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電子設備放「大招」!開車這3種陋習的需及時改正

2020-12-14 雞哥哥的跑車

在開車路上,大家都會被電子攝像頭抓拍過,且對電子攝像頭的普遍印象就是,壓線、闖紅燈以及超速等等的抓拍;但現在路上的交通電子設備已經今非昔比了,除了這些功能之外,新增了不少新的功能。

我是雞哥哥,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交通電子眼增添了哪些新功能,這些新功能堪稱放大招。如果你有這3種開車陋習的話,及時改正,否則就會面臨交通處罰。

1、電子設備新增抓拍駕駛時撥打、接聽手持手機功能,很多人在開車的時候都有這樣的陋習,或者說在沒電子眼的時候,都會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其實這樣並不是很安全,潛在發生車禍風險的概率非常之大。如果你再次上路的話,請及時改掉這個陋習,別到時候收到罰款通知,就別怪雞哥哥沒提醒你哦!

2、現在斑馬線前邊都標記有「禮讓行人」四個字,北方的一些城市對於這個監管還是不是很嚴,但在南方的城市裡,如果開車行駛至斑馬線沒有禮讓行人,直接是會被抓拍到的,並且扣3分罰200處理。這個功能估計很快就會在全國實行起來,各位老司機一定要記住禮讓行人!

3、這一點至關重要,電子眼還新增了抓拍遠光燈的功能。晚上開車,很多司機都會開著遠光燈不換燈,更過分的就是有的司機根本就不會燈,你切近光燈了,但人家選擇無視,是不是讓你很無語。

所以針對這些「遠光狗」,交警部分也是對電子眼進行了功能升級,目前這個功能在全國大範圍內已經廣泛使用,所以晚上開車,請遵守交通規則。

此外,比如禁止鳴笛的地方,如果鳴笛也是會被檢測到的,不過在市區鳴笛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所以對於電子設備新增的功能,大家一定要記住,如果有陋習的話,請一定及時改正過來

相關焦點

  • 開車時這4種「陋習」惹人厭?車主:自己不要命,別影響到我們!
    開車時這4種「陋習」惹人厭?車主:自己不要命,別影響到我們!不同的司機在開車途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經驗,有些新手司機遇到不懂問題時總喜歡去詢問那些老司機,但老司機嘴中的開車經驗是好是壞也不得而知,所以就希望大家在開車途中遇到這些技巧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分辨的能力,看看這些技巧到底是對自己是否有幫助?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下開車時的幾種陋習,如果你們已經養成,還是希望儘快進行改正。
  • 廣西將「禁止在軌道交通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
    從12月1日起,上海市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禁止乘客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而北京、天津、武漢等地也已經推出相同禁令,禁止在軌道交通區域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那麼,南寧是否也會出臺相同規定?昨日,記者從南寧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禁止在軌道交通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將納入廣西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乘客乘車規範》,計劃在2021年初發布。
  • 夏天開車,後備箱不要放這3種東西,不只毀車還很危險
    今天老李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夏天開車,後備箱不要放的3種東西,後備箱放了3種東西,不只危險還容易傷車。第1種東西就是容易腐爛的食物,夏天天氣炎熱,一些食物放一天的時間就會出現變質的情況。一些車主平時的時候喜歡隨意的把東西放在後備箱,可是卻不及時清理,這樣會讓車內的食物發生腐爛,不只會汙染整個車內空間,還會對車內乘客的健康造成損害。
  • 合肥將禁止地鐵內進食、多佔座位、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合肥市城市...
    公民有權勸阻地鐵內的不文明行為,禁止在車廂內進食,禁止躺臥、多佔、踩踏座位,追逐打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1月9日,合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頒布實施《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下稱「《條例》」)新聞發布會。《條例》對保護運營設施、設備安全作了五項禁止性規定;對危害運營安全的行為作了十二項禁止性規定。
  • 劉國梁持續放大招!千裡馬還需好伯樂,國乒這把火燒的很及時
    為了更好的發現和培養有用之才,劉國梁繼續放大招,將要招募國青、國少隊的主教練和助理教練。其中,國青隊:男隊主教練1名,女隊主教練1名;國少隊:男隊主教練1名,女隊主教練1名。且每支隊伍再招3-4名助理教練來協助主教練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 禁電子設備外放,關鍵在執行
    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實施,其中新增了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電子設備聲音外放的禁止條款。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在人民廣場站1號線上了一列往莘莊方向的列車,直到陝西南路站下車,在車廂內巡視中,沒有發現有人外放電子設備,影響到其他乘客。
  • 劉國梁持續放大招!千裡馬還需好伯樂,國乒這把火燒得很及時
    為了更好地發現和培養有用之才,劉國梁繼續放大招,將要招募國青、國少隊的主教練和助理教練。其中,國青隊:男隊主教練1名,女隊主教練1名;國少隊:男隊主教練1名,女隊主教練1名。且每支隊伍再招3-4名助理教練來協助主教練保質保量完成工作。
  • 涇河新城電子警察設備啟用首日抓拍交通違法452宗
    1月5日零時,涇河新城轄區電子警察設備正式啟用,對轄區各路口和主要路段實施24小時不間斷抓拍機動車闖禁行、闖紅燈、逆行、違法變道、不按規定車道行駛、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違法停車、超過規定限速等違法行為,並按規定錄入道路交通違法管理系統,作為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證據。
  • 交通安全,警鐘長鳴!——魏都法院開展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宣傳活動
    「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寧停三分 不搶一秒」這些安全口號大家早就熟記心中但是依舊有「急性子」的朋友開車時忍不住「衝動」還有抱著僥倖心理酒後駕車的小夥伴……今天是第十六個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 南寧軌道交通上,明年將不可以外放電子設備了,對此大家怎麼看?
    【明年初南寧將規定禁止在軌道交通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 眾所周知,地鐵是個封閉狹小的空間,人與人的空間距離會很近,所以任何動作和聲音都會對周圍的人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其中最令人詬病的行為就是手機外放聲音的不文明行為,有些乘客想休息卻因為手機聲音大無法安靜下來,有的手機聲音過大還幹擾了乘客聽清地鐵播報信息。這種情況在全國各地都有,目前上海、江蘇等地已經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禁止地鐵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
  • 春節將近,應避免的危險駕駛行為、交通陋習和倡導的文明交通行為
    在外忙碌了一年的各位朋友,今年新年已過,這也就意味著春節將近,又到舉家團圓的日子了。這個全球最大年度人口「遷徙」活動又即將啟動了,有很多朋友都會選擇自己駕駛車輛回家。為了進一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識、法治意識、文明意識,持續提升廣大交通參與者「知危險、會避險」能力,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組織對2020年1至10月全國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進行了統計分析,並梳理出十大危險駕駛行為。
  • 電子眼閃1下、閃2下、閃3下是啥意思?交警:這都不懂,別開車了
    開車的人都知道在道路上有著很多電子眼,車主對它可謂是又愛又恨。愛它能夠約束到其他車主的駕駛行為,恨它可能會抓拍到自己違章的證據。汽車的增多,電子眼已經成為了違章捕捉的一個重要方式。估計很多車主在開車的時候看到電子眼會發現它有閃爍,那麼電子眼出現閃爍是不是就意味著車主違反了道路交通規則啊?
  • 關注122交通安全日:當前常見交通陋習盤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 鄒偉、白陽)12月2日是我國第二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摒棄交通陋習安全文明出行」。交通陋習已成為我國道路交通傷害的重要誘因。公安部交管局對當前常見的交通陋習進行了盤點。隨意變道:加塞、逆向行駛超車、違反禁止標線行駛等,均為違法行為,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 廣西明年將禁止地鐵內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據12月9日的南寧晚報新聞報導,記者在12月8日從南寧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禁止在軌道交通內外放電子設備聲音」將被納入廣西地方標準《城市軌道交通乘客乘車規範》。據南寧晚報記者採訪,南寧地鐵內,外放電子設備的現狀十分普遍,無論乘坐哪個地鐵在早晚尖峰時間,都能聽到傳出的聲音,而且音量非常大,進行外放的乘客包括小學生、年輕人和老人。記者在採訪中獲悉,目前《南寧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條例》《南寧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等相關規定都缺少禁止外放的條款,儘管有乘客、地鐵乘務員、工作人員投訴,也無法阻止其進行。
  • 「交警直播間」天水交通「黑八條」!這些陋習你戒了嗎?
    《交警直播間》本期做客《交警直播間》的是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郊區交警大隊宣傳中隊的宣傳員他們將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陋習進行認真剖析.m23:50來自天水公安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節目很明顯事故的發生與日常交通陋習有關!
  • 上海地鐵禁止手機外放 管得住嗎
    如此情形將得到改變——12月1日,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開始施行,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事實上,自今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就已明確規定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目前,北京、天津、武漢、昆明等地都已明文規定,禁止在軌道交通內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 無錫新版軌道交通條例2021年起實施 明令禁止電子設備外放聲音
    12月12日從無錫地鐵集團獲悉,新版《無錫市軌道交通條例》已由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條例》明令禁止電子設備外放聲音、大聲喧譁、吵鬧等不文明行為,並對先行規定進一步細化,為執法人員在處理各類不文明行為提供依據。
  • 科二練車時,這幾個陋習不改正,想要順利通過有點難,看完就知道
    考駕照的過程中大家對科二練車都有些忌諱,因為這練車的過程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出成績的,可以說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天天早出晚歸到練車場去排隊,不但需要大量的練習,還需要掌握一些好的方法,但有些不好的地方,開車的陋習是絕對不能有的,即使你付出的再多,流汗再多,也許還停留在原地踏步,上場後隨時都會面臨掛科的危險。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下面的幾個壞習慣,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改正。
  • 咬人陋習的改正方法!
    鸚鵡咬人是很多飼養者非常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會認為這是鸚鵡的陋習。但是這種表達方式其實只是鸚鵡認為自己受到了威脅而警告人類的一種方式,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我們要改正鸚鵡的這個陋習,只需要根據鸚鵡的特性和心理,脾氣等就可以輕鬆改正過來。
  • 駕駛員開車打電話記2分 廈門今年652人次被罰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 (晨報記者 陳小斌)近日,廈門交警發布消息稱,今年以來,有652人次因開車打電話而受到處罰。消息一出就引起市民熱議,有讀者提出,與邊開車邊打電話相比,邊開車邊刷微博、發微信、搶紅包等交通陋習,危險係數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