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位淘汰制」的辭退:
小李在某裝修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平時業績屬於中上水平,去年年初,公司施行季度業績考核「末位淘汰制」,不巧的是最近一個季度,小李的業績不理想,評比結果在最後一名。
因此,小李被公司辭退了。小李知道自己被辭退的原因,希望公司能通融,但是被單位拒絕了。
單位以「末位淘汰制」辭退小李合法嗎?
答:「末位淘汰制」只是公司內部管理規定,並無法律依據,單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小李可以依法維權。
法律依據:《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中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期限內通過末位淘汰或競爭上崗等形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支付賠償金。
2、女性職工孕期被辭退:
王女士入職公司五年,30歲的王女士最近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懷孕了;因為要做孕檢,王女士需要向單位請假,單位領導得知王女士懷孕的消息後都表示祝賀,誰知沒過多久,王女士的崗位被調整,薪資也被降了,新的崗位有苦又累,剛搬進新辦公室甲醛味道還很大,王女士想,自己在公司五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於是向單位領導申請調換崗位,但被單位領導拒絕了。後來公司以王女士不服從公司崗位安排為由,將王女士辭退了。
解釋:孕期婦女職工是特殊群體,有權利拒絕個人認為有損身體健康的崗位。同時根據《勞動法》規定,單位不得降低「三期」女職工的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出現這一情況,用人單位的做法是違法的,王女士可依法提請勞動仲裁來獲得單位賠償。
3、合同到期後,沒有續籤,但勞動者仍然在公司工作的情況下被辭退:
勞動合同到期,職工仍在公司工作,單位就應當依法籤訂勞動合同。即便未籤勞動合同雙方也有事實上的勞動關係,單位不得隨意辭退。故單位行為違法,職工同樣可以要錢單位賠錢,索要應得利益。
小編可以很確定告訴你:以上三種情況下被辭退都可以申請賠償,不要吃啞巴虧,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同以上三種情況下,申請賠償合理合法,一旦勞動部門受理,證據充分一般很快會有結果。
碼字不易,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或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