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六旬男子騎腳踏車到山景地鐵站旁的叢林撿榴槤,意外觸碰到樹上的虎頭蜂蜂窩,結果被成群虎頭蜂狂追猛蜇,送院後搶救不果。
不幸逝世的郭來成(66歲,退休)在上星期五(7月5日)中午,獨自騎腳踏車從武吉巴督的住家到山景地鐵站(Hillview)旁的叢林撿榴槤。
被蜇後狂奔到地鐵站求救
據悉,郭來成相信是在下午近3時,發現叢林裡不只有榴槤樹,還有一棵紅毛丹樹,懷疑去摘紅毛丹時招惹到劇毒的虎頭蜂,被成群虎頭蜂追逐攻擊。他一路狂奔到地鐵站求救,抵站時不支倒地。路人幫忙撥電召救護車,無奈他當晚在醫院不治。
郭來成的兒子前晚(8日)在靈堂受訪說,當天傍晚7時接到醫院來電通知父親出事。
「據我向醫護人員了解,父親當時說自己是在摘紅毛丹時被蜜蜂叮。有可能是他看到林裡紅毛丹樹長得很茂盛,所以要摘紅毛丹來自己種,卻意外弄到虎頭蜂的蜂窩。」
兒子指出,父親全身多處被蜇,單單頭部就有約30個腫包,臉都被叮得很腫脹,相信他遇上一個大蜂窩,攻擊他的虎頭蜂超過30隻。
他事後到事發現場找到父親的腳踏車,但尋不回父親的背包,因此也不確定虎頭蜂窩的準確位置。
兒子也提到,父親從小在甘榜長大,每年的榴槤季節,都會到登加或武吉巴督一帶的叢林撿榴槤帶回家。過去幾年,因為那裡的叢林發展成住宅區,所以才轉到山景地鐵站旁的叢林撿榴槤。
他說,有豐富野外求生知識的父親尚且在自己熟悉的叢林出事,希望藉此提醒大家,叢林裡其實危機四伏,公眾須格外小心,也希望國家公園局關注叢林的安全問題。
虎頭蜂毒性大?5點了解這個小型殺手
虎頭蜂(hornet)是胡蜂屬大型胡蜂的統稱,事實上「虎頭蜂」只是民間的俗稱,並不是正式學名,源於這種大型胡蜂像老虎一樣性情兇猛,身體也有虎斑紋。體型較大者幾乎跟火柴盒一樣大。
虎頭蜂的毒性在昆蟲界中是最強的,尾部的螫威力可說是非常強大,足以殺死人。
虎頭蜂遍布亞洲國家,新加坡則有三種虎頭蜂,大多數會在高樹上築巢,其中紅毛丹樹最受歡迎,虎頭蜂也會在橡膠樹、椰子樹和芒果樹築巢。也有少數情況是在建築較安靜的地方築巢,例如屋頂內、天花板甚至是無人使用的箱子等。
虎頭蜂有一個危險的特點:一般蜜蜂的尾部螫針有倒鉤,螫人後自己也會死;但虎頭蜂螫針沒有倒鉤,可以重複螫人。
虎頭蜂的尾螫能夠注射出一種破壞人體組織的複合酶混合物,與其他黃蜂相同;不同的是虎頭蜂擁有一種獨特的神經毒素,能夠暫停神經系統的運作。這種毒素進入人體中,可以引起過敏反應甚至死亡。
不過公眾不必太過擔心,虎頭蜂嚴格扼守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準則,會攻擊人主要是為了保護蜂巢。只要不幹擾,一般就會沒事。
到叢林戶外等地儘量穿長袖長褲,以及全包的鞋子
不要噴香水,或塗抹有香氣化妝品
甜點、甜飲料容易招來蜂類,應妥善收好,不可隨地丟棄
看到遠處有蜂窩時,應遮住頭部再慢慢退回原路,並撥打1800-471-7300通知國家公園局派人移除
如果被虎頭蜂追,儘量跑向室內,不要揮手拍打,否則虎頭蜂會更激烈攻擊
5. 被蜂蜇該怎麼辦?被虎頭蜂蜇到後,有些人不會過敏,只會出現紅、腫、熱、痛、瘀血等症狀,通常持續幾小時或幾天就會消退,可用冰敷和一般藥物來緩解;有的人可能出現急性過敏症狀,如心悸、暈眩、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務必立即送醫。
一隻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
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