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機主機知多少:鍵盤上的武士道,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2021-01-19 晴天的遊戲頻道

武士、忍者、日本刀,這些提煉自傳統日本和風文化中的元素在現代又迎來了一次新生,從《太閤立志傳》中被後世譽為劍聖的上泉信綱,到《如龍》裡巖流島激戰一戰成名的「二天一流」宮本武藏、以日本歷史人物河上彥齋為原型打造的「飛天御劍流」傳人緋村劍心,再到腰誇木刀玩世不恭的白髮武士,在隔壁那座菊與刀的國度中,傳統的日本武士與兵器文化已然以遊戲、動漫等ACG形式作為載體流傳。

上月剛一發售便引起玩家廣泛討論的《只狼》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在「殺死惡龍拯救公主」的傳統套路之下,武士與兵器鑄就了遊戲的靈魂。一個人、一把劍,雖千萬人吾往矣,伴隨著和風元素的加持,一個關於武士的故事躍然紙上,讓人忍不住不愛上。

借著遊戲的東風,今天小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以《只狼》《仁王》為代表的日本武士題材遊戲中的武士與劍。

武士的由來與發展:從平民到特權階級

日本武士與日本忍者一樣是大家在遊戲中最喜聞樂見的日本元素,在《只狼》《仁王》《榮耀戰魂》以及經典單機遊戲《鬼武者》中,武士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或許與出於文化距離而產生的美,相比普通遊戲中的小怪,這些帶著歷史文化背景的武士看上去就為遊戲增添了一份值得玩味的內涵。

那麼真實的武士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文章的開始,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看上去就逼格十足的日本武士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吧。

武士起源於公元9世紀中期,也就是日本的平安時代,彼時一些地方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的產業和土地,於是便從耕地的百姓中挑選招募了一批人用作自己的私人武裝。

在最初時武士的概念尚未明確,地方領主的私人武裝在無事發生時依舊照常從事著農業工作,僅僅在戰時才會搖身一變組成一支軍隊,但隨著地方領主之間鬥爭的升溫,許多人開始意識到這種利用農民組成的武裝力量是脆弱且不堪一擊的,因此專職的武士開始出現,後來武士更是轉型成了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他們忠於自己的領主,專為戰爭而生。

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由於中央勢力無法深入到地方的權力爭鬥當中,於是授權武士進行幹預,從此武士們得到了中央權力的肯定,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特權統治階級。

當武士階級被中央權力認可後,武士也正是用平民向上層開始轉變,日本的武士與西方的騎士相類似,在脫離了平民身份之後,武士們開始注重劍道、馬術以及文化修養上的修煉,形成了武士的道德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士道精神。

在12世紀時期,由於地方動亂頻繁,中央政府不得不授銜徵夷大將軍並令其帶領武士平定叛亂,但隨著武士階級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實權,貴族階級的權力反而被架空,於是以「國」為單位的軍事貴族開始興起,新興的武士集團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在遊戲《只狼》的背景故事中,劍聖「葦名一心」帶領著武士進行了一場盜國之戰,並最終獲勝建立了後來的葦名國。這其實正是遊戲製作者宮崎英高在《只狼》中對日本武士階級歷史的還原。

說起《只狼》,小天則又想到了另外一款主機遊戲《對馬島之鬼》中的武士,並不花哨的招式以及步步為營的走位,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武士用劍講究的是大道至簡,「居合」是應用最廣的劍術招式,在遊戲中省去華麗的招數,只是簡單的刀與劍的對抗卻最能讓人感受到武士的魅力。

既然講到武士,那麼就不得不提武士刀了。日本的武士不同於中國的俠客,他們不僅使刀劍,更有著花樣紛繁的其他種類的兵器。而在動作遊戲中,兵器更是其中的靈魂,是絕對無法略過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武士的兵器:從武器角度聊聊武士遊戲

早期日本刀劍受到了中國很大的影響, 因此在外形上十分類似於中國的刀劍,也就是中國在中國刀劍歷史中有著重要地位的環首刀。

在後來的漫長歲月的演變中,環首刀在中國慢慢失傳,取而代之的則是宋代寬厚的手刀,而日本的刀劍則在環首刀的基礎上與日本島土著刀具融合,最終形成了擁有日本獨特刀型的刀——太刀,並最終在太刀的基礎上,日本刀劍逐漸衍生出了以武士刀作為統稱的多種刀具。

在平安到鎌倉也就是武士階級逐漸興起的這一漫長時期中,太刀逐漸地演變進化,並最終超越了中國的刀劍水平,就連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都曾寫下《日本刀歌》這種描寫日本刀劍的文藝作品。

正如上文所說,作為刀劍的統稱,武士刀根據外形可分為打刀、太刀、脇差以及長卷和薙刀等兵器。當然其中遊戲玩家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數太刀和打刀了。

太刀與打刀形狀類似,因此玩家可能在區分起來有些困難。太刀主要用於平安時期,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長(一般在70cm以上),多用於馬戰。而在平時的打鬥中應用最多的則是打刀,它比起太刀略短,適合近身作戰需要,是最常見的武士佩刀。在常見的遊戲如《只狼》《仁王》或者說網路遊戲《DNF》當中,其實裡面標註為太刀的兵器很多都是打刀,只是由於玩家們對日本兵器文化的不了解才把他們統稱為了太刀。

同時針對打刀和太刀兩種刀具在佩戴上也有著顯著的區別,那就是太刀一般懸掛在腰上,刀刃向下,而打刀則直接插在腰帶上,刀刃向上。

曾經萬代某個版本的紅異端高達佩刀刀刃向上的細節可以說引起了玩家的熱烈討論,很多人都在網絡上吐槽說萬代把刀給拿反了,但其實這只是因為紅異端高達這次佩戴的不是太刀而是打刀的緣故。

說到這裡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moba遊戲《英雄聯盟》中快樂風男使用的究竟是太刀還是打刀呢?

說完了太刀和打刀,相信玩家們最好奇的應該還是武士隨身攜帶的短刀脇差了吧。

作為武士刀中最短的一柄刀,一說起脇差,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這把刀是日本武士在戰敗時用來「切腹」的,畢竟在《只狼》的最後階段,劍聖葦名一心戰敗後就使用了脇差切腹自盡,因此估計許多玩家對此都印象深刻。

但玩笑歸玩笑,當然脇差的作用不可能是切自己那麼簡單了,試想誰會沒事閒的總是把一把用來自裁的刀放到身上呢?

脇差雖然短,但實際上它也是武士們用來作戰的武器,一般而言它是武士們的備用武器,一般而言有兩種用途,1是用來防備在打鬥中兵器意外脫手後手無寸鐵的情況,2是在武士在拜訪大名時出於禮貌要將主刀(打刀)放置在主人家的刀架之上,而這時較短的脇差則是用來防身的兵器。

另外脇差也是除了武士之外平民唯一的防身武器,平民與武士階級不同, 作為平民沒有帶刀的權利,而脇差則是他們唯一允許攜帶的兵器,因此在防備動亂之時亦或者武士假扮平民時都只會帶一把短的脇差而不是太刀或打刀。

在文章開始小天曾提到的劍術傳奇人物宮本武藏以「二天一流」聞名於世,而「二天一流」實際上值得便是同時使用打刀以及脇差與敵人作戰的方式。

宮本武藏這種手持多把武器同時作戰的方式在日本現代的流行文藝作品中也被多次使用, 比如動漫《海賊王》中的索隆以及《火影忍者》中的火影忍者中的八尾人柱力奇拉比以及育碧旗下的遊戲《榮耀戰魂》中手持兩把武士刀作戰的忍者都是此類。

除了以上三種兵器外,相信在只狼中「受苦」過的玩家對另外一種武器——薙刀的印象也十分的深刻。

薙刀也是武士刀的一種,它的刀柄較長,因此一般經常會作為長距離作戰使用,一般而言武士在戰場作戰時除了攜帶太刀、打刀以及脇差外還會攜帶一把較長的兵器,也就是我們這裡講的薙刀。

憑藉著長度優勢,一般薙刀的作用是用來針對騎兵,江戶時代時,幕府開始明令禁止武士攜帶薙刀,後來薙刀在武士手中的使用率漸漸降低,後來主要成為了僧兵以及女性所使用的兵器,在動畫片銀魂當中,新八的姐姐使用的就是薙刀。而在《只狼》中僧兵以及足輕都有使用薙刀的角色出現,而遊戲中的破戒僧所使用的也是薙刀。

以上四者,基本上可以說是遊戲中武士使用率最高的兵器。

武士與劍,是懷緬亦是傳承

隨著歷史的發展,武士與劍都已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相比曾經的功用如今它們已經成了一個符號,代表著曾經日本平安戰國時代武士階級的輝煌與榮耀。

但即便武士與劍已成歷史,但作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這兩個元素則成了塑造許多不同形式的作品的「魂」。

動漫代替了武士刀,武士藏進了遊戲之中,玩家們點擊按鈕,進入遊戲中搖身一變成為了孤膽劍士,用鍵盤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武士道。

如今的武士與劍,可以看做是人們的黃金時代情節,亦或是對逝去時代的懷緬與追憶。

我是小天,這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我需要你的鼓勵和支持,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不妨關注我的頻道,多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刀光劍影讓人著迷,七款值得一玩的「武士道」題材遊戲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與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以及哲學。武士道是基於一些美德如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的精神信仰。
  • 知識挖掘機:作為日本專屬文化形象,日本武士到底有多「香」?聊聊...
    提到遊戲中的經典日本武士形象,金城武在《鬼武者》裡飾演的公明智左馬介即便不是「津門第一」,也至少要佔據一個種子選手的位置。玩法上,作為本作中著名的「一閃」系統,最初卻是根本沒寫在宣發資料中的隱藏技能,直到遊戲發售,玩家們才在遊戲媒體和官方攻略上得到正式確認,後來這種「一念生死」的戰鬥方式也成為了日後許多同題材遊戲效仿的對象。
  • 日本武士道看重「向死而生」,為何整個武士階層都不畏死?
    然而任何一種精神的形成和流傳,都有其特地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推動,日本武士道精神中輕生死重名譽的價值觀念,也是在古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歷史背景,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武士興起發展的歷史,就是士兵從國家的保衛者轉向家族私兵的過程中國古代詩人李白在《俠客行》中曾寫出這句十分盪氣迴腸的詩文:「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 日本武士不為人知的恐怖事實
    電影裡或遊戲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大多數給人一種正義,超高武術超厲害的角色。 但你知道嗎,在日本早年,一些真正的武士其實有著殺人為樂的嗜好!
  • 從《只狼》到《對馬島之魂》,日本武士文化中衣服有哪些講究
    近日,史詩級單機大作《對馬島之魂》的1.1版本更新全面上線,多人合作的在線模式吸引了不少玩家購買體驗。截至8月9日,這款以「弘安之役」作為背景的PS4獨佔遊戲已經突破了400萬份銷量,直逼同樣以武士忍者為題材的《只狼》。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武士道乃求取死若歸途之道也!日本武士為何要切腹謝罪?
    然而,日本大多數武士不肯拋棄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強烈反對將武士西化。他們甚至成立了武士集團,自立為政,想方設法阻礙軍隊變革。 相信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困惑,為什麼日本電視劇或者電影中,武士經常一言不合就剖腹謝罪? 其實他們的剖腹謝罪,嚴格意義地來講,叫做切腹,屬於武士道的一部分。而且只有武士階級能夠以這種光榮的方式死去。
  • 日本武士究竟是什麼樣的?帶你看日本武士的詳細內容
    我們在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或者資料當中都可以看到許多的日本軍官佩戴著一把日本刀,他們喜歡找中國會武術、會刀劍的人切磋武藝。也經常看到日本父子穿上一套專用的盔甲拿著竹製的武士刀進行比拼,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切腹自盡的傳統。似乎在我們的認知裡面日本武士很是神秘,其中不乏一些忍者、浪人這樣的傳說。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一直以來也是被世人們所爭論和詬病。
  • 流傳甚遠的「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武士是如何被教育出來的?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教育在當時十分盛行。當時的武士教育也主要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當時有很多的教育機構以儒家經典為教材來向學生灌輸這種武士道的精神,還有很多的私塾進行武士的專科教育,當時這種武士學校的辦學數量可以稱為世界第一。
  • 日本人常以「武士」自居,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鎌倉幕府武士竹崎季長於1293年繪製的《蒙古襲來繪詞》) 值得說明的是,從貴族中招募精銳部隊,幾乎是古典政權中的慣例,新羅的花郎、明朝軍隊中的「京營」、歐洲國家中的貴族軍官……都是如此,因為等級嚴格的社會中,軍事權必須由統治階級壟斷,統治者才能放心。
  • 日本遊戲為什麼特別喜歡加入武士文化?
    電子遊戲中的武士文化▲ 高清重製的金城武《鬼武者》2001 年,由日本遊戲廠商卡普空製作的遊戲《鬼武者》在 PS2 上發行,當年這款遊戲最大的特點就是主角明智左馬介的形象採用了日本著名演員金城武為原型,還請到了金城武本人配音。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
  • 武士、忍者與霓虹燈,當賽博朋克遊戲中的日本元素被放大會怎樣?
    從很早之前開始,就有許多藝術家熱衷於將日本武士文化與科技元素進行結合,因而誕生出了一系列諸如加裝機械改造的武士或是以武士形象設計的機器人等人設,比較典型的有《合金裝備崛起:復仇》中的改造人雷電以及《守望先鋒》中的源氏,先不說二者之間有何區別,至少他們都有著帥氣的造型,手中的武士刀可以斬斷一切,將硬科幻與武士元素進行融合頗有一種硬朗而又中二的獨特美感,可謂是非常戳男性玩家的喜好取向。
  • 武士:一張變幻莫測的日本面孔
    後來,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吸收了義、仁、禮、誠(信)、忠五種,另增勇和名譽,成為了他所總結的武士道精神,大同小異而影響更巨。這大概接近中國朝廷武官、軍人戰士的職業守則。要知道中國一等一的俠客,向來是「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的。日本武士的品質,由此可見一斑。
  • 「花屬櫻花,人惟武士」,古代日本櫻花憑何與武士同行?
    日本櫻花素來有日本國花之稱,由於花開絢麗,漫山遍野,色澤柔和,給人的印象便是柔美、粉嫩與浪漫。而反之,日本武士由於存在歷史悠久,且活躍於日本的過去與如今的螢屏之上,一直作為義無反顧的鐵血勇士之代名詞,頗有冷酷、壯烈與豪邁之感。但是,這兩者表面上看似毫無相似之處,卻在精神、氣質與象徵意義上有著深刻的關聯性。
  • 百年前日本武士老照片:面露兇狠,身材都很矮小,圖9女武士漂亮
    【武士】日本武士中等級最高的是徵夷大將軍,下面依次是大老、老中、御家老、守護代、大名、家老、部將、侍大將、足輕大將、足輕頭、足輕。武士的級別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普通老百姓一旦與武士發生衝突,往往會受到嚴懲。【一群武士】由於武士這個群體的不大壯大,由此產生了武士道。
  • 武士精神的真正精髓
    但凡論起武士道,我們大多數人頭腦中浮現的便是戴著鋼盔,舉起鋼刀,在屍山血海中殺人成性的惡魔士兵。的確,二戰中的日軍形象都是殘暴兇狠,號稱擁有「武士道」附體,一言不合就死給你看,不是戰死就是切腹。若說這就是武士道或者武士之精神,實在是歪曲本意。
  • 影子戰術:將軍之刃鮮為人知的武士時代
    這是日本歷史上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與歐洲的騎士一樣日本武士在這個時代不再拘泥於一個職業,而是演變成了一個下到武夫上至出相入將的特殊政治階層。隨著實力的積累武士階層逐步的打破了由天皇、公家、武家三方構成的政治平衡,徵夷大將軍作為武士階層的代表最後甚至成了凌駕於天皇的存在,開府理政自然不在話下,這也就是幕府一詞的由來。
  • 《燃燒吧,劍!》土方歲三的武士之路
    新選組,壬生狼,日本幕末時代的「蓋世太保」,他們生前讓萬人驚懼,身後也能讓萬人銘記。短暫的生命如櫻花般飄落,但它的光華被千秋萬世仰望。我看過大河劇《新撰組》、《龍馬傳》,也看過《浪客劍心》,知道《銀魂》,卻只在課本裡選讀過一篇《與妻書》。我們中國的傳統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在日本的歷史視野中,失敗者甚至比勝利者更有光彩。
  • 武士和忍者有什麼不同?
    武士是日本武士精英階層的一部分,他們為保衛中世紀的領主而戰。流行文化把劍客們塑造成近乎神話般的人物。武士屬於日本武士的精英階層,他們總是公平戰鬥,忠誠地捍衛他們的中世紀領主,遵守被稱為「武士道」的統一榮譽準則。編劇們喜歡讓他們與身穿黑袍的忍者刺客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