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甘鳳池武術第六代傳承人 每天公園義務...

2021-02-08 中國江蘇網

  葛瑞麟老人在練武。(資料圖片)

  中國武術七段位、甘鳳池武術第六代傳承人、武當雜誌社理事、國家一級社區體育指導員、南京趙堡太極拳研究會暨甘鳳池武術研究會會長、南京市玄武區武協副會長、南京市太極拳研究會顧問……對於85歲的葛瑞麟老人來說,他並不看重這許許多多的名頭。8歲習武至今,他授徒近萬人,至今仍然堅持每天在明故宮午朝門公園義務教授武術,這是他最大的快樂!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景正華 攝影報導

  從小習武,幾十年來從未放棄

  葛瑞麟祖籍江蘇寶應,出生不久就來了南京。「小的時候家裡窮,父親到南京討生活,起初在碼頭扛包,後來在街上拉黃包車。」葛瑞麟介紹,「我出生沒多久,母親帶我到南京找父親。儘管非常艱苦,但總算生存了下來。」

  葛瑞麟說,自己算是幸運的,「日寇入侵之後,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艱難。我本來有兄弟三人,但一個因為家裡養不起被父母送人了,另一個不幸夭折。由於長期缺乏營養,全家人的身體都很差。8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路過白鷺洲公園的時候看到有個人在教授武術。起初我只是在一邊看,看的時間長了,師傅就問我是不是想學。最後,可能是看我年幼體弱,而且家裡窮,師傅沒有收錢,就同意收我為徒了。」

  後來,年幼的葛瑞麟才知道,這個師傅名頭很響,是民國中央國術館的武術高手陸林。再後來,葛瑞麟先後得到張玉堃、莫潤民、沙國政、王洪坤、時佩文以及武當趙堡太極拳名家徐孝昌等名師的指導,加上自己勤學苦練,水平越來越高。

  葛瑞麟擅長江南大俠甘鳳池內外武功拳械、技擊散打、武術氣功以及武當太極、形意、八卦拳械、推手和散手等。

  葛老先生說:「自從習武之後,武術就成了伴隨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幾十年來,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我從未放棄。」

  其實,葛瑞麟不僅拳打得好,文化水平也很高。他有大學本科學歷,曾經是南京熊貓電子集團的電子工程高級工程師、市模具協會副秘書長和電子技協常委。在工作之餘,葛老參加過眾多武術交流比賽,拿到過無數的獎項,他的成績也載入了《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當代中華武術大典》等。

  授徒八代,一生收徒接近萬人

  葛瑞麟除了自己堅持練武,從1965年開始收徒傳藝。「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發揚光大。當年,師傅陸林一分錢沒收教授我武藝,後來我收徒弟,同樣對生活困難的人,如學生、打工的、一些退休的,同樣分文不取。」葛老先生說。

  幾十年來,葛瑞麟老先生在白鷺洲公園、位於明故宮的午朝門公園、南京市工人文化宮、河海大學、江蘇武術館等處開展武術、拳械、推手、散手等推廣教學。如今,85歲高齡的葛老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除了教拳,自己也要打上兩三個小時,而且一般的年輕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根據葛瑞麟的回憶,他授徒差不多八代,一生收徒接近萬人。被大家尊稱為「大弟子」的魏建剛說:「我今年70歲,從19歲開始跟著葛老練習武術,算是第一代徒弟了。這麼多年來,我的身體非常好,血壓正常、身體沒毛病,跑起來甚至跳起來,和年輕人沒區別。」

  70歲的魏建剛、60多歲的邵衛東、40多歲的袁子珺、29歲的蔣皓、27歲的孟升軒……南京晨報記者在午朝門公園的現場採訪中,隨機找了幾個葛老的徒弟,他們各個年齡段的都有。而對於師傅葛瑞麟,無論是人品還是武術水平,徒弟們都豎起了大拇指。

  近幾年,葛老和他的徒弟們還在做一件重要的事——為「金陵甘鳳池武術」這個項目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12月7日,南京市秦淮區政府發文,確認這個項目申請成功,成為第四批秦淮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葛瑞麟老人是傳承人。

  「江南大俠甘鳳池出身南少林,是真正的南京籍武術大師。傳承甘鳳池武術,既是我的義務,也是我的榮耀。」葛老說。

  強調對抗 拳術注重實戰

  前一段時間,一場太極和散打的對抗引起了很多關注,傳統武術難道只是「花架子」?到底有沒有真功夫?這些話題成了很多人的疑問。

  對於南京晨報記者拋出的這個問題,葛瑞麟老人和他的徒弟們都有自己的看法。「武術的初衷是強身健體,不是為了爭強好勝,這是師傅教拳的時候就強調的。但是,武術分很多種類,有的只是套路和招式,一個人單練,肯定沒有什麼對抗性。」葛老說,「不過,我教的拳術強調實戰,我們除了套路和招式,一直都有對抗。」

  徒弟袁子珺曾經是名排球運動員,他說:「我當初慕名而來,如今跟隨師傅已經練了6年。應該說,通過練習,不僅把一些身體上的毛病治好了,而且身體素質比當運動員的時候還要好。至於武術和散打,我覺得根本沒有可比性,一個是為了修身養性、強身健體而練習,一個為了打倒對手而練習,怎麼比呢?」

  徒弟邵衛東和孟升軒則表示:「過去大家練習武術,還能打擂臺,民間也有很多武藝切磋,甚至還有中外拳師的直接對話。現在不行,大家不可以私下比武,只能自己去練習。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武術的對抗性差了不少。但是,我們不能說武術就徹底成了『花架子』,因為對普通人來說,練習武術之後,我們的自衛能力肯定強了很多。當然,武術還要防止自衛過當,千萬不可隨便對抗……」

  採訪的時候,葛瑞麟老人還和徒弟們現場練習了對抗。徒弟們年輕,但在85歲的師傅面前,在技藝方面,還是差了不少。而且,他們一直強調的是,這樣的練習絕對沒有表演的色彩。

  正是有了葛瑞麟和徒弟們的堅守,古老的中國武術才會煥發新的活力。

相關焦點

  •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
    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走進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圖為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現場。衡水中學實驗學校供圖河北新聞網6月10日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為傳承非物質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今天上午,衡水中學實驗學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戳腳」進校園啟動儀式在衡水中學實驗學校舉行。啟動儀式上,衡水中學副校長梁輝致辭。
  • 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歷代祖師延續至當代主要傳承人
    二、第二代掌門人釋行覺祖師簡介釋行覺(1880-1966),混元太極第二代傳承人(掌門人)。曾在祖庭白馬寺受菩薩戒、三壇大戒……中國嵩山少林寺第三十四代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林易筋洗髓內功傳承人(易筋、易骨、洗髓內功心法彙編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第四代傳承人(混元太極整體理法創新彙編人);曾任中國嵩山少林禪寺武術氣功學校校長;國際少林武術研究院院長、混元太極健身頤養中心主任;青島市北區全民健身太極培訓中心主任兼總教練等;曾在國內、國際武術比賽中榮獲獎牌百餘枚
  • 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廳組織開展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和評審工作,經申報、審核、評審、公示、審定等程序,確定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人),現予以公布。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25名傳承人出師
    5月30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出師儀式,在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隆重舉行。25名師從「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的醫生們經過多年的拜師學習,今日正式出師。截至目前,深圳平樂骨傷科醫院共有「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34名,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傳承梯隊。據了解,此次出師儀式是由深圳市羅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辦,深圳平樂骨傷科(深圳市坪山區中醫院),廣東省深圳市郭春園中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三屆平樂正骨醫術傳承與發展高峰論壇」的一項重要內容。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負責訪談工作的「希熱布(甘南藏族唐卡)」獲評優秀項目。
  • 羈絆與蛻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螳螂拳百年口述史
    全書共分為八章,主要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武術的傳承與發展、保護策略分析,武術的教育傳承,武術文化國際傳播和傳承保護的拓展思考、個案分析等內容。
  • 武山旋鼓舞傳承人代三海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新天水訊【記者 劉蕾】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的驗收結果,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施並提交工作成果的14個項目中有5個項目被評為優秀等級,武山縣旋鼓舞傳承人代三海位列其中,其餘四個項目分別是甘南藏族唐卡希熱布、永昌縣卍字燈俗陳永清、松鳴巖花兒會馬金山和甘南藏族民歌華爾貢
  • 1037•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羊錢鞭」代表性傳承人:劉秉國
    歷史上,這裡交通相對閉塞,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黃羊錢鞭」並沒有大範圍地流傳開來,只在黃羊村代代相襲傳承。關於錢鞭的文字記載並不多,主要是當地村民通過祖輩口傳相授。村民們熱愛的「黃羊錢鞭」賦予了他們強健的體魄,賦予了與黃土地相契合的精氣神,他們的身上洋溢著生命的張力。 「黃羊錢鞭」影響的不止是體魄,還改變著村風村貌。
  • 雲競技閃亮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臨沂市組織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線上活動,其中,彩印花布、木旋玩具兩個項目參加線下展覽。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勁一指禪」闕巧生站樁館啟用
    為對標《健康中國2030規劃》,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養生文化,深入普及相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勁一指禪站樁健身功法,幫助大眾獲得健康的體魄。2020年元月1日,從相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勁一指禪」蘇州傳承基地(渭塘鎮鑽石家園社區)傳來消息,坐落於陽澄湖東路99號88百購廣場內的「闕巧生站樁館」開業典禮暨內勁一指禪年會活動圓滿舉辦。
  • 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老人 太平鼓舞跳了65年
    系列報導21  華麗的服裝,扇形的單鼓,傳統的東北唱段,優美的民間舞蹈……這就是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馬橋子太平鼓舞。馬橋子太平鼓舞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並且已經有了第六代傳人。  支持單位: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  檔案名稱:馬橋子太平鼓舞  技藝傳承人:王愛民  歷史追溯:近300年  歷經百年的民間舞蹈  太平鼓舞在東北地區又叫"燒香鼓"、"單鼓",原是人們慶祝豐收、祈求太平的祭祀舞,馬橋子太平鼓舞起源於清朝中期。
  • 〓印跡安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呂村北郭三皇炮拳
    印跡安陽·非物質文化遺產(13)呂村北郭三皇炮拳形意拼打動風雷 俠影拳蹤喪敵膽
  • 高陵木輪大車長途跋涉抵達山東,參展「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10月23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受活動主辦方特邀,高陵區省級非遺項目「關中木輪大車製作技藝」入展。古樸且反映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木輪大車」獲得觀眾駐足欣賞,勾起遙遠的記憶和鄉愁一片,現場稱讚聲連連,交耳議論嘈嘈。
  • 武術——「武」動暑假
    暑假期間,河北省衡水市三皇炮捶傳承人趙恆通開辦武術健身班,義務傳授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三皇炮捶,吸引百餘名青少年前來學習。暑假期間,河北省衡水市三皇炮捶傳承人趙恆通開辦武術健身班,義務傳授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三皇炮捶,吸引百餘名青少年前來學習。
  •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八番」代表性傳承人畢振鈦: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十八番」代表性傳承人畢振鈦: 痴鑼戀鼓六十載 唯願遺產成「大餐」 本報記者 李海 「潢川鑼鼓十八番,土生土長純天然。追根溯源查歷史,來自清朝老祖先……鼓是樂隊總指揮,大鑼樂隊是中堅。
  • 喜報、恭喜《玄世堂》優秀傳承人郭豔梅榮獲政府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氏刮痧按摩療法的代表性傳承人
    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王氏傳推拿按摩、刮痧療法傳承人。從事養生行業10多年。練就了一手中醫外治技術、刮痧、推拿按摩、艾灸、排於、燻蒸等精準技法。經過她調理的人都誇她的技法精湛,熱情的服務態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 體育資訊 |共築健康,秦淮區舉辦2020年傳統武術展演
    弘揚傳統文化展示武術風採2020年秦淮區傳統武術展演大會11月1日在武定門公園順利舉行此次展演由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指導,秦淮區文化和旅遊局(體育)局、秦淮區體育總會、秦淮區老年人體育協會主辦。秦淮區老年人體育協會主席孔令友、秦淮區文化和旅遊局(體育)局副局長顧武英、秦淮區文化和旅遊局(體育)局三級調研員潘建東等領導,中國武術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九段錢源澤等武術名家觀看了2020年秦淮區傳統武術展演。
  • 文化和旅遊部武術類非遺傳承人研修班結業 深職校友和文化企業捐贈...
    2012年以來,學校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活動,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協同創新與研究中心,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一核四翼三結合五平臺」的非遺傳承與保護模式,即以文化育人為核心;「政府支持、高校主導、社會資助、大眾參與」四方聯動共推非遺學習傳承;按照科學闡釋提升文化認同、學習傳承建立文化自信、傳播實踐促進文化自覺的路徑,將科研、教學、實踐相結合;整合政校企行資源,積極搭建「文娛、文旅、文創、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