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炮龍節 延續千年的民俗盛宴

2020-12-26 南寧政務信息網

賓陽炮龍節被遊客稱為「東方狂歡節」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是南寧市賓陽縣舉行炮龍節的日子,吸引了眾多當地居民和國內外遊人參與,被遊客稱為「東方狂歡節」。賓陽舞炮龍孕育於宋、元朝,發展、形成於明朝,成熟於清末民國。炮龍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炮龍節於2008年6月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悠久 傳統文化煥發新春 

炮龍節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相傳宋皇祐年間(公元1052年),宋皇朝為了徵伐儂智高,令狄青大軍赴廣西徵剿。但徵戰到賓陽的崑崙關時,由於關隘險要和儂軍的死守,狄軍屢攻不克。此時已近農曆元宵節,狄青便下令駐紮在賓州城的兵士大鬧元宵之夜,以麻痺儂智高。狄軍多為中原人,擅長舞龍、雜耍等多種技藝,他們以稻草紮成龍,以火燒竹子既當照明,又把竹子燃燒爆裂後發出的響聲當作「炮竹」而狂舞龍。 

儂智高探得消息後被迷惑了,以為狄軍正在過節不會有軍事行動,放鬆了戒備。結果狄青趁機連夜出擊,攻克崑崙關。 

之後,人們將如此舞龍視為一種吉祥之舉,作為一種習俗沿襲下來,寓意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意興隆、人財兩旺。 

如今,每年一度的賓陽炮龍節已經成為賓陽縣一帶漢族與壯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綜合性民間節慶活動。節日裡,參與的群龍達到上百條,歷史文化在這裡煥發出新的魅力。 

龍隨炮舞 海內外遊客齊狂歡 

每逢農曆正月十一的晚上,賓陽縣主要街道上就會呈現群龍勁舞、鞭炮齊鳴的景象。 

隨著7時的「開光」儀式的結束,100多條長達三四十米的炮龍上下飛舞,來回盤旋,堪稱人龍融合的最高境界。勇敢的舞龍者均為赤膊上陣,頭戴笠帽。炮龍以龍珠、龍牌、鑼鼓、文武場開路,照明及護龍隊首尾隨龍而進。這時,全城鞭炮雷鳴,鼓聲震天。而十幾萬從全國甚至國外趕來的遊客的熱情也一起被點燃。 

當巨龍舞到街尾的時候,威風的長龍只剩下一副骨架,這也預示著舞龍活動接近尾聲。賓陽縣製作巨龍的代表性傳人鄒玉特說,當地人相信,用鞭炮去炸龍能帶來一年的興旺;而舞龍者則認為,龍身被炸得越爛,越是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如意。 

獨特魅力 非遺文化長盛不衰 

賓陽炮龍節具有獨特的中華龍文化研究價值,也具有滿足民眾禳災祈福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價值。 

近年來,賓陽炮龍節的精髓部分還包括絲弦戲、師公戲、遊踩架、踩高蹺、彩鳳舞和儺舞等各種獨具賓陽地域特色的優秀非物質文化展演,充分展現了賓陽縣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共融的獨特魅力。 

如今的賓陽炮龍節,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遊客的喜愛,並作為文化使者到世界各地以及港澳臺地區進行文化交流。2010年2月,2條賓陽炮龍參加新加坡春節「國際妝藝大遊行」活動,讓眾多華僑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味。近幾年,賓陽炮龍和臺灣臺南蜂炮建成交流平臺,並連續舉辦了3屆南寧(賓陽)—臺南(鹽水)「雙炮」交流系列活動…… 

賓陽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炮龍節充分展示賓陽優秀的民間民俗文化,展示賓陽人民拼搏、勇敢、進取、守信的精神,進一步提升賓陽炮龍文化品牌,把賓陽炮龍節百龍舞賓州活動辦成全縣各族群眾與各方遊客同喜慶共歡樂的和諧盛會,為觀眾釋放情感和直接參與提供了空間,獨特的魅力使得炮龍節長盛不衰,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感受這種古老的狂歡文化,感受賓陽縣民間藝術、民族文化共融的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炮龍節」,廣西賓陽人的文化名片,你沒見過的炸炮龍祈福狂歡
    炮竹一聲,象徵了除舊歲,來年興旺吉祥,廣西賓陽炮龍節,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賓陽整個縣城就會被鞭炮給籠罩,家家戶戶都會拉起長長的鞭炮來轟炸炮龍,數萬人從海內外慕名而來,炸龍祈福。今天和一隻魚一起了領略這獨特的節日場面吧。
  • 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
    8月16日,由南寧市臺辦組織開展的「貝儂手牽手,兩岸心連心」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據了解,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作為廣西與臺灣的民俗文化樞紐,近年來,為桂臺兩地文藝團體打造了多個交流平臺,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傳統文化在兩岸的交流中大放光彩。
  • 賓陽炮龍廣場如果變成這樣,你會愛去嗎?
    那就是炮龍廣場!炮龍廣場飯後散步確實是個好去處,但是還有些地方需完善,炮龍廣場,顧名思義,就是一年一度的賓陽炮龍節舉行儀式的重要平臺。每年一到正月十一,這裡好不熱鬧!炮龍廣場和鳳凰湖,一直是縣城甚至是整個賓陽縣兩個最大最熱鬧的休閒公園。但是鳳凰湖的人流量遠比炮龍廣場的大得多。小編認為,只要炮龍廣場稍加以改觀,既可作為舉行大型活動的主要場所,也可增加其作為休閒公園的功能,還能分流鳳凰湖的人流量,正可謂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 賓陽縣 | 中國炮龍之鄉,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醉美賓陽 BY 心海岸您好,這裡是賓陽「中國炮龍之鄉」袁隆平院士親筆題詞「稻藕套種之鄉」下面是我們賓陽的名片請把我們賓陽底蘊悠遠的「炮龍文化」獨具特色的風景民俗勞作生息,孕育「龍魂」手藝人對「炮龍文化」的堅守勞作者對「稻藕套作」的首創後世人對「賓州古城」的維護……太多的文化與風景蘊藏在賓陽
  • 傳承賓陽炮龍文化,我是小小炮龍娃
    傳承發展炮龍文化                  樹立炮龍工藝品牌
  • 廣西山水間,溫柔與野性並存的「中國炮龍之鄉」 | 秘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新縣誌」你或許見過舞龍,但你見過炮龍嗎?炮龍節(非遺名錄) BY 賓陽政府官網炮龍節然而,狂放卻並不代表不細膩。在賓陽三聯街拐角的扎龍工坊中,鄒老所製作的「炮龍」不怒自威:這項傳承千年的技藝,在「電光石火」間,彰顯著賓陽人的傳承與堅守,血性卻又不失細膩。賓陽,溫柔的故鄉當我們在說起故鄉的人兒時,一定無法避開養育他的故土。賓陽也是如此。
  • 賓陽關于禁燃限放煙花爆竹的通告
    為加強煙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改善空氣品質,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煙花爆竹禁燃限放管控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18〕40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煙花爆竹禁燃限放有關事宜通告如下:一、限放區範圍:縣城炮龍老廟
  • 著名作家劉敬堂到鄂城區嵩山百節龍博物館和嵩山民俗博物館採風
    9月5日,鄂州市原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劉敬堂,鄂州楚商副會長兼體育專委會會長陳棟平,鄂州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嚴澤宏一行在省級非遺傳承人嚴基樹館長陪同下,參觀鄂城區嵩山百節龍博物館和臨空區嵩山民俗博物館。鄂州市鄂城區嵩山百節龍博物館館長、鄂州市臨空區嵩山民俗博物館館長嚴基樹介紹: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圖騰,是華夏炎黃子孫祈願、勵志、立威、揚德的載體與標誌。上下數千年,龍文化已滲透到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中華文化的凝聚與積澱。「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傳遞著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常令我們激勵、奮發與自豪。
  • 靖西巴澤村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民俗歌圩節活動!
    3月5日,靖西市壬莊鄉巴澤村在村部所在地百叫屯內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民俗歌圩節活動。吸引周邊鄉鎮的上千名邊民群眾前往觀賞並參與活動。據悉,此次傳統民俗歌圩節活動除了唱山歌以外,還有拔河比賽、拋繡球、文藝演出和舞獅表演等節目。
  • 廣西南寧這個人口超百萬的縣,坐擁高鐵站,被譽為中國炮龍之鄉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寧,看看當地交通的發展狀況:廣西南寧這個人口超百萬的縣,坐擁高鐵站,被譽為「中國炮龍之鄉」,縣城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也比較多,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城市的轉型升級,快來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 青磚瓦舍牆垣院落封存進民俗館,京西千年古城村的記憶在此延續
    (昔日的古城村已經不復存在,在原址是拔地而起的高樓,隨著城市化進程,村民都住進設施更好的樓房)在長安街西延線北側,有座千年古村古城村,自盛唐形成、明清興盛後一直延續下來。2009年,古城村拆遷上樓,古村落就此消失,過去的歷史被封存進位於現代嘉園的古城民俗博物館內,留下了一段底色為青磚灰瓦的寶貴記憶。民俗館入口處,立有一座飽經風霜的石碑,正面「古城村」三字的字跡現已斑駁,但卻記載了過去古城村的歷史與方位,2009年,因為拆遷它被搬到了這裡,與這座村莊一起成為歷史。前些天,一些古城村民回到這塊石碑旁,與它合影留念,記錄下他們告別古城村的第10個年頭。
  •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 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 掃碼報名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在敦煌壁畫中有個極為壯觀的音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數千件的樂器見證著古代音樂的繁盛,記錄著10個朝代絲竹繞梁的音樂盛景。
  • 歌謠與民俗:剃龍頭習俗延續至今
    張善培  二月二  今天是農曆的二月初二,老北京人俗稱「二月二」,它也稱青龍節和龍頭節。  農曆二月初二,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帝王將相,會在這天舉辦盛大的祭祀典禮,祭祀先農,祈禱五穀豐登;而平民百姓則會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其熱鬧程度不亞於春節。在數千年的歷史中,關於這一天有非常多的傳說,並衍生出多種多樣的習俗。
  • 民俗遊戲一起玩,民俗文化代代傳——武幼福娃「鬧」豬年系列活動之民俗遊戲節
    為了喚醒孩子們對祖國博大精深燦爛文化的熱愛,進一步傳承民俗文化,武陽幼兒園開展了「民俗遊戲一起玩,民俗文化代代傳」的民俗遊戲節,武幼萌娃們在遊戲中了解民俗風情,本土文化,豐富了民俗的知識,也促進了觀察力、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次民俗遊戲節作為「福娃鬧豬年」的園本課程內容之一,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
  • 南寧市美麗鄉村建設「百佳鄉賢」 名單公布:賓陽有14人上榜!
    本村的胡氏宗堂經歷了數百年,保持完好,是賓陽、上林、馬山等地胡姓聚集之所,胡國章同志以實際行動弘揚鄉土文化,利用胡氏宗堂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當代文明樹立新風尚。周作能事跡周作能,男,壯族,1974年出生,鑫能食品有限公司經理。2020年,被評為南寧市「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熱心公益鄉賢」。
  • 賓陽來大咖了!全球金牌小吃博覽會,12月30日盛大開幕!文中還有福利哦~
    2016』 賓陽全球金牌美食吃貨節吃貨們的在賓陽,美食節肯定不是第一次,但是全球金牌美食吃貨節是第一次!感恩回饋!2016·賓陽全球美食吃貨節集結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讓賓陽所有來的吃貨寶寶們嗨翻天!這是全球品種最全的一次美食盛宴賓陽的吃貨們一場狂歡的盛會萬國風情,一站式吃遍全球金牌美食百餘檔美食驚豔你的味蕾~超100種全球金牌小吃
  • 下元節民俗禁忌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下元節,也就是水官暘谷帝君解厄的日子,他掌管九江四瀆、三河五海、十二溪真聖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記載眾生的功業。所以元宵節又稱元誕、元水節等。下元節的起源下元節源於道教。道家有上、中、下三元之說,到了魏晉南北朝,道家又把三元與三官聯繫起來,認為三官是天、地、水三官的別稱,即天、地、水三官。
  • 千年民俗--洪瀨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