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巨人殺手馬凡氏症候群 體育圈悲劇頻上演

2021-01-19 騰訊體育

前中國男排國手陸飛

有一種病症,患者通常擁有異於常人的運動體格,這似乎是上天贈予他們的禮物。

但這又似乎又是一個命運的玩笑,當這份「禮物」被早早收回時,就是悲情故事的開始。

12月8日,據多家媒體報導,原中國男排主力接應、九運會江蘇代表團男子排球冠軍成員陸飛因病去世,年僅38歲。奪走陸飛年輕生命的原因是腹部主動脈夾層病情惡化,雖未完全確認「馬凡氏症候群」,但這卻是該疾病的表現之一。

在陸飛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許多,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這些「巨人」都離開了我們

這不是「馬凡氏症候群」這樣的醫學名詞第一次出現在大眾眼前。

據新華社2016年10月報導,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

而據《北京晚報》稱,和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霍萱也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逝世的。

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

在中國的體育史上,馬凡氏症候群帶走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

1984年,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

2001年,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才剛剛年滿30歲;

2009年,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

2012年,曾經被譽為「小姚明」的原遼寧男籃隊員張佳迪就因此病逝世,去世時年僅24歲。

馬凡氏症候群屬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其特徵為患者體格細高,四肢及指(趾)細長,稱為蜘蛛指(趾)。95%的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常見為動脈瘤破裂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未經治癒的患者平均壽命為男性30歲左右,女性40歲左右。

陸飛在比賽中扣球。

馬凡氏症候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因為是遺傳病,所以馬凡氏症候群會在7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後才會顯現出來。

在這些告別我們的體育人中,有個孩子特別值得心疼。

張佳迪,曾被視為遼寧籃球的希望之星。2004年,身體條件突出的張佳迪被遼寧男籃挑中,此時身高已經2米16。

而當他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引發心臟病去世時,遼寧男籃主教練郭士強說:「我帶過這孩子兩年,他的身體條件挺好,這麼早就走了,太遺憾了。」

遼寧男籃隊醫楊宗群當時也在接受騰訊體育採訪時表示:「在詳細身體檢查中,我們發現他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為了給他確診,我們還特意把他的CT片子等材料送到了北京,找了兩名專家會診。」

外教指導張佳迪。

「2012年3月中旬,張佳迪突然感覺胃疼,到醫院檢查之後是心臟病發作,隨後便做了手術。但之後他再次發病,又一次住進了醫院,最終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張佳迪離開後,同樣在中國籃壇,CBA曾上演了一場「愛心接力」,避免悲劇重演。

2013年,從浙江稠州銀行轉會至上海隊的男籃球員張卓君,就是在體檢中才被檢查出患有此病。嚴格意義上說,張卓君體檢不過,並不屬於上海的球員,但姚老闆決定立刻為他聯繫手術,並致電慰問他的家人。

隨後,姚明又動用了私人關係請來了權威醫師,母隊稠州銀行俱樂部也全額支付了張卓君進行手術所有相關醫療費用。

職業體育,並不適合他們

馬凡氏症候群的死亡病例也不僅發生在國內。

美國一家科研機構曾對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運動員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其中有134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在這些因心臟病死亡的運動員中,有4人曾被查出患有馬凡氏症候群。

1986年,美國女排名將、郎平最大的對手之一海曼就突然猝死球場。

作為世界女排的三大主攻手之一,海曼的死亡原因是主動脈夾層破裂,而引起異常的正是她患有馬凡氏症候群。

除此之外,死亡名單中還包括:義大利前男排國手博沃倫塔、委內瑞拉女排國手卡拉巴裡、義大利足球運動員莫羅斯尼、俄羅斯滑冰選手格林科夫、挪威遊泳運動員奧恩等等。

20世紀世界排壇三大主攻手之一的海曼,與郎平齊名

那麼,為何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多為高大運動員?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成人心臟中心組長肖亦敏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在一些體育運動中,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可能會憑藉其身體上的特殊之處,佔有一定的優勢,但疾病卻是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西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教授陳文生也曾在接受《華商報》採訪時稱,對於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高強度的職業體育並不適合他們。

「馬凡氏症候群會使患者心血管系統異常,因為運動會使血液循環加速,導致動脈破裂、脈瓣返流等徵狀,從而促使死亡。除了運動外,情緒起伏甚至喝酒也都是誘因之一。」

「強度過大和激烈的運動應該儘量避免,像散步、慢跑等一些強度小的有氧運動可以適量嘗試。」

澎湃新聞記者 蒲垚磊

相關焦點

  • 霍萱去世原因曝光 馬凡氏症候群堪稱巨人殺手
    據悉,引發霍萱去世的或為「馬凡氏症候群」。多名中外籃球、排球選手曾因患該病而離世。 記者鄭喬綜合報導  朱婷微博悼念老大姐  霍萱生自1988年,身高達190公分,曾經是河南女排的隊長,身兼多個位置。2009年,因當時執教中國女排的蔡斌推崇快變和平拉開等戰術打法,全面的霍萱被相中並選入國家隊。
  • 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被稱「巨人殺手」「馬凡氏」已奪走多名運動員生命身高1.9米的霍萱曾是河南女排隊長,2009年,曾入選過當時的女排國家隊集訓名單。但因身體不好,她不到25歲便退役。據《北京晚報》稱,霍萱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去世的。
  • 前中國男排主力38歲早逝,馬凡氏症候群奪走了多少體壇巨人
    這就是馬凡氏症候群。12月8日,據多家媒體報導,原中國男排主力接應、九運會江蘇代表團男子排球冠軍成員陸飛因病去世,年僅38歲。而奪走陸飛年輕生命的原因之一,就有「馬凡氏症候群」。在陸飛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許多,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 1.94米即墨小夥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此病號稱"巨人殺手"
    原標題:1.94米即墨小夥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此病號稱"巨人殺手"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
  • 1.94米小夥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此病號稱"巨人殺手"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齊魯醫院醫生用了4種手術並行的方式,耗時14個小時救了他一命。
  • 25歲即墨小夥身高1.94米 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醫生提醒,「馬凡」這種病被稱為「巨人殺手」,但並非只有高個子才可能得,他們還曾接診過身高只有1米7的患者。  17日,記者在齊魯醫院青島院區見到了正在輸液的患者張元,他介紹,自己在2月26日感覺有明顯胸悶憋氣症狀,於是到了當地醫院檢查,醫院懷疑是主動脈瘤,緊急聯繫了齊魯醫院,當天晚上就來到了這裡就診。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尹曉清提醒,該病的患者一般來說比較高,手指骨骼比一般人長且瘦;另一特徵就是可能出現高度近視、斜視、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眼部異常。一旦發現同時有以上兩種特徵,應及早去醫院檢查。
  • 家族6人同患「馬凡氏症候群」,以下症狀要警惕
    媒體報導,霍萱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傳出消息,該院連續收治3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其中一例患者的家族中有6人同患上「馬凡氏症候群」。中大醫院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指出,雖然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可若檢查、治療及時,目前該病手術成功率超過90%。
  • 前中國男排主力38歲早逝,許多體壇巨人都因這種病喪命
    這就是馬凡氏症候群。12月8日,據多家媒體報導,原中國男排主力接應、九運會江蘇代表團男子排球冠軍成員陸飛因病去世,年僅38歲。而奪走陸飛年輕生命的原因之一,就有「馬凡氏症候群」。在陸飛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許多,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 奪走女排前國手性命的禍首是它,這病號稱體壇頭號巨人殺手
    這就是馬凡氏症候群。據新華社等媒體報導,10月31日,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突發心梗去世,年僅28歲。而據《北京晚報》稱,和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霍萱也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逝世的。在霍萱之前,體育圈內被這一病症奪去生命的運動員還有許多,由於患者中很多人都會出現身高明顯超出常人的「症狀」,因此這一疾病也被稱作是「巨人殺手」。
  • 馬凡氏症候群奪多位巨人生命 平均壽命僅30歲
    誰料昨天傍晚噩耗傳來,張佳迪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24歲,而奪去他年輕生命的,又是這個有點讓人耳熟的名詞「馬凡氏症候群」。效力廣廈期間,訓練一上量就吃不消「真的很遺憾,他還那麼年輕。」浙江廣廈隊總經理葉湘玉回憶起這個在球隊短暫停留的小夥子時說。
  • 殺死「小姚明」的殺手——你所不知道的馬凡氏症候群
    奪去他年輕生命的,是這個有點讓人耳熟的名詞--馬凡氏症候群。體育界,"馬凡氏症候群"並不少見。有許多著名運動員都患有這種疾病,他們中不少人都在年輕的時候被疾病奪去了生命。老排球迷們一定記得美國女排上世紀80年代的傳奇主攻手海曼,還有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男排副攻手朱剛,他們都是因為這個病倒在了球場上。
  • 湖南中醫附一院成功救治一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
    2007年因出現反覆的陣發性胸痛胸悶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查確診為「馬凡氏綜合症」。鑑於當時的經濟條件,陳女士沒有選擇手術治療。    據任尹曉清介紹,馬凡氏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被醫生們稱為「麻煩」,因為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這種病引起的最大危險則是當主動脈擴張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主動脈大破裂而突然死亡。
  • 馬凡氏症候群:天才體型後面的隱患
    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發病率約0.04‰~0.1‰,屬於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病變以骨骼畸形最常見,全身管狀骨細長、手指和腳趾細長呈蜘蛛腳樣。而疾病以心臟大血管改變最為致命。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張國報說,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在年輕時憑藉常規檢查基本發現不了,其除了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個子高以外,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這種病,只能通過一種手段才能在不發病時查出,那就是家族基因檢測。」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白振祥提醒,如果有家族病史,又有馬凡氏症候群其他表現,如脛骨很長、身材高瘦、近視等症狀,都應儘早到醫院檢查,了解心臟和主動脈是否有病變、是否需要積極治療。
  • 馬凡氏症候群為什麼容易引起主動脈瘤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專家介紹,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從兒童至成年,升主動脈擴張任何時候都在加重,最終形成升主動脈瘤、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二尖瓣脫垂、左心室肥大,導致一系列心臟症狀。因此馬凡氏症候群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馬凡氏症候群的臨床診斷馬凡氏症候群根據臨床表現骨骼、眼、心血管改變三主徵和家族史即可診斷。
  • 那個2米高一人睡兩張床的武漢新生,會是馬凡氏症候群嗎?
    然而,看了視頻之後,卻有人擔心這孩子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因為他的高個子和高度近視。患馬凡氏症候群的名人喜歡小提琴的人應該聽過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之神的故事,他才華橫溢,演奏技巧極為高超,有時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
  • 號稱「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究竟是什麼?
    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被稱為「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那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為什麼被稱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 俗稱蜘蛛病, 屬於一種先天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 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有家族史。
  • 前女排國手霍萱離世 所患 「馬凡氏症候群」究竟什麼鬼?
    據報導,霍萱罹患的疾病與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都是「馬凡氏症候群」。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朱俊明教授說,馬凡氏症候群的發病率大約為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也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猝死在賽場上。我國籃球運動員朱剛也是因為馬凡氏症候群倒在賽場上,後來送到醫院救治,但沒有搶救過來。為什麼排球運動員、籃球運動員中頻頻出現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朱俊明分析說,這與馬凡氏症候群的特點有關:馬凡氏症候群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改變,其中最常累及骨骼、眼睛和皮膚。
  • 得了馬凡氏症候群吃什麼好?
    馬凡氏綜合症屬於先天因素所致,具有家庭性特點,患者有的心臟發育異常,有的心血管發育異常。從醫學角度說,有明顯的生理缺陷,如美國女排明星海曼、俄羅斯滑冰選手格林科夫死後屍解顯示,他們都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而格林科夫的父親,也死於同樣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