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 榴 槤
文|付老先生
榴槤號稱水果之王,在中國時,聞到它那股臭味就不願吃,到新加坡後,女兒買了一些讓我嘗一嘗,嘗後竟上了癮,覺得很好吃,不愧是水果之王。但是榴槤是比較貴的水果,所以又不能常吃很遺憾。
第一次撿榴槤是和同樣在這裡當「保姆」的幾個中國老人相約去的。他們中有人去過多次就由他們帶路(對了,忘記告訴你們,離我原來住的地方不遠,有一片很大的林區,過去也許有人住過,因為裡邊有道路,還有柏油路。但隨著新加坡人大都搬進政府組屋,這裡已荒無人煙,只偶爾會有野狗出沒。就在這片林子裡有許多榴槤樹。當然所謂許多也並不是到處都是,每一處也就三兩棵,各處相距有幾百米,不少還在樹林深處)。我和他們去了兩回,以後就是自己去。雖然大多數時候收穫有限,有時還會空手而歸,但是在密林裡拾荒,還是別有樂趣。
榴槤樹很高,看到上面掛的果子十分眼饞,果子多得樹上有百多粒,可能還不止,因為數不過來。但是要等到果子成熟自己掉下來才能撿到,所以每次撿到多少就要看自己的運氣了,我的運氣好象總不大好,所以每次撿得都比較少,能撿兩三粒就不錯。一些本地人夜裡很早就去,找到果子較多的樹,就在樹下不遠處等候(不能直接在樹下,萬一有榴槤掉下來砸在頭上就不得了)。他們往往能撿到不少,收穫頗豐。我一般都是在有榴槤樹的地方,轉轉看看,沒有就走了,因為還要趕回家做事,所以只能碰運氣。
在榴槤樹下轉悠尋找時,有時就不禁想起小時候下鄉去餾紅薯的情景,只是那是在別人已經收穫過的地裡,去撿那些漏掉的果實。但都要靠碰運氣這一點是一樣的。去撿榴槤除了能飽口福,也頗有些探險的意思。因為我對那裡不是很熟悉,又到處都是樹林,覺得各處都差不多,一次該回家時,迷了路。本來二十多分鐘就能回到家,結果我轉了很遠,騎自行車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差一點誤了送我的外孫女上學。
還有一次就比較嚇人。這一次是因為榴槤樹在林子裡比較深,進去以後因為沒有路,記不得怎麼出去了。四周都是樹木或灌木叢,也辨別不出方向。轉了好多圈也辨認不出進來時的路徑,大概轉了有半個多小時急出了一身汗。忽然發現在有些樹枝上掛著白紙條,隔不遠就有一個,可能是先前進來的人做得記號,此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順著這些記號走過去,居然走出來了,真是謝天謝地。
這都是白天去發生的事。夜裡也去過幾次,要帶著手電筒,因為都是同別人一道去的,還好,沒有太大驚險。不過並不是每次都有收穫,這就要看運氣了。
後來遇見了對林子熟悉的人,知道了更多的有榴槤樹的地點,到了榴槤收穫的季節,再去就能多收穫一些。有時去一次可以撿到十多粒。回去以後一時吃不完,就把榴槤肉刮下來放到小盒子裡,然後放到冰箱凍起來。到了榴槤季節過後,再取出來吃。猶如吃榴槤冰激凌,也是滿不錯的。
後來徒步時,遇到榴槤季節,在武吉知馬及烏敏島等一些地方也會看到榴槤樹,有時還撿到過榴槤,大家一起分食,增添了徒步的樂趣。現在已不在原來的地方住,撿榴槤的機會就少了。算是一種遺憾吧!
小編語:
榴槤作為水果之王也是吃貨小編的最愛。跟付老先生對榴槤的印象差不多,剛到新加坡的時候也是接受不了榴槤的味道,後來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竟愛上了榴槤,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什麼榴槤班戟,榴槤冰淇凌,榴槤泡芙通通不放過。
每年榴槤季,總喜歡約上三兩好友到人最多的榴槤攤位湊湊熱鬧。榴槤是熱性水果,真正的吃貨都知道吃榴槤是要搭配著山竹一起吃的,因為山竹是涼性水果,一熱一涼搭配著才不容易上火。把榴槤在冰箱裡凍一下再吃也是小編最愛的吃法,因為榴槤肉質軟,就算凍過也不會太硬,咬下去真的就是榴槤冰淇凌的感覺,而且是純純的榴槤香哦,沒有試過的下次可以嘗試一下,沒有騙人哦。說到這,小編偷偷的吞了一大口口水,對榴槤季都有點迫不及待了呢。
小編:小明同學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
獅城生活徵稿通知:
投稿時間:不限,隨時可以投稿
稿件要求:
以獅城生活為素材,書寫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您的足跡和心靈軌跡,詩詞歌賦,故事小品,隨筆或感想,表揚信或感謝信等等均可,題材不限(必須是原創,可配圖)
內容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
投稿方法:將您的文章/稿子/照片用微信發給群大大@微信號:1305893321
++++++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新加坡徒步群的微信公眾平臺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follow Singapore Hiking WeChat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