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天地會是什麼來歷?這可能是滿清時期最大的黑社會組織

2020-12-17 騰訊網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這篇小說裡,還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天地會。在原著中,天地會教主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派韋小寶去宮中做臥底,一方面為了收集神龍教的《四十二章經》,一方面為自己反清復明做內應。

天地會一開始是明末清初的民間組織。當時滿人接管政權,剛剛滅了明朝,整個滿洲國正處於根基未穩的階段。很多擁護明朝的百姓,還沒能適應新政權。這和每次改朝換代一樣,每到這個時候,民間都會像雨後春筍一般成立一些小組織。

因為第一:就憑這些小小的民間組織想撼動朝廷,那簡直就是螞蟻撼大樹一般,朝廷甚至不會當一回事。畢竟這個朝廷,沒點真本事,他怎麼可能滅了前朝呢?第二,這些小民間組織存在的時候,反倒是更像是幫助了新朝廷穩定地方。這時候他們的互助抱團行為,恰恰讓民不聊生的現象改善了很多,大家互相找活幹,互幫互助,有一個小團體,在朝廷眼裡,其實也就算是拉個小幫結個小派,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所以明末清初的天地會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背景下成立的。天地會這個名字,就出自【拜天拜地拜父母】,天地會在地方又叫做【洪門】或者【洪幫】。

天地會發展幾年以後,才出現了各個堂主香主,人員日益複雜,逐漸組織化,但是仍然以下層貧民為主。比如在《鹿鼎記》電影裡,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就可見一斑。韋小寶就是一個最底層的小人物,從小在妓院長大,連自己父親是誰都不知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街溜子」,就這樣一個人能當上香主,可想而知這個組織裡也沒什麼大材了。民間組織,大都如此。

一邊喊著要推翻朝廷,一邊欺壓百姓收保護費,其實最後什么正事也沒幹。咱們想想也能知道,看看這人員配置,他們也幹不了大事呀!轉成了黑社會之後,滿洲政府高興了,這可算有了打壓的理由了吧?於是乾隆年間朝廷以「替天行道」「剷除奸惡」為口號,瘋狂鎮壓天地會。這次,天地會可沒了群眾基礎。

電影《鹿鼎記》的上映,讓很多觀眾對小人物韋小寶產生了興趣。《鹿鼎記》是金庸先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講述的明末清初,朝廷和教會之間的鬥爭,以及小人物韋小寶如何靠著「手無束雞之力」的特點,遊蕩於幫派和朝廷之間的故事。

雖然韋小寶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天地會】這個組織,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天地會這個組織,是怎麼誕生的,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全文共計2500字,閱讀時間6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由本帳號原創並發布,轉載請標明出處。

天地會的建設和成員

這些小組織,也不一定不是為了推翻政權。有些只是因為動蕩時期,朝廷無暇顧及百姓生活,老百姓們只好自己保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罷了。其實並談不上什麼遠大的抱負,性質更多時候,反倒像【民間互助會】一樣。所以這些小組織雖然多,但是流傳下來的卻很少。

因為當政權穩定後,朝廷開始關心百姓,建設地方經濟之後,這些【互助會】性質的小團體,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畢竟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了,誰還想著造反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一個小組織沒有太強烈的推翻政權的欲望,那麼朝廷一般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所以對於很多這種民間組織,朝廷也不願意出兵鎮壓。讓他們幫著朝廷穩住地方,等自己中央政權穩定以後,軍隊恢復以後,如果這些小組織還鬧事,大不了這時候再出兵鎮壓一下,或者大不了,給個編制給個官什麼的當一下,也就過去了。

本初的天地會,成員都是一些市井小民,大多數都是破產的農民,轉成了手工業者,或者自己去做了小商販,也有一些水陸交通沿線的工人,還有一些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人。

你看就這夥人,能發展出來什麼呢?雖然【天地會】成立之後,口頭上喊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這夥人在最開始根本是被清政府無視的,主要活躍在福建地區。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天地會就默默發展。

天地會為什麼這麼憎恨清朝?這和一段傳說中的歷史有關

接下來一段傳說中的歷史,這其中的真偽尚無從考證,我們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

話說這個天地會,本來就是小打小鬧。但是機緣巧合下,惹怒了康熙。

那一年康熙還沒有穩定政權,調派福建南少林的高手為軍官,這幾個高手恰恰還都是天地會的成員,他們替康熙遠徵西藏。這一仗大勝之後,本應該凱旋歸來,結果這一伙人就被誣陷了。有大臣誣陷這些高手們意圖造反。這還得了?康熙政權還沒穩住,一聽這事,就派八旗兵把南少林滅了。

有幾個高手逃了出來,把這件事傳到了天地會,於是在當初的首領陳近南的鼓舞下,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以滅了清朝為口號得了!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康熙估計也後悔不已,因為用現在的眼光想也能知道,他們怎麼可能有造反之心呢?人家這些高手,手握著兵權替清朝出徵的時候不造反,打贏了仗回來才造反,至於嗎?

所以到了這,「反清復明」這口號就算打響了。

天地會的演變

反清復明口號一出,滿洲政府肯定就坐不住了,那就鎮壓吧,結果小瞧了天地會,越鎮壓反而口號打的越響。天地會慢慢就演化成了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反動派,入會要求變得嚴格起來,教會規矩也變得複雜起來。

可是當一切都在向著正規發展的時候,天地會自己不爭氣,慢慢就發展跑偏了。前文咱們知道,這天地會的成員,都是下層百姓,哪懂那麼多規矩?都是韋小寶這樣的嬉皮無賴,於是這一來二去,天地會就從本來要滅清朝這件事上,變得開始欺壓周圍的人了。甚至到最後,他們都把這個反清復明的口號不管不顧了,成了當地的一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

一個燒殺搶掠的黑社會組織,百姓怎麼可能還相信嘛?怎麼可能支持他們奪政嘛,他們要是有了政權那老百姓自己還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天地會從乾隆、嘉慶兩個時期,就漸漸退出了江湖。此時,清朝政權也穩固了,百姓生活也穩定了,也沒什麼人惦記著推翻乾隆了。

關於清朝天地會的故事,正史中的記錄很少。若不是電影《鹿鼎記》的成功,估計也沒什麼人對天地會有興趣。歷史的沉淪滾滾向前,總是有各種組織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影視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底什麼來歷?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常看清朝影視劇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天地會」的接頭暗號。眾多清朝的影視劇中,天地會總是一個少不了的話題,「反清復明」是它的宗旨,給人的感覺既熱血又神秘。
  • 清朝的「黑社會」
    比起其他湮沒於時代風雲中的民間群體,龐大而神秘的天地會似乎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它的精神中同時具備著善良與仇恨,正義和邪惡,義氣與戾氣,它的成員曾堅守義薄雲天、孝悌忠順,但也確曾為非作歹、惡績累累。作為被清朝當局明確定性的"黑社會",天地會的產生與發展,其實寫滿了時代的無奈和必然。
  • 清朝滅亡之後,滿清貴族的八大姓氏分別改成了什麼漢姓?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之後,滿清的貴族們都選擇了將自己的姓給更改了,尤其是皇室宗親更是選擇將自己幾百年老祖宗的姓氏給改掉了,為什麼滿清貴族會紛紛改姓呢
  • 《鹿鼎記》裡的天地會是什麼?他們如何成立,為什麼一定要反清
    民間組織,大都如此。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天地會就默默發展。天地會為什麼這麼憎恨清朝?這和一段傳說中的歷史有關接下來一段傳說中的歷史,這其中的真偽尚無從考證,我們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有幾個高手逃了出來,把這件事傳到了天地會,於是在當初的首領陳近南的鼓舞下,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以滅了清朝為口號得了!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康熙估計也後悔不已,因為用現在的眼光想也能知道,他們怎麼可能有造反之心呢?人家這些高手,手握著兵權替清朝出徵的時候不造反,打贏了仗回來才造反,至於嗎?
  • 古代黑社會多牛,連皇帝也怕黑社會
    中國古代以前沒有「黑社會」這個詞。「黑社會」這個概念以及這個詞彙,是隨著西方文化一起傳到中國的。中國歷史上,最接近現代「黑社會」概念的是幫會。但是,現在的「黑社會」概念是貶義的,而在中國古代,「幫會」並非完全都是貶義的。因此,說中國古代就有「黑社會」也需要謹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幫會,其實都是商幫,都是結成團隊一起做生意的人。
  • 近代不同凡響的民間組織——洪門、白蓮教、天地會、哥老會軼事01
    這回,接著前面民間組織的書,再講點漢留洪門的趣事。可能是四書五經讀多了,朱熹朱聖人言行一致的說教深入其心。不管怎麼說,這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得點讚!但陳近南這十幾年,洪門還叫洪門,不叫天地會。天地會據說是後來,由福建一個叫鄭開的和尚創立。鄭開又名「洪二和尚」,天地會是洪門支脈。所以說陳近南是天地會總舵主不對,那時還沒有天地會。
  • 若康雍時期碰到鴉片戰爭,清朝是什麼結果?康熙一世英名會掃地
    如果康雍時期,碰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軍隊結果如何?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裝備的是來自恩菲爾德的皇家輕武器廠生產的火帽擊髮式滑膛步槍。這種武器,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的武器相比要強大得多。而且,英國作為一個使用槍械比較先進的國家,各種戰術均是依賴於火槍並服務於火槍。但是反觀清朝軍隊,不僅使用的火槍極為落後,還並未發展出相應的火槍戰術。
  • 中國「黑社會」必將滅亡!這篇文章告訴你原因......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這種組織也是經過了多次演變而來,但在現代的中國,這種組織是不允許存在的,隨著「掃黑除惡」運動的進行,最近兩年,「黑社會」已不敢再被國人提起,漸漸淡出了現代社會的舞臺。雖然還有餘孽,也不可能完全滅亡,但中國打擊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們總算能有個安寧生活的局面。以下我通過對「黑社會」的歷史發展和為什麼會滅亡,來談談我的看法。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想必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天地會這個組織,都來自小說《鹿鼎記》。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
  • 東西方歷史上的神秘組織,天地會只是其中之一
    中國古代有很多神秘又厲害的組織,這些組織巔峰時期甚至可以對抗乃至顛覆皇權。有些神秘組織被影視作品汲取為素材,如《秦時明月》中的墨家、《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等,這些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組織。
  • 反清復明天地會被滅前留下500箱寶藏,如今有人在江西找到了令牌
    之後他帶著令牌前往了村長家,將東西給村長看,兩個人研究了很長時間,一致認為這是一塊價值連城的文物,應該交由專業的文物專家來進行鑑定。於是兩人將這塊令牌上交給了國家,通過專家的鑑定,得出這是一塊清朝時期的令牌,並且還是在那時遠近聞名的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塊令牌。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舊時盛世萬象新,今朝國破千秋盡;閒時聚談滿清亡,誰來評說功與過?歲月繾綣空嘆當年事,清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兩百多年的浮浮沉沉後,終究,還是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在這兩百多年間,清朝經歷了入關前和入關後共十二個皇帝的統治,後世統稱為「清朝十二帝」。
  • 日本最大的黑社會組織——山口組
  • 「天地會」和南明在清朝之初是怎樣的存在,最終命運又是怎樣的?
    張一山版《鹿鼎記》(圖片來源於影視)電視劇中經常提到的「天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是國姓爺鄭成功創立的,他進攻江南,圍困江寧功敗垂成,接納陳近南的創儀,創立了「天地會」。然而「天地會」興起與清乾隆中後期,由僧人鄭洪二創立,倡議反清復明,處處尋釁滋事,甚至糾結一些人攻擊清政府衙門,遭到清政府的嚴厲打擊。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的存在麼?總舵主陳近南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01背景小說的背景發生在大清康熙年間,當時的人們因為不滿清帝國的統治,籌組了天地會這個地下組織。相傳這個天地會的創辦人總舵主,江湖人稱陳近南。是個武功蓋世、盡忠報國、急公好義的好漢子。偏偏陳總舵主在小說裡面收了一個徒弟,卻是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潑皮無賴韋小寶。這對個性截然不同的師徒,相處起來那真是歡喜冤家,非常有趣。那麼陳近南的出生來歷,到底是何方神聖?
  • 江西一村民無意間挖出一「神秘令牌」,牽出天地會500多箱寶藏
    而眾所周知的是,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加入了一個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名為「天地會」 到了清朝末期時,天地會的成員已達到了百萬之數,其成員遍及中國南部以及東南亞各國,天地會也一躍成為了近世華人世界,最大的民間社團組織。但是,很多人以為天地會只不過是金庸先生虛構出來的幫會,卻不曾想,一塊天地會令牌的出現,竟證實了它的存在。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實存在嗎?不僅存在,還建立了個國家
    大清康熙年間,當時的百姓不滿清朝的統治,意圖謀反,他們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號召群眾加入。這個組織以「 天父地母,反清復明」 為口號,名為「天地會」。
  • 日本最大黑社會組織山口組鬧內訌 或爆發大規模衝突
    日本最大犯罪團夥山口組即將分裂的消息傳出後,日本警方正做好準備應對幫派暴力犯罪的爆發。《衛報》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說,該組織成員對頭目筱田建市的態度出現分化引發內訌,這使得山口組遭受打擊。現年73歲的筱田建市於2005年成為日本最具權勢的黑社會頭目。據稱,他給某些特定成員優待的舉動激怒了其他隸屬幫派。
  • 清朝滅亡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和慈禧的死,有直接關聯嗎?
    清朝的滅亡,是在慈禧死後的第三年,在辛亥革命中滅亡的。實際上清朝滅亡的最大因素在於清朝失去了漢族士大夫階層的支持,當然要說明這個原因並不容易,我們需要復盤辛亥革命才能搞清楚其中的狀況。我們看看獨立的是哪些省份:陝西、山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山東,這十五個省一獨立,整個清廷在漢族地區的統治基本就瓦解了。那麼這個時候你會說,清朝手上有兵呀,怎麼不派去鎮壓這些獨立的省份呢?關鍵在於,在這十五個省獨立之後,清朝手上的軍隊也基本都跟著獨立了。
  • 香港黑社會的前世今生
    康熙、雍正期間,人口劇增、耕地大減,無數農民破產流離異鄉,生活極不安定,遊民的生存備受威脅,精神上渴望歸屬於世俗共同體,於是三五成群,異姓結拜,「一人有難,大家相幫」,天地會應運而生。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前,洪門在抗擊外國侵略者鬥爭中舉足輕重。辛亥革命後,洪門勢力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情勢下仍有發展,在維護平民經濟利益、開展某些經濟政治鬥爭中仍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