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八怪之後四怪,你覺得哪一個最「怪」?

2020-12-14 帶你萬水千山走遍

上一篇說了陝西八大怪的前四怪,都是跟吃的相關,現在就再來看看陝西八大怪的後四怪,則主要呈現了陝西人生活和習俗中的一些乖現象,也是陝西人的獨特之處。

1.板凳不坐蹲起來

去到陝西尤其是農村地區,你會發現那裡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蹲景」,有的人可以蹲半天也不會腰酸腿痛,這真的是需要時間的歷練的。

陝西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陝西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

2.房子蓋一半

一般我們傳統的房子都是人字結構的,在陝西人們管這種房子叫做安間房,是給主人或者老人居住的。而與之相對的是偏房,它的構造是人字結構的一般,陝西人叫它廈子房。這是節約材料的一種表現。我們知道陝西少木多土,而這種半人字結構剛好可以做到少木多土的使用,於是乎就出現了這種房子蓋一般的獨特景象。

3.姑娘不嫁外

在陝西民間一直有很多這樣的諺語,比如「少不過潼關」、「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再比如「玩龍玩虎不如玩黃土」、「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這些都無不體現著陝西人的戀家。話說姑娘不外嫁在跟多地方都有,只不過陝西人更為明顯,這也是因為關中的漢子都確實比較靠譜善良樸實,姑娘們自然也不願意外嫁。

4.帕帕頭上戴

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也是去到陝西之後,很容易就會發現的當地人的一個特點。戴頭巾和陝西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黃土高原上經常是黃沙飛揚,樹木稀少,太陽自然也比毒辣,於是戴頭巾就成了很好的一種保護措施,防風沙和強光,下小雨的天氣,還能稍微遮遮雨,也算是一舉多得了。

到這裡,陝西八大怪的後四種就全部說完了,不知道大家覺得哪一種最乖呢?

相關焦點

  • 陝西八大怪,你看怪不怪
    陝西八大怪也稱為關中八大怪,是指陝西中部(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的中部平原地帶,包括西安,鹹陽,渭南,寶雞等市區)勞動人民生活文化習俗的特徵。這些文化習俗既然稱為怪,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怪不怪吧。陝西八大怪之四:帕帕頭上戴。帕帕,是陝西關中勞動婦女們習慣使用的裝飾物品,類似手帕一樣的布巾,平時搭在頭上遮太陽擋灰塵,還可以用來擦汗擦手,戴帕帕的文化習俗一直流傳到近代。
  • 只知道陝西八大怪?遠遠不止!原來第九怪竟然是……
    東晉有席地而坐的風俗。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只須瞥一眼關中人手持熱蒸饃夾油潑辣子大口咬嚼之行狀,你無疑就會明白,「油潑辣子一道菜」,其實只是外地人的眼中之怪,對陝西本地人而言,則早已是司空見慣尋常事了。
  • 陝西有「八大怪」,板凳不坐蹲起來,麵條就像褲腰帶!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旅遊業也成為最受歡迎的一個行業,陝西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省市,這裡也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抹不去的一頁,十三個朝代曾在這裡建都,更是有大大小小的城池上百個,近年來陝西也發展成了我國的旅遊大省,兵馬俑,華清宮,大雁塔,回民街等都是陝西的旅遊名勝,在這裡,不僅有看不完的美景
  • 揚州八怪到底哪八怪?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 這小玩意兒竟入國家非遺名錄,它告訴您陝西八怪是哪八件怪事
    泥塑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最早起源寶雞市鳳翔縣,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後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都有流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各種泥塑,一直延續發展至今,2006年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陝西八大怪,竟是通過這泥塑第一次生動形象地了解了!
  • 【名家類聚】揚州八怪「怪」在哪裡
    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又叫鄭板橋)、高翔和王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揚州八怪,職業而已,不能說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有時含貶義。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
  • 陝西十大怪附圖和解說
    第一怪:麵條像褲帶陝西關中地區自古盛產小麥,因此,關中地區人們以麵食為主,一天到晚三頓飯,離不開麵食,其中以麵條和饅頭為主。關中地區的麵條就圖個實在,其厚、寬、長超出人們的想像,其形狀如同腰間所系的褲帶。
  • 「揚州八怪」,怪在哪裡,是八個人還是一群人
    文/陳克斌說起「揚州八怪」,常常有人認為就是那八個在揚州賣畫的畫家,其實不然。「揚州八怪",是清.康乾時期活躍於揚州地區的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的總稱,也常稱其為"揚州畫派"。那麼,就竟「揚州八怪」是具體的八個人還是一批人,他們「怪」在哪裡?利用這個機會,弄弄明白。
  • 人文大揭秘 | 陝西八大怪,到底哪裡怪?
    俗話說,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后稷教民稼穡於岐山,周武王建都鎬京,秦始皇起兵鹹陽一統天下,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建都西安。在這片處處蘊含著歷史氣息的土地上,孕育了豐富而有特色的關中文化。而我們西農恰好位於關中腹地,關中地區最有特色的文化在這裡交匯。人文er們來自五湖四海,也許還不了解這片土地上最具特色的文化,so,本期,小文來給咱「諞一下」(陝西方言:介紹一下)陝西八大怪。
  • 王者榮耀中的四類怪物:位移怪,長手怪,數值怪,機制怪!
    這時候,打破僵局的第一類怪物出現了——位移怪。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宮本與花木蘭,若干段位移狂甩,技能隨便丟,越塔就能收掉你的人頭。宮本和花木蘭的遊戲體驗確實好,可是被收人頭的人恐怕組成了王者榮耀的第一波退遊大軍。
  • 他位列「揚州八怪」,為何書法仍不出名?原來是「怪」過頭了
    作為「揚州八怪」的一員,楊法位居其中,但名頭不太響。「八怪」是一個統稱。一個響亮的名詞有好處,可以讓人迅速記住,但也容易泯滅各自的個性差異,只落下一個「怪」字。由此可見,「抱團取暖」也是利弊參半,一開始可以藉助多人優勢殺出一條血路,最終卻會面臨一個問題——「組合」中優秀者的光芒會形成一個「黑洞」,遮蔽其他人。但凡提起「八怪」,首先會想到金農和鄭板橋。這兩人即使不在「八怪」中,也會聲名顯赫。
  • 極具地方特色的——陝西十大怪
    一般都是靠著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關係,四處打聽,然後選擇一個比較滿意的人家將閨女嫁過去,這樣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當然,陝西的姑娘就不會對外了。但是,那段歷史已經是以前的老黃曆了,在新時代的青年,更有他們自己的選擇,已經打破舊婚姻的樊籠的年輕人,積極地爭取自我的自由幸福的婚姻,走出陝西,走向了世界,和藍眼黃髮的外國人也談婚論嫁了。
  •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
    清朝野文人畫家被稱「揚州八怪」,到底怪在哪裡?一、揚州自古地傑人靈,人才濟濟。要在這個地方出名,本身極不容易,藝術金線較高。康乾時期,社會經濟較之前空前發達,而社會階層也更回固化。以「怪」稱之,最重要是因為與傳統儒家「學而優則仕」格格不入。這些文人畫家個個詩書滿腹,但都沒有當官,或者沒有當上要職,或者當一時間後由於種種原因而辭官。他們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經天緯地的人生追求,但又不滿於官場的阿諛奉承,所以寄情於山水與筆墨之間,以書畫為寄託,也為生計,遠離廟堂,故稱之為「怪」。
  • 親,快看看咱陝西八大怪
    陝西八大怪第一怪:麵條像褲帶(因麵條長而寬著稱)第二怪:鍋盔像鍋蓋(因鍋盔以其大而厚著稱)第三怪:辣子一道菜(喜歡把油潑辣子當菜吃)第四怪:帕帕頭上戴(關中地區的農村婦女特別是老年婦女常年把手帕頂在頭上)第五怪:房子半邊蓋(房子為一邊淌水的偏廈房,水為財,肥水不流外人田嘛)第六怪:女子不對外(關中地區在地理位置和生活條件較為優越,當地姑娘一般不願嫁外地郎)第七怪:有板凳不坐蹲起來(亞洲蹲麼習慣成自然)
  • 盤州十九怪,你說怪不怪?
    盤州市的十九怪你知道是什麼嗎?現在聽小編給你說說!第一怪:紅土黑土分省界(gai)「日子過得歡,野菜當靈丹」,琳琅滿目的野菜再配盤州市有名的葷素「辣子水」,你的胃口打不開才怪。第四怪:手腳同奏簫聲賴於豎洞之底,觀天如眼洞,萬傾欲覆,心驚意寒,然出洞之後,又流連忘返,欲重新體驗其情其境。第十四怪:貝葉真經傳世界(gai)
  • 【永濟】牛肉餃子有四怪,永濟人民可見怪不怪!!!
    永濟牛肉餃子有4怪之稱: 一怪 在撖面軲轆一猛通。撖面軲轆一猛通,是文水話,意思就是說,小撖麵杖從這頭那頭一樣粗,文水人用的,不管大小撖麵杖都是兩頭細,中間粗的紡棰形,這樣便於使力。但永濟水餃館的師傅用的可都是一猛通的。要說這怪有何由,還要看下一怪。 二怪 餃子皮兒對對出。
  • 揚州八怪筆下的「四君子」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
  • 雲南十八怪是哪十八怪?
    除了七彩雲南的秀麗美景外,當地的一些習俗也是讓人嘆為觀止的,當地流行的雲南十八怪的傳說,成為雲南一大特點之一,那麼在雲南文化中,雲南十八怪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雲南十八怪順口溜】你說奇怪不奇怪,雲南就有十八怪.
  • 《寶可夢劍盾》百變怪在哪 百變怪刷新地點分享
    導 讀 寶可夢劍盾百變怪刷新位置在哪?
  • 瞧瞧各地的八大怪!
    在中國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因受氣候、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提煉出來後,稱之為「八大怪」現象。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第八怪:【凳子不坐蹲起來】——這個似乎在許多農村也是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