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分析福特福克斯ST與福克斯ST-Line Lommel之間配置差異有哪些

2021-01-19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今年透過正式引進首次搭載手自一體變速箱的全新第4代福克斯ST,再加上預接單期間即已接到超過300張以上訂單的好消息,相信福特總算可以暫時稍稍放下心,因為手中總算有張好牌可以和最直接對手的大眾GolfGTI來個正面對決!畢竟之前僅有純手動可選的福克斯ST,面對早已習慣自動便利性的很多地區,似乎總是沒有GolfGTI的DSG雙離合器手自一體來的吃香,如今透過福克斯ST自動版的引進,情況似乎也即將有所改變。

好了,話題似乎有些扯遠了,畢竟這次也並非福克斯ST與GolfGTI的評比(還是得等到最新第8代GolfGTI引進很多地區再說)。這篇的主要重點,還是在於首度搭載7速手自一體的福克斯ST,相較於僅有手動變速箱的歷代前輩,確實擁有更多潛在可能性、同時也可望吸引到更多很多地區運動自動群體的青睞。甚至是原先僅有福克斯STLineLommel可選的福特車迷,如今只要努力縮衣節食、渴望眼神也能望向自家真正的自動性能鋼砲身上。

這臺引擎其實與野馬身上那具系出同源,只不過為了因應汽車風格差異化的定位需求,福克斯ST的280hp/42.3kgm最大動力規格也與野馬的290hp/45kgm稍有差異。若相較於本土化福克斯STLineLommel的1.5升L3缸節能Boost直噴渦輪引擎(182hp/24.5kgm),福克斯ST僅僅多出1缸/約800cc、最大馬力卻多了近百匹、最大扭力也上漲17.8kgm。

搭配源自福特GT的偏時點火系統,不僅0~100公裡每小時加速僅需6秒(較前代少0.5秒),中段加速更有勝過前代福克斯RS性能老大哥的優異實力。不同於歷代ST性能前輩皆僅有單一的手動變速箱可選,全新第4代福克斯ST總算提供自動變速箱選項,對於歐洲(傳統較偏好手動)以外地區的自動性能群體來說,絕對是最佳救贖。

不過若單就我曾試駕過、第2與3代福克斯ST的6速手動變速箱來說,其實都已經相當好上手了。尤其是搭配2代ST的2.5升L5缸渦輪引擎的飽滿扭力,僅需排入3檔(其實4檔也勉強可做到)、更可幾乎在市區當成一般自動的D檔來開!甚至在停停走走、引擎轉速低至僅有千多轉出頭,同樣無需踩下離合器,僅需憑藉飽滿渾厚扭力,同樣能在3檔時踩下油門踏板,引擎轉速仍然抖都不抖隨即輕鬆跟上,果真犀利。

至於同樣交由福特Performance部門進行性能化調校的SelectShift7速手自一體變速系統,其實硬體規格仍源自於福克斯STLineLommel那具8速手自一體的基礎,但透過獨門的軟體調校,硬是將原本平順經濟取向的8速調校為運動性能的7速手自一體。如此雖略少了些前代手動1進2檔猛力加速、輪胎仍會乖聲抗議的運動feel,但好處是大多數自動運動車迷都能輕鬆享受到使用便利度,同時在激烈駕駛時也更能專心在方向盤、油門、剎車的控制,與車輛所實時給予的動態反饋上。

其實福克斯STLineLommel所換裝的後多連杆懸掛(STLine為扭力梁)、強化剎車系統,已經有所升級。但身為性能大哥的福克斯ST卻更進一步搭載ST專屬賽道及懸掛系統(前麥弗遜/後多連杆含後副車架/防傾杆;ST專屬運動化底盤調校;車身降低10mm;德國ZF避震筒)。其中的CCD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就是俗稱的電子懸掛),能以每2毫秒/次的頻率來主動監測懸掛、車身、轉向、剎車狀態,並對應調節阻尼反應,提供更寬廣且實時的操控性能。

至於eLSD電子式限滑差速器,不僅反應比傳統機械式更加快速,更能分配前軸扭力最多達100%。搭配升級EPAS電子轉向系統(反應速度比標準版快15%,僅有2圈的左右轉向死點),提供更準確、更犀利的轉向反應。不同於標準版福克斯(福克斯STLineLommel)的節能節能、標準、運動運動模式,福克斯ST專屬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則提供溼地、標準、運動與跑道的4種模式選擇。

並能依照所切換模式的差異,來主動調整動力輸出、變速箱反應、懸掛軟硬度、剎車、轉向等設定。另外不同於福克斯標準版的旋鈕式排檔座後方設計,福克斯ST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操作界面,則是設置在ST專屬平底式方向盤的右側盤幅按鍵界面,需要時僅需輕鬆動動手指即可,無需移動駕駛視線(眼不離路),更能增添行車安全性。

當然福克斯ST還有其他許多例如全車運動化套件、19寸胎圈(235/35R19的MichelinPilot運動4S跑胎)組合、剎車系統(紅色卡鉗;前330/後302mm加大碟盤;EBB電子式剎車增壓輔助系統)、Recaro運動跑車座椅、碳纖維紋路內飾飾板、福特Performance迎賓飾板、闇黑頂篷、全景式大型電動天窗等豐富專屬配置,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而以上所敘述的這些配置,林林種種加起來,若在外面以福克斯STLineLommel再額外進行改裝的所需花費,更何況這可是經過原廠福特Performance團隊精心調校,並實際上賽道進行重重測試後,才推出這款無論在各方面都堪稱是歷代最均衡、同時也是最容易上手的福克斯ST。真的如果預算不是太大問題的話,建議還是直接一次攻頂吧,畢竟福克斯ST的絕妙性能與駕駛樂趣。

相關焦點

  • 選擇困難症的福音,思域,領克03和福克斯st line怎麼選
    今天有人私信我,本田思域、領克03、福克斯st line如何選擇,這個問題仔細琢磨了一下,給大家這麼分析分析吧。 選車的話,肯定是要從安全、空間、動力、保養、故障率等方面考慮,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 試駕點評福特福克斯ST-Line Lommel賽道版車型表現如何
    在全新第四代福克斯於很多地區上市之後,由於福特為此車的後軸配置了結構較為簡單的扭力梁懸掛,而非其他地區部署車型所有的獨立多連杆懸掛系統,因此而引發了一波扭力梁之亂的議論,到底是扭力梁系統好?還是多連杆結構比較棒?一瞬間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 新一代福克斯ST-line頭高
    經典的模特總是有無法抗拒的魅力,作為一個善於玩經典、注重經典升級的品牌,福特新時期給眾多車主帶來了十足的驚喜,新一代福克斯ST-Line的到來令人興奮。擁有20多年歷史的福特福克斯,在不同時期總能以不同的態度佔據用戶的心。
  • 福特福克斯四門版ST-Line Lommel試駕報告
    更包含與5門掀背兄弟相同,STLine專屬的霧黑型水箱護罩、霧燈飾板、前葉子板的車身銘版、前後下擾流與車身側裙、擾流尾翼、右側雙出排氣尾管、左尾燈組下方專屬Lommel車型銘牌等眾多運動風格配置。其最大動力規格未有更動,依然是182hp/6000轉速最大馬力,與24.5kgm/1600~4500轉速最大扭力輸出,並同樣在排檔座後方配置動態行車模式(標準/省油/運動)的切換按鍵。但小編在此有個小小提議,未來若福特原廠能將現行單按鍵循環切換的動態行車模式,更改為可上下切換各模式的設計,將會更加合乎使用需求!
  • 思域,領克03和福克斯st line怎麼選?老司機:選它省油,毛病少
    思域,領克03和福克斯st line怎麼選?老司機:選它省油,毛病少福克斯ST line。你不換車就是以後長用這車,那你就要考慮實用性和舒適性。我沒了解過領克我就不說,給你分析一下思路和對比。問題是你心裡會慢慢有比較的心理,你就慢慢想改裝自己的車,這個錢嘛,看你了。動力,兩者差不多,個人覺得AT的運動比CVT更敏感。重點是3缸,福克斯的3缸是最好的3缸,但還是3缸。我租車租過一臺6萬公裡的福克斯ST line,在車裡的抖動其實和思域沒分別。但不確定幾年之後會怎樣,你買3缸就是賭它穩定性了。
  • 全新一代福克斯st-line版,動感十足,更擁有運動個性的基因
    新一代的福克斯整體車身較低,配合著緊緻的車身線條描繪出具有力量的造型,這個版本採用了黑色蜂窩式集成燈,個性的輪轂和運動型雙排氣設計,都不是製造運動的外觀風格,車身的高度比普通版本低14毫米,軸距比舊型增加了57毫米,所有系統的標準裝備都有自動前燈功能,僅st-line版本採用led大燈,支持自動遠近光燈功能
  • 回顧下福特福克斯ST-Line Lommel賽道特別版駕駛感受如何
    去年初福克斯上市,原廠花了一番功夫要我們接受扭力梁後懸掛,運動性依舊掛保證,結果,扭力梁福克斯操控確實很棒!但不到1年,竟火速加入多連杆版本,還以賽道版自居,開起來真有更厲害嗎?為此,一些地區九和在六福村停車場舉行多連杆福克斯STLine駕駛體驗會,透過麋鹿測試、繞錐兩道關卡,以便凸顯激烈駕駛下的車輛反饋。但大家都想看到的扭力梁PK多連杆戲碼原廠並沒有安排,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在無兩車對比之下,除非差異如天地,否則難分勝負,是本次試駕最可惜的地方。
  • 高爾夫R-line/福克斯ST-line/兩廂思域,該選誰?
    不過,對於這麼一個後來之秀,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恐怕還得問問同級的另外兩個競爭對手,這便是高爾夫R-line和福克斯ST-line。作為主打操控與動力的三款車型,兩廂思域、高爾夫R-line以及福克斯ST-line的背後都有著無數多的粉絲「撐腰」。
  • 從家用角度出發試駕福特福克斯4D ST-Line Lommel感受如何
    而如今福特亦跟隨此腳步,在旗下福克斯五門掀背STLineLommel車型熱銷之際,打鐵趁熱再推出同樣擁有STLineLooK樣貌以及賽道級懸掛與剎車系統的四門STLineLommel車型,藉此來擄獲更多不同性格老爸的芳心。原本福克斯四門房車的造型就已經相當流線有型,因此在此房車汽車風格的基礎下,再加入了STLine的專屬空氣力學套件,包括前後下擾流板、側裙與擾流尾翼等。
  • 雨天試駕全新福特福克斯4D ST-Line Lommel運動感依舊不錯
    而如今福特亦跟隨此腳步,在旗下福克斯五門掀背STLineLommel車型熱銷之際,打鐵趁熱再推出同樣擁有STLineLooK樣貌以及賽道級懸掛與剎車系統的四門STLineLommel車型,藉此來擄獲更多不同性格老爸的芳心。原本福克斯四門房車的造型就已經相當流線有型,因此在此房車汽車風格的基礎下,再加入了STLine的專屬空氣力學套件,包括前後下擾流板、側裙與擾流尾翼等。
  • 福特福克斯ST-Line在市場上對手車型有哪些
    隨著20.5年款福克斯發布,將福特CoPilot360智駕科技下放到中級車型,上個月福克斯全車系一共達到1084臺掛牌數(監理站數據),在同級中型房車/掀背車等級中拿下22%市佔新高。不過如果把四門/五門車型分開,可以發現五門福克斯的掛牌數高達841臺,其中五門STLine車型(含STLineLommel)即佔了612臺,而四門福克斯的掛牌數雖然也有243臺,但部署比例仍不及五門福克斯的3分之1。
  • 試駕體驗新福克斯ST-Line
    兩廂包的5門版福克斯,身體尺寸也比4門多,5門版的車體長度為4378mm,4門版為44647mm,長度減少269mm,軸距相同為270mm,這意味著車輛的空間大小和舒適度沒有變化,但是行李箱的容積接近27釐米,是341升的原因,但是,車的長度不同,兩廂車和小轎車之間不同的客流需求也明顯表現出來。
  • 看全新福克斯ST Line告訴你答案
    作為很多中國消費者心中運動型轎車或者說鋼炮的啟蒙車型,福特福克斯自2005年正式引入到國內以來就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精準的方向盤指向,支撐到位力道十足的底盤調校,再配上不錯的動力總成,讓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愛上了操控的樂趣。
  • 配置各有千秋 昂克賽拉對比福克斯三廂
    今天我為大家找來了全新昂克賽拉的最大對手——福特福克斯三廂,我們只做靜態分析,不談操控和運動性,看看這兩臺車在產品力上表現如何。經過了簡單的對比,我認為兩款車的外部配置水平可以說是平分秋色。昂克賽拉由於上市較晚,設計和配置也更新更全面。而福克斯在造型和性能配置上更下本,原廠配備的小鴨尾造型擾流板和運動套件的外觀效果非常不錯。
  • 福克斯st-line,原廠182馬力+8AT,為什麼不及當年
    新一代福克斯自上市以來,對材料和配置做了很多變更,但現在國內,如果使用三缸發動機,你的銷售額就不會暖和了。 貝克英朗以前使用三缸發動機時銷售額大幅度打折,更換四缸機械後,很快恢復到了三萬臺以上。 福克斯至今仍因此沒有恢復當時的熱度。
  • 福特放大招,福克斯來襲!合資14萬元買到就是賺到還有胎壓顯示...
    車型:福特福克斯 2020款 兩廂 EcoBoost 180 自動鋒潮型 國VI指導價:13.68萬元2020-10月車系整體零售銷量:2589輛 福克斯 2020款 兩廂 EcoBoost 180 自動鋒潮型蜂窩網狀中網輔以黑色飾物,顯得十分具有視覺衝擊力
  • 福克斯大家買...
    時代在進步,汽車的高新技術也在進步,這對駕乘體驗有很大的提升,開起來也越來越有趣了。而說到配置高,就不得不提接下來這兩位了,分別是福克斯和繽智。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它們。 車型:福特福克斯 2020款 兩廂 EcoBoost 180 自動鋒潮型 國VI指導價:13.68萬元2020-10月車系整體零售銷量:2589輛 福克斯 2020款 兩廂 EcoBoost 180 自動鋒潮型蜂窩網狀中網採用了黑色飾物進行修飾
  • 原廠182馬力+8AT,福克斯st-line為何不復當年之勇
    全新一代福克斯自上市之後,雖然在用料和配置上進行了諸多改動,但是如今在國內,只要你使用的是三缸發動機,你的銷量就只能是不溫不火,別克英朗之前使用三缸發動機時銷量就大打折扣,而換上四缸機器之後,月銷量立馬就恢復到了3萬多臺,而福克斯如今依舊因為這個原因,沒有恢復當年的熱度。
  • 福克斯兩廂EcoBoost180自動ST Line咋樣?看這10位車主咋說吧!
    福特福克斯2020款 兩廂 EcoBoost 180 自動ST Line車主一缺點:外觀衝擊感強悍,可是側面的前擋車頂的位置車主三缺點:車輛啟停的時候會有異響,行駛時升檔或降擋時都會有異響,有時頓挫剛非常明顯,原地N檔R檔D檔切換有很明顯的抖動、冷車還有金屬摩擦的聲音,不能理解開了不到2000公裡的車會這樣。
  • 福特福克斯ST-Line版,1.5T三缸發動機+8AT動力組合,您能接受嗎
    福特福克斯朋友們也非常熟悉,從2005年引進國內之後,一直給大家的印象都非常好,所以改款之後的福克斯從外觀和配置上都有所提升,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福克斯推出的一個新車型叫做ST-Line版本。外觀部分,全新福克斯普通版車型的中網,是使用大量的鍍鉻飾條來進行裝飾,而ST-Line版本則採用全黑蜂網狀的中網設計;下包圍和霧燈區域也有所變化;狹長的前大燈組看起來非常兇猛、很有戰鬥範兒。總體來說,前臉的造型設計特別符合這輛車的運動屬性。這就是所謂的不同版本、不同車型,有不同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