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遍上海:日本人收集出來的中國藍印花布館

2021-01-08 冷豔娛小編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是中國藍印花布館,記得有一年高三語文現代文閱讀訓練中有一文深深的打動了我,那就是王全集的藍白風情。多少年了,這張現代文閱讀試卷一直珍藏至今。今天要寫博文,重又翻開試卷再次閱讀,還是那麼喜歡他。我忽然聽見一種呼喚。親切,又有些遙遠。在杭州郊區的宋城,這簡單的仿古小巷裡,我似乎聽見了藍印花布在清風裡細語的聲音,聲音裡充滿了初夏陽光的味道。那家掛滿藍印花布的小店裡,我夢中的藍印花布成為了一種事物。一件件旅遊紀念品裝飾在這個叫宋城的地方,自從閱讀了王全集先生的藍白風情,對中國特有的藍印花布有了一絲一縷的情懷。有一天何先生有事走過長樂路,竟然在這裡我邂逅了。中國藍一花不管。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的事兒,我知道。只有南通有藍印花布藝術館,因為南通是藍印花布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其歷史始於明。但今天竟然在上海見到了藍印花布館,而且是無意邂逅,這是否應看作上蒼對我的眷顧厚愛長樂路637弄。就在東湖路口。我倆進了弄堂,但不見展館,問了人才知道,他在弄堂第24號。

這是一幢獨立花園洋房的後門,掌管深藏不露。跨進一扇小門,是一條鋪著美麗的鵝卵石小路,終於見到一塊中國藍印花布館的標識。有點興奮,就我倆安靜得讓人發憷。真懷疑裡面真是中國藍印花布館穿過這條小路,一扇鏤花鐵門處豁然開朗,終於來到了這幢獨立花園洋房的前門。我忽然想歡呼,因為這裡出奇的安靜,實在不敢放肆。洋房前門朝南的院子,用古法亮著長條藍印花布,風情萬種的藍印花布隨著風兒輕輕搖弋,江藍白風情盡情傳遞。讓我儘管可我挪不了步,滿園的藍印花布在召喚我。換我走進他們,親近他們,仔細端詳他們,我情不自禁地邁開腿。一步兩步,再邁第三步。忽聽一位女士高聲吆喝,不能走過去,這一聲把我和藍白風情活生生拆開。深深嘆息,只能退身,儘管管不大,乾淨的不敢賣足。怯怯問一聲。要換鞋嗎。很生硬的回答。不要。於是才敢邁腿,進屋,滿眼用藍印花布做的各式物件。藍印花布是中國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布,又稱定花布,俗稱要頒布澆花布,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

現代所見藍印花布的樣式多數為明清一代的作品,。在展館見到的以藍印花布製成的蚊帳,背麵包袱頭部門帘等生活用品。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雅。藍印花布的紋樣圖案都來自民間,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仔細欣賞藍印花布的圖案,便從中感悟老百姓的質樸。健康的審美情趣,在藍印花布上得以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藍印花布沒有絲綢那麼貴重,但在藝術的成就上並不遜色。它紮根於民間,散發著普通勞動者的淳風之美。這展館裡的物件有的明碼標價的,也就是說如你喜歡,是可以購買的。看到不少服飾掛件,價格在200隻500元不等,旗袍之類的沒有標價,估計不出售的。寫到這裡我十分感動,但也有點遺憾的告訴你,這館的主人不是中國人,她是日本人。久保麻紗女士,1955年,久保麻紗女士初識,並愛上了中國藍印花布。此後他便常來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收集,久保麻紗的藍印花布藏品越來越豐富。他想讓這些檔案留在中國,以此來推動這門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1990年,他拿出藏品出資與上海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聯手創建了上海中國藍印花布館。2011年5月,久保麻紗女士病逝,在他生前唯一牽掛的還是上海中國藍印花布館。他專門請了律師立下遺囑,將自己對藍印花布館的投資和收藏全部無償移交給上海有關部門,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得改變房屋的使用功能。上海藍印花布館還要一直辦下去,當我倆準備離館時,管內那位女士一改生硬的口氣,和善地問我們怎麼會來此館的。我趕忙回答,因為一旦先生先開口,他肯定會說,我倆是無意間發現的。所以我說是朋友介紹的,朋友還告訴我,這個館的開館人是日本久保麻紗女士,不曾想該女士送我一個微笑。雖然淡淡的,但是是會心的。他說,這座擁有20多年歷史的展館在上海幾乎默默無聞,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有個展館,他還說來藍印花布館的外國人比中國人多。我和先生離館默默無言走了一段路,女士的來,藍印花布管,外國人比中國人多,這句話像鞭子抽我。

相關焦點

  • 中國藍印花布
    中國藍印花布圖文|古典新風尚編輯|易向Han folk traditional craft藍印花布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的工藝印染品,宋代稱為藥斑布,明代稱為澆花布,傳說為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區)一歸姓者發明。
  • 中國藍•藍印花布
    ——詩經·小雅·採綠 藍印花布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印染品,源於秦漢,明清之際已廣泛流傳於民間。廣義的印花布是指蠟染,扎染,夾染和灰染染出的藍白相間的花布,現在一般說的藍印花布是指選用植物藍草為染色原料,採用黃豆粉和石灰粉用染漿,雕刻鏤空紙板為染板,用漏印染色而得來的藍白雙色花布。
  • 「為國爭輝南通人」吳元新:帶著藍印花布走向世界
    從染坊走出,從刻版開始,對紋樣圖案痴迷,為收藏踏遍萬裡,帶著南通藍印花布揚名國際。吳元新,江蘇啟東人。1960年生,17歲起專業從事藍印花布印染工作,曾就讀於無錫工藝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 傳統工藝:高密藍印花布
    又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們把布晾在樹枝上曬乾時不小心被風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藍草,它裡面有一種成分叫靛藍,可以把布染成藍色,等他們發現這塊布的時候,黃布已變成了一塊花布,青一塊、藍一塊的,他們想這奧秘肯定在這個草上,此後,兩人又經過多次研究,終於把布染成了藍布,梅葛兩位先生也就成為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 南通藍印花布「風光」臺灣
    「沒想到,臺灣的朋友對我們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這麼感興趣!」昨天,剛剛參加完在臺灣舉行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和「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交流活動的南通藍印花布傳承人吳元新回到通城,說起這一個月裡在臺灣的經歷,他連連感慨。    此次臺灣之行的文化交流,從11月23日至12月23日,分別在臺灣的臺北和臺中進行。
  • 南通藍印花布「風光」我國臺灣
    南通藍印花布「風光」我國臺灣 2010-05-26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本報訊 「沒想到,臺灣的朋友對我們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這麼感興趣
  • 寶慶印象 | 走進藍印花布,傳承非遺技藝
    邵陽地處湖南西南部,悠歷史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便是藍印花布的重要生產區域,藍印花布廣泛流傳於各個鄉鎮,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邵陽獨創了以豆漿混合石灰粉進行防染,在當地,藍印花布又被稱著豆漿布。
  • 染進生命裡的那抹藍――探訪藍印花布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新建
    「把染坊做起來,把藍印花布傳下去。」明明是劉大炮的心事,卻成了劉新建的心事。 百年染缸變染坊 留住印染的根自打劉新建記事起,就在家裡看父親染布。日頭穿過屋頂,照在靛藍色的染漿上,白布在棍子的攪動下一點點變藍,藍到仿佛能把人也吸進去。 當時的劉新建多麼不想被染漿「吸」住。可劉大炮覺得藍印花布必須傳下去,既然大兒子不願學,怎麼樣也不能讓劉新建離開。
  • 南通藍印花布的歷史演變
    南通藍印花布的歷史演變 2017-07-04 10:42:2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南通藍印花布的歷史演變?藍印花布是一種曾廣泛流行於江南民間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
  • 《藍印花布魚紋藝術展》在通舉辦
    徐培欽昨天上午,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藍印花布魚紋藝術展》在市文藝之家舉辦,壁掛、桌旗、靠墊、圍巾等100個藍印花布傳統魚紋圖案展示了千變萬化、活潑多樣的藍印花布裝飾魚紋在現代家居裝飾的活態傳承。下午,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項目《傳統魚紋在手工印染現代家居裝飾中的應用設計》結項評審會召開。
  • 南通藍印花布時裝摺服臺灣觀眾
    在剛剛落幕的2010年臺灣「阿里山」音樂舞蹈服飾大賽上,南通崇川民間藝術團表演的藍印花布時裝秀《夢裡水鄉》,獲服飾舞蹈類比賽最高獎,藝術團則獲得大賽組織金獎。昨天,藝術團從臺灣載譽回通。崇川民間藝術團表演了藍印花布時裝秀、拉丁舞以及巴烏獨奏等節目。其中,藍印花布時裝秀《夢裡水鄉》,以其優美的架構、絢麗的服飾、動人的表演徵服了評委和觀眾。
  • 藍印花布,烏鎮人家舊日時光的那抹素色
    江南烏鎮,人們將染好的藍印花布掛在太陽底下曬的情景確實叫人感到驚奇,一幅幅藍印花布從高高的雲天直掛而下。太陽照著的時候,藍印花布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別致的花兒仿佛呼之欲出;而當風吹過的時候,那些懸掛著的布匹們則跳著優美的舞蹈,一眨眼工夫就能飛到天上去的感覺。
  • 如果你喜歡博物館,一定要來「中國近代第一城」-江蘇南通
    位於長江入海口北翼,江蘇,東至黃海,南望長江,和上海,蘇州燈,稱為「北上海」。在中國現代文化科教史上,創建了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個民間博物館苑、第一個紡織學校、第一個刺繡學校、第一個戲劇學校、中國人開辦的第一所盲人啞巴學校和第一個氣象站,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如果您喜歡訪問博物館,請務必訪問南通。
  • 東北大花布的作者,是阿拉上海寧|大象公會
    時尚「妖風」吹過,掀起了人們的陳年記憶:舊床單、舊被罩、舊棉襖……而近年在熒幕舞臺上頻頻以鄉土形象示人的東北地區,天然親和這種花布,於是便有「東北大花布」之稱。▍趙本山把二人轉和花布帶向了全國「東北大花布」從何而來?網上流傳最廣的說法稱,1952 年蘇聯花布產能過剩,中國為增進中蘇友誼,進口一批推銷民間。
  • 真正的老上海在哪?一條3000米長街,帶你走進原汁原味的上海
    這裡曾住在這裡的白鑫、周信芳、沙飛、上官雲珠、周佛海、湯恩伯,形形色色,留下讓人唏噓不已的往事……長樂路,老底子都叫它蒲石路,以法租界律師蒲石來命名。說到跨黃浦、靜安、徐匯3區的長樂路,不免讓人聯想到「巨、富、長」三個字。即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形成的街區。許多上海人對「巨富長」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長樂路。
  • 藍雅白韻 | 中國藍染「珍藏典籍」
    今天推薦的《藍雅白韻  中國藍印花布紋樣研究》堪稱中國藍染「珍藏典籍」,作者調研、收集近5年,對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藍印花布的應用形式和圖案做一個系統的挖掘和研究,以項目紋樣集成的形式,以實物收集資料為基礎,力求通過圖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現各個地區傳統藍印花布在民間的應用狀況及民俗內涵。中國的印染藝術作為文化的產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 花布面料圖片 花布面料窗簾批發價格
    花布面料圖片 花布面料窗簾批發價格 2017-03-13 16:14:18 來源:全球紡織網 花布面料上面的印花是從中國古代就有的,印花布是一種很有技術含量的加工工藝,它是用坯布印花紙經過高溫印染加工而成
  • 南通崇川陳橋街道:傳承最美「中國藍」 提升文化軟實力
    中國江蘇網12月10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石唯)12月9日,在南通崇川區陳橋街道的「南通艾藍染色技藝保護基地」,記者現場觀摩了艾藍染色技藝,領略了「中國藍」的獨特魅力。「未來具有地標性文化特徵的通揚運河博物館、鹽文化體驗館,南通藍印花布等具有南通非遺文化的產業園,籌拍《十八裡河口》影視作品等,進一步挖掘弘揚傳統文化,為高質量建設『花園陳橋』而努力。」陳橋街道黨工委書記顧紅菊還告訴記者,即將啟動的南通非遺產業園,藍印花布將作為領銜項目,而陳橋蓼蘭種植基地和艾藍染色技藝館,將與南通藍印花布館的產業化緊密結合,促進南通藍印花布更加生態綠色優質,能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 都知道「中國紅」,你聽說過「中國藍」嗎?他把這一抹藍做到了極致!
    「藍印花布的藍代表著中國,在國際上被稱為『中國藍』。它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國民色。」哀警衛說。哀警衛,浙江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 日本牛仔潮牌將進駐大陸 欲5年開200店
    近日,有亞洲牛仔代表品牌之稱的日本牛仔潮牌——EDWIN,在上海天鑰橋路D1國際創意空間舉行了媒體見面會。本次發布會由EDWIN品牌主辦,並得到了滬上各大媒體的支持,同時此次發布會也寓意著EDWIN登陸中國大陸的計劃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