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09:48:18 來源: 南通網
截至12月9日,南通市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7天,提前22天完成省政府年度考核指標,達到近三年來最好水平。亮麗成績單背後離不開市生態環境系統各支部「第一書記」率先垂範,在汙染防治攻堅的路上負重前行,專題調研、指導督查交辦和協調解決具體難題,取得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的一個個勝利,為「十三五」收官和決勝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交上滿意的「環保答卷」。
嚴格監管 精準執法
汙染防治攻堅戰是持久戰,每個汛期斷面水質下降處置,每個汙染地塊的風險管控或生態修復,每年夏季的臭氧攻堅和秋冬季PM2.5汙染管控,都需要嚴格監管、精準執法。
夏季高溫,臭氧汙染「如約而至」。下午臭氧高值時段,作為市生態環境執法局「第一書記」,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多次帶隊突擊檢查工業塗裝、船舶重工、化工等企業,促使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和處理設施,同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減少臭氧尖峰時段VOCs排放,減少臭氧本地生成的速率,為臭氧削峰盡最大努力。
環境執法還充分利用汙染源在線監控、用電監控、無人機等科技化手段,不斷提升執法效能。執法人員坐在辦公室,通過遠程監控的情況就能獲知企業環保設備運行狀況。運行正常、治理水平先進、環保信用好的企業就能列入正面清單享受監管的「無事不擾」,這在落實執法監管要求的基礎上也有效保障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目前南通首批確定了553家列入正面清單的企業。
執法人員抓調度、抓防控、抓治理、抓宣傳、抓全民共治。根據「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特別是在新的政策法規或標準即將實施之前,環境執法人員專題開展「提醒式」執法工作,有力地避免企業因不知法而犯法。2020年以來,開展提醒式執法540次,各類執法行動17次,出動執法人員32028人次,檢查企業13819家次。全市生態環境系統依法辦理環境違法案件1034起,處罰金額6286.30萬元;查封扣押62起;責令停產35起、移送行政拘留17起,全市生態環境執法的震懾作用進一步增強,企業自覺守法意識普遍提升。
既保環境 又保生產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休戚相關,市生態環境局持續進行著有益探索。
服務大項目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生態環境監控中心黨支部「第一書記」申衛民牽頭,每個重大項目均成立工作專班,保持每周一到兩次赴省廳、每月一到兩次赴部匯報對接的工作狀態,對接各種汙染物總量平衡方案,充分預見存在問題,主動溝通尋求突破。通州灣新出海口項目、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桐昆聚酯一體化及配套熱電、金光高檔紙業及配套熱電、中化植保園等省、市級重大項目規劃及項目環評審批順利通過,均進入施工建設階段。
每年的秋冬季都是大氣汙染高發季,需要生態環境部門對企業生產和排放進行管控。哪些企業的生產線可以豁免?如何在秋冬季大氣管控中既保工業生產又保環境質量?需要全面掌握不同企業汙染物特徵、排放強度、治理水平,以及汙染天氣應急管控將會達到的預期效果……「第一書記」程煒帶隊走訪崇川區、開發區相關企業核查核實排放情況,示範引領各駐縣(市、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帶隊前往申請豁免的企業了解其在環境保護上開展的工作和成效,並對排放情況進行確認。
江蘇貴婦人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位於海安市常安紡織科技園區內的一家企業,因園區配套的熱電企業——海安理昂發電廠受管控導致供能不穩定,貴婦人公司年前生產高峰期產能受到影響。面對企業困惑,生態環境部門就停限產豁免條件、申請程序、豁免範圍進行了詳細指導,在不降低海安理昂發電廠排放要求的前提下為園區內企業正常供能,園區企業紛紛為生態環保部門敢於擔當、用心用情的優質服務點讚。
整改問題 百姓點讚
2018年初,南通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成立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黨支部「第一書記」、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建東介紹,我市汙染防治攻堅實施「月督察、季考核、年述職」推進機制,通過把急、難、險、重的問題整改列入考核內容,從根本上推進了工作目標任務、整改問題的完成,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率不斷提升。
長江狼山段,既是江面開闊的風景絕佳處,也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岸線,但由於歷史原因,多年來狼山港周圍集聚起大批水泥、化工等臨港企業,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遮蔽了長江,也潛藏著生態危害。省汙染防治攻堅辦專項行動督查組對狼山港暗訪時發現,在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竟有多座碼頭在從事危險化學品裝卸作業,市民飲水安全存在極大隱患。
市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瞄準這個硬骨頭,以壯士斷腕的氣概打破僵局。在狼山港整體搬遷,在下遊選址新建現代化貨櫃碼頭的同時,203家「散亂汙」企業關停並轉,騰出5.5公裡生態岸線,通過生態修復還江於民,「生態傷疤」蝶變「綠色氧吧」。
揚塵噪聲、黑臭水體、畜禽養殖汙染、垃圾偷倒點清理等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牽涉到住建、水利、城管等多部門。「攻堅辦專門開發了一個問題受理、交辦、督辦、回訪平臺,紀委監委也有專人入駐平臺。」李建東說,這樣各地各部門在汙染防治攻堅體系中是否都擔起責任,登錄平臺即可一目了然。
記者 彭軍君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