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老朋友再相見:中國與南斯拉夫的交往小史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王葉偉 東方紅啦

1977年8月,在歡迎宴會上,鄧小平舉杯向南斯拉夫總統狄托(右)致意

前段時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危機,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新聞發布會向中國尋求援助,而中國也迅速向「老朋友」派出醫療隊並送去援助物資。塞爾維亞國防部長稱,在塞爾維亞最困難時期,中國都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鑄就了兩國鋼鐵般的友誼。

對塞爾維亞的援助,將曾經有個叫做南斯拉夫的國家帶入大家的視野。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的組成之一,喚起了許多人對南斯拉夫以及中南友誼的回憶,不僅關鍵詞「南斯拉夫」進入新浪微博熱搜榜,4月5日央視電影頻道還播出著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那麼,最初中國與這個相隔萬裡的國家是如何結成友誼的?

南斯拉夫關於二戰的雕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抵抗力量在南共領導人狄托元帥的指揮下與德國法西斯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二戰勝利後,狄托團結起各民族人民,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此時的塞爾維亞是南聯邦共和國組成之一。

在1945年的聯合國成立大會上,南斯拉夫代表就曾與中國代表團的中共代表董必武交流了革命形勢,之後董必武又通過英國共產黨人向南斯拉夫共產黨轉交了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做的報告。

章漢夫(1906—1972),江蘇省武進人,著名新聞工作者,《新華日報》《華商報》主要負責人之一,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留學美國和蘇聯。他是我國外交史上的一位標誌性人物,曾任新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小組第一副組長等職務

1948年初,在印度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參會的南斯拉夫代表德迪耶爾與正在香港辦報的章漢夫又進行了交流,德迪耶爾還向章漢夫提出是否有辦法前往中國解放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南斯拉夫在5日就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首批承認新中國的國家。6日,南斯拉夫代外長烏拉地米爾·波波瓦克致電周恩來外長,表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政府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建立及中央人民政府之組成。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政府傳達南斯拉夫人民願同中國人民建立友誼關係之願望,並深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代表中國人民之意志,已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

由於狄托在戰後主張獨立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與靈活改革、工人自治的國內政策,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發生了衝突,導致1948年蘇聯將南斯拉夫共產黨開除出共產黨與工人黨情報局。蘇聯和東歐國家對南斯拉夫進行經濟封鎖。從此,南斯拉夫與蘇聯和東歐國家斷絕了外交關係。當時中國共產黨正處於解放戰爭的關鍵時期,需要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因為這個原因,以致新中國成立後,與南斯拉夫的建交的意願也被暫時擱置。

曾主持對南斯拉夫進行批判的史達林於1953年逝世,蘇南關係由此開始解凍,中南關係的最大障礙也漸漸消融。同年,南駐匈牙利、印度、保加利亞使館多次試圖就中南關係進行接觸。1954年10月1日,在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國慶招待會上,南代辦曾同王幼平大使進行誠懇長談,駐羅使館第一個向國內報告,建議與南建交。13日,南駐蘇聯大使拜會中國駐蘇大使張聞天時再提出,希望兩國之間儘快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強調說這是南國政府的意見。

1954年12月14日,周恩來外長致電南斯拉夫外長,「基於貴我兩國具有建立和增進雙方友好關係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歡迎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

1955年1月2日,南外交秘書長復電確認,中南兩國正式建交。中南雙方的首任大使伍修權(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波波維奇(曾任駐蘇、駐美大使,時任南議會對外政策委員會主席)分別於1955年5月、6月到任。1956年9月,毛澤東在接見來訪的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時談到,中南關係中「蘇聯朋友不願意我們和你們建交」的障礙已經去除,並支持南斯拉夫「反對大國主義」的立場。

由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兩國對國際共運、社會主義建設路線的分歧,中南關係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波折。但建交後的關係基礎已經打下,兩國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在本質上也是一致的。

1968年,蘇聯侵入捷克斯洛伐克後,中國對蘇聯擴張主義的擔憂日益增強。10月1日,毛澤東在接見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巴盧庫時稱,南斯拉夫成了我們的間接同盟軍。1969年5月24日,中國政府發布聲明譴責蘇聯——「蘇聯政府把英雄的阿爾巴尼亞看成眼中釘。蘇聯政府威脅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將南斯拉夫視為對抗蘇聯擴張主義的同盟軍。

中國的戰略調整促進了中南雙方的關係進展。1969年,中南雙方恢復互派大使,並開始頻繁互訪。1975年,毛澤東在會見南聯邦總理比耶迪奇時,稱讚奉行不結盟精神的狄托「不怕蘇聯壓迫」。1977年,狄托總統訪華,進行了中南關係中領導人級別的第一次訪問。1980年,狄托總統逝世,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前往南斯拉夫參加了葬禮。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劇照

中南兩國間的友誼形成不僅體現在官方往來中,也體現在民間交流。隨著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文化交流日漸升溫。

20世紀70年代,由哈·克爾瓦瓦茨導演的戰爭片《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相繼來到中國,風靡一時。驚險複雜的劇情、抗擊德國法西斯的豪情、獨特的幽默穿插其中,使無數中國觀眾為之感動。兩部電影的主角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憑藉「瓦爾特」和「老虎」角色的智勇形象深入人心。

精巧曲折的情節、豐富的人物特色使中國觀眾眼前一亮。「誰活著,誰就看得見」「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等臺詞與《橋》中的《啊,朋友再見》等插曲成為了一代中國觀眾的記憶。南斯拉夫的歷史和南斯拉夫人民抗擊法西斯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也深深打動了中國觀眾,形成了中南民間友誼的基礎。

前南斯拉夫防核地堡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狄托去世和蘇東巨變的浪潮,民族主義思潮在東歐興起。導致了多民族構成的南斯拉夫解體和原各加盟國間及其內部的戰爭。90年代初,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和波赫4個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1992年4月,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兩個共和國宣布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並轟炸南聯盟。1999年5月8日凌晨,北約對我國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大使館的轟炸,三名中國記者不幸當場罹難,20人不同程度受傷。

歷史映照今天,也面向未來。2003年2月,南聯盟再次易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以「南斯拉夫」為名的國家就此封存在歷史長河中,但人們仍習慣將塞蒙視為前南斯拉夫的延續。而隨著原「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於2006年6月宣布獨立,「南斯拉夫」真正不復存在。

2020年2月,在中國全力抗擊新冠疫情關鍵時期,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向中國表達最真誠的問候

儘管世界風雲變幻,兩地人民的友誼依舊「鐵桿」。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所說,「我們想告訴中國人民,我們與你們同在。作為一個小國家,我們能做的,就是隨時做好準備,提供幫助。」在中國正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武契奇這番真摯的話語深深地打動著中國人民。

參考文獻:

[1](南)弗拉廸米爾·德廸耶爾著. 蘇南衝突內幕 1948-1953[M]. 香港:南粵出版社, 1979.07.

[2]王泰平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 第3卷 1970-1978[M].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9.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澤東外交文選 英文[M]. 北京:外文出版社, 1998.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N].人民日報, 1969.05.25.

[5]馬保奉. 新中國建交內情(四)[N].人民日報,2014.09.13.

[6]微信公眾號「央視中文國際」.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我為什麼如此愛中國[DB/OL].https://mp.weixin.qq.com/s/L8uL-Klh2WlL-yR4OUo8Hg,2020.03.23.

圖片來源:人民網、微信公眾號「央視中文國際」

作者:王葉偉,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小林

網編:宋瑩

監製:方丹敏

相關焦點

  • 南斯拉夫足球小史:「好同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恰好最近塞爾維亞也頻上熱搜,趁著這段東風還沒完全過去,一起再來看看這個美麗的國家當年曾有過的激情與光榮,緬懷一下那段為了理想奮鬥的歲月吧。1908年聯賽成立,當時這裡還叫塞爾維亞王國,1918年一站結束後,在貝爾格勒宣布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由於地理面積擴大了,自然地,聯賽規模也就隨之擴增了。一年後南斯拉夫足協正式成立,再之後的1920年國家隊成立並參加了當年比利時舉辦的奧運會。
  • 中國昔日的朋友,強大的南斯拉夫,為何分為了6個國家?
    在20世紀的後半段,中國與南斯拉夫的關係非常密切,兩個國家屬於老朋友的關係。在一方暫時出現了困難的時候,另一方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在南斯拉夫一把手狄托逝世以後,我國派出了最高規格的代表團前往弔唁。那麼,昔日非常強大的南斯拉夫,在1989年之後,為何會分為了6個國家呢?
  • 疫情期間義大利為何奏響《啊朋友再見》,原來它不是南斯拉夫歌曲
    其中一項網上視頻流傳最廣的,是義大利的市民在自家陽臺上舉辦起了音樂會,和鄰居家互動交流,有一位義大利音樂家用薩克斯吹了一曲我們非常熟悉的音樂《啊朋友再見》,這個視頻在中國瘋狂傳播,因為它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當時很多人提出疑問,義大利音樂家,怎麼吹奏了前南斯拉夫著名的歌曲呢?
  • 塞爾維亞就是南斯拉夫啊,這些老電影依然記得!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塞爾維亞就是前南斯拉夫,首都依然是貝爾格勒。前一段時間,我去理髮店打理頭髮,有個金髮碧眼的洋妞也在那理髮。她說中醫藥大學的留學生。後來問那洋妞是哪國人?她說是塞爾維亞。當時還真沒搞清楚這個國家。洋妞解釋說,你們沒看過電影《橋》嗎?
  • 挖掘:中國籃球與南斯拉夫,一起仰望歷史的車輪
    2020年2月8日,奧運資格賽貝爾格勒賽區B組,中國女籃三戰全勝,贏得了東京奧運會的門票。她們戰勝歐洲杯第四名英國,拼下世界排名第三的勁旅西班牙,狂勝亞洲對手韓國40分。自15年亞錦賽潰敗後的中國女籃,飽嘗新老交替的陣痛,臥薪嘗膽數年之久,終於破繭成蝶。當隊員們和教練組激情的賽前動員迴響在大家耳邊之時,人們開始期待著這支中國女籃在夏天的東京闖出一番天地。
  • 南斯拉夫:狄托之後再無輝煌,美國、蘇聯博弈犧牲品卻成歐洲棄兒
    南斯拉夫上世紀東歐一個強國,可是到了現代,這個昔日的歐洲強國徹底地分裂,變成了如今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等國;很多人其實並不曉得南斯拉夫曾經的輝煌和強大,甚至南斯拉夫是插入西方國家心臟的一把利刃,但是這把利刃卻並未堅持太久,強人狄托去世後,南斯拉夫也開始陷入了多年的內憂外患中。
  • 南斯拉夫與中國淵源太多
    2020年2月8日,奧運資格賽貝爾格勒賽區B組,中國女籃三戰全勝,贏得了東京奧運會的門票。她們戰勝歐洲杯第四名英國,拼下世界排名第三的勁旅西班牙,狂勝亞洲對手韓國40分。自15年亞錦賽潰敗後的中國女籃,飽嘗新老交替的陣痛,臥薪嘗膽數年之久,終於破繭成蝶。
  • 西方可以肢解南斯拉夫,為何無法肢解中國呢?原因只有四個字
    尤其是西方,花費半個世界解體了蘇聯,取得了關鍵勝利,此後更是不斷肢解南斯拉夫,想要徹底的毀滅蘇聯制度。但是最終在中國敗北,那麼西方可以肢解南斯拉夫,為何無法肢解中國呢?原因只有四個字。對於西方來說,在蘇聯解體後,其實就有一鼓作氣,拿下所有社會主義大國,徹底消滅整個意識形態分歧,重新使得世界回到西方制度徹底掌控的局面。
  • 安史之亂真亂:小安殺老安,老史殺小安,小史殺老史,小史自殺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叛亂,幾乎各朝各代都不能倖免,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權力和人性的合力。其中安史之亂大名鼎鼎,許多人都可以脫口而出,這又是為何?因為這是發生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大唐王朝,因為這是發生在唐朝的鼎盛時代,唐明皇時代。
  • 《中國哲學小史》:孔子的思想莊子的境界,傳統哲學都在說什麼?
    而把這條脈絡的內容再一度濃縮總結,就成了《中國哲學小史》。馮友蘭先生的學術成就可以用「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來概括,他寫起哲學小史來也自然遊刃有餘。而《中國哲學小史》的導讀,則是我到目前所看的書中最喜歡的導讀,沒有之一。鑑於馮友蘭先生的這本書是在1933年初次出版的,且不時引經據典,所以文中的語言多少有點半文半白,嚼來有古韻,但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性。此時,導讀的體貼入微就表現了出來。
  • 中國為什麼沒有成為第二個南斯拉夫?原因西方永遠想不通
    南斯拉夫是號稱歐洲炸藥桶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以賽爾維亞族為主要人口,兼併了周圍的各個小國家,經歷了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共產國際的幫助,成功建立起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很多人說蘇聯和南斯拉夫都是被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從內部滲透,挑起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從而導致解體,那麼同樣是社會主義大國的中國,為什麼就沒有變成第二個南斯拉夫?難道是西方國家放過了中國?其實不然,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後,西方開始摩拳擦掌對中國也是躍躍欲試,多次妄想挑起我國的各種矛盾,企圖讓我國也如同南斯拉夫一樣自動解體。
  • 從中國一直不承認的這個國家,說說南斯拉夫悲劇!
    有一個國家從2008年獨立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8國家給予承認,但中國從沒有承認過它,這個「國家」就是科索沃。
  • 在美國艾奧瓦州感受中美友好交往的熱度
    新華社美國得梅因4月8日電通訊:在美國艾奧瓦州感受中美友好交往的熱度新華社記者 徐興堂 徐靜 汪平「很明顯他(習近平主席)對艾奧瓦州有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我們也把他當成家裡人看待。」艾奧瓦州大豆協會執行長柯克·利茲對新華社記者說。利茲正準備帶領一個代表團到中國廣東、廣西等地訪問,尋找商機和合作夥伴。
  • 前南斯拉夫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為何僅塞爾維亞拒絕加入?
    無奈之下,武契奇只能含淚向老朋友中國來求助,他說:「歐洲的團結是不存在的,唯一能幫我們的只有中國。」從這句話可看出塞爾維亞在歐洲的處境。塞爾維亞是原南斯拉夫的核心組成部分,南斯拉夫解體後形成了南聯盟,在南聯盟也解體之後,僅剩下塞爾維亞。塞爾維亞位於歐洲東南巴爾幹半島中部。
  • 黑山塔拉河峽谷大橋,前南斯拉夫二戰電影《橋》,就在這裡取景
    20世紀70年代末,南斯拉夫電影在中國市場很大,特別是反法西斯電影更受歡迎。當時南斯拉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進軍中國,首次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和《橋》,這兩部驚險的戰鬥電影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因此《沃爾特拳頭》一度流行,《啊,朋友再見》的歌聲朗朗上口,至今不斷。
  • 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西方沒對中國下手呢?
    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在南斯拉夫解體後,為何西方沒有向中國下手呢?原因只有兩個字。西方之所以聯合起來,對蘇聯體系的冷戰,就是因為蘇聯體系威脅到了西方對世界的控制和壟斷地位,阻礙了西方的利益。所以西方聯合起來推翻了蘇聯,而且西方當時的想法那是在解體蘇聯後,摧毀整個的社會主義體系。
  • 圖說南斯拉夫的解體
    對南斯拉夫,一直有某種情節,不僅是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和《橋》中展示的遊擊隊抗擊德寇英勇善戰的光輝形象,以及毛主席說過的「狄托像鐵一樣硬」,還有新生代熟知的中國足球隊南斯拉夫籍教練米盧蒂諾維奇。
  • 二戰義大利軍侵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遊擊隊:他們是來負責搞笑的
    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對南斯拉夫發動了襲擊。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德國法西斯,南斯拉夫軍隊抵抗了十來天就在4月17日宣布投降了。在德國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中,義大利作為納粹德國的小弟,也跟著一起湊熱鬧,派出軍隊去了南斯拉夫。看看這些當年二戰義大利軍隊在南斯拉夫的拍的照片,感覺意呆利真是名副其實。這些義大利士兵,感覺一個個玩得好嗨。
  • 狄托幹了什麼,成了南斯拉夫的英雄,也是南斯拉夫的罪人?
    前言 南斯拉夫,一個歷經解體的國家。但是它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時刻,因為它有一個偉大的領導者,那就是狄托。在他的領導下,南斯拉夫一步一步走向富足的道路。
  • 東歐8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唯獨南斯拉夫敢不聽蘇聯的話?
    南斯拉夫成為兩個陣營都無法忽視的「巴爾幹之虎」。可以說,南斯拉夫的建設,無論是從道路還是成果上,都是頗為成功的。但是,要知道,地處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正處於蘇聯的勢力範圍之中,為什麼南斯拉夫能夠擺脫蘇聯的束縛、敢不聽蘇聯的話呢?其實,這與南斯拉夫建國的過程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