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銷售、定製產品、蓄力復甦 傳統旅行社疫情中展開「花式」自救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五一」假期,全國各地景點、景區陸續開放,旅遊市場迎來一波回溫。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行業寒冬還未完全過去。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

  面對困境,各地旅行社展開了「花式」自救。這些自救方式能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旅行社又該如何為未來長期發展做出謀劃?

  玩跨界:探索旅遊新零售模式

  「在疫情期間,沒有收入,業務歸零,是面臨的最大困難。」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境外疫情狀況堪憂,多國、多個航空公司出臺階段性限入政策和停航政策,導致業務停擺時間持續拉長,對業務的影響也逐步擴大。」

  在線下業務停滯後,如何維持生存的問題,讓許多旅行社犯了難。導遊變身主播直播「帶貨」,旅行社負責人開始在朋友圈賣水果,員工通過「共享模式」成為外賣小哥……在積極謀求自救的趨勢下,許多旅行社將視線投向了線上平臺,探索經營新模式。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遊集團董事長張明表示,公司將探索「旅遊+生活」的旅遊新零售模式,把旅行社作為流量入口,把旅行社由人流圈變成生活圈。

  「旅遊是低頻消費,日常生活消費卻是高頻的,旅行社掌握目的地優質商品和土特產等,可以由導遊採購,由旅行社品牌背書,在線上及門店銷售,滿足遊客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這樣可以增強客戶黏性,拓寬營收渠道。」張明說。

  在福建泉州,泉州建發國際旅行社搭建起網絡銷售的「全域旅遊生活購物平臺」,提供了訂酒店,銷售景區門票、旅遊伴手禮等服務。浙江華頂國際旅行社銷售平臺上的天台竹筍、三門小海鮮、仙居椪柑等台州各地的「土貨」,安徽中青旅「線上商城」中的黃山臭鱖魚、安徽特色糕點等安徽名特優農產品,也都獲得了不錯的銷量。

  銷售當地特產為旅行社帶來的效益遠不止眼前的微薄進帳,許多旅行社還看中了特產對當地旅遊的宣傳作用。特產是一張推介當地旅遊資源的名片,也成為打開未來旅遊市場發展潛力的鑰匙。

  今年4月,吉林琿春濱海國際旅遊有限公司開始在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上銷售辣白菜、冷麵、明太魚等延邊美食。該公司總經理苗金玲表示:「延邊美食是琿春旅遊的一大特色,我們希望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向國內外遊客宣傳推介琿春旅遊資源,為疫情過後的旅遊業興旺做準備。」

  定製化:根據需求推出旅遊服務

  「五一」假期,省內近郊遊、城市周邊遊、鄉村生態遊、短線自駕遊成為假期旅遊熱點。遊客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旅遊需求旺盛,讓許多旅行社看到了「生機」。

  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旅行社企業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推出「本地人遊本地」等旅遊產品。在本地遊中,遊客深度體驗了當地深厚的歷史文化,感知了家鄉的新變化。

  面對散客多、團客少的形勢,湖南華天國旅在長沙、張家界、鳳凰等湖南省內城市,採購了一些特色民宿和景區的打包套餐,壓低利潤為客戶提供自由行服務,獲得了較好的銷量。

  在逐步上線本地旅行團產品之外,許多旅行社還在進一步探索,如何通過深挖特色旅遊產品進行「自救」。中青旅遨遊以「一老一小」作為國內遊的核心用戶,有針對性地研發了多主題國內遊產品。鄉村遊、康養遊、周末親子遊、紅色旅遊和扶貧旅遊等主題產品,為遊客提供了有增值屬性的旅遊服務。

  自駕遊由於其私密性、安全性優勢,成為旅行社旅遊產品中最先回暖的業務之一。山東追風行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五一」期間推出了30多條自駕遊線路,安徽中青旅也推出了「自駕六安體驗採茶制茶」等以自駕遊為主的省內遊產品,助力旅行社當下經營的逐漸復甦。

  練內功:為未來發展積蓄力量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很多遊客的出行意願降低或拖後,當下遊客旅行消費需求乏力。」中青旅相關負責人分析說。

  由於出行需求恢復還需等待一些時日,除了當下的「自救」,旅行社必須為未來的長遠發展前景做出規劃。旅遊抵用券、預售產品、練好「內功」……各地旅行社採取一系列舉措,為未來旅遊業務的恢復和發展「鋪路架橋」。

  產品預售也成為各地旅行社自救的有力方案。廣東東莞市青年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一次性採購了一千套惠州溫泉別墅,進行線上預售;浙江商務國際旅行社則推出了一些熱門景區和遊樂園套票的預售。由於預售產品有效期長,價格實惠,吸引了不少市民下單。

  修煉「內功」,提升業務能力,許多旅行社一直在為未來全面復甦蓄力。在疫情期間,中國旅遊集團積極聯絡培訓機構,搜集網絡資源,整編在線精品課程,啟用了線上直播、培訓學習平臺開展培訓。(記者 姚亞奇)

相關焦點

  • 旅行社行業復甦路徑:做強內功,累積線上資產
    面對資金、發展等問題,旅行社行業如何在疫情中展開自救?文旅行業如何借勢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為行業復甦做準備?未來旅遊行業還將有哪些新機遇和增長點?帶著問題,廣東省旅遊規劃與營銷協會聯合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與深耕文旅行業的一線企業家和行業組織展開對話。
  • 如程與勝景旅遊達成戰略合作,為傳統旅行社線上轉型提供樣本
    據中浙網(主編/王志鵬)4月1日獲悉,會員制特色度假酒店預訂平臺「如程」與長三角著名的旅遊批發商「勝景旅遊」以及其他首批合作旅行社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就品牌合作、場景互通、銷售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打造業界合作「樣本」,為國內旅行社提供更多優質民宿資源,聯合開發國內短途產品,協助旅行社完成線上銷售的轉型,幫助國內眾多旅行社在疫情期間完成產業升級
  • 傳統旅行社「變」局:線上開店是必由之路
    11月26日,在「2020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現場,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紅 、攜程集團旅遊渠道管理中心總經理尤肅川、錦江旅遊股份公司副董事長兼CEO包磊圍繞「傳統旅行社變局」的話題展開了討論。該環節由環球旅訊CEO李超主持。
  • 疫情之下,順德旅遊業怎樣「轉型自救」?
    不過,多數旅行社都表示會繼續堅守,紮根旅遊業,同時調整戰略,優化人力資源,不斷轉型自救,等待旅遊業春天的真正到來。疫情之下,傳統旅遊業開始轉型自救。據了解,該公司自疫情停團起就組織員工居家線上辦公,處理客戶的退改需求,從省內團、國內團到出境團,逐步退客人團款,到5月為止,基本上已經退團退款完畢,退單量大不說,還得維繫著員工社保基本工資、鋪租等費用,這幾個月確實過得不容易。  與此同時,在疫情的重創下,傳統旅遊業不得不創新營銷模式進行轉型自救。
  • 蹲點報告|「變形記「:濟南旅行社經理轉行「微商:銷售農產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玉停疫情為多數行業按下了「暫停鍵」,甚至讓很多行業受面臨著生存危機。3月28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關於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部分經營活動的通知》,拉開了濟南旅遊業復工的序幕,然而旅遊行業全面復甦仍需時日。
  • 百程旅遊網受疫情影響或將退場,OTA平臺開展線上自救迎接恢復期
    業內人士表示,百程旅遊網業務單一,加之此次疫情對旅遊行業影響巨大,直接導致其或將退場。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仍在繼續,各旅遊平臺推出相關措施積極互救與自救,「雲遊」、「帶貨直播」等相繼登場。業內人士表示,旅遊企業擁有從目的地到旅遊消費者的漫長產業鏈,從供給端到銷售端均有大量的流量積累,開展線上自救是一種創新型嘗試。
  • 受疫情衝擊,傳統旅行社面臨哪些競爭與挑戰?
    另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北京的旅行社共組織國內旅遊15.78萬人次、28.18萬人天,共接待國內旅遊5.38萬人次、18.73萬人天。旅行社作為旅遊行業中較為傳統的存在,在我國OTA 大行其道之日起,市場份額逐步下降,再疊加上半年疫情的影響,傳統旅行社業績受到衝擊較大。
  • 線下旅行社開業不開張有英語導遊跳槽教育培訓機構
    趙子望平靜地對河南商報記者說,「現在的工作還行,銷售服務行業多是互通的。」不僅如此,趙子望的女朋友之前也跑國際線,常年對接歐美旅行團在國內的落地,英語比較好,疫情下出境入境遊暫停,她去了一家英語培訓機構。「我們都在等,全球衛生秩序恢復後,還想重回旅遊業。」「我周邊很多同行轉行,做銷售和服務業相關的居多。」
  • 旅遊業務「解凍」,湖南的旅行社可接單省內遊了
    受疫情衝擊,旅遊業被迫按下暫停鍵,隨著我省連續多日確診0新增後,各行各業全面復工,各大景區也紛紛開始恢復開園,旅行社行業終於迎來了「一點曙光」。三湘都市報記者了解到,此前雖然旅行社無法開展推廣活動,但也並未坐以待斃,他們在積極抗疫、開展線上學習的同時也想辦法「自救」。
  • 2020浙江省旅行社品質提升暨疫情背景下旅行社創新發展研討會舉行
    疫情之下,文旅行業遭受重創,各家旅行社如何創新發展「抱團取暖」度過困境?一場以「深化旅行社品質內涵,助推行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省旅行社協會承辦的「2020浙江省旅行社品質提升暨疫情背景下旅行社創新發展」研討會於12月7日—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
  • 企業老闆當「主播」帶貨 廈門企業展開線上銷售
    華祥苑和七匹狼等企業紛紛通過直播帶貨  記者昨日走訪獲悉,復產復工以來,不少廈門企業變換招式展開銷售,企業負責人競相當起「主播」,通過直播等方式推銷自家產品,逐漸走上復甦之路。據悉,本次「愛心活動」剛上線就吸引不少粉絲圍觀,直播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此次3.3小時的直播共吸引55.7萬觀眾參與,穩居小時榜第一位,產品銷售量也創下紀錄。  「沒想到,第一次直播就收到這麼好的效果。」肖文華說,疫情防控期間,國內大部分終端門店營業受到影響,給生產也帶來一定影響。在此情況下,「線上銷售」成為不少商家選擇的新模式。
  • 喜來登酒店幫你做PPT是真的 高星酒店花式自救
    喜來登酒店是隸屬於萬豪酒店集團的高星酒店品牌,經濟觀察網詢問的萬豪集團客服以及多家喜來登酒店客服暫未收到這一服務的通知,不過,在24slides官網上,已經出現了合作的宣傳頁面。自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後,萬豪集團旗下的酒店品牌超過了30個,這導致各個品牌之間定位重疊、客群分流的現象時有發生。
  • 消費者足不出戶網上購物 實體經濟靈活轉變線上生產實現自救
    記者在針對疫情期間線上經濟發生的變化進行調查時發現,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多家電商平臺的用戶不管從年齡、區域、還是消費習慣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 劉暉:此前網際網路的電商滲透率比較低的中老年女性用戶,在這次疫情到現在成為新用戶中佔比非常高的一部分,開始接受和嘗試去線上購物,而且漸漸的愛上了線上購物。
  • 山東:文旅產業謀「自救」 回暖正當時
    疫情在給傳統文旅產業帶來巨大負面衝擊的同時,卻對網絡營銷業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雖然線下交易暫停了,但網上交易、線上娛樂、網路遊戲如火如荼,並刺激了在線工作、視頻會議以及「智能+」等新模式的發展。濟南新華書店微書城以濟南書店業為例,許多實體書店展開了形式多樣的「花式自救」,線上銷售、直播賣書、「雲講座」……凡是能想到的招幾乎都用上了。
  • 戶外用品上市公司半年考:疫情之下集體虧損,賣口罩、防護服展開自救
    在主營業務慘澹之下,戶外用品公司則紛紛展開「自救」措施。今年3月起,三夫戶外開始推進口罩生產銷售項目,一度躋身成為熱門的「口罩概念股」。而探路者也向市場推出了防護隔離服(非醫用防護服)、防護帽等有防疫特色的裝備。
  • 創投觀察|線上 OTA 往線下走,線下旅行社往哪兒走?
    批零一體的旅行社在門市收客、組團、地接、產品採購等環節均有介入,而這個長而雜的鏈條中,信息化程度不高,各個環節系統與系統的對接能力弱,目前傳統旅行社依舊需要大量的手工作業。耐人尋味的是,雖為OTA玩家,但和攜程切入酒店、去哪兒切入機票不同,途牛從創立之初就如傳統旅行社的搬運工一般,致力於將傳統旅行社業務線上化,以跟團遊和自由行產品銷售為主,如今也陷入了單季度性扭虧為盈但收入下滑的怪圈,僅有降本而未見增效。02 舊的問題還未解決,新的變化又需要傳統旅行社做出更準確的反應和決策。
  • 面對疫情 龍岡旅遊集團「內外兼修」自救突圍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在疫情面前龍岡旅遊集團堅持一手防疫情,一手謀發展,做好迎接疫情解除後的各項準備,確保快速走出一條市場復甦之後的發展之路。然而當疫情全面爆發,真實的情況還是讓孔傑始料未及:不僅集團旗下所有景區、酒店、旅行社全面停工,整個山東旅遊似乎一夜之間被「冰凍」。作為集團副總裁,孔傑知道此舉意味著什麼。龍岡旅遊集團旗下產業涵蓋景區、酒店和旅行社,景區更是分布在全國多省。如果集團旗下分公司暫停營業,人員工資、財務成本等一個月的各項損失就要過千萬元。損失已經在所難免,但危機面前,防疫更關鍵。
  • 跨省遊重啟「首月記」:旅行社諮詢量驟增4倍 部分產品搜索量反超...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都表示,當前旅行社門店等普遍都還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不合理低價產品,旅遊業的漫漫復甦路仍難言輕鬆。「截至8月中旬,攜程上已經有4000多家合作旅行社發布國內遊產品,相比跨省旅遊恢復之前,數量增加了一倍。從平臺合作的國內遊旅行社看,80%以上已經復工,部分出境遊旅行社也開始轉型經營國內遊。而攜程定製平臺上從事國內遊定製的1000多家供應商中,已有超過7成復工上線。」攜程方面相關負責人稱。
  • 出國遊因疫情取消 消費者委屈旅行社也為難
    日前,青青島網友發帖反映,自己和家人在1月24日購買了單價為3650元的富國島跟團遊,因疫情行程取消,但旅行社方面未積極與消費者協商,相關退款事宜一直沒有定論。為此,4月3日,青島新聞網記者來到網友報團的旅行社——青島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網友提到的扣除實質損失後退餘款是方案之一,消費者如果不接受扣費,旅行社還提供了第二個方案:無損延期,即旅行社承擔因為疫情所產生的損失,消費者不用退款也無需扣款,可在18個月內重新選擇跟團產品。
  • 「花式自救」也難解美國葡萄酒莊重重難困境
    長期依賴與D2C模式進行銷售的美國酒莊受到了巨大衝擊,根據美國國家酒莊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Wineries)發布的數據調研,參與調研的酒莊中30%預估3月份平均銷售額下降約63%,4月份將有可能持續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