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前摸手臂揪耳朵,這些「怪毛病」,是「另類飢餓」的信號

2020-12-22 寧媽媽育兒經

文/寧媽媽育兒經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會養成一些小習慣、小癖好,這都是無傷大雅的,但是有些習慣卻反映出了孩子身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過不及時改正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有巨大的影響。菲菲的孩子就有一些不好的小習慣,讓菲菲很是頭疼。

案例

菲菲的女兒今年已經4歲了,名字叫茵茵,十分的乖巧懂事,性格也非常的可愛,本來有這麼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兒,菲菲應該是非常的高興,但是就是茵茵有一些「怪毛病」,讓菲菲身心疲憊,但卻毫無辦法。

原來茵茵在睡覺前,總是喜歡和菲菲在一起,以前是喜歡掐胸,後來就慢慢演變成了掐胳膊,睡覺前要掐,睡覺翻身也要掐,稍微有一點清醒的意思,就要掐兩下才能睡著,這個習慣真的是讓菲菲頭疼不已,後來煩到直接拍走了女兒的手,至此菲菲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茵茵戒掉這個習慣。

無獨有偶,網上還有一個寶媽分享了自己的育兒經歷,這位寶媽家的孩子在睡覺前一定要靠著媽媽的某個部位才能入睡,例如媽媽的肚子、媽媽的手臂等等,只要媽媽一離開,不是馬上就哭,就是立即爬回原來的位置接著睡,甚至很多媽媽都懷疑,這孩子都睡著了,身上還裝著雷達嗎?

其實很多媽媽都被孩子的一些「小習慣」和「小癖好」困擾,但就是沒有辦法幫孩子改掉這樣不好的習慣,既怕慣壞孩子,又怕孩子會有出什麼問題。

其實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怪毛病」就是在向家長表達「另類飢餓」中的「皮膚飢餓」。這是由於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愛撫,本能地尋求媽媽的摟抱、撫摸,這樣的情況在孩子小的時候是最明顯的。

「皮膚飢餓」是孩子在表達什麼需求?

生理需求

有研究表明: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和胃一樣是需要進食來消除飢餓,進食的方式就是撫摸和擁抱,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皮膚接觸,就有可能會產生「皮膚飢餓」,而父母的撫摸和懷抱都能刺激孩子大腦的激素分泌,幫助孩子調整心理狀態,平復情緒。

所以家長在孩子幼年的時候,就可以多撫摸孩子,多擁抱孩子,這樣就能充分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穩定孩子體內的激素分泌,讓孩子能夠更好的發育成長。

心理需求

在孩子的嬰兒時期,是迫切地想與母親或者是看護者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這是寶寶心理髮育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尤其是在孩子斷奶後,就有可能會出現「分離焦慮」,於是孩子的心理髮育受到了阻礙,不自覺地就會出現「行為倒退」,在母親這裡尋找安全感。而皮膚接觸一直是親子間交流感情中重要的方式,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喜怒哀樂都是通過皮膚接觸來進行傳遞的。

所以家長一定要正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出現這些「怪毛病」,都是因為孩子的心理是需要愛的,家長千萬不要簡單直接的阻止孩子的「求愛行為」。這會讓孩子的心裡更加的焦慮,甚至出現更加「粘人」的行為,所以媽媽想要改掉孩子的「怪毛病」,首先就是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之後想要改正就會簡單多了。

寄語:

父母一定要善待那個有「怪毛病」的孩子,因為他只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在向父母尋求愛,在改掉「怪毛病」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才能讓孩子自信的走向更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孩子「揪著」寶媽的耳朵才能入睡?不是壞毛病,而是皮膚「餓了」
    在《做家務的男人》這個節目中,傅首爾作為常駐嘉賓,來和大家共同探討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當有人問道,她和老劉結婚十年,有沒有特殊的「怪癖」時,她回答說:「喜歡揪老劉的耳朵」。這個回答看似很「親密」,但你是否有想過,孩子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景,當然這個「怪癖」不僅體現在揪耳朵,還有摟著寶媽的胳膊或是摸肚子等。有一位寶媽說,女兒不揪自己的耳朵是不會睡覺的,她本來是很討厭別人碰她耳朵的,結果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孩子。
  • 寶寶睡覺出現4種異常情況,家長需留意,多半是身體不適的徵兆
    清醒後的「小惡魔」,睡著時變的格外安靜,他們時而微笑、時而皺眉,有時還會咿咿呀呀的放出聲音,讓寶媽覺得即可愛有甜蜜;但有些時候,寶寶的睡相和狀態可能會有些過於「另類」,千萬不要以為某些另類是可愛、有趣的表現。寶寶睡覺時出現的異常情況,其實是身體健康的晴雨表!
  • 吃奶愛摸媽媽乳房?4招應對「流氓」寶寶
    哺乳期的女性都經歷過這樣尷尬的事情,餵寶寶吃母乳時,他還非常的不老實,一邊吃奶,一邊用軟萌軟萌的小手摸乳房,能被小寶寶這麼依賴,媽媽顆心都融化了。但是開心之後,媽媽還是會有些煩惱,寶寶吃奶總摸胸會不會養成習慣?下面就教寶媽們幾招,如何應對「流氓」寶寶?
  • 寶寶喜歡「被摸」是身體肌膚的本能需求,這幾個部位越摸越聰明
    寶寶喜歡「被摸」成為寶媽新擔憂,醫生的話讓寶媽放下了心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寶寶喜歡被摸的情況: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被抱在懷裡
  • 關於寶寶交流的獨家技巧,看後,迅速精通寶寶語言
    我肚子痛」,當寶寶胸式呼吸呼氣時,這種奇怪的聲音會變成呻吟聲,不要忽視這些徵兆 立馬行動起來,基本上這些就是所有你要掌握的寶寶聲音。 1、拱背 父母都知道不滿兩個月的寶寶會經常拱背,通常這是對疼痛或腹絞痛的典型反應,但也偶有例外,如果寶寶在進食的過程中拱背,那是食物反流的信號飯後拱背 意味著他們吃飽了,如果寶寶超過2個月還是會做拱背,不要擔心,他們只是累了或者心情不好甩頭,這是寶寶冷靜的方式,這個動作通常在他們要睡覺或者跟不認識的人出去玩時能看到,好在你可以幫到你的寶寶
  • 寶寶這些反常行為其實是在說愛你
    最近看到一位媽媽在育兒群裡求助:自家的小寶寶不知道怎麼回事,行為特別反常,總是會突然扯我頭髮……一語激起千層浪,很多媽媽附和,自己的寶寶也有這種行為,不僅扯頭髮,還會咬人、把東西硬塞進我嘴裡…… 寶寶這些反常行為,要不要緊呢?媽媽們別慌,這其實是寶寶在表達「愛意」呢!
  • 同款寶寶:晚上睡覺不踏實,總是哭鬧怎麼辦?
    相信很多寶寶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寶媽們也是傷腦筋,真所謂「月亮不睡你不睡」,成宿的跟寶寶熬,再好的身體也扛不住呀。那為什麼寶寶會出現這些狀況?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一下?寶寶睡不踏實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寶寶生理不適,例如拉臭臭了、尿尿了、太熱了或者是餓了等等;再一個就是睡眠環境的影響,溫溼度、噪音過大、蚊蟲叮咬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睡眠。所以寶媽們要及時了解寶寶的睡眠不好的原因,才能改善寶寶的睡眠質量。豆媽總結了一些可能會影響寶寶睡眠的原因,寶媽們可以參考。
  • 寶寶睡前聽催眠曲或柔和音樂,對寶寶入睡有什麼好處
    3——4個月的寶寶新奇的東西和奇妙的聲音總在吸引著寶寶,他把小腦袋轉來轉去,可還是看不夠。於是寶寶使勁地扭來扭去,想來一個側轉身,看到更多的東西。可惜,寶寶的力氣太小了,使出吃奶的勁也轉不過去。誰讓寶寶還不到4個月呢。
  • 抓耳朵、踢腿、拱背,寶寶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寶媽要讀懂
    文\好孕姐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還不會說話,不能把心裡的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就會出現各種小動作。比如,抓耳朵、踢腿、拱背等等,但是寶媽知道這些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是什麼嗎?據我觀察,寶寶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含義,有的寶媽真的完全不知道。記得小侄子剛出生的時候,愛抓耳朵,嫂子沒在意,後來直到侄子明顯出現的耳朵感染,嫂子才恍然大悟。其實,寶寶的肢體語言,是在傳達內心世界,也是在反映身體狀況,寶媽要讀懂。
  • 兩歲多寶寶總愛摸媽媽這個部位?該禁止嗎?
    我家寶寶 28 個月了,18 個月斷奶,到現在每天晚上睡覺,都要摸媽媽的乳頭才肯睡,特別是他害怕的時候,更要這樣。所以,當寶寶因為別的事情害怕的時候,曾經和媽媽分離的感受就會被激起來,他們就會用摸到乳頭來安慰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確定媽媽的愛還在。 大部分寶寶,無論餵養狀況和斷奶經歷怎麼樣,都會依戀媽媽的乳房,但家長可以放心,摸乳頭的行為一般會逐漸自行消退,但大人還是需要去適當幹預的。 那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
  • 為什麼有些寶寶耳朵上有「小孔」?還能掏耳朵嗎?家長要心裡有數
    後來只要家裡有親戚朋友過來做客,婆婆都會抱著孫子開心地給客人們展示孩子耳朵上的小洞,還邀請大家一起摸一摸孩子的耳朵,美其名曰「沾染福氣」。沒過多久,孩子的耳朵上小洞周圍的皮膚突然整個腫了起來,看上去非常恐怖。
  • 如何哄睡寶寶?教你幾個小訣竅,讓睡渣寶寶自主入睡一覺到天亮
    因此父母有時候應該要理解寶寶,寶寶不是故意的,寶寶只是大腦還在興奮狀態,真的睡不著。3)餓了有些寶寶晚上有吃夜宵的習慣,有時候沒有吃飽的話,飢餓感也會讓寶寶不想入睡。因此掌握好寶寶的飲食規律,如果是因為飢餓睡不著,父母可以在睡前給寶寶添加點夜宵,防止寶寶睡前飢餓。4)安全感缺失有些寶寶其實是缺乏安全感,因為睡覺的時候,父母一般會把臥室的燈關掉,或者調暗,這樣昏暗的狀態下會讓寶寶感覺到不安,會感覺害怕。
  • 寶寶口唇一碰就張開,難道沒吃飽?別誤會,吸吮反射不是飢餓信號
    妞妞媽媽是一位新手媽媽,一直堅持純母乳餵養,但是最近她總覺自己的乳汁不足,餵不飽寶寶,原因是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她會用手指放在寶寶嘴唇周圍試探,看寶寶會不會張開嘴做出要吃奶的口型,但奇怪的是,每次寶寶都會張開嘴,於是妞妞媽媽就判定寶寶哭是因為餓了,所以趕緊抱起寶寶就開始餵奶。
  •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寶寶耳朵旁長小孔,媽媽要正確應對 很多媽媽生娃後辭職在家專心帶娃,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十分熟悉。寶寶身上有異常,媽媽都能很快發現。最近有一位寶媽問育姐:「我發現寶寶耳朵旁有一個小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應對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相互提醒:經常在睡前玩手機,肝臟或已生病!身體信號早已給出
    為了找到靈感,每天長時間看手機,經常有睡前熬夜玩手機的習慣。據此判斷,該女子應該是肝臟出了毛病,而不是簡單的眼病。後來做抽血檢查,發現該女子谷丙轉氨酶、膽紅素、穀草轉氨酶等肝功能指標偏高,確實是肝病所致。
  • 寶寶耳朵、鼻子部位清潔很重要,但過度清潔要不得,家長鬚知
    寶寶的一些部位卻是需要注意清潔,一些部位卻需要爸爸媽媽「偷懶」才是對寶寶好。寶寶耳鼻唇等部位清潔很重要,但過度清潔要不得。▼寶寶的小耳朵人的耳朵都會分泌一種淡黃色的粘稠學名耵聹,又叫耳屎,耳屎是外耳道皮膚的排洩物。
  • 抓住寶寶的感官敏感期,重視「感官飢餓」,養出耳聰目明的孩子
    對孤兒院裡的孩子們做了一些智力測試,被收養以前一歲到六歲的孩子智商因為缺少家長的關心,平均智商只有五十三,而且各方面的語言和行為都比不上在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但這些孩子被收養後,就有了特別大的智力提升,尤其是兩歲之前的孩子,他們可以完全把智力遲鈍的毛病消滅掉,甚至兩年內就能把智商提高到一百左右。
  • 多摸寶寶這2部位他以後會很聰明,但這3處要少摸,別傷了孩子
    那麼,寶寶有摸了就有好處的地方,肯定也有些地方是不能摸的,尤其是這三個地方,隨便摸了之後,很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影響,甚至會威脅到寶寶的健康,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1、寶寶的滷門很多有經驗的老人都知道,寶寶的滷門是摸不得的,但是很多新手爸媽卻不知道,加上老人有很多不良的育兒方式,導致新手爸媽對老人的建議有一種排斥,有的時候老人說什麼不能做,年輕父母反而就偏要做什麼。
  • 小孩子不停地揮動手臂?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不存在安全隱患的
    比如說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經常揮動手臂,就擔心其有什麼不好的症狀,其實這沒必要引起大人的大驚小怪。當小孩子不停地揮動手臂?多半是這些原因導致的,不存在安全隱患的。一、激動的表達在孩子身邊待的時間長的家長應該都會發現,他們在醒著的時候總會時不時地揮動自己的手臂,其實這是其激動的一種表達方式。
  • 寶寶睡前三個煩人表現,家長別覺得煩,這樣的孩子或許更有安全感
    其實寶寶睡前三個煩人表現,家長別覺得煩,這樣的孩子或許更有安全感27歲的麗麗就是一個新手媽媽,她的寶寶已經兩歲了,自從寶寶出生以後她幾乎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她既嘗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但同時寶寶有時候的一些行為也會讓他感到特別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