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網友認為高校沒有必要設立公益慈善專業教育課程

2020-12-22 公益時報網

  1.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怎麼看?

  A.好。52.91%

  B.不好。28.97%

  C.不知道。18.12%

  2.是否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公益慈善專業教育課程?

  A.無。更多應該普及知識,而非形成專業。52.41%

  B.有。慈善已經形成體系,可以進行專業教育。33.5%

  C.無所謂。需要慈善知識,但不一定要形成專業。14.09%

  3.公益慈善專業教育短板在哪?

  A.教育行政相關部門認識還有待提升。39.51%

  B.開設專業教育的高校數量偏少。26.7%

  C.公眾認識有限,報考熱情不高。25.41%

  D.專業教育成本偏高,無資金支持。8.38%

  4.怎樣辦好公益慈善專業教育?

  A.政府出臺相應支持政策。40.2%

  B.學校積極研發,學有所教。36.65%

  C.企業積極捐贈建立培養模式。15.17%

  D.公益組織大力呼籲,吸引公眾關注。7.98%

 

  8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即將正式升級為珠海校區,該校於2012年創辦的國內首個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自今年起不再招生。

  從最初開設到如今停辦時隔8年,此舉引發了公益業界對於慈善類專業教育如何辦的不同聲音與思考。

  「1.0」「2.0」「3.0」……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這些代表網際網路技術更新的數字,是每屆「公益慈善班」的自我戲稱。

  年復一年,一個個阿拉伯數字在師生口中順延得頗為盡興,以至於沒人能想到,在念至「8.0」時戛然而止。

  北師大珠海分校「公益慈善班」從2020年開始停止招收新生。停招的部分原因來自該校自身調整,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方向依託的教育學專業不再招生,無法繼續招收輔修。

  2022年,「公益慈善班」將送走最後一屆畢業生,距離其最初創辦剛好10年。

  隨著北師大珠海分校的辦學歷史即將翻開新篇章,「公益慈善班」面臨遺憾落幕。獲知這一消息,往屆校友情感上不舍且難掩失落。

  首屆畢業生陳孚現供職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他的認知裡,「公益慈善班」這些年來可謂供需兩旺,「捐贈人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班裡走出的學生在公益行業已有一些階段性成果」。

  首批80%的畢業生進入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等專業機構或企業的社會責任部門,也有的繼續出國留學,進行公益慈善相關領域的深造。

  人才,一直是公益行業的切膚之痛。《公益時報》聯合問卷網推出本期益調查——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你怎麼看?本期調查從8月24至29日,共有3540名網友參與。

  調查結果與公益行業的認知並不一致,52.91%的網友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是好事,只有28.97%的網友認為不好。

  在被問及是否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公益慈善專業教育課程?有52.41%的網友選擇無,認為慈善是個廣義概念,無學,更多應該普及知識,而非形成專業。33.5%的網友選擇有,認為慈善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體系,可以進行專業教育。14.09%的網友選擇無所謂,認為社會發展需要慈善知識個體賦能,但不一定要形成專業。

  對於目前公益慈善專業教育的短板,39.51%的網友認為是教育行政相關部門對專業教育認識還有待提升。26.7%的網友認為是開設專業教育的高校數量偏少,教學安排不足,不具備複製模式。25.41%的網友認為是公眾對公益慈善認識有限,導致學生報考熱情不高。8.38%的網友認為推行專業教育成本偏高,無資金支持。

  被問及怎樣辦好公益慈善專業教育時,40.2%的網友認為政府應出臺支持政策,為專業教育護航。36.65%的網友認為學校應積極研發相關教學材料,使學有所教,吸引學生報讀。15.17%的網友認為愛心企業可以向校方積極捐贈建立培養模式。7.98%的網友認為公益組織應大力呼籲倡導,吸引公眾關注。

  網友留言:

  鳳梨521:

  阿姆拉圖:中國慈善逐步發展,行業建設人才需求旺盛。未來,專業教育應是一種趨勢。

  @流光溢彩:

  學習慈善更多讓我們普及一種知識,觀念一種更新,談不上專門教育。

  ZAERK:

  自己是非慈善專業,期望今後學有所用也能為慈善做貢獻。

相關焦點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那麼,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是追求專業教育還是普及通識教育?包括紫江公益慈善課程在內的高校慈善教育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020年12月13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來自政府、高校、公益組織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實踐者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公益教育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
    記者採訪發現,在上海已有高校聯合基金會先行先試,將公益慈善納入通識教育,並聚焦培育年輕人的公益人格,推動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青年報記者 陳詩松先行先試讓公益慈善成為通識教育「公益慈善導論」「公益慈善前沿課程」「慈善及公益財務管理」「志願者教育與管理」「公益傳播」……對於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們而言,這些看似專業的公益課程,不僅是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屬課程」,也可以是全校跨學科、跨年級學生的「共享啟蒙」。
  • 高校聯手基金會探索長三角公益慈善教育:種下慈善種子
    記者採訪發現,在上海已有高校聯合基金會先行先試,將公益慈善納入通識教育,並聚焦培育年輕人的公益人格,推動公益慈善教育區域生態建設。先行先試讓公益慈善成為通識教育「公益慈善導論」「公益慈善前沿課程」「慈善及公益財務管理」「志願者教育與管理」「公益傳播」……對於華東師範大學的學生們而言,這些看似專業的公益課程,不僅是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屬課程」,也可以是全校跨學科、跨年級學生的「共享啟蒙」。
  • 構建高校公益人才培養體系 第四屆華師大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
    原標題:構建高校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師大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   近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行。
  • 構建高校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師大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辦
    近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舉行。本屆論壇以「融合與創新: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介紹華東師範大學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邀請了校內外嘉賓參會,共同討論卓越公益人才的培養模式。
  • 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
    12月13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以「融合與創新:構建高校卓越公益人才培養體系」為主題,介紹華東師範大學公益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邀請了校內外嘉賓參會,共同討論卓越公益人才的培養模式。
  • 「基金會+高校」模式能走多遠?
    但我們調查發現,慈善課程並沒有被納入高校的通識教育體系之中。我認為目前開展的通識教育很多內容是告訴學生「什麼是美」「什麼是哲學」,這固然重要,但也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想通過善識計劃呼籲高校把慈善納入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中,並將其作為重要內容來開展,充實、完善和豐富現有的高等教育體系。
  • 紫江通識教育課程的3年探索:培養有公益人格的年輕人
    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在本科階段系統嵌入公益慈善教育的「雙一流」高校、上海市首家系統培育公益人才的高校,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紫江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的慈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運作已有3年。在高校慈善教育發展較為緩慢的背景下,這個項目是否取得顯著效果?在慈善教育方面有哪些探索和思考?
  • 公益慈善期待變局
    葉家松說,要探索慈善機構優勢互補,引導有慈善資源、沒有服務專長的慈善機構和有服務專長、沒有慈善資源的慈善機構對接,引導有公募資格的慈善機構和沒有公募資格的慈善機構配合。面臨有限的社會慈善資源,公益慈善組織又該如何開源?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社工系主任鄭立羽認為,公益慈善組織要將對捐款人的服務專門化、專業化,定期匯報、及時反饋,聚焦成效和變化,培育客戶黏性。
  • 藝博教育創始人戴東老師榮獲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十大影響力人物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扶貧、抗擊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的慈善力量」。  甘肅藝博教育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東老師受邀參加此次論壇,並獲得「2020年中國公益慈善十大影響力人物」,授予證書與獎盃。盧永鋒總經理代表戴東老師出席論壇並上臺領獎。會後,盧永鋒總經理接受了媒體採訪,向媒體介紹了甘肅藝博教育這14年來為慈善事業做出的貢獻及未來的發展。
  • 國際公益學院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辦公益慈善博士課程
    國際公益學院與法國南特高等商學院合辦公益慈善博士課程 澎湃新聞記者 韓雨亭 2020-05-23 11:02 來源:澎湃新聞
  • 公益(慈善)基金會設立流程
    在當今的社會,人們現在越來越關注公益,做慈善,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使公益事業越來越正規,只要是一心想要做公益的人或者組織都可以發起慈善基金,成立公益基金會,公益基金會又成為慈善基金會,人們更願意稱為基金會,基金會是以非營利性的目的而成立的。
  • 青島市首家由律師事務所發起設立的 文康公益慈善基金會正式揭牌
    2020年4月24日,時值文康律師事務所成立25周年之際,青島市文康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暨揭牌儀式在青島市遠洋大廈27層文康廣場舉行。此舉標誌著青島市第一家由律師事務所發起設立的公益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為文康公益慈善基金會揭牌。
  • 藝術教育 愛的啟蒙——記楊瀾和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公益探索
    從1997年開始幫助希望工程做推廣和籌款,楊瀾關注、探索、實踐公益事業近20年,是什麼原因讓她走上公益之路?設立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的初衷是什麼?最大的成果與體會又是什麼?活動開始前,楊瀾接受《公益時報》專訪。
  • 設立慈善組織、專項基金還是慈善信託,我該如何選擇?
    ,比如成立慈善組織、設立專項基金、慈善信託。設立慈善組織是公眾等參與慈善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成立慈善組織的條件:(一)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二)不以營利為目的;(三)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四)有組織章程;(五)有必要的財產;(六)有符合條件的組織機構和負責人;(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當然,法律對於慈善組織的註冊資金、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財產管理、內部治理和信息公開等也有較為細緻的要求。
  • 胡仕波:慈善信託是打通普通人參與公益慈善的一條大路
    我個人認為,發展中國的公益事業,不能完全一味地照搬西方,不能忽視我們的傳統。 就推動公益慈善發展而言,如果說我有使命的話,那我的使命就是希望推動慈善信託能夠本土化,或者說回歸傳統。這方面,我想重點推進兩個事情。
  • 金螳螂成立公益慈善基金會
    金螳螂成立公益慈善基金會 中國日報網 2015-05-12 09:07:38   蘇報訊(蘇堂)近日,由金螳螂企業集團捐款5000萬元發起成立的「蘇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會」正式獲得民政部門的批准。
  • ...10元錢,公益則是一種長期的、根本上的改變。——桂馨慈善基金會
    本期關注桂馨慈善基金會,一家脫胎於香港桂馨慈善基金,致力於在中西部省區的鄉縣運行資助項目、支持鄉村基礎教育的基金會。它於2008年11月註冊成立,至去年底已在中西部40個山區縣實施了209個公益項目。200餘名鄉村教師和45.78萬名中小學生直接受益。
  • 掌門一對一捐贈直播課被指目的性太強 網友:噠噠英語連影都沒有
    運營商財經網八卦叨/文 疫情當下,掌門一對一向湖北地區的中小學生捐贈價值2000萬元1對1直播課程,幫助當地孩子們順利實現停課不停學。對此,有網友覺得,掌門一對一的贈課程只針對湖北,目的性太強。還有網友跑過來安慰稱,別抱怨了,比起噠噠英語,掌門一對一已經很給力了,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 六大公益項目聯合籌款正式啟動,2020「南粵慈善 公益同行」活動在...
    據了解,希望鄉村教師計劃是由團省委發起的公益項目,於2015年啟動。五年來,鄉教計劃覆蓋了粵東西北地區12個地市,累計招募選派2873名志願者,提供逾176萬節精品課程,惠及超過35萬山區學生,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