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遭遇「末位淘汰」被辭退是否合法,如何維護合法權利?

2020-12-22 法妞問答

許多企業存在辭退員工時無透明度,被辭退人員走得莫名其妙;管理者因為私人恩怨開除員工,公報私仇,勞動者蒙受不白之冤。勞動者如何保障自己的職場合法權益,成為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那麼,公司員工遭遇「末位淘汰」被辭退是否合法,如何維護合法權利?

網友諮詢:

2016年我應聘進入了一家公司,籤訂的是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019年3月份,公司召開考核會議,規定考核排名最後的人員.之後的幾個月中,我總徘徊在倒數第一或者第二。於是,在2019年12月,公司依據「末尾淘汰」把我辭了。我想請問一下,公司的做法合法嗎?我該怎麼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徐麗慧律師解答: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勞動者無法勝任工作的,公司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勝任工作,通常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勞動合同中的約定的任務或者同工種、同崗位人員的工作量,而在績效考核中,必定有排名末位的員工,排名末位與能否勝任工作不可劃一,不具有直接相關性。

因此,員工只是排名靠後,但這一簡單的排名並不能說明員工不能勝任工作。如果公司僅僅以末位淘汰辭退員工是不合法的。

徐麗慧律師解析:

在勞動關係中,勞動者處於弱勢地位。所以,當勞動糾紛發生時,勞動者應當積極並及時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正如這位網友,如果公司因「末位淘汰」制而與他解除勞動合同的,其實屬於違法解除的情形。這時候,勞動者就應當通過合法的法律途徑維護自己合法權利,主要的方式有:

1.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2.申請勞動仲裁,並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賠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經濟賠償金的標準是:經濟賠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兩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相關焦點

  • 普法課堂|「末位淘汰制」辭退員工合法嗎?
    普法課堂|「末位淘汰制」辭退員工合法嗎?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公司實行「末位淘汰
  • 「末位淘汰制」辭退員工合法嗎?
    案情介紹: 孫先生在某公司做銷售已經六年有餘,最近公司開始實行「末位淘汰」,每月業績最後一名自動離職,還不給任何補償。孫先生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天通苑南公共法律服務站進行諮詢,在勞動合同未到期的情況下,這種「末位淘汰」的辦法辭退員工,符合《勞動合同法》嗎?
  • 末位淘汰違法,公司以此為由辭退員工需要支付賠償金
    今年疫情原因,公司的業績也受到了影響,公司規定,對C等級的員工一律做辭退處理,最多給N+1的補償(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加一個月的代通知金),不同意該辭退補償方案的,做強制辭退處理。雖然我和外聘律師都做了很多努力,但仲裁委還是支持了王某的仲裁請求,理由是公司強制要求部門人數的10%為C等級,不管員工是否全部優秀,總會有人居於那「10%」,不能證明該部分員工不勝任工作,所以認定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向王某支付違法解除的賠償金。
  • 末位淘汰制是否合法
    末位淘汰製作為一種績效管理方式,提高了企業內部的競爭力,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故許多企業都在引用末位淘汰制的管理方式。隨著勞動法和勞動合同不斷完善和普及,大家都知道企業不能以末位淘汰制單方解除員工勞動合同,若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屬於違法解除,勞動者可以申請經濟賠償金,但是,企業根據末位淘汰制對員工進行調崗換崗是否違法?考核處於末位是否代表不能勝任工作?員工不滿調崗行為或者不到新崗位報導,被公司辭退後是否可以主張經濟賠償金?
  • 末位淘汰合法嗎?職場中比較殘酷的一種制度,是否與勞動法衝突?
    而另外一種便是最直白的末位淘汰,即任務目標或是績效分值墊底直接淘汰,當然也會是當月考核或連續幾個月考核。那麼末位淘汰機制是否合法呢?顯然是不完全合法的,根據勞動法第40條所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可以以提前三十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n+1)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
  • 企業制定的末位淘汰是否合法?
    很多企業都喜歡歌頌業績為上,就算是很多不涉及到銷售的崗位都會設置KPI考核指標,凡事都有考核,成敗都是KPI說話,然後喜歡通過這些考核延伸出員工的優勝虐汰。這也是企業常用的手法,通過內部考核不斷的淘汰員工然後繼續招新以至於達成企業的良性循環。當然站在企業主的立場上確實是對於企業有利無害的。但是對比於勞動者來說,恰恰是侵犯了我們的權益。那麼結合法律法規,企業的末位淘汰制度真的合法嗎?答案是不合法的。
  • 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績效排名最後就必須被辭退!合情合理合法嗎
    今天我們來聊「末位淘汰」的話題,現在有一些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或者用他們美化過的語言,表達叫做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而採用了一種做法,叫做末位淘汰。顧名思義,就是將業績排名最後的這名員工給淘汰掉了,這個在銷售的崗位當中是比較常見的。
  • 員工被公司「末位淘汰」,合法嗎?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單位根據考核結果直接將末位員工辭退的話,那麼單位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對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作出了詳細而又嚴格的規定,其中並沒有「末位淘汰」這麼一條規定。
  • 末位淘汰制合法嗎?
    末位淘汰制合法嗎?很多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並將考核等級分為A級、B級、C級、D級,在考核中被評為D級的員工,公司會以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這種行為是否合法?下面小王給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 「末位淘汰制」能成為公司辭退員工的理由嗎?
    現在很多公司為了公司發展和激發員工的」狼性「,都會實行末位淘汰的制度,顧名思義,在業績考核中如果排名是最後一名或者倒數幾名,勞動者就會面臨被公司辭退的風險。這種現象在銷售人員中尤其常見。那麼,末位淘汰能成為公司辭退員工的理由嗎?
  • 公司實行末位淘汰,績效排名最後就捲鋪蓋走人,合情合理合法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話題--末位淘汰!這是現在有一些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或者用他們美化過的語言表達,叫做「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採用的一種做法。顧名思義,就是將員工當中業績排名最後的人給淘汰掉,這個通常在銷售的崗位中比較常見,那麼,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合情合理合法呢?答案其實顯而易見,是既不合情合理,也不合法。
  • 勞動者無故被辭退,該怎麼維護合法權益呢?勞動法這麼規定
    勞動者無故被辭退,該怎麼維護合法權益呢?勞動法這麼規定「你憑什麼無緣無故開除我?你們這樣做是違法的!",小王說道。我們都知道用人單位無故辭退勞動者是違法的,那麼我們作為勞動者又該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 公司以沒有業績辭退員工合法嗎?
    公司以沒有業績辭退員工合法嗎?為了避免支付不必要的裁員費用,公司通常會以「不能勝任工作」為由辭退員工,而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法律意識較弱的員工只能自認倒黴地收拾東西走人,從未想過自己能得到裁員補償。現在大多數公司,辭退員工的時候都沒有按照正規的法律程序走,試用期其實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既然不符合條件,那也應該給員工一個交代。
  • 年底業績墊底,被「末位淘汰」合法嗎?解除合同後,單位是否應一次性...
    「末位淘汰」的做法目前司法裁判指引均不認可:2016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八次全國法院民事商事審判工作會議(民事部分)紀要》,其中第29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期限內通過「末位淘汰」或「競爭上崗」等形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請求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支付賠償金
  • 末位淘汰,這幾種情況下被辭退,一定要索賠別再傻乎乎吃啞巴虧!
    辭退索賠1、「末位淘汰制」的辭退:小李在某裝修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平時業績屬於中上水平,去年年初,公司施行季度業績考核「末位淘汰制」,不巧的是最近一個季度,小李的業績不理想,評比結果在最後一名。因此,小李被公司辭退了。小李知道自己被辭退的原因,希望公司能通融,但是被單位拒絕了。單位以「末位淘汰制」辭退小李合法嗎?答:「末位淘汰制」只是公司內部管理規定,並無法律依據,單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小李可以依法維權。
  • 還在業務上實行末位淘汰?既不合法又不合理
    末位淘汰制度的不合理性末位淘汰對於績效管理的要求是什麼?是一刀切,是衡量標準的同一性。如果這個統一性的前提不存在,末尾淘汰制就是不合理的。1.末位淘汰不合法這裡所說的不合「法」不僅是說不合法律的要求,還說明不符合新營銷的法則。
  • 考核排名末位=不勝任工作?雙角度正確看待末位淘汰制的優與劣!
    「末位淘汰制」作為績效考核管理制度的一種,是指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目標,結合各個崗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員工考核,並依據考核結果對得分靠後的員工予以淘汰的管理制度。這一制度源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傑克.韋爾奇創建的活力曲線,也叫10%淘汰率法則,每年對員工工作績效嚴格評估,有10%的員工被評為C類落後員工,表現最差的員工通常會被淘汰。
  • 企業「末位淘汰」制度是否合理?3點揭開真相,高情商聰明做防範
    對於企業而言就是挑選出最合格的員工,從這一點看末位淘汰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並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二、但是往往一項正當的部署背後總有見不得光的事情如果末位淘汰變成企業壓榨員工的手段就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了,要想實施末位淘汰制度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不能脫離3點。1 :公平性末位淘汰制度一定要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之下,不能夾雜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在其中。
  • 末位淘汰制=不勝任工作?處於末位的員工就該任由企業處置嗎?
    法院在判決中認為,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有管理權,但管理權的行使不能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實施對勞動者的管理權,可以與勞動者協商確定考核方式和措施。但是,在未經民主程序,未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實施考核,並進行「末位淘汰」違反法律規定。因此,法院最終判決支持了小程的請求。
  • 被公司末尾淘汰了,可以要求賠償嗎?
    若「末尾淘汰」制度是公司和工會、員工代表依法制定的,並在員工籤訂勞動合同時就已經明確告知員工,那麼若員工因為業績考核不達標被末尾淘汰,那麼沒有經濟補償金。否則,公司單方面解決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賠償金。 李思凝 律師 末位淘汰是否有效要綜合考慮到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制度制定流程是否合法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