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川普將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調整到405艘,有觀點認為這無疑是在給未來的拜登政府「挖坑」;但是,本文分析認為,如果拜登認為這是個大坑,可以自己填土變小;拜登要填坑,只怕國會大佬不答應。
首先,總體來看,美國海軍的30年造艦計劃還是具有一定的可執行性的,這份計劃充分考慮到維持美國本身的造艦能力和工業基礎的現實需求,適應了美軍預算水平不斷增長的現狀,而且由於科技的發展提高了造艦的效費比,適應了當前的印太安全戰略。但是,美國海軍造艦成本的大幅增加,也一定會衝淡美軍其他軍種在軍費預算中的佔比,看上去是一個大坑。
第二,如果拜登認為這是個大坑,可以自己填土變小。《30年造艦計劃》自從被美國炮製出臺以來,就一直處於調整發展之中,今年的調整也絕對不會是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劃」發展過程中的最後一次,拜登上臺之後完全可以根據未來的戰略環境和軍事開支情況,對美國海軍的建設計劃進行新的修改。如果覺得坑大了,可以填土變小,如果覺得坑小不能滿足美國的國安需求,還可以繼續挖大,只要最後國會通過就可以。
第三,拜登要填坑,只怕國會大佬不答應。目前出臺的這一版《30年造艦計劃》,並非川普個人或者是他的軍事顧問制訂,而是美國海軍和五角大樓集體制訂,頒布之前要經過國會武裝力量委員會、撥款委員會等機構的批准。2010年版的《30年造艦計劃》將造艦目標定在300艘,看似坑沒有現在的大,但是當時美軍面臨的戰略背景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當前,美軍學術界還有過500艘艦艇的呼聲呢!如果拜登認為405艘的造艦計劃不可行,要進行調整,比如說再回到300艘時代,想必國會的大佬們也不會同意。畢竟30年的造艦計劃,有很大的穩定性,本身就是制度保證,任何個人都很難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