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包含了哪些文化寓意?

2020-12-14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陝西關中十大怪」具體為:麵條像褲帶;鍋盔像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碗盆難分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椅子蹲起來;睡覺枕石塊;秦腔不唱吼起來。

這十句話直觀地概括了陝西關中人在千百年來形成的十種民俗習慣,它們的形成,跟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關係。

現在,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陝西民俗跟外來文化相互交融後,十大怪裡邊的許多習俗逐漸消失,慢慢成為歷史的記憶。

「陝西關中十大怪」是怎樣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關中人,聽我慢慢道來。

一、麵條像褲帶

「麵條像褲帶」是說陝西關中人做的手擀麵條像皮帶那樣又寬又長,吃起來爽滑筋道可口,吃過後很耐飢。

陝西關中地區別名叫「八百裡秦川」,是由黃河最大支流渭河衝擊形成的小平原,自古以來盛產小麥,也是全國非常重要的小麥商品糧基地。

在過去,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幹農活全靠力氣,對農人的體力消耗特別大。人們必須達到身強體壯,才可以多幹農活。

農人上地幹活前,都會把又寬又長的手擀麵儘量吃飽,然後精神抖擻地下地幹活,在短時間內不會感到飢餓,有助於多幹出農活。

在過去,陝西農村評價一名姑娘是否優秀,就是看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麵。

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像鍋蓋」是說陝西人做的另一種麵食——鍋盔,又大又圓又厚實,直徑超過二尺,看起來像鍋蓋那麼大。

鍋盔用小火在大鐵鍋裡慢慢烙制而成,是一種酥脆香甜的麵餅。把鍋盔製作這麼大,跟當時陝西農村人家庭成員較多有很大關係。

在過去,陝西農村一大家子人往往是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有十幾口人,甚至更多,做一頓飯花費的食材、時間和精力都很多,所以,為了減少做飯人的勞動量,烙制鍋盔時就追求個頭大,做好一個能供許多人吃。

三、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一道菜」是指,把幹辣椒粉用熱油澆過後,可以當一道菜來吃。

在做油潑辣子之前,往往會給辣椒粉裡邊加入芝麻、花椒、五香粉、食鹽等調味品,待做好後,顏色紅豔喜人,看著非常有食慾。

陝西關中人通常用油潑辣子夾饃吃,把油潑辣子夾在冒著熱氣的饅頭或鍋盔裡,吃起來香辣可口。另外,用油潑辣子調製麵條、涼皮、涼粉、攪團等食物,同樣能提味,非常受歡迎。

四、碗盆難分開

「碗盆難分開」是指陝西關中人吃飯的碗很大,俗稱「大老碗」,跟盆子一樣難以區分。

過去的陝西農村人之所以用大老碗吃飯,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跟第一怪「麵條像褲帶」有關,因為麵條的體積本身很大,用小碗裝不了多少,用大老碗來裝才比較匹配。

二是圖一個省事,因為人們經常幹農活,體力消耗較大,導致飯量增大,用大老碗可以一次性裝很多麵條,一碗吃完就管飽,省去了第二次盛飯的麻煩。

當然,現在陝西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好了許多,已經很少看到用大老碗吃飯的場景。一些飯館用大老碗盛飯,不過是向顧客銷售懷舊情結罷了。

五、手帕頭上戴

「手帕頭上戴」是指過去農村的婦女經常會把手帕戴在頭上,當作帽子來用。

因為在過去,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大多數人沒有錢買帽子,為了圖實惠,會買一頂相對便宜的手帕,當作帽子來用,防日曬、防淋雨、防落塵,防風沙,還能用來擦汗,體現出多用途。

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能買得起帽子,也就用不著再往頭上戴手帕,「手帕頭上戴」已經成為歷史。

六、房子半邊蓋

「房子半邊蓋」是指過去的陝西農村人,在建造房子時,會把房子從屋脊一分為二,蓋成半邊房子,其形狀如同把「介」字從中間劈開。

人們之所以這樣蓋房子,主要是因為受經濟條件所限,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木材、磚瓦等建築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黃土、泥塊,再加少許木料蓋成這個樣子。

不過,半邊房子因為建築空間減少,在保暖性和透氣性上很好,既經濟又實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窯洞,冬暖夏涼,住起來相當舒服。

當然,現在已經很難見到這種房子,由於當今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這種房子已經成為歷史符號。

七、姑娘不對外

「姑娘不對外」是指過去的陝西人不喜歡把自家女兒嫁到外地。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是跟過去陝西人保守封閉的思想有關。因為「秦中自古帝王都」,陝西關中平原在過去比較富饒,物產豐富,一直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陝西人是在天子腳下長大的臣民,衣食無憂,有些看不起陝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歡對外交流,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二是對門當戶對的觀念很看重,嫁女兒時希望嫁一個知根知底的人,但由於缺乏交流,對外地人不熟悉,就更不願把女兒嫁到外地。

目前,隨著各地之間不斷交流,人們可以認識天南海北的人,「姑娘不對外」也成為過眼雲煙。

八、不坐椅子蹲起來

「不坐椅子蹲起來」是指過去的一些陝西農村人,即使有椅子在旁邊放著,也不喜歡坐在椅子上,而是喜歡蹲著。

這跟陝西人的性格有關,陝西男人的性格憨直、豪放、張揚,大不咧咧,喜歡自由自在,認為坐到椅子上就需要坐有坐樣,不能隨隨便便,這些要求會讓他們感到拘束,所以,寧願蹲著也不願被拘束。

「不坐椅子蹲起來」的場景目前很少見,只有在偏遠農村還能偶爾見到。

九、睡覺枕石塊

「「睡覺枕石塊」是指,每當到夏天時,一些陝西關中人不喜歡使用綿軟的枕頭,喜歡拿出自己的「寶貝」,一塊冰涼的石枕或木枕當作枕頭,睡在上面很香。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目前的陝西農村依然很常見,可以說是一個優良傳統。據老人講,石枕頭比較涼,有助於人快速進入深度睡眠,還能對頭部起到按摩作用。

十、秦腔不唱吼起來

「秦腔不唱吼起來」是說,聽秦腔時,感覺不是唱出來的而是吼出來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既跟陝西關中方言有關,也跟秦腔本身的藝術特色有關。

陝西方言發音較重,聽起來洪亮高亢,不論是陝西民歌還是陝西地方戲曲,用陝西關中方言唱出來,都有一種豪邁粗獷的聽覺感受。

秦腔的大多數題材表現的是鬥爭精神和英雄氣概,唱詞悲憤蒼涼,富有氣勢,又加上秦腔是用牛皮鼓、二胡、鑔、鑼這些樂器伴奏,更增加了大氣磅礴的藝術張力,跟柔美婉轉的江南小曲截然不同,整體聽起來,如同搖滾一樣聲嘶力竭的吶喊。

目前,秦腔依然在西北地區很流行,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大餐。

相關焦點

  • 陝西八大怪,你看怪不怪
    陝西八大怪也稱為關中八大怪,是指陝西中部(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的中部平原地帶,包括西安,鹹陽,渭南,寶雞等市區)勞動人民生活文化習俗的特徵。這些文化習俗既然稱為怪,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怪不怪吧。陝西關中地帶是秦漢文化的發源地,秦漢時期流行的是矮制家具,勞動人們習慣席地而坐,這種文化習俗流傳到日本,以致傳承至今。在唐朝以後,矮制家具演變成現在的高制家具,但那種席地而坐的基因還存在,在部分農村,人們吃飯經常喜歡蹲在院子裡,特別是夏天熱的時候,這就是第一怪。
  • 極具地方特色的——陝西十大怪
    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 陝西十大怪附圖和解說
    第一怪:麵條像褲帶陝西關中地區自古盛產小麥,因此,關中地區人們以麵食為主,一天到晚三頓飯,離不開麵食,其中以麵條和饅頭為主。關中地區的麵條就圖個實在,其厚、寬、長超出人們的想像,其形狀如同腰間所系的褲帶。
  • 陝西有「八大怪」,板凳不坐蹲起來,麵條就像褲腰帶!
    ,還有品不完的美食小吃,聽不完的歷史故事,賞不完的文化古蹟,不管是陝南,陝北,還是關中,來一次,可能你就會喜歡上這裡,陝西也有非常多的特色,而陝西人也把這些獨有的特色編成了順口溜,流傳在我們身邊據說陝西有「八大怪」,不知道你聽說過幾怪啊?
  • 只知道陝西八大怪?遠遠不止!原來第九怪竟然是……
    正是反映出了關中人「怪異」的生活習慣。《陝西八大怪》俗稱的「陝西八大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現在身處城市的我們已經鮮少能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八大怪」這樣的民俗場景!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只須瞥一眼關中人手持熱蒸饃夾油潑辣子大口咬嚼之行狀,你無疑就會明白,「油潑辣子一道菜」,其實只是外地人的眼中之怪,對陝西本地人而言,則早已是司空見慣尋常事了。
  • 陝西8大怪,你知道都是哪些嗎?能全部答對嗎?
    陝西8大怪,你知道都是哪些嗎?1、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來。過去在關中農村,到了飯點,隨處可見吃飯的人端著飯碗往門口太陽底下一蹲,吃的那叫一個香,外地沒有蹲習慣的人,蹲著估計都吃不下去飯2、第二怪:房子半邊蓋。
  • 人文大揭秘 | 陝西八大怪,到底哪裡怪?
    位於黃土高原以南,秦嶺以北的關中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之地。俗話說,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后稷教民稼穡於岐山,周武王建都鎬京,秦始皇起兵鹹陽一統天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建都西安。在這片處處蘊含著歷史氣息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富而有特色的關中文化。而我們西農恰好位於關中腹地,關中地區最有特色的文化在這裡交匯。人文er們來自五湖四海,也許還不了解這片土地上最具特色的文化,so,本期,小文來給咱「諞一下」(陝西方言:介紹一下)陝西八大怪。
  • 全國人大代表王勇超:研究傳承關中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和踐行...
    王勇超告訴記者,關中地區屬麥粟文化地帶,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中遊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關中有「八百裡秦川」「五千年歷史帝都之首」的美譽,「天府之國」最早指的就是關中,大致包括陝西中部的西安、鹹陽、寶雞、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由於我國周、秦、漢、唐等主要朝代在關中建都,所以眾多的古代遺蹟佐證了關中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故鄉,是儒釋道文化的匯聚之地。
  • 親,快看看咱陝西八大怪
    陝西八大怪第一怪:麵條像褲帶(因麵條長而寬著稱)第二怪:鍋盔像鍋蓋(因鍋盔以其大而厚著稱)第三怪:辣子一道菜(喜歡把油潑辣子當菜吃)第四怪:帕帕頭上戴(關中地區的農村婦女特別是老年婦女常年把手帕頂在頭上)第五怪:房子半邊蓋(房子為一邊淌水的偏廈房,水為財,肥水不流外人田嘛)第六怪:女子不對外(關中地區在地理位置和生活條件較為優越,當地姑娘一般不願嫁外地郎)第七怪:有板凳不坐蹲起來(亞洲蹲麼習慣成自然)
  • 僑居陝西的異域文化:陝西姑娘為啥漂亮?
    他們所在的戶縣等區縣屬於關中的小白菜心,他們不僅居住下來,而且能夠把自己的文化保留下來,真是不容易。」陝西省社科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燕說。  在許多外省人眼裡,陝西就是黃土高坡文化,實際上深入進去仔細觀察,會發現並非如此。就拿關中來說,渭河南岸一線有湖北移民村落,渭北則有山東移民村落,隴海鐵路沿線兩邊為河南移民聚居區。
  • 這小玩意兒竟入國家非遺名錄,它告訴您陝西八怪是哪八件怪事
    泥塑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最早起源寶雞市鳳翔縣,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後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都有流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泥塑,一直延續發展至今,2006年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陝西八大怪,竟是通過這泥塑第一次生動形象地了解了!
  • 陝西八大怪雕塑版與現實版,濃縮關中最具特色最有味道的生活場景
    凝鍊秦風民俗的陝西八大怪便是陝西關中地區獨有的特色民俗和生活。在陝西關中,除了能看到雕塑版的八大怪,在現實生活中也能看到經典的八大怪生活場景。圖為西安大雁塔景區陝西民俗大觀園裡的陝西八大怪雕塑作品《帕帕頭上戴》。蹚土多,太陽曬,出門帕帕頭上戴。在關中農村,我們現在還能看到頭頂上戴著棉手帕的婦女。
  • 【關學文研】田建榮:明清陝西關中書院與科舉制度
    (1) 甚至總督鄂善和陝西巡撫阿席熙也前來聽講。至乾隆、嘉慶年間, 書院曾盛極一時。鹹豐年間, 由於太平天國和捻軍等農民起義的發生, 清統治者無暇顧及文化教育, 書院一度為之衰落。同治十二年 (1873年) , 布政使譚鍾麟訂《書院課程》五則:「重躬行、講經義、稽史事、通時務、嚴課程」。光緒七年 (1881年) , 陝西巡撫馮譽驥對書院進行整修, 設「志學齋」於書院, 併購置圖書和增加膏火。
  • 陝西一怪——帕帕頭上戴
    對關中人來說,帕帕就是手絹,也叫手帕,關中人習慣叫帕帕。九零後、零零後的陝西年輕人大多已不知道「帕帕」為何物了。要說手絹的歷史最初是由頭巾演化而來,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以前,手絹的主要用途是擦手、擦汗、擦鼻涕、包裹小物件,甚至作女子的裝飾品和定情物。自明朝起,結為好姐妹的女子被稱為「手帕姐妹」。
  • 省政協委員常偉:讓關中文化「火」起來 推動黃河文明發揚光大
    陝西網訊(記者 南楠)「關中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富集著黃河文明的重要歷史遺存、文化景觀,蘊含著黃河文明的內容精髓、思想精華,與黃河文化一脈相承,在革故鼎新中推動著黃河文明的進步與發展。」談起關中文化脈絡,省政協委員常偉極盡溢美之詞。
  • 陝西彬州大唐絲綢之路上大佛石窟,堪稱關中極品,遊客:不虛此行
    但是,在陝西彬州,也有一座巨大的石窟,您知道石窟的一些傳奇故事和它的文化價值嗎?今天請您跟著【@墨妙自駕遊天下 】一起來看一下,陝西一絕的佛教名窟。陝西彬州城西11km,繞過孫悟空曾經居住過的花果山【唐僧西行經過的地方,一處位於水簾村的花果山,故事多多】,來到清涼山腳下,遠遠便可以看到一處,依山而建,氣勢宏偉,造型獨特的寺廟。這就是被清代學者畢沅稱為的「關中第一奇觀」,陝西彬州大佛寺石窟。
  • 陝西關中遊,我的旅行日記
    選擇去關中,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臉書上一位外國朋友跟我提到中國的金字塔,萌發了我要去關中一探究竟的想法。第一天因為在鹹陽下的飛機,因此把前面兩天的計劃安排在了鹹陽。我是一個很隨性的人,計劃很可能因為各種因素甚至是心情而改變。
  • 陝 西 十 大 怪, 姑 娘 不 對 外
    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麵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 傳統文化,究竟包含哪些東西?
    傳統文化,實在是一個太大的概念,要解釋得清楚透徹,恐怕需要一部厚厚的論文。本文通過五個問題的闡述,拋磚引玉。要了解傳統文化,得先認識「文化」。一、「文化」是什麼?我們習慣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詞彙並列。
  • 陝西八怪之後四怪,你覺得哪一個最「怪」?
    上一篇說了陝西八大怪的前四怪,都是跟吃的相關,現在就再來看看陝西八大怪的後四怪,則主要呈現了陝西人生活和習俗中的一些乖現象,也是陝西人的獨特之處。1.板凳不坐蹲起來去到陝西尤其是農村地區,你會發現那裡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蹲景」,有的人可以蹲半天也不會腰酸腿痛,這真的是需要時間的歷練的。陝西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陝西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