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花海•看西鄉】話說西鄉之:善作會吃的西鄉人

2021-02-27 西鄉文旅資訊

一輩輩人,就只靠這碗飯。攝影:袁林

秦巴無閒草。也只有西鄉人能憑藉著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應時而食,巧妙、合理地將這秦巴天然物種庫奉給他們的各類食材,處置得更符合他們的口味!

這是米漿蒸製的、西鄉人叫作「泡吧饃」的另一類吃食

他們種植了千年的稻穀,是他們飯碗裡最重要的果腹的主食。將米粒水泡,碾成米漿,上籠屜蒸熟,名曰「麵皮」(其實應為「米皮」),加油辣子、姜蒜汁、食醋,豆芽、洋芋絲等做底料調製,再配以菜豆腐、稀飯,早已成為今天西鄉人早餐的標配。稻穀中有一種粘性極強,所出大米稱為糯米、酒米的,西鄉人將其加工成米酒,名曰「醪糟」、「甜酒」,加水煮食,放進去雞蛋,聞起來就滿口生津,喝著還微有醉意。和酒米粉團成的湯圓一起煮食,天底下沒有比這更熨帖、甜美的吃食了!

熱心的周鳳鳴老師,用了一早上的時間,為我們拍攝了這些看著就想咬上一口的家鄉麵食。師傅們長年伏案,把白麵團揉搓成各種不同風味的麵餅。這些散布在南河壩老街及縣城大小角落的打饃攤攤,是西鄉人尋找家鄉記憶、家鄉味道的首選之地。

就連小麥磨成的麵粉,西鄉人也能做出比秦嶺那邊主產小麥的關中地區更美味的花樣了。單是烙餅,就有不止鍋盔的炕炕饃、芝麻饃、花生饃、蔥油肉餅等。夾雜著關中黃土味、冷冽北風的麵粉,一到了西鄉人手上,就變幻出萬種「風情」,西鄉的溫潤,賦予了北方麵食更多的可能:漿水面,酸爽可口;炕炕饃裡,夾進去松花變蛋、土豆絲等更多西鄉本地出產的食材,不再只是單一的肉夾饃。
各類新鮮食材被變著花樣做「舊」,想盡辦法轉化成更加多樣的形態。時令菜蔬脫去水分,變成乾菜;豬肉、牛肉被醃製、烘乾;沒有變成乾菜的時令菜更多的是齊整地放進密閉的泡菜罈,在鹽和酸水,溼潤空氣的綜合作用下,產生質的蛻變。每家都不可或缺的酸菜罈子,酸爽著每個西鄉人的味蕾,把春的清潤、夏的豐盛全部收藏了進去;豆瓣醬製作的醬辣子,把新鮮豆腐黴變後做成的豆腐乳……只為在青黃不接的季節裡,西鄉人飯碗裡吃食不斷。他們傾其所有,將最豐盛的產出,合盤端出,厚道、熱情待客。婚喪嫁娶、年節慶典,盤盞裡涼菜、熱菜,炸、炒、烹、蒸,雞鴨牛羊豬肉,菌、果齊上陣,他們把秦巴天然物種庫的饋贈全部奉給了你!

江河魚經由精心烹調,看著就叫人垂涎。圖片來自資料庫

西鄉人最常吃拿手的兩道菜:家常熬菜、粉蒸肉

他們精心調製每一道菜,讓每類食材物盡其用,美味盡呈現;他們也大而化之,籠統疊加,一大鍋雜燴湯,熱氣騰騰的熬菜,是統籌各類食材,並非簡單堆疊,卻照樣放大味覺享受的烹調智慧的體現。他們不排斥所有外來食材,讓每一份遠道而來的食材和他們固有的飲食習慣巧妙融合。他們好吃、會吃,嘴巴刁鑽。長時間佔據他們挑剔的胃,讓大多數西鄉人不間斷進店消費的餐飲企業,偌大縣城幾乎找不到一家。物質匱乏的過往,西鄉人安然地享用著他們耕作收穫於這片土地的食材,努力讓最簡單的食材變幻出繽紛色彩,散發最醇厚、持久,亙古不變的味道;物流發達,食材多元的今天,西鄉人以不變應萬變,用最能撫慰他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胃的處置食材方法,烹製出獨屬於他們的味道。

總編:糜建軍

審核:袁秀勇

責編|校對:樊義強

西鄉文化旅遊推介第一平臺

風光|人文|服務|動態

投稿郵箱:770505371@qq.com

相關焦點

  • 西鄉隆盛之死①:西鄉的首次婚姻,為啥以失敗告終?
    並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可以成功,也並不是每個失敗的人,都會暗淡離去。歷史長河中,總有些人物雖敗猶榮。比如日本明治維新的大佬,西鄉隆盛,他用一生的奮鬥和悲劇的結尾,留在歷史上一個永遠的英雄。今天起,飛春讀傳將講述西鄉隆盛的一生。
  • 西鄉隆盛和日本人英雄觀
    縱觀這一切,可以說西鄉隆盛在其中縱橫捭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也因此,西鄉隆盛成為了明治天皇御駕前的第一功臣。西鄉確實也是個牛人,明治政權甫一安定,他就會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開始了「大政改革」和「廢藩置縣」的大動作,並在巖倉具視、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等重臣考察西洋之時,以留守政府總理的身份在日本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如府縣的統並廢合,陸軍省、海軍省的設置,學制的制定,國立銀行條例的制定以及地租改正等等大動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 鹽城西鄉的中飯湯
    地處蘇北裡下河平原的鹽城西鄉美食眾多,八大碗早已名聞遐邇。那些湯湯水水,鹹鹹淡淡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西鄉子民,讓人記住了鄉愁,對衣胞之地充滿深情。過往的記憶和現實的美好碰撞,總有一份激情讓味蕾生花——關乎吃,關乎當下,西鄉人見了面會問:「今天吃的什呢中飯湯?」雖然表達的是中飯菜,但能看出湯的重要。西鄉人也學粵人飯前喝湯,做好湯,做有益於健康的事,那就表一表西鄉有特色的湯。
  • 明治的近代化與西鄉隆盛
    即使1877年西南戰爭的勝利者是西鄉隆盛,想必日本還是會建立憲法體制,並且1894年可能會變得與歷史上的1894年不同。考慮到1874年「臺灣出兵」前後的政局,或許日本與中國之間的戰爭會更早爆發,而且日本同樣可能取得勝利。從這點來看,相較於西鄉隆盛的實際主張,後世對他的思想和實踐評價明顯過低。
  • 中國最美茶鄉之西鄉景觀廊橋
    西鄉廊橋水城項目位於陝西省漢中市「中國最美茶鄉」--西鄉縣城核心地帶。是在上渡大橋原址新建的車行景觀廊橋及兩岸中式濱水風情街區。 北岸採取溫婉清雅的中式建築風格,以西鄉賦、鐵牛鎮水、牧馬長歌、仙山飛瀑等西鄉山水文化元素雕塑為景觀節點,著力為市民和遊客營造置身於西鄉靈秀山水文化情境之中的親水慢生活體驗。北岸商業業態為配套商業、休閒商業、主題酒店等。
  • 鹽城西鄉的一桌好菜
    在春天接近尾聲時,有一個蔬菜跟上了,那就是萵苣,鹽城西鄉方言讀作「烏玉薹」。這烏玉薹可以切成絲拌少許細鹽、麻油直接作涼菜,另外一般是切成薄片炒雞蛋,金黃色的雞蛋配以翡翠似的烏玉薹,其色香味就俱全了。當然,烏玉薹切成絲炒肉絲也很爽口,家庭中是常見的。(二)瓜瓞綿綿,果蔬紛紛,西鄉的夏天該是多麼的豐富多彩。
  • 濃情美味的鹽城西鄉八大碗
    濃情美味的鹽城西鄉八大碗當嫋嫋炊煙在鹽城西鄉的上空升騰時,小小的村莊就瀰漫一股濃濃的魚米之香,這是家的味道,怎麼也忘不了。曾經支撐起瘦弱之軀的西鄉美食留住了胃,也喚醒了萎靡甚至麻木的那顆心。地道的西鄉菜八大碗在舌尖上舞蹈,味蕾激活了,全身心舒暢了,誰不說俺家鄉好?
  • 廊橋——西鄉最美夜市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它獨特的記憶,身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西鄉人。我想屬於西鄉這座城市最美的地方當屬廊橋水城。這個地方,承載著許多人美好的回憶。尤其是夜幕降臨之時,風景更是迷人。走在橋的中間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浪漫感受。仿佛置身於偶像劇中的情境般。對於我來說,索性我將這座橋時稱為紅繩橋。身為西鄉人就一定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一定要在這裡留下自己的願望。沒準寫上自己的願望,某個有緣人就會幫你實現了呢!記得那次我和幾個好友傍晚時分閒來無事繞著河堤散步。一直走到盡頭。才發現那裡的夜景更是令人驚嘆!
  • 廊橋——西鄉人的驕傲
    夢迴廊橋,廊橋遺夢元朝詩人元好問曾在他的《水龍吟 陳希夷睡歌,有契予心,因衍之》一詩中說過這樣一句:「此心安處,良辰美景,般般稱遂。」而我卻想這樣說:「吾鄉所在,即為吾心安處,吾心安處,便為良晨美景之所在。」廊橋稱得上是良晨美景之地。人永遠不會珍惜眼前的事物。只有等到失去後才會懂得去珍惜。
  • 「我們西鄉人,這輩子都不可能減肥成功了」
    阿叔是江門人,坐在過道裡也有5年之久,賣的糕點種類並不多,但每一款都很收歡迎,就比如和拳頭差不多大小的糯米餈。我看時間還早,就坐下來跟他聊了一下~-「阿叔,你知唔知呢個市場開左幾耐喇?」要注意的是,這裡的面都是鹼水面,第一次吃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苦。可以加1塊錢換車仔面,別到時候說吃不慣哦~
  • 近代日本變法人物西鄉隆盛是一個怎樣的人?
    作者:吹雪(西鄉隆盛)(一)西鄉隆盛其人西鄉隆盛出生於薩摩鹿兒島市下加治屋叼一個下級武士家庭。
  • 鄉土桐城 | 西鄉記: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這是靈秀江南給人印象,桐城西鄉物產豐饒、山水清純、自古是風物名區人文薈萃大江南。「西北環山,民厚而樸,代有學者;東南濱水,民秀而文,歷出聞人。」地理上既然是物產豐饒之區,傍江臨湖,水陸交通又極便利,去安慶城不過百裡,菜品顯系徽菜中以安慶菜為代表的沿江菜。土人請你吃飯,「山粉圓子燒肉」、「板慄燒仔公雞」、「粉蒸肉」、「黃鱔燒臘肉」、「紅燒肉」、「醬悶泥鰍」、「清蒸臘魚臘肉」,這些是葷菜,素菜「爆炒小油菜」、「石膏豆腐」、「豆腐乳」,風味別具,用毛竹筷子送上嘴巴裡時,你定會感到不負自己的性格豪爽、亦或故作的豪爽實則的皮厚。
  • 西鄉· 濃濃的百姓年味兒
    好漂亮的糖畫,怎麼捨得吃哦「爺爺,我想吃烤腸」地道的炕炕饃——打饃的老人叫劉彌慶,堰口老街人,夫妻倆每天早上三點起床,饃饃打到下午四五點。他做的饃饃又好吃又好看,面好,油好(自家榨的)每天都供不應求。集市上的老人們——這幾位老人的年齡都過了80歲,四代同堂了。年齡最大的老人今年九十五歲(右起二),紅火熱鬧的年集讓他們又聚在一起。
  • 西鄉-深漂的煙火人間
    二十幾年過去了,再次路過深圳,住寶安的酒店,離西鄉約四公裡,馬上決定婉拒朋友的安排,前往號稱深漂聚集地的城中村--西鄉一條街去逛逛。九十年代港片中的盅惑仔紋身小店,有粉色霓虹燈管的美女髮廊,鄉村小鎮才有的三輪車小攤;重慶小面,長沙臭豆腐,潮州魚蛋粉,廣東糖水,柳州螺螄粉明目張胆地提醒你,這裡的人們來自哪裡。握手樓與摩天大樓共存,這裡是鄉村與城市的大雜燴。
  • 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學習強國」為基層治理開創新思路
    去年7月份,西鄉街道註冊志願者7.4萬人。最新數據顯示,西鄉現有註冊志願者140090人。一年時間數量翻番,每7個半西鄉人就有一個是義工,這一成績的取得與西鄉街道強力推動、號召黨員群眾下載應用「學習強國」,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有著很大關係。
  • 又遇西鄉三月三 尋古探源話廟會
    當地居民在北帝古廟內祭祀祈福北帝廟會顧名思義即為北帝而設,在道教的傳說裡,北方真天精武玄天上帝,即北帝是統管北方、統領所有水族之神,是北極星的化身,中午12時,巡遊活動正式開始,伴隨喧天的鑼鼓聲,龍鳳隊、醒獅隊、麒麟隊開始表演,接著是「飄色」表演,即以鋼枝凌空而立、高高「飄」在空中的孩童,有「八仙過海」、「玉皇大帝」、「送子觀音」等造型,然後是頭戴傳統鬥笠、肩扛網具和漁籮的漁姑展示打漁歸來的喜慶場景;巡遊隊伍從西鄉公園出發,途經西鄉橋、北帝古廟、真理街、巡撫街、鳴樂街,到達寶安大道,再經西鄉步行街,回到西鄉公園。
  • 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是如何鬧崩的?
    大久保利通,與西鄉同為薩摩藩出身,同為效忠國父久光的心腹之人,但他在維新中的表現與西鄉迥異。關於巖倉使團的歷史作用,不少人贊之,堪為令日本醍醐灌頂、走向文明的啟蒙之行。傅高義在其巨作《鄧小平時代》中也有這樣的描述:「在日本,推動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轉折點是『巖倉使團』。從 1871 年 12 月到 1873 年 9 月,明治政府的51名官員乘坐輪船和火車,考察了15個不同的國家……這令他們眼界大開……」
  • 鹽城西鄉小鎮義豐
    說起「倚風作斜」一詞,原本帶有貶義色彩,是「斜頭」「不買帳」的代稱。初次與義豐人打交道,不少人都會聯想到這句俗語,並將其拿來作為開涮逗趣的話題,露出一臉戲謔的神情。憨直中透著精明的義豐人,對此心知肚明,總作一副「難得糊塗」狀從不點破。他們不慍不火,毫不介意,心中盤算的卻是打造自己招牌和口碑的商機。
  • 西鄉:滾動式排查學校食品安全
    自學校複課以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管局西鄉所(以下簡稱:西鄉市場監管所)內外聯合,上下合力,嚴格以「四個最嚴」要求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學校食品安全,滾動式排查複查學校食品安全及疫情防控死角,全力保障學校食品安全。
  • 西鄉 縣城最後一條老街!
    南關街,是西鄉城裡最後的一條老街。康熙十三年(1674)遭吳三桂之亂,老城殘破,至五十二年方修葺城垣,並因狀勢改題四門,東曰招徠,南曰開運,西曰射虎,北曰安瀾。最後一次損毀是解放前後。從那以後,直到今天,西鄉縣古老的城池模樣,再也沒人見過。從元末建城到新中國成立,算起來,西鄉縣城或因洪澇或因兵燹經歷過三建四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