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的人不知道,村上春樹的這本書,比《挪威的森林》好看

2020-12-23 阿文看娛樂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作者:村上春樹

太陽光沿著漫長的道路抵達這顆小小的行星,用其一端溫暖我的眼瞼——想到這點,我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宇宙運行規律並未忽略我微不足道的眼瞼。或許我有限的人生正在被賦予有限的祝福。——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可讀指數:8

豆瓣評分:8.0

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中為讀者構建了兩個相對的世界,也就是平行世界或平行結構。即「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各自平行分開的二元體敘述結構。這種結構在中外現代文學作品中雖已是屢見不鮮,但大多採用的都是主次、隱顯有別的敘事構架。村上春樹卻首次採用了雙線並駕齊驅結構。以這兩個敘述結構體系的文體特點和語言風格又存在明顯不同——在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敘述推進中兩條平行的鋼軌穿越時空突然在「終點」——結尾處神奇而自然的交匯,令人嘆謂驚服。

這種平行雙世界的結構的巧妙之處正在於能大幅度跨開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自由敘述,從而在敘述過程中能收放自如。並在敘述中不留痕跡的巧設懸念,製造可能性,最後將兩個迥然不同的故事相互交匯,合二為一。給人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如同柳暗花明,好似脫離寒冬,進入春天。

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設置在現代化的東京,在樹種的冷酷仙境,存在著神秘的「組織」與「工廠」,東京的地下藏有一個名「夜鬼」。而這個世界裡的「我」是一名「計算士」,既無家室,也無朋友,只想通過當計算士攢下一筆錢財,退休之後可以學希臘語,可以學拉小提琴。

油菜花

於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我」,卻不知情的成為了唯一成功掌握「模糊運算」能力的計算士,莫名其妙地結識了粉紅女郎及其祖父,捲入了一場涉及計算士、符號士、夜鬼的爭端之中,最終了解到,自己腦子裡有一個意識核,裡面有一個自己創造的「世界盡頭」,而自己最終將要迷失在世界的盡頭之中。

冷酷仙境中對「心」和「影子」的剝奪與世界盡頭對人類「記憶」的剝奪是相似的,作家用不同的說法,闡述了同一種困境。

「何謂Identity?也就是每一個人由於過去積累的體驗和記憶而造成的思維體系的主體性。換句話說,就是為心也未嘗不可。每個人的心千差萬別,然而人們不能把握自己的大部分思維體系,我如此,你也不例外。我們所把握的——或者說以為把握的——部分不過是其整體的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罷了,連冰山一角都稱不上。」

櫻花

而「世界盡頭」是一個烏託邦式的小鎮,四周築有高不可攀的圍牆;在這裡居住的人,都被割掉了影子,失去了「心」,拋棄了過往,在世界的盡頭感受永恆的平靜與安寧。這是一個有獨角獸活動的世界,而獨角獸這種美麗的生物,承載的卻是一種殘酷的使命——吸收人們剩餘的「心」,將其封存在自己的頭骨之中,由「讀夢人」讀出,讓心飄散而化為煙塵。

之後,人們便失去了自私,而且失去了自我。「我」作為讀夢人來到鎮上,漸漸地了解到了小鎮運行的機制。「我」最終本可以與自己的影子一起逃離世界的盡頭,但「我」選擇了留下,留下來彌補自己創造的世界,留下來尋找圖書館女孩的心。

蒲公英

這樣的故事情節和故事結構確實在村上春樹的作品中有些異類,但如果僅僅是為了記述兩個魔幻色彩的世界,那麼這本書估計將停留在舞文弄墨的低層境界。故事是小說的形式,並不是小說本身;故事承載的,應該是小說想要表達的東西。

書上君認為,這是村上嚴肅性最高的作品,相較於《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在文筆上就早已經超越《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在這本書中全部表達完了,之後沒什麼可表達了就開始寫其他類型的小說了。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然後依賴上,人自由自在多好。倘若提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邁不過去的作品。這本打破日本文壇沉寂的書,不僅一躍成為日本銷售總量最大的書籍,更創造了所謂「村上春樹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
  • 從甲殼蟲到村上春樹,再到伍佰,你所不知道的挪威的森林
    每一個喜歡音樂的70後80後,對伍佰的《挪威的森林》耳熟能詳。這首歌收錄在伍佰1996年發行的專輯《愛情的盡頭》中。這首歌曲是伍佰的代表作之一 。每一個看過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人,都能記得作品的第一章,主人公在飛機上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 wood》。喜歡搖滾的人,基本都聽過《Norwegian wood》這首充滿故事性的歌曲。
  • 村上春樹承認父親侵華,重讀挪威的森林,才知道他一點也不小清新
    這當然不是他第一次直視侵華的歷史,他在許多書裡都有暗示,在17年時還出過一本讓日本右翼驚恐的小說,裡面寫了「南京大屠殺40萬人遇害」。只不過我們很少人注意到他書中的細節,而這一次,村上春樹也不願只在書裡隱晦地說,而是公開發聲。這一次大多數人才知道村上春樹並不如他小說一般清新、溫和、小資情調,他其實是一個很剛的人。
  •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談談《挪威的森林》中性與愛的分離
    咽下村上春樹這杯「苦咖啡」我上高中時有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同桌,她有一次買了一本村上春樹的中短篇小說集,看我瞥了一眼,就問我要不要看。我說不看,她便意味深長地笑著說:「你們男生不就喜歡看這種嗎?」我頓時若有所悟,但還是不甚明白。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 村上春樹小說《挪威的森林》爆紅至今,讀者的評論,揭露真正原因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在1987年發表時成為暢銷書,掀起「村上春樹旋風」。在2009年的時候,據「中央社」報導,《挪威森林》在中國的發行數量累積總冊數達1000萬3400冊。在2018年上海譯文新版《挪威的森林》,再次掀起銷售熱潮,各大書店,線上均有售賣。
  • 重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方才明白向死而生才是人生的救贖
    而他最負盛名的《挪威的森林》於1987年問世,三十多年來盛銷不衰。2012年《挪威的森林》在內地熱銷,當時的主流文化還是韓流,全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故事。而《挪威的森林》卻打開了一個新的愛情視角,有些人我們越想要忘記,越難以忘記。
  •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 《挪威的森林》,伍佰讀懂了渡邊君,就像村上春樹聽懂了甲殼蟲
    村上世界裡:甲殼蟲的《挪威的森林》就是渡邊追尋的,停留在心愛女孩那片世界裡,坐在她的房間裡四處張望,有紅酒和浴室,很溫柔,很輕鬆。伍佰世界裡: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是讓人們心碎的,那片森林是那樣的美好,有著澄清湖面,雪白月光和寧靜空氣,卻是自己走不出,別人也闖不進來。
  • 他把村上春樹的《1Q84》《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翻譯到美國
    傑伊·魯賓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翻譯者之一。在他的書作《村上春樹和我》中,傑伊·魯賓毫不吝嗇地表達他對村上春樹作品的喜愛:「在專業學者這層身份之外,更是作為單純的個人,單純的粉絲,深深沉迷於村上作品之中。」
  • 《挪威的森林》裡的村上春樹—伍佰
    「上萬人花錢來給伍佰唱歌」,這可能歌手的演唱會的最高境界了。「伍佰」原名吳俊霖,1968年生在了臺北新店,父親在嘉義經營著一家檳榔店。關於「伍佰」的名字由來,他笑稱是「小時候讀書,5科成績每一門,都是100分「。
  • 村上春樹遠比莫言出名,為何卻得不了諾貝爾獎?原因只有1個字
    ——村上春樹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中國作家莫言。至此,村上春樹已經不知道第幾次提名了,有人說是6次,也有人說更多。當然,這些都是不公開的數據,沒人知道他被提名了幾次。村上春樹也被人調侃成「諾貝爾萬年陪跑」。
  • 林少華,陪伴村上春樹三十五年
    特別是對於愛好寫作的人而言,更進一步的了解村上的創作技法、語言風格、思想表達方式等,也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創作指導。一、林少華與村上的不解之緣「一九四九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小酒吧的一九七九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且聽風吟》。至今走過了三十五年文學創作旅程。我的翻譯則晚了十年。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5.希望你可以記住我,記住我這樣活過,這樣在你身邊呆過。——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6.
  • 《挪威的森林》:寫渡邊徹,亦是在寫自己,解讀村上春樹的孤獨感
    村上春樹站在人類發展的髙度告訴人們,孤獨也是精神迫求者的需要和能力, 而現代人正在喪失這種能力。  孤獨不應是一種需要逃避的情緒體驗,相反它可以是現代生命需要追求的新境界。  一.為什麼村上春樹的作品能體現很強烈的孤獨感  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都與他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有著直接必然的關係, 村上春樹小說中那種孤獨感傷的氛圍,無奈悵惘的基調植根於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及所受的東西方雙重文化薰陶,本章就從這兩點入手進而找出村上春樹小說中孤獨意識緣起之山。
  • 村上春樹的書這麼暢銷 為何改編成電影就沒人看?
    這是多年來,村上春樹作品遇到的最豪華陣容。為何村上春樹作為一位屢次提名諾貝爾獎的暢銷小說家,會被電影界「忽視」如此之久? 不如來回顧一下這些年來,村上春樹作品艱難的改編之路。 此外,2007年還有一位美國導演Robert Logevall改編了村上春樹的一部短篇小說《神的孩子全跳舞》。小說以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大地震為背景,寫的是經歷了地震後人們的心理變動。但這部電影在當年的CineVegas電影節受到了許多差評,看過的人也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陳衝在片中扮演了獨自撫養兒子的母親,造型十分性感。
  • 日本春樹迷尋找「挪威森林」 電影取景處成聖地
    無獨有偶,莫言的最大競爭對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老家早已經因為春樹而成為「文學之旅」勝地,甚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挪威的森林》的拍攝地也成為經典的「村上春樹之鄉」,吸引無數「春樹粉」前往感受「挪威森林」的氣息。
  • 村上春樹有沒有被高估?他的作品有沒有可讀性?
    在中國,村上春樹受眾量最大的無疑是《挪威的森林》,但是《挪威的森林》本身在村上春樹的作品裡面就是一個異類。通讀過村上春樹的所有小說就能明白。但是拜中國某些無聊的文藝網站和文藝青年,當然他們可能不僅是沒有讀過村上春樹的其他作品,可能連《挪威的森林》都沒有通讀過,他們對村上春樹的認知大概就是《讀者》《格言》《青年文摘》或者是QQ空間裡的村上的一些文藝句子。儘管大部分都不是村上寫的。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村上春樹
    前言《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樹發表於1985年的長篇小說,與《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稱為村上春樹的三大傑作。這本書展示了作者虛實結合,雙線敘事的寫作手法,是村上春樹作品中最典型的藝術風格。①美感在心理描寫中的體現村上春樹文字的美,我在讀《挪威的森林》中就頗有體會,他極擅長寫人的心理活動,尤其在細枝末節處寫的格外細膩動人。我不能拋棄心,我想,無論它多麼沉重有時候多麼黑暗,但它還是可以時而像鳥一樣在風中曼舞,可以眺望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