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日本自由行時,會去日式料理店、壽司店品嘗日本傳統的食文化「壽司」嗎?壽司種類相當多,菜單上各種「魚」部首的漢字意思常常讓人搞不懂。想知道那些「魚」漢字是什麼意思嗎?這篇文章就幫大家整理常見魚字邊漢字,看完就能無痛點菜羅!
▋你吃的壽司是什麼魚?「鮪、鮭、鯛、鮑、鰻」常見魚類念法大整理!
「壽司」在日本已經超過千年的歷史,於奈良時代(西元710年至784年)就有資料記載,承載了日本悠久的飲食文化!壽司這道料理是用醋、糖與鹽將米飯調味後,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等配料,經過師傅的巧手捏制而成。其實,壽司所使用的魚肉種類並不少見,像是鮪魚、鮭魚、鰻魚都很常見。以下就整理成簡單的表格,大家看完就知道這些常見魚類的日文怎麼念啦!
▋進階篇教學!日式餐廳、壽司店常見的「鮫」、「鰒」、「鮹」是什麼意思?
除了以上提到的鮭魚、鯛魚、鮪魚等常見「魚」類單字,還有哪些漢字單字會在日式餐廳或壽司店中發現呢?下面也幫大家一一整理出來了!
鰺(あじaji):竹莢魚
「鰺」(竹莢魚)的漢字
「鰺」(竹莢魚)的形象圖
「鰺」(あじaji)就是竹莢魚,又被稱為池魚、巴攏或瓜仔魚,魚背呈現漂亮的亮白色,魚肉則呈現鮮嫩的粉紅色,是壽司店常見的食材之一,也常常風乾後製成乾物「一夜幹」來食用。
鰯(いわしiwashi):沙丁魚
「鰯」(沙丁魚)的漢字
「鰯」(沙丁魚)的形象圖
鰯(いわしiwashi)是指常見的沙丁魚(沙甸魚)。之所以會寫作「魚」+「弱」,據說是因為沙丁魚在海洋世界的食物鏈中隸屬超底層,經常被其他魚類吃掉,加上肉質脆弱,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傷到魚身或是腐爛,所以就把「弱小」的特徵加入名稱中。弱歸弱,沙丁魚的口感可是非常符合大眾口味的呢。
鱵(さよりsayori):針魚
「鱵」(針魚)的漢字
「鱵」(針魚)的形象圖
鱵(さよりsayori)指的是針魚,又被稱為細魚、水針,全部都是用來形容牠細長的身形。「鱵」這個字也不例外,「魚」+「箴」的箴即有針、針的意思。
鱚(きすkisu):沙腸仔
「鱚」(沙腸仔)的漢字
「鱚」(沙腸仔)的形象圖
鱚(きすkisu)是沙腸仔,又被稱為沙鑽、鼠頭魚,牠棲息在沿岸的淺砂地。據說沙腸仔可以在岸邊抓到,所以被稱為「岸子」(きしこkishiko),但以訛傳訛下誤念成「きす」。另一種命名來由是沙腸仔的魚肉潔白,非常的清潔(「潔」在日文中念作「きよしkiyoshi」),最後被念成「きす」。
鰒(ふぐfugu):河豚
「鰒」(河豚)的漢字
「鰒」(河豚)的形象圖
鰒(ふぐfugu)代表的是河豚這種讓人又愛又怕的魚類!牠身懷劇毒,但經過有專業證照的師傅處理過後,就會是一道美味的料理了。「ふぐ」這個名字,可追溯至江戶時代中期,當時一位學者新井白石形容河豚是一種「腹部膨脹的魚種」,因此得名。不過相較於「鰒」這個寫法,日本人現在更習慣使用「河豚」,有時也會把「豚」寫成「魨」字。
鮹(たこtako):章魚
「鮹」(章魚)的漢字
「鮹」(章魚)的形象圖
鮹(たこtako)這個字有點難聯想,但一念出發音「tako」,旅日達人們大概就知道牠是指章魚(八爪魚)了吧!其語源是「多股」(たこtako),也就是指很多隻腳的意思,用來形容牠的外貌。「鮹」也可以寫作「蛸」,意思是在海中棲息的蜘蛛,所以又可寫成「海蛸子」。
鮫(さめsame):鯊魚
「鮫」(鯊魚)的漢字
「鮫」(鯊魚)的形象圖
鮫(さめsame)不常在壽司店出現,牠就是海洋霸主「鯊魚」!之所以會以「鮫」當作名字,有許多說法。有一說是形容鯊魚在水中「交」錯、俐落獵捕獵物的姿態,另一說是形容鯊魚眼睛細小(狹眼)的特徵。
同場加映:「鮨」、「鮓」不是代表魚而是指……?
「鮨」(壽司)的漢字
最後要加碼介紹的,是很常在日式餐廳裡看到的「鮨」或「鮓」,這兩個字同樣都念作「すしsushi」,不是指任何魚類,而是代表壽司的意思。它的語源為「酸し」(すし),也就是形容酸酸的醋飯口味,也用來指魚醃漬過後的味道。江戶時代時,這道料理被視為是一種帶來好兆頭、祝福用的幸運物,也常用來祝壽,所以便有了「壽司」之稱。
再幫大家複習一次進階版的魚字邊單字!
看完這篇文章,這些魚字邊漢字大家學會念了多少呢?雖然很多日式料理店或壽司店都改成平假名或片假名來寫菜單了,不過藉助漢字本身包含的故事與命名由來,相信有助大家記下單字,日後點菜也可以更方便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