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後,天氣漸漸涼了下來,
火鍋就成了小夥伴們聚餐的首選!
那麼,關於火鍋大家都了解哪些呢?
吃貨們喜歡什麼樣的火鍋呢?
我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如果按地域、食材分類的話,
可遠遠不止這些哦。
大家有沒有隔著手機屏幕,
聞到火鍋的香氣?
接下來,
吃貨小編流著口水,
再給大家介紹十種常見的火鍋!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西漢時期即有火鍋,到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鍋的介紹。元代,火鍋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宮廷菜」,用料是山雞等野味。
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
四川火鍋
四川火鍋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謂就是成都火鍋了!鐵鍋裡牛油的香味被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蘸著秘制香油小料,味道那是相當正宗!與重慶火鍋所不同的是成都火鍋顯得更為精緻些,無論從食材考究上還是飲食環境上,成都火鍋都可謂溫文爾雅,端莊大方一些!
廣式火鍋
廣式火鍋,大家習慣稱打邊爐,屬於粵菜系。主要食材為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海鮮。傳統的打邊爐是站著吃的;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邊爐」是用瓦罉,「打邊爐」的筷子也是竹製的,而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於站立涮食。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一些老的飲食特點也有所改變。現在在廣東地區,「打邊爐」已與普通的吃火鍋沒有什麼差別了。
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與南方火鍋相比特點是蘸料。為芝麻醬、腐乳汁、蠔油、韭菜花、芝麻香油、鹽、白砂糖,混合調製而成。味道獨特,回味無窮!
肥牛火鍋
肥牛火鍋因為選用的牛肉是經過特殊飼料餵養的牛肉,肉質細膩,入口滑嫩,實屬牛肉中的精品;二是肥牛火鍋的調料,肥牛火鍋的調料與一般的火鍋調料有本質的區別 ,它是選用30多種高級調料配製而成,其口味香甜悠長,回味無窮,這也是大眾推崇肥牛火鍋的根本所在。
什錦火鍋
什錦火鍋又名什錦暖鍋屬於滬菜系。主要食材是雞肉,豬腰子,大白菜,雞蛋,菠菜,豬肉等。是一種附有爐膛,把加熱與盛器功能渾然一體的炊具。一般以紫銅製作為上品。因選料多樣,有葷有素,以熟料為主,講究刀工,注意造型,在上海受到普遍歡迎。
菊花暖鍋
菊花暖鍋是流行於江浙一帶的傳統名餚。傳說菊花暖鍋起源於偉大詩人陶淵明。每至秋天,陶淵明便會在東籬之下採菊。有一年冬天,陶淵明食火鍋時忽發奇想:若將菊花瓣灑入火鍋,其味定然不錯。於是他將庭園中盛開的白菊花剪下來,掰瓣洗淨,投入火鍋中,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清香爽神。從此,菊花火鍋就此傳開了,每逢菊花盛開的時節,陶淵明都以菊花火鍋招待他的好友。
三鮮暖鍋
三鮮暖鍋是杭州的特色火鍋。所謂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野生菌火鍋
野生菌火鍋是雲南特有的美味,是雲南六大名吃之一,食材生態、味道鮮美,是無數食客的最愛。火鍋湯底略顯渾濁,但吃起來很香,比聞上去都要香許多。
酸菜白肉火鍋
酸菜白肉火鍋是咱們東北的菜餚。酸菜白肉火鍋,同樣也是用紫銅木炭火鍋,上好的骨頭湯做鍋底,把酸白菜切成絲放進鍋裡煮,八成熟的白肉切成薄片下鍋涮著吃,有酸菜做中和,肥而不膩,最能體現豬肉鮮嫩的一面。
看見了這麼多不同的火鍋,小編已經HOLD不住了,別急,好戲還在後頭,美味的火鍋怎能少了好吃的醬料,經常嘗試不同的醬料,也是吃火鍋的一大樂趣喲!小編搜集了9款大神級火鍋醬料,小夥伴們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搭配:麻油、海鮮汁、米椒、香菜、白糖、芝麻。
這種調料適合喜歡偏甜口味的小夥伴,海鮮汁加上白糖,鮮甜口感立現,香菜可減少腥味,所以可以在燙海鮮吃的的時候添一點。
搭配:辣椒油、辣椒粉、麻椒粉、小米椒、香菜、蔥花。
各種辣,明顯就是嗜辣小夥伴的標配。都可以想像出涕淚橫流的場面了……
搭配:耗油、小米椒、油、蒜、蔥花、芝麻。
最平常的調製方法,適合剛進入火鍋屆的小夥伴,鹹度適宜之後,加上一丟丟米椒,一點點辣讓口感上一檔次。
搭配:辣椒油、香油、蒜泥、碎花生、香菜。
這種配料不加醬油不加鹽,適合口味較清淡但又喜歡辣香的小夥伴。
搭配:花生醬、海鮮醬油、蒜泥、海米、炸花生、香菜末。
這種配料既能提香又能提鮮,適合搭配各種海鮮。
搭配:芝麻醬、紅油辣椒、麻油、生抽、糖、醋、蔥薑末。
此種調料以辣為主,兼有多種口味,適合配各種葷素菜。
搭配:沙茶醬、榨菜末、蒜泥、山椒醬。
看起來有點像拌麵要用的材料,吃粉絲的時候搭配上這種醬料,味道槓槓的。
搭配:芝麻醬、香辣醬、牛肉醬、麻油、白糖、花生碎
各種醬調配在一起偏甜辣,辣中又帶著香,當然適合搭配各種肉類。
搭配:芝麻醬、腐乳、香菜末、紅辣椒油
這種調料芝麻醬為主,加上腐乳和辣椒油,讓甜鹹辣三種口感融合,口味混搭。適配魚蝦之類的菜品。
小編順便給小夥伴們附上火鍋涮菜時間表,以後別再夾起菜時面面相覷,不知道熟沒熟啦~
美味不可多得,火鍋雖好,大傢伙可不要貪吃哦!那吃火鍋都有什麼注意事項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十點吃火鍋需要注意的常識:
100克麻辣鍋底的熱量是517千卡,而清湯鍋底的熱量僅為10千卡,差了50倍!清湯鍋底不但含脂肪較少,還能減少湯中的亞硝酸鹽危險,並避免上火。除了清湯鍋底,海鮮鍋底也是低脂又清淡的選擇。如果實在喜歡重口味的火鍋,可以點一個鴛鴦鍋,用清湯鍋底來涮綠葉菜等吸油多的菜。傳統吃火鍋的順序是先吃肉,因為這樣才能帶出湯底的好味道。其實現在很多鍋底本來味道就夠香濃,可以在剛開始涮火鍋的時候,涮兩筷子肉,然後放一部分低脂的蔬菜豆腐,再繼續涮兩筷子肉。這樣交替食用,就可以避免葷素比例失調。
搭配火鍋的最佳飲料是清茶、植物茶和蛋白飲料。蛋白飲料比如椰汁、杏仁露、豆漿、酸乳飲料等,最宜餐前喝,能提供碳水化合物,也能幫助保護腸胃。清茶能解膩去火,更能突出火鍋的風味;而菊花茶、大麥茶等植物性的茶水不含熱量,有的可以清火,有的能夠助消化。
又辣又麻的火鍋最傷食道。一項資料顯示,嗜吃火鍋的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患食道癌的風險在全國居首位。要避免吃火鍋燙傷消化道黏膜的事情發生,也很簡單:吃火鍋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著急,把菜夾到碟子裡晾涼,然後放在小料中蘸一蘸吃,一定要做到「熱不灼唇」。
現在除了傳統的麻辣鍋和清湯鍋,又有許多新鮮的花樣火鍋,比如粥鍋底、雞湯鍋底、海鮮鍋底、滋補鍋底等。這些鍋底都加入了鹽和鮮味劑,不及清湯那麼健康。其中雞湯鍋底和海鮮鍋底不適合痛風病人。滋補鍋底加入了保健食材,但正因為此,它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千篇一律地用同樣的「滋補」方式,對於部分人來說反而是有害健康的。
在吃火鍋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簡單清淡的涼菜來平衡,不但能避免上火,還能補充更多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涼拌萵筍絲、小黃瓜、涼拌苦菊菜等都非常好。
研究證明,在開始涮火鍋後的半小時內,火鍋湯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是很低的,嘌呤也低一些。因此,只要喝半小時內的湯就不會有多大的麻煩。另外,酸菜鍋底、海鮮鍋底等危險性大一些,清湯鍋底更加安全。
對於尿酸過高的人來說,醬料就儘量不要再選擇海鮮口味,以免嘌呤過高。蒜泥香油蘸料脂肪含量較高,高血脂人群不適宜。芝麻醬營養價值最高,還能提供大量的鈣和維生素E,比較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如果沒有尿酸過高的問題,選擇海鮮湯料是最清淡的,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或者可以用醬油、醋、腐乳、蔥、姜、蒜等來自己調配低脂調料。小料不要太鹹,一來更健康,二來不會奪了湯底的味道。研究顯示,某些火鍋湯底燒煮90分鐘後,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近十倍之多!大量亞硝酸鹽可使人直接中毒。雖然我們平常吃的火鍋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至於這麼高,但亞硝酸鹽與火鍋湯中的胺基酸分解產物結合,可能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吃時不可忽視其健康危險。大家還等什麼?這個周末,和小夥伴們,美味火鍋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