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們給大家分享了什麼是自然拼讀?以及自然拼讀最全規劃路線圖及常見問題解答,不記得的家長,我們可以再溫故一下上一篇文章 超全乾貨 | 給娃做自然拼讀的最全規劃路線圖!!!(上篇)
今天,我們將繼續來為大家分享錯過正確路線圖的孩子應該怎麼學?以及家長對於自然拼讀學習常見的4大疑惑!
03 錯過了正常的路線圖的孩子要怎麼學?
很多家長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重視自然拼讀的學習,那麼孩子已經過了3歲,該怎麼辦呢?別擔心,我們幫各位家長列出了另外3個年齡階段進行自然拼讀學習的方法:
- 5-6歲開始學習英語
如果孩子到了6歲才開始接觸英語,怎麼補救呢?有4條學習路徑:
① 自然拼讀的準備階段和啟蒙階段二合一:
保持磨耳朵訓練的同時,進行自然拼讀26個字母的學習,並同步積累聽說詞彙、辨音和識別字母。
② 學習單詞的順序從「音-義-形」改為「形-音-義」:
以cat這個單詞為例,不再是先學習發音和意義,而是先讓孩子學習cat這個單詞的發音和書寫,再告知孩子cat的意義。
③ 單詞每個音素分離和組合方式發生變化:
三四歲開始啟蒙的孩子,聽說基礎好,對於單詞cat,可以自動分解成 /k/, /t/兩個音;但對於五六歲開始啟蒙的孩子,就需要先把單詞切分成一個個單獨的音,把cat這個單詞分成/k/, //, /t/ 三個音,再帶領孩子跟學習中文拼音一樣,進行拼讀。
④ 抓緊最後的關鍵時光,惡補聽力:
要抓緊這最後的關鍵時光磨耳朵,練聽讀。小學所學的學科知識會增多,孩子可能會沒有時間進行聽英語故事和看英語動畫片,但聽力的惡補仍然要採用上文準備階段推薦的動畫和歌曲,一天至少保證一個小時的輸入量。
- 7-8歲開始學習自然拼讀的孩子
到了7、8歲的時候,孩子即便沒有專門進行英語學習,也大多了解26個字母,會一些簡單單詞,不過孩子沒有音素意識,也不會拼讀。
那麼這時候,你可以這麼做:
① 直接學習字母發音和簡單單詞的拼讀和拼寫;
② 引導孩子進行閱讀,但要注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母語優勢非常明顯,孩子可能會排斥英文故事書,因此親子共同閱讀非常重要。
- 9-10歲開始學習自然拼讀的孩子
一般到了9歲左右,即便沒有學過自然拼讀,也有了一定詞彙量,對單詞的拼讀沒有學過,但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些潛在的感知。
教這樣的孩子自然拼讀,不能在採用低齡段兒童那種從字母到音素再到一些代表單詞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① 通過對已學過的單詞進行歸納梳理,激發孩子認清那些似曾相識的規則;
如:學過cat, computer, cut等單詞後,告訴他們 c 後面接 a, o, u 時發的是/k/的音;學過rice, bicycle, city等單詞,告訴他們 c 後面接 e, i, y 時一般發/s/的音。
② 學習構詞法幫助孩子快速擴充詞彙量,比如單詞的前後綴等;
③ 孩子即將進入小學的高級別學習,可以學音標作為補充。;
④ 遇到閱讀的內容和閱讀能力不匹配的問題,需要引導孩子在系統地梳理自然拼讀規則後再去閱讀,而不能放棄閱讀。
04 對於自然拼讀學習常見的4大疑惑
面對自然拼讀學習,很多家長也有很多疑惑。
我們選取了4個問得最多的問題,來集中給家長講解一下:
① 孩子應該學習音標還是自然拼讀?
一般很多80年代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啥我們小的時候學的是音標,現在孩子都學自然拼讀了?
音標和自然拼讀,究竟要怎麼選擇?
學了自然拼讀是不是就不用學音標了?
怎麼選擇呢?其實答案很簡單。
如果你想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學英語」,就像我們按照小時候學中文的方式去積累聽說,那就用自然拼讀搭建從「聽說」到「讀寫」的橋梁;、
如果你想用「學習外語的方式學英語」,即傳統方法學,學音標。
*傳統方法就如你以前學英語一樣,用音標記發音,用「a-p-p-l-e apple」的方式背誦義和形,在26個字母之外再學一套注音符號。
但音標這套注音符號對低齡的孩子來說會比較抽象而枯燥,所以我們會更建議低齡兒童先學習自然拼讀。
而同時,英語中還有大量的不符合自然拼讀的外來詞彙,
所以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孩子來說,在掌握自然拼讀的基礎之上,再進行音標學習的補充,會更有利於高階段內容的進一步學習。
② 孩子邊學拼音邊學拼讀會有影響嗎?
這是很多一年級學生家長普遍會擔心的問題:
拼音和自然拼讀都在學,它們之間會相互幹擾嗎?
事實上,也有部分孩子正在經歷這種幹擾。
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字母都是26個拉丁字母,但是確實存在不少相同的發音。兒童具有天生的雙語能力,短暫的幹擾是會出現的。
這就好像,家裡跟著爺爺奶奶長大且說方言的孩子,必定會經過一段方言和普通話傻傻分不清楚的階段。拼音和自然拼讀的幹擾就是這個階段。
但其實這種幹擾是可以利用場景的力量進行區分,不斷地詢問孩子語文老師說的什麼,英語老師說的什麼,在語文老師和拼音,英語老師和自然拼讀之間建立聯繫,就跟孩子跟爺爺奶奶會自動說方言,跟學校老師說普通話的道理是一樣。
③ 見字能讀,聽音能寫,實話還是噱頭?
我們經常在各種自然拼讀課程裡,都會看到一個很大的賣點就是:見字能讀,聽音能寫。確實,自然拼讀的確具有這樣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很局限。
怎麼理解呢?
要知道,自然拼讀只解決70%-80%的詞彙,這是「見字能讀」的範疇;
而「聽音能寫」的範疇就比這更少了,以ee, ea為例,兩者的發音是一樣的,同樣聽到/bi:/這個音,你怎麼知道知道它是bee, 不是bea呢?
所以想達到聽音能寫,是有限制的。
其實呢,自然拼讀是一種閱讀的工具,而不是背單詞的工具。它頂多能部分實現「見字能讀,聽音能寫」的功能,但是解釋不了所有單詞的發音和拼寫的問題。
④ 怎樣才算真正學會自然拼讀?
如果說見字能讀,聽音能寫並不能作為學會自然拼讀的憑據,那麼,怎樣才算真正學會自然拼讀了呢?
我認為,這不僅要看孩子是否掌握字母或字母組合的音形對應規則和單詞的拼讀技巧,還要看孩子是否能運用自然拼讀知識和技能進行自主,流暢的閱讀。
從記憶規律上講,如果只是把自然拼讀當規則來學,那麼所學的知識在孩子的大腦中只是形成了短時記憶,沒有轉化成長期記憶,更不會化成拼讀技能,很快就會被遺忘了。
就拿國外孩子學習自然拼讀來說,英美國家的孩子通常都是在幼兒園開始學,持續到小學三年級左右。
那對於國內的孩子來說,應該怎樣學呢?
我們會建議國內的孩子學一個級別,做大量的單詞拼讀練習、閱讀大量的讀物,並在閱讀中體驗和實踐,等這些規則內化為技能,能順利進行拼讀朗讀了,再進行下一個級別的學習,然後在閱讀中體驗和實踐,這樣循環往復。
好了,感謝各位家長的關注,本期關於自然拼讀的分享就到這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語言學習知識和方法,請持續關注我們,我們會不定期更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