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復明天地會被滅前留下500箱寶藏,如今有人在江西找到了令牌

2020-12-15 蜀黍趣觀史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同時也保留了不同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不僅是我們探索過去的依據,也有著一定的價值。考古學家就是探索這些遺產的專業人員,他們會根據史書的記載,深入到全國各地,尋找挖掘文物,使它們得到充分的保護。在江西就有這麼一位村民發現了一個驚天寶藏。

神秘令牌現身

時間追溯到1960年,因為江西政府的支持,當地的農民都開始發展農業。其中在江西黎川縣洲湖村就有一位陳姓農民,趁著天氣慢慢變暖,準備在自家的地裡種一些蔬菜瓜果,在耕作時,他的鋤頭無意間碰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出於好奇,他接著往下刨,最終刨出了一塊類似於電視劇中令牌一樣的東西,仔細一看,上面還寫著「天地會」三個字,好奇心驅使著他收起了令牌。

田間勞作完後,陳某掏出了這塊令牌仔細研究,回想起看過的電視,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他猜想這可能是一塊價值不菲的文物。於是他找到了當地的一個文物販子,想要高價賣掉這塊令牌,奈何對方是個不識貨的,只出10元錢,陳某覺得不值,和他內心對這塊令牌的估價相差太大,便放棄了。

之後他帶著令牌前往了村長家,將東西給村長看,兩個人研究了很長時間,一致認為這是一塊價值連城的文物,應該交由專業的文物專家來進行鑑定。於是兩人將這塊令牌上交給了國家,通過專家的鑑定,得出這是一塊清朝時期的令牌,並且還是在那時遠近聞名的反清組織「天地會」的一塊令牌。經過專家討論,一致認為這塊令牌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價值,所以文物局特意給了這位無私獻出令牌的農民500元的現金獎勵以及一面錦旗

令牌指路,發現神秘寶藏

經過專家們的研討和鑑定,產生了一個大膽的猜想,他們覺得天地會很有可能將洲湖村作為了他們的一個重要的據點。因此有一大批專家入駐洲湖村,針對整一個村子進行摸排調查,發現了隱蔽在整個村莊的一個奇特的建築。整個建築是十分龐大的,從高處和遠處看,呈一艘船型,這個船型大宅逆水向東,很多座古屋環繞四周,守護著這個船型大宅,顯得非常氣派。站在遠處看這個宅子,仿佛有乘風破浪的感覺,讓人們感覺非常震撼!

想要調查清楚這個船型大宅的來歷,就必須翻閱古籍,查找資料,通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終於在《黎川縣誌》和《黃氏家譜》中找到了相關記載,兩本書都表明這個龐大的建築由清朝的一位黃姓富商所建造。

整個船屋由108間房屋構成,含有36個天井,72地漏,其中107間房屋已經被專家們找到,唯獨最後一間,遲遲沒有下落,不管專家們怎麼費心費力思考。都不見蹤跡。史書記載,未找到的第108間房屋其實是一間密室,密室中藏有天地會五百多箱金條和大量白銀以及兵器。其實村中還有這麼一個傳說,這筆神秘的寶藏就在古宅子的後院中埋葬著,同時留下來的還有一首藏頭詩,提煉出來有八個字:「地下三尺,佑吾子蔭。」

隨後,專家對村中的居民挨家挨戶調查走訪,掌握了一些證據,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第108間密室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真實存在著的。為了找到這個密室,文物專家們耗費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對這個船型大宅進行保護,也在不間斷地繼續探索著。雖然目前還沒有什麼進展,但我們期待著有一天能聽到專家們解開謎團的好消息,同時也希望這些寶藏文物能夠重見天日。

揭秘天地會

天地會是清代民間的秘密結社,名字的來源是拜天為地拜地為母,也叫做洪門,俗稱洪幫。天地會不像現在的「黑社會」一樣,拉幫結派,燒殺搶奪,欺凌弱小,真正的天地會是不會欺壓百姓的,反而待百姓親和有愛,還能一起鬧革命,推翻清政府。天地會是十分愛國的,裡面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前輩,孫中山先生。從明末清初開始,天地會就開始參加大大小小的革命,幾乎哪場革命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一心為國,廣納人才,招募賢士,擴大規模,增強影響力。沒過多久就成功地在基層紮根了,不管是哪一次的起義或是革命,反應最快的必然是洪門子弟。一直到清朝末年,天地會的成員總數達到了上百萬,遍及了中國的南部和東南亞各國。

當今的影視劇中,也時常出現天地會的名字,更加為這個組織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那麼,天地會究竟是誰創立的呢?是否真的像傳言那樣是鄭成功或者明朝遺老創建的?其實不是,真正天地會的創始人是提喜和尚,因為是一個秘密組織,所以一直在有意掩蓋創始人的身份,從而更有機會發動群眾反抗清政府。

天地會的暗號也非常豐富多彩,手語包括天地人、國泰民安、點菸奉茶,動作有心腹、寨主,以及金、木、水、火、土,還有很多語言暗號,每一個都十分有趣。

說完了天地會,該繞回我們最初所講的主題了,其實,在我們國家的各個角落,都分散著不同時期的不同歷史文化遺產,我們的文化第一傳承者,也就是考古專業人員,通常是先通過史料的記載,尋找文化遺產,在得到充分的認證後付諸實踐,挖掘歷史文物,為後人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事實上,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究竟造就了多少神秘的寶藏,我們不得而知,就連人盡皆知的秦始皇陵都沒有完全揭秘,還在探索之中。

在此,我也呼籲大家重視歷史文化遺產,在發現有文化價值的東西時不要慌張,尋求專業的人員幫助鑑定,保護好這些本土文化,同時也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行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會越來越清晰明朗,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也會貫穿到底。

相關焦點

  • 江西一村民無意間挖出一「神秘令牌」,牽出天地會500多箱寶藏
    而眾所周知的是,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加入了一個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名為「天地會」 在清朝初期,有一個神秘的組織悄然活躍了起來,他們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與清廷作對,並將鄭成功尊為了開山老祖,它就是天地會,也叫作洪門。
  • 《鹿鼎記》裡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在正史裡是怎樣的
    當然,還有天地會,天地會本只是尋常的秘密結社,在古今中外結社史上算得上是「泯然眾人」,畢竟光是清朝一朝打著反清復明旗號的團體就不僅它一家。 但歷史就是這麼奇妙,1969年,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在明報刊登。一句「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再加上一句天地會的接頭暗號「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
  •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了二個國家,都比韓國還大
    說到天地會總會讓人想起那個放蕩不羈卻又好運連連的「韋爵爺」,在朝廷與天地會之間斡旋,雖然最後天地會改變不了覆滅的命運,但對這個神秘的民間組織每個人都會像對「韋爵爺」一樣留下極深的印象。 但有一點不為之知的是,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了二個國家,都比韓國還大。
  • 清朝為什麼讓漢人如此痛恨,以至三百年間一直有人「反清復明」?
    在眾多的清朝影視劇中,「反清復明」都被演繹成了正義感十足的大事。 作為武俠小說的大家,金庸先生在很多作品中都極力渲染「反清復明」這一運動。有人說,這是因為金庸偏愛漢族,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在《天龍八部》中,金庸著力描寫的主角就是契丹人喬峰。而且,同樣是異族統治,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也沒有關於反元復宋的描寫。
  • 影視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底什麼來歷?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常看清朝影視劇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天地會」的接頭暗號。眾多清朝的影視劇中,天地會總是一個少不了的話題,「反清復明」是它的宗旨,給人的感覺既熱血又神秘。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想必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天地會這個組織,都來自小說《鹿鼎記》。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
  • 老農翻地挖出一塊鏽鐵,牽出一個價值18.75億元絕世寶藏
    回到家把鏽鐵塊洗乾淨,才發現原來是一個鐵牌,上面寫著「天地會」三個字。李大爺雖只有小學文化,但他憑直覺判斷這是一個文物。他看過《鹿鼎記》,知道陳近南總舵主主持天地會,再看看這個令牌,他覺得來頭不小。人都有私心的,他聯繫了一個文物販子,張口報價一萬塊。沒想到這個文物販子也不識貨,說10塊錢不能再多了。李大爺氣得拿起令牌扭頭就走。
  • 江西出土的令牌牽出天地會真相,聯絡秘地的船式古屋中暗藏密室
    大家對金庸《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陳近南一定不陌生,或許也會有很多人覺得天地會實際上只是小說中描寫的橋段,就跟某些江湖門派一樣是虛構的。其實在歷史上,天地會是存在的,而且直到現在一直都在!天地會起源於今天的福建省漳州地區,在乾隆二十六年時,由觀音亭的僧人萬提喜即洪二和尚所創立。俗稱「洪幫」,也叫「添弟會」、「洪門」。天地會還有一首《八拜歌》: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祖,六拜萬雲龍大哥,七拜陳近南先生,八拜兄弟和順。其中的一二句便是「天地會」名稱的來由。
  • 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而山西根祖文化建設,在了解了桑乾學派的研究成果後,相信在根祖文化建設上,也會找到新的靈感和方向!這樣,也算是對得起山西老鄉的文化啟發!而不是戳破文化謊言後的傷害!由於一時未找到當時的論文,不能給大家提供過於詳實的數據!但還是憑記憶,把我們的研究成果輪廓報告給大家!
  • 反清復明 至今國外還存在 「洪門」的由來
    始祖:洪英、傅清主、顧炎武、黃梨洲、王夫之,五宗:文宗史可法、武宗鄭成功、宣宗陳近南、達宗萬雲龍、威宗蘇洪光,「明未崇禎皇帝年間,有山西太平縣人殷洪盛,又名洪英,賢明練達,有義氣,有俠腸。四方豪傑,都慕名來歸。當時稱為集賢館。崇禎皇帝殉國後,滿清的軍隊入關,明朝忠臣史可法在揚州督率軍隊抵抗清軍南下,抵抗不住,史可法為國殉難,殷洪盛又投到明朝將官黃得功那裡。後來黃得功又被清兵打敗,黃自刎殉難。
  • 「反清復明」不僅僅在大清國,朝鮮王室也有「光復大明」計劃
    自從1644年滿清入關執掌江山之後,從南明小朝廷到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和據守臺灣的鄭氏父子,在到平西王吳三桂和民間的天地會乃至於遠在朝鮮的李朝孝宗都有過明裡暗中進行著抗清活動,而且口號全都是「反清復明」。甚至在清末朝鮮民間文人的作品中,還出現過崇禎265年字樣。
  • 《鹿鼎記》裡的天地會是什麼?他們如何成立,為什麼一定要反清
    這篇小說裡,還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天地會。在原著中,天地會教主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派韋小寶去宮中做臥底,一方面為了收集神龍教的《四十二章經》,一方面為自己反清復明做內應。雖然韋小寶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天地會】這個組織,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 從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娛樂圈:香港黑幫往事
    當時廣東進行反清復明的組織天地會,也稱洪門,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個幫會組織。洪門為什麼能發展起來呢?肯定是有官方背書嘛。鴉片戰爭時,清政府國庫空虛,無力管制廣東地區,便在當地設置了團練制度,用地方武裝來制衡英國人。萬萬沒想到,這種團練制度後來培養了一大批反政府力量,大清帝國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 聊一下清朝年間漢人的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的思想,有幾個方面。反清復明一,民族等級差距。暗中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三,圈地、投允和逃人法引起社會動蕩。1644年大量的滿族人、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成員進駐北京, 首先面臨的即如何解決這些人的生計問題。為了解決入關者的生計問題和旗兵給養, 滿族貴族入關後圈佔漢人的無主土地和荒地, 作為皇莊、王公勳戚等貴族莊田。
  • 八大山人朱耷竟然是明朝皇室後裔,最愛幹的事是反清復明?
    作者:趙磊(字逸之),山東臨沂人,書法家協會會員朱耷,又號八大山人,按現在的地區劃分,應該屬於江西。朱耷此人可大有來頭,是明太祖第十六個兒子寧獻王朱全的第十世孫,正兒八經的的皇室血統。朱耷當然也不能免俗,所以他便蓄髮還俗,找老婆生孩子,順便幹他的人生大事——反清事業。為什麼要反清?第一,朱耷是明朝皇室後裔,這個天下容不下他,而且他還有學問,正經工作比如當個幹部啥的完全乾不了。
  • 臺灣為何還在反清復明?
    編者按:「反清復明」可以說一直是有關清代,非清宮劇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一個極為常見的名詞。而在歷史上,在清代,「反清復明」這個詞,一度成為了民間反清運動的標誌。那麼在清代,究竟哪裡是「反清復明」爆發的集中地呢?這個答案可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那便是——我國的臺灣地區。
  • 吳三桂殺死南明最後一位皇帝,為啥造反時還要高舉「反清復明」大旗?
    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都有反清復明的情節。要說金庸有著鮮明的「華夷之辨」,卻也是站不住腳的。《天龍八部》裡面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喬峰是契丹人,而且《天龍八部》的背景是宋朝,漢人文明的巔峰,金庸並沒有褒宋貶遼。在《倚天屠龍記》裡,也沒有特殊寫漢人反元復宋。
  • 《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傷痛,凝聚了抗日孤勇之魂
    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在因緣際會中成為了「反清復明」的大boss,但是多少知曉「反清復明」四字中,蘊含著多少傷痛呢?暫且不論明朝複雜滅亡的緣故,單論明朝滅亡之前王國之君崇禎。在大廈將傾之刻,曾努力哀求滿朝官員捐款,共同抵抗女真。卻沒有料到權貴們,絲毫沒有「家國」之心,不知道沒有國何來家,認為國家是崇禎的,錢財是自己的。
  • 古代有很多復國行動,為什麼反清復明那麼受人追捧?
    雖然不管哪個朝代滅亡,但是始終有一些鐵桿粉絲在苦苦支撐,就算新朝代統治深得民心,也會想著去復國。雖然不管末代皇帝怎麼樣,但是對於那些人來說,前朝就是自己的家,家被毀滅,怎麼能不去報仇,要是復興這個家族。但也確實都是這樣,新朝代開始,皇帝要仁義勤政,安撫民心,雖然得到了天下,但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個道理還是都知道的。
  • 歷史上真有天地會和紅花會這樣的秘密反清復明組織嗎?
    歷史上真有天地會、紅花會嗎?通俗的說法是,紅花會是金庸杜撰出來的,天地會在現實中存在……紅花會管事的成為「當家的」,共十五個當家的;天地會分成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管事的被稱為「香主」;「紅花」與「天地會」,其實淵源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