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麟老人在練武。(資料圖片)
中國武術七段位、甘鳳池武術第六代傳承人、武當雜誌社理事、國家一級社區體育指導員、南京趙堡太極拳研究會暨甘鳳池武術研究會會長、南京市玄武區武協副會長、南京市太極拳研究會顧問……對於85歲的葛瑞麟老人來說,他並不看重這許許多多的名頭。8歲習武至今,他授徒近萬人,至今仍然堅持每天在明故宮午朝門公園義務教授武術,這是他最大的快樂!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景正華 攝影報導
從小習武,幾十年來從未放棄
葛瑞麟祖籍江蘇寶應,出生不久就來了南京。「小的時候家裡窮,父親到南京討生活,起初在碼頭扛包,後來在街上拉黃包車。」葛瑞麟介紹,「我出生沒多久,母親帶我到南京找父親。儘管非常艱苦,但總算生存了下來。」
葛瑞麟說,自己算是幸運的,「日寇入侵之後,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艱難。我本來有兄弟三人,但一個因為家裡養不起被父母送人了,另一個不幸夭折。由於長期缺乏營養,全家人的身體都很差。8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路過白鷺洲公園的時候看到有個人在教授武術。起初我只是在一邊看,看的時間長了,師傅就問我是不是想學。最後,可能是看我年幼體弱,而且家裡窮,師傅沒有收錢,就同意收我為徒了。」
後來,年幼的葛瑞麟才知道,這個師傅名頭很響,是民國中央國術館的武術高手陸林。再後來,葛瑞麟先後得到張玉堃、莫潤民、沙國政、王洪坤、時佩文以及武當趙堡太極拳名家徐孝昌等名師的指導,加上自己勤學苦練,水平越來越高。
葛瑞麟擅長江南大俠甘鳳池內外武功拳械、技擊散打、武術氣功以及武當太極、形意、八卦拳械、推手和散手等。
葛老先生說:「自從習武之後,武術就成了伴隨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幾十年來,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我從未放棄。」
其實,葛瑞麟不僅拳打得好,文化水平也很高。他有大學本科學歷,曾經是南京熊貓電子集團的電子工程高級工程師、市模具協會副秘書長和電子技協常委。在工作之餘,葛老參加過眾多武術交流比賽,拿到過無數的獎項,他的成績也載入了《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當代中華武術大典》等。
授徒八代,一生收徒接近萬人
葛瑞麟除了自己堅持練武,從1965年開始收徒傳藝。「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發揚光大。當年,師傅陸林一分錢沒收教授我武藝,後來我收徒弟,同樣對生活困難的人,如學生、打工的、一些退休的,同樣分文不取。」葛老先生說。
幾十年來,葛瑞麟老先生在白鷺洲公園、位於明故宮的午朝門公園、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河海大學、江蘇武術館等處開展武術、拳械、推手、散手等推廣教學。如今,85歲高齡的葛老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除了教拳,自己也要打上兩三個小時,而且一般的年輕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根據葛瑞麟的回憶,他授徒差不多八代,一生收徒接近萬人。被大家尊稱為「大弟子」的魏建剛說:「我今年70歲,從19歲開始跟著葛老練習武術,算是第一代徒弟了。這麼多年來,我的身體非常好,血壓正常、身體沒毛病,跑起來甚至跳起來,和年輕人沒區別。」
70歲的魏建剛、60多歲的邵衛東、40多歲的袁子珺、29歲的蔣皓、27歲的孟升軒……南京晨報記者在午朝門公園的現場採訪中,隨機找了幾個葛老的徒弟,他們各個年齡段的都有。而對於師傅葛瑞麟,無論是人品還是武術水平,徒弟們都豎起了大拇指。
近幾年,葛老和他的徒弟們還在做一件重要的事——為「金陵甘鳳池武術」這個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12月7日,南京市秦淮區政府發文,確認這個項目申請成功,成為第四批秦淮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瑞麟老人是傳承人。
「江南大俠甘鳳池出身南少林,是真正的南京籍武術大師。傳承甘鳳池武術,既是我的義務,也是我的榮耀。」葛老說。
強調對抗 拳術注重實戰
前一段時間,一場太極和散打的對抗引起了很多關注,傳統武術難道只是「花架子」?到底有沒有真功夫?這些話題成了很多人的疑問。
對於南京晨報記者拋出的這個問題,葛瑞麟老人和他的徒弟們都有自己的看法。「武術的初衷是強身健體,不是為了爭強好勝,這是師傅教拳的時候就強調的。但是,武術分很多種類,有的只是套路和招式,一個人單練,肯定沒有什麼對抗性。」葛老說,「不過,我教的拳術強調實戰,我們除了套路和招式,一直都有對抗。」
徒弟袁子珺曾經是名排球運動員,他說:「我當初慕名而來,如今跟隨師傅已經練了6年。應該說,通過練習,不僅把一些身體上的毛病治好了,而且身體素質比當運動員的時候還要好。至於武術和散打,我覺得根本沒有可比性,一個是為了修身養性、強身健體而練習,一個為了打倒對手而練習,怎麼比呢?」
徒弟邵衛東和孟升軒則表示:「過去大家練習武術,還能打擂臺,民間也有很多武藝切磋,甚至還有中外拳師的直接對話。現在不行,大家不可以私下比武,只能自己去練習。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武術的對抗性差了不少。但是,我們不能說武術就徹底成了『花架子』,因為對普通人來說,練習武術之後,我們的自衛能力肯定強了很多。當然,武術還要防止自衛過當,千萬不可隨便對抗……」
採訪的時候,葛瑞麟老人還和徒弟們現場練習了對抗。徒弟們年輕,但在85歲的師傅面前,在技藝方面,還是差了不少。而且,他們一直強調的是,這樣的練習絕對沒有表演的色彩。
正是有了葛瑞麟和徒弟們的堅守,古老的中國武術才會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