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說的就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的意思。通過牡丹來比擬人物,可以很形象的看出牡丹花在大家的心裡有多漂亮多吸引人。那麼,你還知道哪些古人應用牡丹花來寫人敘事或者是對牡丹花的讚美呢?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詩的背景是唐朝時期,舉國上下欣賞牡丹花開的盛況,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低調內斂,盛開時它的美麗與魅力讓京城的所有人都為之震撼。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這首詩寫的是洛陽的牡丹花,而洛陽則是以牡丹花聞名天下的,詩人以牡丹花來寄託,通過牡丹花來抒發自己憂思國家的情感。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這首李商隱的《牡丹》,借用了很多典故,互作對比的同時也在表明牡丹花的風姿綽約、馥鬱香味。雖然寫的是牡丹花,但實際上確是對佳人的讚頌。
「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這首詩描述的是牡丹花盛開之後即將面臨凋謝,而周圍的春色卻好像不懂牡丹花的惆悵,雖說是對牡丹花即將凋謝的憐惜,但實際上確是詩人王維面的安史之亂充滿憂愁,只好通過牡丹花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惆帳。就好像我們平時會通過秋葉飄落來抒發自己對別離之人的惋嘆。
「此花名價別,開豔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紅燒躑躅枯;軟光籠細脈,妖色暖鮮膚;滿蕊攢黃粉,含稜縷絳蘇;好和薰御服,堪畫入宮圖;晚態愁新婦,殘妝望病夫;教人知個數,留客賞斯須;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這首詩對牡丹的描寫可以說是很全面了,從牡丹的高貴寫到牡丹盛開的國色天香之美,最後再到牡丹的凋謝,寫盡了詩人對牡丹的愛惜。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紅豔嫋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佔斷春光。」牡丹花在月下開的無比柔美,散發出淡淡清香,而後又把牡丹花比作西施,宛若出水芙蓉的女子一般,不由得讓人感嘆,花中之王的美譽果然該屬牡丹,畢竟每一年最動人的春光非牡丹莫屬。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這是對詩人當時閒適愜意的側面反映,詩人當時仕途順暢,所以才得以和有人一起作詩讚美牡丹花開之景,讚美牡丹花的傾城容貌是任何花兒都無法媲美無法與之相比的。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牡丹花的美麗就像美人醉酒一樣,到了夜深時分,散發出的芬芳浸滿了衣衫,第二天一早太陽升起時分,盛開的牡丹花有了陽光的襯託,顯得更讓人為之動容,而這些前來欣賞牡丹國色天香之容的人們,可能會沉醉在美景之中忘了回家的時間。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這仍然是一首讚美牡丹花的詩。牡丹在百花凋謝之後才開始向世人展示它的婀娜花姿,所以被人叫做百花之王,牡丹花之美只沒有任何一種花可以和它並稱的,而且它的香氣也是人間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