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總工會開展勞模工匠進企業、進校園宣講活動,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奮進力量。
南寧市代表隊選手甘釗泉參加2020年自治區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比賽。
南寧市總工會開展南寧市扶貧產品進機關專場對接活動。
南寧市總工會開展「溫暖回家路」活動,向農民工送上關懷與慰問。
南寧市總工會慰問市政環衛工人。
七十年櫛風沐雨,春華秋實;七十年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1950年12月16日,南寧市總工會正式成立,揭開了我市工人運動史上嶄新的篇章。
70年來,南寧市工人運動和工會事業始終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全市各級工會組織團結帶領廣大職工,以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奮勇前進的昂揚鬥志和高度負責的主人翁精神,在南寧發展建設的各個時期,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力拼搏、艱苦奮鬥,用勞動和汗水鑄就了不朽的功勳。
思想引領聚合力 不忘初心跟黨走
理論武裝、思想引領,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各級工會幹部和廣大職工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聽黨話、跟黨走。市總工會領導各級工會組織團結引導職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舉行報告會、召開座談會、主題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參與職工達10萬人次。
守初心、擔使命、抓落實。各級工會通過舉辦「最美奮鬥者」宣講報告會、參觀革命教育基地等形式組織職工學習;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推動工會系統黨的建設質量不斷提升,並嚴格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制度等,推動工會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廉潔警示、紮緊制度籠子。各級工會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把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與工會業務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落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其實施細則,紮實推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認真開展選人用人自查整改工作,繼續保持整治「四風」高壓態勢。加強工會經費收繳、工會資產監管,加大工會經審組織審查審計監督力度,依法合規管好用好資產,紮緊制度籠子。
實幹奮鬥譜華章 建功立業新時代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我市5名勞動者獲得全國表彰。一直以來,我市積極做好勞模、工匠的選樹表彰、宣傳教育和管理服務工作,重視發揮勞模、工匠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全市形成崇尚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風尚。
南寧職工建功立業亮點紛呈。廣大職工在各級工會組織下先後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二五』」「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等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中展現新作為,在南寧地鐵建設、南寧園博園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等重大項目中攻堅克難,在打贏三大攻堅戰、做大做強三大重點產業中獻計出力,全市各行各業的廣大勞動者在各自領域艱苦奮鬥、創先爭優,為南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各級工會廣泛開展群眾性建功立業活動,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5年來,參加勞動和技能競賽的職工超過600萬人次,湧現出174名「南寧市技術標兵」、29名技師,通過競賽晉級高級工418名、中級工954名;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送培創」工程和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工公益講堂、「益課堂」素質提升培訓等,參加培訓的職工近4萬人次。
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奮進力量。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更加豐富,「崇尚勞模、關愛勞模」的良好風尚培育形成。目前全市共有勞動模範1255名,其中全國勞模56名,自治區勞模483名,南寧市勞模716名。共培養選樹廣西工匠5名、南寧工匠20名,全市共建立118家勞模·技術標兵·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和10個創新工作室聯盟組織。
打造維權「快車道」 服務職工「加速度」
市總工會始終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
市總工會創新「1123」信訪維權機制、在全區率先推行「兩書制度」,打造「一小時法律服務圈」,職工維權更便捷。近年,市總工會著力打造工會「一小時法律服務圈」,設立21個法律服務律師站,建立全國首家工會仲裁庭,成立工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實現勞動爭議「以調為主,調裁銜接」,5年來共受理職工求助事項967件,涉及人數1.55萬人,幫助追索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等共2215.77萬元。
春送崗位、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幫助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職工健康關愛行動、農民工工資清欠等服務品牌基本形成,服務職工更加精準。5年來,市總工會籌集資金2136.73萬元,不斷深化工會「四季幫扶」品牌:舉辦「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263場,為23.65萬名職工夏日「送清涼」;開展「金秋助學」行動資助1489名困難職工子女入學,為2.15萬名職工送去「冬日溫暖」;廣泛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活動,全市參保職工達75.08萬人次,累計補助9034人,補助金額1431.36萬元,持續擴大職工住院二次報銷覆蓋面;與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成立南寧市職工健康體檢中心、健康培訓中心,構建了體檢、宣傳、諮詢、培訓、醫療「五位一體」的職工健康保障體系。
加強服務職工的陣地建設。目前全市「工會愛心驛站」達151家,園區「職工之家」達11家,市總工會在建築項目工地上建立「工友村」,延伸了工會服務觸角。
城鎮困難職工脫困解困工作成效顯著。市總工會聯合22個部(委辦局)成立南寧市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召開南寧市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工作會議,建立社會救助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市總工會在市總機關內開展困難職工脫困解困「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保證對困難職工幫扶到位,一個不漏。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上級工會下達的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
防疫扶貧顯擔當 多措並舉促脫貧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南寧市總工會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指導全市廣大職工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市總工會向我市17個涉及疫情防控工作重點單位的一線職工劃撥54萬元專項慰問金;給南寧市所有援鄂抗疫醫療隊員105人每人發放1000元慰問金;劃撥20萬元慰問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廣大公安民警,為他們送去防護用品和慰問品;向建設廣西「小湯山」醫院的一線工人捐贈慰問金6萬元。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後,市總工會又主動服務企業,助力復工復產,為我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脫貧攻堅主戰場,工會力量在行動。近年來,南寧市總工會想新招、出實招,服務大侷促發展,充分發揮組織健全、覆蓋面廣、聯繫職工群眾緊密的優勢,通過勞模引領、消費扶貧、定點扶貧、安置點建會、困難幫扶、就業培訓等,全面助力脫貧攻堅,確保脫貧路上一個不掉隊。5年來,市總工會共補助22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用於定點幫扶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扶貧產業開發,2個定點幫扶村馬山縣加方鄉內雙村、加樂村於2018年成功脫貧摘帽。各級工會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如橫縣總工會探索「龍頭企業+特色產業+工會+貧困村」的精準扶貧模式,馬山縣總工會發動勞模送種養技術下鄉,共同助推貧困戶脫貧增收。
全力推進消費扶貧,舉辦南寧市扶貧產品進機關專場對接活動,明確消費扶貧支出不得低於職工福利支出的50%。今年7月以來,全市各級工會提前發放職工福利5340萬元,其中用於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達3763萬元,佔職工福利總支出的70.5%。各級工會在中國社會扶貧網進行註冊,購買「助推脫貧攻堅特別消費券」,籤約金額達4107萬元。
打鐵還需自身硬 改革提升戰鬥力
市總工會貫徹落實各級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有力有序推進改革。
基層工會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市總工會機關內設機構進行調整,職能進一步優化。一線職工、勞動模範在各級工會代表大會擔任代表、委員、常委的比例得到提升。深入推行基層工會「聯建聯創」,成立建築項目工會、樓宇工會聯合會、貨運司機工會聯合會等,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等「八大群體」入會步伐加快。不斷加大「會、站、家」一體化建設,工會經費逐步向基層傾斜,工會活力明顯增強。目前,全市基層工會組織達2.29萬個,涵蓋單位數3.69萬家,工會會員總數達154.26萬人。2016年5月,歷時4年改造建設的南寧市工人文化宮正式投入使用,總面積達16.5萬平方米。文化宮每年舉辦各類公益活動惠及職工20多萬人次,「職工的學校和樂園」作用進一步彰顯。
結合時代熱潮,市總工會積極推進「網上工會」建設,打造「網際網路+工會」平臺。2017年,市總工會開通了市總工會網站、市總工會微信公眾號、市工人文化宮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工作平臺。市總工會不斷豐富工會網上服務手段,通過網絡平臺宣傳工會政策、發布工會新聞,開展「微信秒殺電影票」、職工公益培訓網上報名、職工文體活動現場「微信搖一搖」抽獎等普惠服務,深受職工群眾歡迎。
2019年,廣西工會會員服務(南寧)電子卡在「愛南寧」APP上線啟用,全面提供會員管理、工會服務、公共服務、金融服務、特惠服務、政策宣傳等六大服務,進一步延伸工會服務觸角。
進入新時代,我市各級工會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職工群眾、依法依章開展工作統一起來,緊緊圍繞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中勇立潮頭、建功立業,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作貢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回首七十年,乘風破浪譜華章,未來工運發展道路一定更加輝煌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