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劉道長的腳步
探索神秘而獨特的梅山教
古物獵人劉胄,
作為古物獵人系統裡最資深的老師之一,
許多朋友對他大約是非常熟悉了。
他是《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二集主人公,
主攻書畫 、 青銅器 ,
兼繕陶瓷 、 木雕 ,
被稱作「南派」文物修復師 。
他有著20餘年的文物修復經歷,
多次參與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修復,
主持修復了國家一級文物《清黃自元楷書張茂先勵志詩冊》
同時還任教於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
為年輕人傳道、授業、解惑。
而他所有這些身份裡,最為神秘的一個則是:
梅山教派丹青院第19代傳人。
關於梅山教,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聽說過,
大家可能聽的最多的是道教、佛教、基督教。
梅山教這個名詞被大家認識,
應該是在近十來年的時間裡。
在很長一段歷史長河中,
梅山國,梅山派,
這些稱謂都是有的。
籠統的來說,
它是湖南中部的一種神秘的信仰,
或者是一個神秘的國中之國。
/劉道長的家傳就是是在梅山教丹青院負責法器的修復和製作工序的,這也是他後來走向文物修復工作的機緣。
為了傳承,
也為了讓那些先人的智慧,
得以被後世窺得吉光片羽,
劉道長與我們一同,
以『道士下山』為名,
發起了四期,
關於道教和湖南本土宗教的分享會。
分享會的每一期,
都會有一個固定的主題,
比如說教大家怎麼去問神和打卦,
分享到一些開光的儀軌,
還有畫符咒、驅鬼的命門等。
目前快完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lbqdjr07
備註「梅山」,得到這一份難得的內部梅山教傳奇歷史資料。
部分內容回顧
第一講:梅山立教(揭秘道教中的問神打褂)
《宋史.梅山峒》:"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注釋:1977年/中華書局/《宋史》卷494列傳第253《梅山峒》P.14194。)
梅山教與道教
在中國古代最開始的都是巫教,其實是沒有道教這個說法的。他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摻雜了各方面民族、地域不同信仰,形成的一個大體系。
道教一直在中國就是有起有落,一直到了宋代,是從2000年一直到了1000年前,這時候道教才開始進入比較高級的一個這樣的系統規範的過程。當時宋代皇帝就下令,由道教來統領天下眾教。
所以中國道教有一個大的分支,就是總頭就是道教,以道德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下面分成幾個不同的流派,普通流派下面統管著巫教信仰。
道教總的下面分的幾個流派,比如說有全真道,有正一道,相對茅山也是單獨出來的茅山道。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就是全真教大家可能在武俠小說中聽得比較多,它主要以修仙或者自我的修身為主要的方向。正一教就主要以法術、以符咒為主要的方向,用來救濟蒼生,為老百姓辦事、驅魔,祈福為它的主要方向。
另外茅山教也是比較傳奇的一種,以前有學者認為把茅山要歸到正一門下,但其實這個是不太一樣的,因為茅山很多法術是跟這種巫鬼和馭鬼為主要方向的,所以他和正一教有很大差別的。
而梅山教也就被宋代官方歸入到了道教正一道。
其實從起源上來講,梅山教屬於地方的民間信仰。
梅山的疆界
梅山文化的時間概念約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072年,產生的地區是古梅山,包括今之安化、新化兩縣、冷水江市及漣源市、新邵部分地區。
湖南中部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偏遠地區,一般都沒有什麼中央集權來管理,都是地方的一些小政府。
梅山教從我們能知道的一些文字資料來講的話,它當時能很像一個自由的國度,是單獨一個國家的。
梅山國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西邊就是張家界。在東北邊有洞庭湖,然後它被各種地理環境還環繞著,所以他的這些信息比較閉塞。
從上古開始,然後一直到了現在有很多這種巫術,大家比較能經常了解到的,比如說湘西的三邪,然後有趕屍,然後有巫蠱,另外還有一個落洞,這些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慢慢的集結,形成了一個特別原始的這種以狩獵文化為核心代表的一個地區域文化。
這個地方一直到了宋代,就是1000年前,湖南中部的小國家才會才被世人所知道。在宋代古書上面,就把湖南中部這邊,因為是以梅山為名,所以叫做梅山蠻。
從民間信仰的形成角度來去出發,它是基於狩獵民族這種最原始的宗教信仰。當時的老百姓無法去理解現代已知科學觀點,所以按照他們的對宗教的一些理解,來探索這個世界,就形成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神學框架。
請神上身、倒立的神像、問神打卦
拋開這些神奇的法術、宗教信仰以外,它的呈現的這種最原始的民俗狀況是最有意思、最有人情味的。
現在我們老覺得城市裡頭過年過節,覺得越來越沒有過節的氛圍。但其實在中國的土地上面,最有氛圍的往往都是有這些宗教信仰,或者最原始的這些地域。
因為這些地域保留了最多的這些民間的一些祭祀,或者說他們慶祝這個節日的一些方式,在梅山中間也會有非常多的這種我們叫做玩法的。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有「雒戲」。
民間巫教包括,應該講全世界的民間巫教在有時候請神的時候都會用手拍嘴巴,然後發出囉的聲音。所以後來學者就把這種戲曲的最早形式稱為「雒戲」。
在古代的時候,人要與神溝通,就一定是要請神上身。上身又怎麼區分的呢?
就需要通過面具來表演,就比如說我戴上了關公的面具,我表演關公的言行舉止,其實就相當於關公附體,就能保佑要做什麼事情,這是最早的「雒戲」產生的原因,它帶有非常強烈的這種戲曲的元素在裡頭。
現在的梅山區域就湖南中部區域打獵的匠人,隨身都會帶一個非常迷你的倒立張五郎造像。
上山的時候用瓦片或石板臨時搭一個小神廟,就把木頭神像就擱在神廟裡頭,念一些咒語,燒香、燒紙錢,開始封山。
封完山之後,就算是夏天甭管天氣多熱,在路上都不會碰到毒蛇,而且能保佑你不管你在哪裡下套,下套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動物經過,一定會有收穫。
這尊叫做「張五郎」的神像,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倒立的神像。
據說當年他曾跟太上老君的女兒吉吉好上了。因為太上老君反對,就一路南逃,逃到了梅山古國成為了將軍。
宋代的時候,這個村裡面的要道上面來了一隻老虎,一直盤踞在此。張五郎帶隊去殺老虎,因為跟老虎的搏鬥非常激烈,僵持不下。
雖然他法術本身就很高強,但是也抵不過老虎。最後張五郎想了一個計策,他走到懸崖邊突然蹲下來,這時候老虎撲過來就撲空,掉到了懸崖底下。這時候張五郎就絆倒了懸崖旁邊的葡萄樹藤,就把張五郎帶下了懸崖。雖沒摔死,但他的腳受傷了,從此之後就不能用腳走路。
因為他武功比較高,就倒過來用手走路。這也就是神像為什麼是倒過來的原因之中,民間比較主流的一個說法。剛剛我們看到的這張圖,張五郎照例抓著一個老虎的這種面具,就是暗指這個民間傳說。
而很多學者認為倒立的形象就是代表著反對朝廷反對壓迫的一個意思。所以它是翻過來的,要反天覆地、改天換日。有點像我們看到的鹿鼎記中間的反清復明。
而梅山國武裝去掉之後,就只留下了他的宗教信仰和它的精髓。
在一個信仰裡面,老百姓會覺得真有神明存在。既然神明真的存在,怎麼去跟神明溝通,就成了一個特別直接的問題。
在封建社會之前,當時就有這種以巫師或者這種酋長為代表的跟神溝通,來統治整個部族的情況。
到了後面就開始有這種國師、法師來作為中間的傳播媒介,從事道教信仰或者活動的信徒稱為道士,他在跟神溝通過程中間就需要通過比較特殊的方式,今天我們馬上接下來聊的問神和打卦,就是溝通方式的一種。
大家如果去道觀要去求事、問神,這個事情可行不可行,好與不好,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打掛。
打卦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用烏龜殼裡面裝上三個銅錢,經過搖烏龜殼,看銅錢的正反面,來確定陰陽關係。
當六組陰陽關係確定之後,就可以通過易經這本書查卦象來解釋這個事情的發展。這是我們標準的打卦的一個方式。
另外一種就是茭杯,通過來扔茭杯的陰陽就正反,來確定事情好與壞。
比如當我要去求下個月能找到女朋友,然後扔個卦你出來是一個正一個反,那就表示這個事情是正確可行的。
這個是打卦是問神的一個最基礎的方式。在道教中間也有很多跟神明溝通的方式,比如在梅山教中(當然在其他的系統中間也有叫的)做扶乩的一種儀式。
通常會有一個A字型的樹枝,樹枝的一端會加一支這種竹棍,放在沙盤上面。扶乩儀式開始之後,你要求的事情就會顯現在沙盤上面。
而做法是兩個道士,一人拿一邊(一頭)A字形的樹杈,A字形的樹杈會因為兩個人的力道不同,開始在沙盤上面畫出圖案來。這個圖案有時候是文字,有時候是符咒。有一點像我們電視中間日本的這種恐怖小說中間,筆仙的意思在裡頭,但那個是屬於我們叫妖術,而這種是屬於正統道教中間的請神扶乩。
/劉道長親手修復過的古籍
宗教東西可能有時候聽上去特別枯燥。另外關於法術又會覺得的特別的玄乎。
但更多的是宗教往往是給人一個可能性和選擇的一個窗口。
「當你特別迷茫的時候,你有宗教信仰的,沒有宗教信仰的,肯定是會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