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怎麼看?
A.好。52.91%
B.不好。28.97%
C.不知道。18.12%
2.是否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公益慈善專業教育課程?
A.無。更多應該普及知識,而非形成專業。52.41%
B.有。慈善已經形成體系,可以進行專業教育。33.5%
C.無所謂。需要慈善知識,但不一定要形成專業。14.09%
3.公益慈善專業教育短板在哪?
A.教育行政相關部門認識還有待提升。39.51%
B.開設專業教育的高校數量偏少。26.7%
C.公眾認識有限,報考熱情不高。25.41%
D.專業教育成本偏高,無資金支持。8.38%
4.怎樣辦好公益慈善專業教育?
A.政府出臺相應支持政策。40.2%
B.學校積極研發,學有所教。36.65%
C.企業積極捐贈建立培養模式。15.17%
D.公益組織大力呼籲,吸引公眾關注。7.98%
8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即將正式升級為珠海校區,該校於2012年創辦的國內首個公益慈善管理本科專業自今年起不再招生。
從最初開設到如今停辦時隔8年,此舉引發了公益業界對於慈善類專業教育如何辦的不同聲音與思考。
「1.0」「2.0」「3.0」……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這些代表網際網路技術更新的數字,是每屆「公益慈善班」的自我戲稱。
年復一年,一個個阿拉伯數字在師生口中順延得頗為盡興,以至於沒人能想到,在念至「8.0」時戛然而止。
北師大珠海分校「公益慈善班」從2020年開始停止招收新生。停招的部分原因來自該校自身調整,公益慈善事業管理方向依託的教育學專業不再招生,無法繼續招收輔修。
2022年,「公益慈善班」將送走最後一屆畢業生,距離其最初創辦剛好10年。
隨著北師大珠海分校的辦學歷史即將翻開新篇章,「公益慈善班」面臨遺憾落幕。獲知這一消息,往屆校友情感上不舍且難掩失落。
首屆畢業生陳孚現供職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他的認知裡,「公益慈善班」這些年來可謂供需兩旺,「捐贈人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班裡走出的學生在公益行業已有一些階段性成果」。
首批80%的畢業生進入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等專業機構或企業的社會責任部門,也有的繼續出國留學,進行公益慈善相關領域的深造。
人才,一直是公益行業的切膚之痛。《公益時報》聯合問卷網推出本期益調查——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你怎麼看?本期調查從8月24至29日,共有3540名網友參與。
調查結果與公益行業的認知並不一致,52.91%的網友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停招是好事,只有28.97%的網友認為不好。
在被問及是否有必要在高校開設公益慈善專業教育課程?有52.41%的網友選擇無,認為慈善是個廣義概念,無學,更多應該普及知識,而非形成專業。33.5%的網友選擇有,認為慈善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套體系,可以進行專業教育。14.09%的網友選擇無所謂,認為社會發展需要慈善知識個體賦能,但不一定要形成專業。
對於目前公益慈善專業教育的短板,39.51%的網友認為是教育行政相關部門對專業教育認識還有待提升。26.7%的網友認為是開設專業教育的高校數量偏少,教學安排不足,不具備複製模式。25.41%的網友認為是公眾對公益慈善認識有限,導致學生報考熱情不高。8.38%的網友認為推行專業教育成本偏高,無資金支持。
被問及怎樣辦好公益慈善專業教育時,40.2%的網友認為政府應出臺支持政策,為專業教育護航。36.65%的網友認為學校應積極研發相關教學材料,使學有所教,吸引學生報讀。15.17%的網友認為愛心企業可以向校方積極捐贈建立培養模式。7.98%的網友認為公益組織應大力呼籲倡導,吸引公眾關注。
網友留言:
鳳梨521:
阿姆拉圖:中國慈善逐步發展,行業建設人才需求旺盛。未來,專業教育應是一種趨勢。
@流光溢彩:
學習慈善更多讓我們普及一種知識,觀念一種更新,談不上專門教育。
ZAERK:
自己是非慈善專業,期望今後學有所用也能為慈善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