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這句俗語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盛行於農村,那些長得胖胖的,有點像彌勒佛樣子的人被稱為有天生的福氣相。至於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福氣,那就天知道了。
不過舊時農村對胖人有三分尊敬倒是事實,這與現代人以瘦為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什麼會有這麼一說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舊時農村,真正意義上的農民是根本胖不起來的。能胖起來的是那些大官或者大地主家裡的人。他們整天除了吃就是喝,養尊處優,又不用幹什麼活,當然會胖起來了。
所以舊時農村人口可以說是涇渭分明,只要看到那些胖人,就肯定是大財主或者大地主,總之是家裡有錢的。就算是沒有錢,也肯定是雄霸一方的大人物,否則,他怎麼可能胖得起來。
要知道,農民們可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能夠吃口飽飯而拼命。再加上營養不夠,勞動強度又大,想胖也胖不起來。但是時至今日,你如果一定要說胖人是天生福氣相,恐怕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因為今天的胖人跟當初的胖人雖然都是胖人,但是胖人的成因已經大大不相同了。
舊時農村胖人少,某種意義上是窮人多,富人少,富人吃喝不愁,結果把自己吃成了胖子。但是現在胖人多,恰恰相反,是富人多,窮人少,再加上缺少運動,生生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個大胖子。
這可跟天生福氣無關,反而跟各種慢性病有關喲。過去人們喜歡胖子,是因為受到佛家文化的影響,一看到胖子就想起那個笑眯眯的彌勒佛。彌勒佛據說能給人帶來財富,再加上他的那張永恆不變的笑臉,自然在心中就形成了胖人福氣來的觀念。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胖反而成為了一種社會的累贅,因為大量的疾病根源就在於一個胖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是胖人高發,所以現在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不再以胖為美,更不是什麼胖人多福,而是講究體重均衡。
什麼是體重均衡?就是不胖也不瘦,體重與身高達到完美的比例。特別是一些女孩子,更是追求以瘦為美,為了達到瘦的目的,更不惜節食。這實際上又走入了另外一個誤區,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因為節食減肥同樣會引起各種類型的疾病。
「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這是典型的代表一個時代的農村諺語,過了那個時代,這句諺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下,胖人變成了富貴的象徵,而在今天,胖人又變成了疾病的代名詞。
世事無常,天道輪迴,很多事情我們不能以固定的眼光來看待,而是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過胖或者過瘦其實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都有影響,而那些身材勻稱,擁有黃金比例身材的人才最讓人羨慕,就像那些T臺上的超級模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