀愁。

作品雖然看似輕鬆,不過經過咀嚼深思後,卻又有一番味道。

每個讀者對村上春樹的作品都有不一樣的認識與體會,而每個人對他的風格的詮釋也有所不同。

他小說中的主角往往沒有正式的名字 ,作品中,不論男人或女人。要不適用代名詞,就是用一些代號來替代名字。

在長篇小說中,「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舞舞舞」等,男主角都沒有名字而以「我」來代替。

尤其是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麼長的內容,兩個不同的時空交錯,主角竟然沒有名字,實在令人佩服他的寫作功力。

其他如208、209雙胞胎、老鼠、羊博士、牛河等角色,也是以代號或綽號表現。

其他的一些角色,如出現多次的羊男,還有海驢等,則是比較虛幻的角色。

03

《挪威的森林》為何備受歡迎,一度成為「網紅」作品,至今仍然備受推崇。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影響了幾代讀者的青春名作。

故事講述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了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

徹頭徹尾的現實筆法,描繪了逝去的青春風景,小說中彌散著特有的感傷和孤獨氣氛。

《挪威的森林》主角渡邊君身邊存在著一對截然相反但又十分重要的女子,即是直子與綠子。前者是安靜、後者是躁動;前者帶有一定的黑暗色彩,後者存在著光明的意味。前者用來給主角不斷的懷念追憶,後者則給主角強大的衝擊力,帶動活躍的氣氛。而渡邊君卻在這兩個女子之間不斷掙扎,雖然不知為何會喜歡靦腆的直子,但總是逃不開她的影響。面對大膽的綠子,渡邊君卻常常表現出一副高冷的模樣,仿佛對任何事都沒多大興趣,任憑綠子的撩撥,都安然不動。可渡邊君沒發現的是,其實自己早已離不開這樣的生活。到明白時,綠子也已離他而去,剩下的依舊是渡邊君一人。

有不少人便是因為這種格調而喜歡上《挪威的森林》,進而喜歡上村上春樹。

直子內心陰暗,安靜憂鬱,像極了現實生活中文靜,不愛說話的女生。

綠子活潑清純,為了愛情變得囉嗦,不斷挑逗自己心愛之人,像極了那些愛情大於天之人。

渡邊君喜歡菸酒,在情愛裡掙扎,卻又時常感到孤獨,像極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口頭上雖然說著喜歡,但行動上卻見不到任何誠意。

因為這種真實的搖擺不定,又帶有孤獨與逃避的情況,讓大部分讀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村上春樹借用菸酒與性、死亡與夢,勾勒出以渡邊君為代表的年輕人孤獨的表達方式。

孤獨之後,便是迷失自我,但人不可能永遠甘願迷失,定會尋找出口突破。

於是在村上的筆下,愛情與旅行,幻想與逃避成為了救贖的方式。

這樣的敘寫牢牢地捕捉到了年輕人的心理,使其產生共鳴,也是此書暢銷不衰的主要原因。

書評結語:

書中的成長與幻滅,生死也好,孤獨也罷,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展看的,唯有透過成長,方有可能闡釋其中的死亡、孤獨、傳統與迷惘。

村上春樹所描繪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平凡人,甚至是游離於主流之外的邊緣人物。

他們平凡,他們孤獨,但他們卻驚人的有趣。

沒有親人,或遠離親人,與這個世界沒有多少聯繫,這樣的人一定是可悲的吧。

但村上卻給出了另一種可能:孤獨也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大可以擁抱孤獨。平凡也罷,邊緣也罷,只要活得有趣就好了。

自1987年在日本問世後,該小說在年輕人中引起共鳴,風靡不息。

讀者的評論,為你揭露這部小說真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04

經典語錄摘錄:

1.或許我的心包有一層硬殼,能破殼而入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對人一往情深。

2.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3.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

4.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庸,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

5.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6.任憑怎麼解釋,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越是拼命掙扎,我們的處境越是狼狽。

7.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然後依賴上,人自由自在多好,縱使漂泊,那種經歷也好過牢獄般的生活,所以我刻意不讓自己對網絡太依賴,對失去的人也保持淡然的態度,數千個擦肩而過中,你給誰機會誰就和你有緣分,縱沒有甲,也會有乙。

8.

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總會一次次不知覺望向遠方,對遠方的道路充滿憧憬,儘管忽隱忽現,充滿迷茫。有時候身邊就像被濃霧緊緊包圍,那種迷茫和無助只有自己能懂。儘管有點孤獨,儘管帶著迷茫和無奈,但我依然勇敢地面對,因為這就是我的青春,不是別人的,只屬於我的。

9.希望你可以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

10.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11.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幹的勾當。

12.不會忘記的永遠不會忘記,會忘記的留著也沒有用!

大家好,我是洛青悠,一個有態度,也有溫度的分享達人。

如果你喜歡美好的詩詞佳句,佛學、哲學文化,文學內容歡迎關注我。

我會定期為大家分享優質美好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作為村上春樹人生當中最暢銷的一部現實小說,《挪威的森林》取得的成就,倒也不辜負他為之付出的心血。為了以最好的狀態寫下這本書,村上春樹搬了好幾趟家,從神奈川縣的藤澤搬到東京,又從東京搬去大磯,最終索性旅居國外,在南歐的幾個城市漂泊著。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要讓我想想知名的日本作家,我會想起川端康成、夏目漱石、東野圭吾、渡邊淳一和村上春樹。也許我的記憶不能完全代表這些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但是估計能代表很多中國讀者的認知。林少華是著名文學翻譯家、作家,《林少華看村上》是一部文學評論集。
  • 村上春樹遠比莫言出名,為何卻得不了諾貝爾獎?原因只有1個字
    1979年,30歲的村上春樹,憑藉處女作《且聽風吟》走紅,而莫言依靠《透明的胡蘿蔔》一炮而紅則是比他晚了六年。隨後的幾年,村上春樹也是佳作頻出:《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都獲得了一些獎項。1987年,村上春樹出版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伍佰讀懂了渡邊君,就像村上春樹聽懂了甲殼蟲
    村上世界裡:甲殼蟲的《挪威的森林》就是渡邊追尋的,停留在心愛女孩那片世界裡,坐在她的房間裡四處張望,有紅酒和浴室,很溫柔,很輕鬆。伍佰世界裡: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是讓人們心碎的,那片森林是那樣的美好,有著澄清湖面,雪白月光和寧靜空氣,卻是自己走不出,別人也闖不進來。
  • 《林少華看村上》:讀懂了村上春樹,也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鍾情於村上春樹,勢必撇不開林少華,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而我始終認為林少華是懂村上春樹的。如果你是一個村上春樹迷,那麼對林少華的名字就不會陌生。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20多年間,林少華翻譯了40多部村上春樹的作品。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村上春樹大學時,一位同學讓我幫忙看一下她準備投給校報的關於村上春樹的一篇文章。那時,我仍未讀過村上春樹的任何作品,只能幫忙看看有沒有語病。他把村上春樹的小說歸結為此類,認為在其中「看不到日本人今天的生存狀況」,甚至斷言:「如果有一天村上春樹也獲諾貝爾文學獎了,那就是我們長期崇敬的那些偉大作品的災難。」雖然我比較喜歡閻連科,但他的這種論調卻對我起到了反向作用,讓我想要具體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苦咖啡文學」。於是,我選擇了村上春樹在中國最出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裡的村上春樹—伍佰
    最近因為電視劇《想見你》,讓伍佰的那首《Last Dance》再度刷爆朋友圈。「上萬人花錢來給伍佰唱歌」,這可能歌手的演唱會的最高境界了。「伍佰」原名吳俊霖,1968年生在了臺北新店,父親在嘉義經營著一家檳榔店。
  • 村上春樹承認父親侵華,重讀挪威的森林,才知道他一點也不小清新
    村上春樹的小說很受中國市場歡迎,既具有流行價值,又有文學價值,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多年的陪跑、文青裝逼的寶典,他可以說是中國最暢銷的日本作家之一。最近,村上春樹冷不丁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公開承認父親曾是侵華日軍,作為侵華戰爭的直系後代,他很羞恥。他為此拒絕吃中國菜,拒絕生娃,因為他不確定是否應該將這種侵略者的基因傳給下一代,讓孩子重複自己的痛苦。
  • 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村上春樹的這本書,比《挪威的森林》好看
    ——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可讀指數:8豆瓣評分:8.0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中為讀者構建了兩個相對的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或平行結構。村上春樹卻首次採用了雙線並駕齊驅結構。以這兩個敘述結構體系的文體特點和語言風格又存在明顯不同——在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敘述推進中兩條平行的鋼軌穿越時空突然在「終點」——結尾處神奇而自然的交匯,令人嘆謂驚服。這種平行雙世界的結構的巧妙之處正在於能大幅度跨開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自由敘述,從而在敘述過程中能收放自如。
  • 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魯賓在《村上春樹和我》中回憶。直到受另一家出版社的委託,閱讀村上春樹在美國尚未出版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魯賓才真正開始認識村上春樹。儘管他是抱著「了解世人都在讀些什麼爛作品也沒壞處吧」的想法開始翻開第一頁的,可當他合上最後一頁時,卻難捨那個村上春樹的世界。
  • 村上春樹的小說真有那麼好嗎?會不會有點吹噓過頭了?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在國內可以說是擁有許多的讀者,而且一些讀者,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讀過他的作品,便是開口閉口地村上春樹,好像只要一說到村上春樹,那麼就覺得自己很文藝,覺得自己很高級。好像村上春樹就是一個標籤,一個用來標榜自己的標籤。先來了解一下村上春樹,他是日本作家,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還沒有寫小說以前,他開過酒吧,還玩過樂隊,自從寫了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呤》之後,他就開始專注於文學創作,沒有再開酒吧。此後他陸陸續續寫出了很多的小說,直到1987年出版了《挪威的森林》後,他的名氣越來越,他的作品,也在那個時候進入到中國,一進入到中國,便被人們爭相閱讀。
  • 日本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電影取景處成聖地
    中國作家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使他的家鄉山東高密成為炙手可熱的地方,據說當地政府已經把打造紅高粱景區列入計劃。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諾貝爾獎陪跑者」村上春樹:無比蕪雜的心緒,獻給讀者的炸牡蠣
    雖然有人戲稱村上春樹一生都在與諾貝爾文學獎陪跑,但這種言論正能說明,他在文學上有不可磨滅的建樹。相比《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這些小說,本書更接近於現實,或者說更能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現實。如果說村上春樹小說的源頭是歐美,那他的雜文則屬於生活。取材於現實,感悟於自身,在本書,村上春樹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個溫雅謙遜、有擔當的傳統紳士形象。
  • 《挪威的森林》:寫渡邊徹,亦是在寫自己,解讀村上春樹的孤獨感
    村上春樹小說中對待孤獨的態度為都市中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認知視角和方法,村上春樹認為與其一味地通過和別人的交往化解孤獨,還不如自己把玩孤獨,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孤獨,把其當作人生中的一種必須的生存常態和生命體驗。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在中國,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多的讀者,從處女作《且聽風吟》開始,隨後的《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挪威的森林》等,一直到最近的《刺殺騎士團團長》。我們知道,外語作品的成功跟翻譯的功力是否深厚是息息相關的,而村上的作品在國內取得的成功顯然和他的主要翻譯者林少華是分不開的。
  • 如何評價《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
    而讀村上,則更像在讀自己,在傾聽自己的心聲,遊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簡而言之,村上春樹引起的是心的共鳴。 村上毫不忌諱地把這些都表現了出來,愛就是愛,無需隱晦。 無論你對書中主人公的愛情有什麼看法,都不能否認這些都是現實中存在的。可以說《挪威的森林》是本現實主義的愛情小說了。 而在村上春樹筆下的愛情又是怎樣的呢?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中國網民再次提起了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樹
    作為一名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中國的名氣很高,除了每次諾獎的固定炒作話題以外,他的作品本身也影響了許多中國的文化作品,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靈感來源是1965年英國搖滾樂隊甲殼蟲的《挪威森林》,而伍佰的那首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則是同時受到小說和約翰·列儂歌曲的影響。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著名的《挪威的森林》已先期面世,剛剛又出版了《斯普特尼克戀人》、《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且聽風吟》、《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再襲麵包店》、《夜半蜘蛛猴》等數種作品,譯者還是專攻村上的翻譯家林少華。    ■村上春樹:一棵什麼樣的樹    村上春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這棵相貌平凡的「樹」在文壇生長了22年,至今已綠葉青蔥。
  • 村上春樹的小說被無數人追捧,專家認為其實寫得一般,太過於華麗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讀過《挪威的森林》,以及《海邊的卡夫卡》,只讀過這兩部小說,此後我沒有再讀他任何的作品,以這部小說來說,我個人認為,故事情節還可以,文筆確實不錯,非常的華麗,說到文學性的話,其實也只能說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