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王爺山巜梅山武術傳承人》"霹靂金剛"陳雄志

2021-02-21 湖湘武林資訊

本文作者~劉恆穩

責任編輯~王修黔

湖南省新化縣王爺山位於新化縣城往西約20公裡,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在這裡,自古崇文尚武,歷史上出過很多武林俠客,在這裡,不論男女老少,上至八十歲老翁,下至幾歲小孩,都會三招兩式梅山武術,王爺山是梅山武術主要發源地,今天報導的武林人物就是王爺山人。

陳雄志~素有霹靂金剛美稱,《梅山武術傳承人》,出生於"武術之鄉"的一個武術世家。爺爺陳嶽維,原邵陽地區第一鏢師;父親陳漢華,曾經帶領鵝塘武術隊參加全國第三屆全運會,在首都北京獲得"中華民族共和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本人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武術比賽獲獎,弟子遍布全國各地。

             兩臂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刀如猛虎,步法如風

            梅山封閉手,神仙跑不了

             梅山鐵尺,攻防自如

  目中有敵始出拳,意中有敵方動腳

          梅山耙,上打虎,下擒熊

  陳雄志與師父晏西徵,師兄羅鐵江

            陳雄志與副省長何報翔合影

陳雄志與全國鷹拳王劉烈紅《武林志、烏龍山剿匪記》扮演者合影!

              與副縣長姜世星合影

   陳雄志與縣政協主席肖向陽合影

   與副縣長羅忠慶,師兄周佐清合影

           陳雄志與全國武術裁判長合影

            陳雄志與武術名家張山合影

  全國武協主席高小軍視察工作合影

  耙如流星臂如鞭,腰走龍蛇眼似電

  1978年8月,江蘇、江西兩省體育代表團專程到鵝塘參觀梅山武術,由陳雄志父親組織一千人的拳術、五百人的棍術、三百人的刀術、一百人的對練,壯觀的集體武術表演場面讓代表團成員讚嘆不已。本人從五歲開始在父親的嚴格要求與言傳身教下,習練梅山武術,不僅打下了紮實的武術基礎,也養成了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優良品性,12歲就選進新化縣武術集訓隊進修,習練長拳、南拳等各種競賽套路及散打,在全國、省、市、縣的武術賽場上嶄露頭角。

               內外合一,神形兼備

            能動能靜,拳道之聖

             梅山板凳,一凳有乾坤

  柔中有剛攻不破,剛中有柔力無邊

            陳雄志在教外國人梅山武術

                湘博會合影留念

           陳雄志在傳授梅山武術

         梅山武術研究協會合影留念

          湖南省梅山武術研討會正式啟動

陳雄志以精湛的梅山拳術獲多次獲得傳統梅山拳金牌。

1995年,在天馬水泥廠廠長陳立明先生的支持下,創辦了"湖南新化天馬山武術院",學員來自全國各地,人數達六百餘人。

  2012年,陳雄志參加"全國農民運動會"在河南安陽,獲梅山拳一等獎,鐵尺二等獎。

    2013年,參加"全國武術之鄉"比賽,在吉林長春獲拳術一等獎、耙術二等獎。

    學生王欣,1998年參加"湖南省拳王爭霸賽"中,獲65公斤冠軍;2005年湖南華夏爭霸賽中,獲65公斤亞軍。

    周洪輝,2000年-2003年參加"湖南省運動會"中,三屆全能冠軍。

                 精以神聚,神以氣會

  精養靈根氣養神,養功養道見天真

                刀如猛虎,劍似飛鳳

  陳雄志在武術界中的稱號"霹靂金剛",勢如霹靂,形若金剛,這是演練梅山武術時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目前,梅山武術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被授予了"梅山武術傳承人"稱號,同時,在近幾年開辦一家"湖南新化煙花爆竹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湖南新化縣天馬山武術院"院長,湖南省武術協會常委、湖南省武術百傑、新化梅山武術協會副會長。他那精湛的梅山武術曾多次被"新化電視臺"、婁底綜合頻道、湖南經視臺、政法頻道、中央三臺、中央四臺、中央十臺、武林博擊雜誌等電視媒體進行報導,其雄厚的功底與嬌健的拳姿,充分展現出梅山武術迷人的風採。

                梅山耙,以靜制動

  在河南安陽全國農民運動會留影

            發於根,順於中,達於梢

              落步如綱釘,進步快如風

  如果說挑戰自我,追求卓越是每一位武術傳承者的共同理念,陳雄志則是這種理念的忠實執行者。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不甘人後的陳雄志先生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天馬山武術院",一邊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投資開辦了"湖南新化煙花爆竹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董事長。隨著事業的擴大,工作越來越繁重,但陳雄志先生始終活躍在武壇之中,全國、省、市、縣電視臺的各種文藝晚會上,時常看到他那雄健的身影,他的梅山拳、鐵尺、耙、板凳拳成了各種文藝晚會的押軸戲。

           參加全國農民運動會專題報

              霹靂金剛陳雄志專題報導

          陳雄志的專題報導,手上的老繭。正所謂:要練驚人藝,需下苦功夫!

                 榮獲的部分獎項

                 榮獲一級裁判證書

  榮獲湖南省武術協會第六屆常務委員等個人獎項

           榮獲全國武術之鄉武林大賽冠軍!

  榮獲湖南省梅山武術傳承人等個人獎項

           擔任梅山武術進校園任聘為教練

            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獎項

  2012年新化縣"梅山武術走入中小學課堂",全縣所有高、中、小學的體育師資培訓班,由陳雄志先生親自執教。任冷水江市武術推廣中心館長,和徒弟們把全市26個學校的校園武術做的轟轟烈烈,在湖南省武術協會評選為"優秀教練"、"先進個人"證書,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組織的梅山武術普及教學活動中起早摸黑地擔任免費教練,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參加鍛鍊的人越來越多,他說自己是梅山武術的受益者,也想讓更多的人通過學習梅山武術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陳雄志:我是六歲開始跟著父親學武,現在練了有四十幾年了,每天都堅持 ,手上的繭就是這麼練出來的,都是這麼厚的繭 摸起來特別硬啊,以前我們打沙袋, 手上的繭就一層一層的結,打破了又結 幾十層以後都不疼了,筆者認為,武術大師不是天生出來的,而是靠勤學苦練才能在賽場上群雄奪冠。

陳雄志表示,他將繼續把新化的梅山武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新化武術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簡介

劉恆穩

國家一級武術散打裁判

湖南武林百傑

湖南省武術協會常委

湖南省武術協會原副秘書長
香港國際武術文化研究院武學教授
澳大利亞」中國文化年」武術代表團團長
資深武術教育工作者
冷水江市首家武術館」三強武術館」創始人

看湖湘大事小事,武林事,敬請掃下面二維碼關注湖湘武林資訊公眾號,謝謝

相關焦點

  • 新化西河王爺山一群老武師讓梅山武術走進內蒙,在草原上大展雄風!
    新化是一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僅孕育了許多歷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習、聞名遐邇的梅山武術。民國二十六年<1937>12月12日,王爺山梅山武術研究所組織武術表演,登臺藝者一百餘人,表演拳術器械,有五虎拳
  • 梅山武術:崇山峻岭間的古樸武學
    梅山武術起源於湖南省梅山一帶,以今天的新化縣、安化縣為中心。新化古為梅山腹地,山高林深,地形閉塞,「舊不與中國通」。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梅山峒蠻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創造、改良,總結出各種格鬥技術,形成體系。
  • 湖南省第七屆武術大賽閉幕 新化梅山武協摘取多項獎牌
    今天(中國武術協會特邀副主席晏西徵在閉幕現場),經過為期2天的角逐,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線下決賽總共摘取金牌16枚、銀牌7枚、銅牌9枚。 本次比賽由湖南省體育局主辦,湖南省武術協會、湘鄉市人民政府、湘潭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承辦,旨在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促進全省武術運動發展。
  • 新化武術名家楊正華喜獲湖南省武術冠軍!
    新化多見練武場,幼童老翁皆會招。在全國武術之鄉新化,習武之風延傳至今。在新化,有一種情懷叫武術,它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是正義,是灑脫,是進取楊正華,男,湖南新化爐觀鎮人,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隨父楊交會習武,楊交會大師乃當地著名的把師
  • 梅山英傑,武術奇葩:劉柏堅
    君柏堅,湖南新化上梅鎮人氏,乃餘昔日同門師兄。師兄在武術上天賦過人,一生從事武術技擊實踐,深得武學精髓,走南闖北數十載罕逢敵手。日前,師兄將平生所學著成《梅山武學》一書,求序於餘。餘雖武學造詣不深,但感於師兄之誼,只得勉而為之。
  • 梅山美食新化三大碗之三合湯
    梅山美食新化三大碗之三合湯 字號:小大2011-02-19 14:13 作者:姜友富 來源:婁底新聞網 我要評論() 古梅山之地,有很多特殊飲食及飲食習慣,一直以來影響著山民的生活。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梅山武術的特色:封閉手、掌、指,武林一絕!
    梅山武術的特色是短小精湛、招式緊奏、出手狠毒、一招制敵,不像北拳的騰挪旋轉、飛腿跳躍。因梅山多為高低不平的山地,尤其是地處梅山腹地的新化、安化二縣,境內多高山峻岭,小徑盤旋曲折,開闊的較大的平地不是很多,不宜舒展跳躍。
  • 梅山蚩尤揚天下 文武兼備晏西徵
    中國武術九段、中國當代「中華武林百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山武術代表性傳承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中國武術協會特邀副主席、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第八屆及第九屆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省婁底市政協常委、湖南省武術協會特邀主席、湖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湖南省嶽麓詩社副社長、湖南省新化萸江詩社社長、湖南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 安化平口華南武館:傳中華武術精神 承梅山武術文化
    11月21日,安化縣平口鎮華南武館成立,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華南武館由國家二級武術裁判、一級武術師、安化縣梅山武術協會副主席曹志斌一手創辦,旨在傳承梅山武術,倡導全民健身,進一步推動梅山武術事業的發展。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新化梅山溫塘武道館獲集體一等獎,個人1金1銀3銅!
    2020年湖南省第七屆武術大賽由湖南省體育局主辦,湖南省武術協會協辦,湘鄉市人民政府、湘潭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承辦。總決賽於11月13日至15日在湘鄉市第二中學藝體館舉行,全省各州市48支隊伍共500多名運動員參賽。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吃在新化、玩在新化、住在冷江……
    湖南婁底新化素有「湘中寶地」之稱。這裡文化歷史濃厚,有著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山歌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的美譽。這裡旅遊和美食保持著梅山文化特有的神韻,今天就帶大家走進這一方神秘國度。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三合湯(梅山文化)
    三合湯的主要原料取自當地的水牛、黃牛和新鮮山胡椒,牛的不畏艱難特徵與山裡人尚武重義、不折不撓的剛烈性格似有某些相通之處。三合湯辣出的是古代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侗、漢族漁獵、巫文化的交融糅合,是置縣千年曆經滄桑的梅山文化的傳承,是山裡人不畏艱難、剛烈勇猛的堅毅性格,是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新瀟湘八景的深刻文化內涵。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來看一看"不用力打人"的真相
    正常人要做到"氣與力合"不容易,因為你首先得要把"氣"練出來。但要做"意與力合"卻再正常不過了。一般人都會,一一不經過大腦引導的肢體運動是不可能做功的。瘋子更會一一意念強烈甚至失控導致手舞足蹈。人們生活中的意念與肢體運動通常呈"同向疊加"狀態,自己也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身體的運動與思想意識有什麼大的關係,但想想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特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