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教·劉胄丨他來自古老神秘的梅山國,要告訴你驅鬼問神的秘密

2021-01-10 古物獵人

跟隨劉道長的腳步

探索神秘而獨特的梅山教

古物獵人劉胄,

作為古物獵人系統裡最資深的老師之一,

許多朋友對他大約是非常熟悉了。

他是《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二集主人公,

主攻書畫 、 青銅器 ,

兼繕陶瓷 、 木雕 ,

被稱作「南派」文物修復師 。

他有著20餘年的文物修復經歷,

多次參與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修復,

主持修復了國家一級文物《清黃自元楷書張茂先勵志詩冊》

同時還任教於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

為年輕人傳道、授業、解惑。

而他所有這些身份裡,最為神秘的一個則是:

梅山教派丹青院第19代傳人。

關於梅山教,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聽說過,

大家可能聽的最多的是道教、佛教、基督教。

梅山教這個名詞被大家認識,

應該是在近十來年的時間裡。

在很長一段歷史長河中,

梅山國,梅山派,

這些稱謂都是有的。

籠統的來說,

它是湖南中部的一種神秘的信仰,

或者是一個神秘的國中之國。

/劉道長的家傳就是是在梅山教丹青院負責法器的修復和製作工序的,這也是他後來走向文物修復工作的機緣。

為了傳承,

也為了讓那些先人的智慧,

得以被後世窺得吉光片羽,

劉道長與我們一同,

以『道士下山』為名,

發起了四期,

關於道教和湖南本土宗教的分享會。

分享會的每一期,

都會有一個固定的主題,

比如說教大家怎麼去問神和打卦,

分享到一些開光的儀軌,

還有畫符咒、驅鬼的命門等。

目前快完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lbqdjr07

備註「梅山」,得到這一份難得的內部梅山教傳奇歷史資料。

部分內容回顧

第一講:梅山立教(揭秘道教中的問神打褂)

《宋史.梅山峒》:"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其地東接潭,南接邵,其西則辰,其北則鼎、澧,而梅山居其中。"(注釋:1977年/中華書局/《宋史》卷494列傳第253《梅山峒》P.14194。)

梅山教與道教

在中國古代最開始的都是巫教,其實是沒有道教這個說法的。他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摻雜了各方面民族、地域不同信仰,形成的一個大體系。

道教一直在中國就是有起有落,一直到了宋代,是從2000年一直到了1000年前,這時候道教才開始進入比較高級的一個這樣的系統規範的過程。當時宋代皇帝就下令,由道教來統領天下眾教。

所以中國道教有一個大的分支,就是總頭就是道教,以道德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下面分成幾個不同的流派,普通流派下面統管著巫教信仰。

道教總的下面分的幾個流派,比如說有全真道,有正一道,相對茅山也是單獨出來的茅山道。我們可以這麼去理解,就是全真教大家可能在武俠小說中聽得比較多,它主要以修仙或者自我的修身為主要的方向。正一教就主要以法術、以符咒為主要的方向,用來救濟蒼生,為老百姓辦事、驅魔,祈福為它的主要方向。

另外茅山教也是比較傳奇的一種,以前有學者認為把茅山要歸到正一門下,但其實這個是不太一樣的,因為茅山很多法術是跟這種巫鬼和馭鬼為主要方向的,所以他和正一教有很大差別的。

而梅山教也就被宋代官方歸入到了道教正一道。

其實從起源上來講,梅山教屬於地方的民間信仰。

梅山的疆界

梅山文化的時間概念約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072年,產生的地區是古梅山,包括今之安化、新化兩縣、冷水江市及漣源市、新邵部分地區。

湖南中部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偏遠地區,一般都沒有什麼中央集權來管理,都是地方的一些小政府。

梅山教從我們能知道的一些文字資料來講的話,它當時能很像一個自由的國度,是單獨一個國家的。

梅山國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在西邊就是張家界。在東北邊有洞庭湖,然後它被各種地理環境還環繞著,所以他的這些信息比較閉塞。

從上古開始,然後一直到了現在有很多這種巫術,大家比較能經常了解到的,比如說湘西的三邪,然後有趕屍,然後有巫蠱,另外還有一個落洞,這些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慢慢的集結,形成了一個特別原始的這種以狩獵文化為核心代表的一個地區域文化。

這個地方一直到了宋代,就是1000年前,湖南中部的小國家才會才被世人所知道。在宋代古書上面,就把湖南中部這邊,因為是以梅山為名,所以叫做梅山蠻。

從民間信仰的形成角度來去出發,它是基於狩獵民族這種最原始的宗教信仰。當時的老百姓無法去理解現代已知科學觀點,所以按照他們的對宗教的一些理解,來探索這個世界,就形成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一個神學框架。

請神上身、倒立的神像、問神打卦

拋開這些神奇的法術、宗教信仰以外,它的呈現的這種最原始的民俗狀況是最有意思、最有人情味的。

現在我們老覺得城市裡頭過年過節,覺得越來越沒有過節的氛圍。但其實在中國的土地上面,最有氛圍的往往都是有這些宗教信仰,或者最原始的這些地域。

因為這些地域保留了最多的這些民間的一些祭祀,或者說他們慶祝這個節日的一些方式,在梅山中間也會有非常多的這種我們叫做玩法的。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有「雒戲」。

民間巫教包括,應該講全世界的民間巫教在有時候請神的時候都會用手拍嘴巴,然後發出囉的聲音。所以後來學者就把這種戲曲的最早形式稱為「雒戲」。

在古代的時候,人要與神溝通,就一定是要請神上身。上身又怎麼區分的呢?

就需要通過面具來表演,就比如說我戴上了關公的面具,我表演關公的言行舉止,其實就相當於關公附體,就能保佑要做什麼事情,這是最早的「雒戲」產生的原因,它帶有非常強烈的這種戲曲的元素在裡頭。

現在的梅山區域就湖南中部區域打獵的匠人,隨身都會帶一個非常迷你的倒立張五郎造像。

上山的時候用瓦片或石板臨時搭一個小神廟,就把木頭神像就擱在神廟裡頭,念一些咒語,燒香、燒紙錢,開始封山。

封完山之後,就算是夏天甭管天氣多熱,在路上都不會碰到毒蛇,而且能保佑你不管你在哪裡下套,下套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動物經過,一定會有收穫。

這尊叫做「張五郎」的神像,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倒立的神像。

據說當年他曾跟太上老君的女兒吉吉好上了。因為太上老君反對,就一路南逃,逃到了梅山古國成為了將軍。

宋代的時候,這個村裡面的要道上面來了一隻老虎,一直盤踞在此。張五郎帶隊去殺老虎,因為跟老虎的搏鬥非常激烈,僵持不下。

雖然他法術本身就很高強,但是也抵不過老虎。最後張五郎想了一個計策,他走到懸崖邊突然蹲下來,這時候老虎撲過來就撲空,掉到了懸崖底下。這時候張五郎就絆倒了懸崖旁邊的葡萄樹藤,就把張五郎帶下了懸崖。雖沒摔死,但他的腳受傷了,從此之後就不能用腳走路。

因為他武功比較高,就倒過來用手走路。這也就是神像為什麼是倒過來的原因之中,民間比較主流的一個說法。剛剛我們看到的這張圖,張五郎照例抓著一個老虎的這種面具,就是暗指這個民間傳說。

而很多學者認為倒立的形象就是代表著反對朝廷反對壓迫的一個意思。所以它是翻過來的,要反天覆地、改天換日。有點像我們看到的鹿鼎記中間的反清復明。

而梅山國武裝去掉之後,就只留下了他的宗教信仰和它的精髓。

在一個信仰裡面,老百姓會覺得真有神明存在。既然神明真的存在,怎麼去跟神明溝通,就成了一個特別直接的問題。

在封建社會之前,當時就有這種以巫師或者這種酋長為代表的跟神溝通,來統治整個部族的情況。

到了後面就開始有這種國師、法師來作為中間的傳播媒介,從事道教信仰或者活動的信徒稱為道士,他在跟神溝通過程中間就需要通過比較特殊的方式,今天我們馬上接下來聊的問神和打卦,就是溝通方式的一種。

大家如果去道觀要去求事、問神,這個事情可行不可行,好與不好,比較簡單的方式就是打掛。

打卦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用烏龜殼裡面裝上三個銅錢,經過搖烏龜殼,看銅錢的正反面,來確定陰陽關係。

當六組陰陽關係確定之後,就可以通過易經這本書查卦象來解釋這個事情的發展。這是我們標準的打卦的一個方式。

另外一種就是茭杯,通過來扔茭杯的陰陽就正反,來確定事情好與壞。

比如當我要去求下個月能找到女朋友,然後扔個卦你出來是一個正一個反,那就表示這個事情是正確可行的。

這個是打卦是問神的一個最基礎的方式。在道教中間也有很多跟神明溝通的方式,比如在梅山教中(當然在其他的系統中間也有叫的)做扶乩的一種儀式。

通常會有一個A字型的樹枝,樹枝的一端會加一支這種竹棍,放在沙盤上面。扶乩儀式開始之後,你要求的事情就會顯現在沙盤上面。

而做法是兩個道士,一人拿一邊(一頭)A字形的樹杈,A字形的樹杈會因為兩個人的力道不同,開始在沙盤上面畫出圖案來。這個圖案有時候是文字,有時候是符咒。有一點像我們電視中間日本的這種恐怖小說中間,筆仙的意思在裡頭,但那個是屬於我們叫妖術,而這種是屬於正統道教中間的請神扶乩。

/劉道長親手修復過的古籍

宗教東西可能有時候聽上去特別枯燥。另外關於法術又會覺得的特別的玄乎。

但更多的是宗教往往是給人一個可能性和選擇的一個窗口。

「當你特別迷茫的時候,你有宗教信仰的,沒有宗教信仰的,肯定是會有差別的。」

相關焦點

  • 梅山神張五郎探略
    屆時,由界卦師父領唱,新壇弟子與眾人(包括新壇弟子的師友、新眷與鄉鄰)同聲幫和,高唱[梅山歌],迎接張五郎及梅山諸神降臨法壇,領受祭奠,並接納新壇弟子成為梅山虎匠的一員。每當虎匠獵獲了老虎時,要將死虎頭朝神壇,放在長凳之上。虎匠要騎在虎的背上,向張五郎及梅山諸神逐一稟報,梅山弟子的神弓藥箭已將猛虎射死。每念一位神聖名諱,都要在死虎身上的各處,拔下虎毛少許,向空中拋撒,謂之「散花」。
  • 梅山文化」打醮「,上刀梯過程,難得一見的絕技
    附:神秘的梅山水師  1994年4月,法家科學國國家研究中心——華南及印支半島人類研究所所長兼際瑤族研究會會長李穆安(雅克·勒穆瓦納博士)訪問中,他考察廣西和湖南桂陽、道縣時發現瑤族發祥地是湖南新化、安化(古稱梅山)。
  • 解密梅山《一》
    如果說進化中有這樣一種文化,她完整保存了人類母系與父系社會過渡期的文化基因,又吸納並滋養著各個歷史時期新生的文化元素;她是十多個山地民族化解天災人禍的手段和精神支柱,卻又是歷代官方和道德君子圍剿的對象;即使到了現代,她的地位仍卑微得象宮廷的奶媽,要下跪才能給皇帝餵奶,皇帝長大了卻不會叫她一聲媽;甚至還不太理會她的存在!這樣的文化,就是我們這裡要討論的:梅山文化。
  • 從封神的梅山七怪和西遊的梅山七聖,觀兩部名著的二郎神形象借鑑
    牛精『金大升』就厲害了,跟楊戩大戰三十回合都不落下風;最後在被女媧娘娘的縛妖索捆住,被楊戩擒獲;最後一個袁洪,梅山七怪之首,也是最厲害的一個。周營之中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楊戩也不例外。最後,還是女媧娘娘出面,將袁洪困在了山河社稷圖,在被擒住後,竟然殺不死他。
  • 小說連載《梅山歌謠》四:直擊底層官場生態,呈現梅山風土人情
    這些村幹部,說是幹部,但他的確切身份是農民,家裡有地,一般後面還有家族勢力。理順了,工作說幹好也能幹好。惹毛了,搗起蛋來也能搗出個樣兒來。他要真撂挑子不幹,你還真拿他沒有一點辦法。這就是鄉鎮工作的現實性。槎溪樂柏村桃花,下同不久,就有傳言,說趙書記要調走了。
  • 梅山武術:崇山峻岭間的古樸武學
    與獸搏鬥的血性武技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來自於先民們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誕生於古梅山的梅山武術亦是如此。梅山在春秋戰國時被稱為「梅山蠻之地」,地方千裡,廣谷深淵,高巖峻壁,繩橋棧道,民居十洞之中;梅山峒蠻「食則引藤,衣制斑斕,言語迷離,出操戈戟,居枕鎧弩,刀耕火種,摘山射獵」。
  • 新化王爺山巜梅山武術傳承人》"霹靂金剛"陳雄志
    陳雄志在教外國人梅山武術他那精湛的梅山武術曾多次被"新化電視臺"、婁底綜合頻道、湖南經視臺、政法頻道、中央三臺、中央四臺、中央十臺、武林博擊雜誌等電視媒體進行報導,其雄厚的功底與嬌健的拳姿,充分展現出梅山武術迷人的風採。
  • 安化平口華南武館:傳中華武術精神 承梅山武術文化
    11月21日,安化縣平口鎮華南武館成立,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華南武館由國家二級武術裁判、一級武術師、安化縣梅山武術協會副主席曹志斌一手創辦,旨在傳承梅山武術,倡導全民健身,進一步推動梅山武術事業的發展。
  • 梅山七怪驍勇善戰,卻敗給了二郎神,只是因為他天眼的存在嗎?
    梅山七怪驍勇善戰,卻敗給了二郎神,只是他因為天眼的存在嗎?提到古代傳說封神榜中的妖怪,給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梅山七怪了。它們本以為聽妲己的話來到人間,能夠有榮華富貴,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可是沒想到它們竟然因為妲己的誤導在善惡之中做出了錯誤的抉擇,最後被武王手下的二郎神給殺死了。看到這兒,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它們那樣的厲害,已經修煉了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卻還是敗在了二郎神的手下呢?難道只是因為照妖鏡的存在嗎?
  • 梅山英傑,武術奇葩:劉柏堅
    生長於斯,師兄自然受到潛移默化,更何況其遠祖劉正元曾因武功精湛,屢立奇功而於鹹豐年間任貴陽總鎮,誥授建威將軍,欽點提督軍門,賜懿勇巴圖魯(見《劉氏通譜》),為梅山武術之代表人物乎!師兄是一個命途多舛卻不甘命運擺布之傳奇人物。他一九四五年出生時,在國民革命軍中任軍需官之父尚在前線與日寇鏖戰,早與家裡失去聯繫。
  • 金寨梅山水庫好玩嗎?金寨梅山水庫自駕遊攻略
    有空就去玩兒,分享自駕遊攻略,歡迎關注】去年送孩子來金寨高鐵站坐車,間隙遊覽了梅山水庫。比如千島湖也叫新安江水庫,梅山水庫也是一個集旅遊,觀光,灌溉,防洪,發電一體的水利工程。梅山水庫百度地圖截圖。為什麼要單獨說一說梅山水庫呢?因為他是我們國家「一五」期間自行設計,自行修建的水工程,非常了不起。
  • 梅山蚩尤揚天下 文武兼備晏西徵
    文丨黃守愚 劉冬香晏西徵: 著名武術家、詩人、教育家。翌年,同村肖師開場教武。乏資,窺學於樹梢。師異之,納入帳中。三載後,升堂入室,薦禮梅山拳師遊本恆先生。其時,家窘迫,乃匠漆自利,以補束脩。高中,益嗜書,閎肆汪洋,淹貫中西,長諸生,司夜文曉武。因以善文名望梅山,常會它校諸友,砥礪相期。嘗賦詩曰:「面黃肌瘦衣衫爛,胸中大志凌霄漢」,自志雲,「位卑未敢忘憂國」,刻「天生我才必有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筆諸胸。
  • 對梅山文化,我們依然飽含深情——寫在開梅山始祖戴千勝誕辰990...
    梅山文化,是宋神宗至民國時期在資江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繼承了許多苗瑤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婁底是梅山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古代的「梅山」,其地域大致以今天的婁底、邵陽、益陽、懷化部分縣市為主體。而今婁底人,也常將本市稱為「梅山大地」。廣義的梅山,是雪峰山在古代官方稱呼,而雪峰山是指這個大山的主峰地帶,用雪峰山概稱則始於民國,僅百年餘歷史。
  • 三合湯(梅山文化)
    三合湯辣出的是古代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侗、漢族漁獵、巫文化的交融糅合,是置縣千年曆經滄桑的梅山文化的傳承,是山裡人不畏艱難、剛烈勇猛的堅毅性格,是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新瀟湘八景的深刻文化內涵。三合湯透示的是大熊山神秘冷峻的滄桑厚重,是始於秦漢、盛於宋明的紫鵲界梯田壯美的歷史長卷,是幽深莫測、光怪變幻的梅山龍宮的神話傳說,是古韻猶存、穿越時光隧道的世外桃源奉家古鎮。
  • 梅山武術的特色:封閉手、掌、指,武林一絕!
    梅山武術的特色是短小精湛、招式緊奏、出手狠毒、一招制敵,不像北拳的騰挪旋轉、飛腿跳躍。因梅山多為高低不平的山地,尤其是地處梅山腹地的新化、安化二縣,境內多高山峻岭,小徑盤旋曲折,開闊的較大的平地不是很多,不宜舒展跳躍。
  • 2020梅山灣半程馬拉松,風景獨好!
    2020梅山灣半程馬拉松,風景獨好!近日,2020梅山灣半程馬拉松在美麗的梅山灣畔激情開跑。經過激烈角逐,來自內蒙古的關思楊以01:09:05的成績奪得本屆半程馬拉松男子冠軍。女子半程冠軍由運動員趙娜獲得,成績為01:20:29。
  • 梅山蘇氏宗親新春聯誼會
    湖南省著名企業家,梅山蘇氏宗親會會長,第七次梅山蘇氏族譜主修蘇泉宗親,首先致歡迎詞,歡迎全國各地的宗親們,回歸故裡,梅山蘇氏,合族言歡。在這樣的美好日子裡,我們萬分榮幸地迎來了全國各地的梅山蘇氏宗親。自家人歡聚一堂,緬懷先祖,聯誼親情,其樂融融。梅山蘇氏宗親會會長蘇泉會長代表梅山蘇氏家人向遠道而來的全國各地的宗親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致力於梅山蘇氏家族發展的宗親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並致以誠摯的謝意!
  • 梅山美食新化三大碗之三合湯
    梅山美食新化三大碗之三合湯 字號:小大2011-02-19 14:13 作者:姜友富 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古梅山之地,有很多特殊飲食及飲食習慣,一直以來影響著山民的生活。
  • 新化西河王爺山一群老武師讓梅山武術走進內蒙,在草原上大展雄風!
    新化是一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僅孕育了許多歷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習、聞名遐邇的梅山武術。王爺山傳統梅山武術不論是徒手套路還是器械套路,均講究「神、氣、意」三者有機結合,要求「氣流丹田,心與意合,意與心合,氣與力合」。「樁固勢穩,出手潑辣,發勁兇狠,吐氣抑聲」。
  • 封神榜中的梅山七怪分別是誰?
    梅山七怪出自中國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它們是白猿、豬、牛、狗、羊、蛇和蜈蚣等七種動物修煉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