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的確,實戰經驗告訴我們,一次的幸運不代表日後的美好。福兮禍兮,總是伴隨相行。還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從小到大的故事也講述著:抱著這種心理的人,總是到最後敗得一塌糊塗。
勤勞的人得到豐盛的回報。懶惰的人一無所有。
綜上,好像一直在說僥倖心理的確是錯誤的想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何來害物重要之說?
其實,筆者在這裡說:是在日常生活中,當你有僥倖心理的時候,生活可能會過得更好,和順利。
直接上例子:
比如:現在壓力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每個人都在超重前行。結婚生子,買房買車等等都是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願望,唯一且統一:暴富。
一個人在自己有生之年,都會有買彩票的經歷,買的時候都知道這玩意就和「封建迷信」要不得。心裡想著,一邊又在認真仔細的思考有錢了之後幹什麼,認真規劃,成為人上人。一臉認真的在考慮選哪個數字。看似隨隨便便的放進口袋,最裡層。回家打開瀏覽器,搜往期中獎號碼;一邊裝作博君一笑的心態,一邊又到開獎日期,立馬搜號碼。就這樣,充滿期待地過了好幾天。
然後沒中,難免失落。但是你不可否認,這幾天的充滿幹勁和對未來的期待。此僥倖心理,雖然還是沒有好果,卻提前預知了果子成熟誘人的顏色、口感。像催化劑一樣,這一個美好的小插曲,很有可能縮短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
再比如:僥倖心理還可以激勵你前進。
為何又如此說?
在偷懶的時候,本來不想做,「北京癱」。一邊想著算了不做了反正不一定考,或者也不一定要求我馬上交;一邊又在擔驚受怕的思考。萬一是自己呢?萬一考呢?最後落得躺的也不自在,起來還是做了。
督促自己變得勤奮起來。這不是已經嘗到了果子的汁水!
如此看來,壞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沒有價值的,關鍵是怎麼看待。
或許有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