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有無中

2021-01-09 新民晚報數字報
  沈永安

  在山裡住,天天面對大山。

  大山是有顏色的,一年之中有諸多的變化。春天的山很美,是一種無法描述的鮮潤的綠,各種各樣的樹都發出了新芽,一點一點地長大。起初是嫩黃色,漸漸地顯出綠來,其間山花爛漫開放。野櫻桃花開得早,繼之以木荷、甜櫧、杜鵑、女貞等等,仿佛一個個盛裝出演的角兒,在舞臺上亮相。到了夏季,山色變得深沉起來,墨綠得有些厚重。陽光烤著大山,散發出獨特的自然的味道,樹葉閃著光,搖晃在風中,很享受的樣子。秋天的大山又迎來另一番景象,那是金黃金黃的,與田野裡的稻子的顏色交相呼應著。楓樹是主角,從綠色轉成淺黃,然後再演變成耀眼的紅色。白果樹最是不甘寂寞,在謝幕前要轟轟烈烈地表演一番。尤其是成片的白果樹,金黃一片,煞是好看。人們陶醉在白果樹下,留連其間,好似要把這美好的時光永遠留住。冬天的山色在雪的烘託下,一片素豔。很多樹木光禿禿的,不再發聲,唯有松柏常青,默默地任由大雪覆蓋著,其綠色在潔白的霜雪中顯得分外高潔。

  大山是有顏色的。但是,王維卻寫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蘇東坡也寫下「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的詞句;歐陽修也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大家都這麼寫,很有意思。那麼,山色有還是沒有呢?漢文字很是有趣,有無不是無有,無有是真的沒有了。

  「山色有無中」,是指山時隱時現的樣子。山色有無,需要空間需要距離,當山離你有一定距離時,方能出現若隱若現、迷迷濛蒙的感覺。設想,漢江滔滔遠去,都流到天地之外了,那是眼睛能及的極限。山色有無是需要雲霧的輔助的。雨後的山間,雲升霧起,大山就縹縹緲緲起來,雲霧遮住了山,風來時上下翻動,這時候的山最具靈性,於是大家滿心喜歡。人們喜歡黃山、廬山、峨眉山等,與其湧動的迷幻的雲海密不可分。山色的有無是要心懷高遠的境界的。

  畫裡的山別具韻味,那是藝術的升華。眼前的山到了畫家筆下,立馬與現實拉開了距離,變化很大。連綿不斷的山在畫中竟然分割成幾個塊面,上下左右地變換著位置。你會驚奇地發現,近山與遠山之間是斷開的,隔開山的是雲,是水。雲霧和瀑布是山水畫的靈氣所在,石頭是山水畫的骨,聳立於山石上千姿百態的樹木則是山水畫的韻。五日畫一樹,十日畫一山。那是用墨線慢慢地勾畫出來的,用水墨層層渲染疊加上去的。古代的山水畫不用很多色彩,顯得古樸,然我們仍然可以讀出近景、中景和遠景的不同。墨分五色,全依仗於水。畫面空靈,尤其是那若隱若現的遠山最讓人久久地駐足,一抹淡墨就是一座座綿綿遠山,墨色淡淡的,讓人難以區分,浮動在雲海之上,讓人思緒萬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兩山理論又把山色與經濟發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清粼粼的水,蔥鬱鬱的山,讓人心生愛意。居其間,心曠神怡。一個個鄉村美得像花園,山環水抱,炊煙嫋嫋升騰,瀰漫於起伏的山巒,似桃花源。

相關焦點

  • 漢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它是長江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約1577千米,在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自然和戰略地位。作為區域文化的漢水文化,也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可貴的貢獻。首先,讓我們在詩歌中去了解漢江,一起來欣賞王維的詩作《漢江臨泛》。漢江臨泛(唐)王維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chǔ sài sān xiāng jiē , jīng mén jiǔ pài tōng 。 jiāng liú tiān dì wài , shān sè yǒu wú zhōng 。
  • 【唐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譯文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漢江從襄陽城中流過,把襄陽與樊城一分為二(合稱「襄樊」),以及襄樊周圍大大小小的無數城郭(包括襄陽城門外的許多「甕城」),一個個都像在眼前的水道兩旁漂浮。臨泛江上,隨著小舟在波瀾中搖晃,感覺遠處的天空都在搖動,非常恰當地扣題,寫出「臨泛」的獨特觀感。假如是「漢江臨眺」,就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此詩還是應題為《漢江臨泛》為是。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 漢江臨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岸邊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動,水天相接波濤滾滾蕩雲空。襄陽的風光的確令人陶醉,我願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⑴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漢江臨泛
    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岸邊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動,水天相接波濤滾滾蕩雲空。襄陽的風光的確令人陶醉,我願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⑴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詩題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題名為「漢江臨眺」,臨眺,登高遠望。
  • 徐晨「山色有無中"個展8月22日開幕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職於上海書畫院)  徐晨個展:山色有無中2020年8月22日——8月31日  策展人:徐明松;  地點:上海市黃浦區茂名南路1號2樓。徐晨的繪畫正朝著「山色有無中」潛行。
  • 一詩一故事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湧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接著,詩人的筆墨從「天地外」收攏,寫出眼前波瀾壯闊之景:「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裡,詩人筆法飄逸流動。
  • 歐陽修寫的「山色有無中」,有人憑此說他是近視,蘇軾巧妙回答
    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有六大家,除他自己之外,其他五大家都是他的學生,連剛正不阿的包拯,還有司馬光、韓琦、程顥等等都是他的學生。他的詩文流行很廣,粉絲眾多,上到朝中大臣,下到民間歌妓。有一次,歐陽修出使遼國,接待官員請來當地一位歌妓助興,叫她好好款待歐陽大人。
  • 詩詞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水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湧流到天地之外,兩岸山色時隱時現,若有若無。遠處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飄動,波翻浪湧,遼遠的天空也仿佛為之搖蕩。襄陽的風景天氣好,我要與山翁共醉於此。【注釋】漢江:即漢水,流經陝西漢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陽、荊門、潛江、仙桃、孝感,到漢口流入長江。
  • 山色有無中——劉明傑山水畫展
    薛永年題「山色有無中—劉明傑山水畫展」名家點評:體格傳承院體為主,氣格是文人的,不是學古人之跡,而是學古人之心,丘壑清疏而不空,取境簡遠而有韻,筆法剛中有柔,墨法淡逸精微,所有的畫都籠罩著一片清氣,流溢著一種氣韻。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鑑賞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遠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縹緲若有若無中。岸邊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動,水天相接波濤滾滾蕩雲空。襄陽的風光的確令人陶醉,我願在此地酣飲陪伴山翁。
  • 唐詩欣賞: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來自唐代:王維《漢江臨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 胸懷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雅靜堂主李曉君國畫作品欣賞
    李曉君的作品,可以用一句詩來概括「胸懷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他用筆墨,將心中的山水描繪了出來,大氣、深沉,極富韻味。他之所以可以創作出如此動人心魄的山水,是因為他長達數十年的遊歷以及繪畫經驗,山水早已銘刻在他胸中。
  • 陸梅:山色有無中
    山色有無中 陸梅 《照夜白》,散日餘 網上訂的書,韋羲的《照夜白》到。午間休息片刻,信手翻讀,談山水畫時有這麼一句韋應物的詩:「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霞。」
  • 王維這句寫山色的詩,無人能超越,歐陽修蘇軾都搶著用,一字不改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算是一絕,也難怪,人家有「詩佛」之稱。李白是詩仙,王維是詩佛,杜甫是詩聖,這可都是站在唐詩金字塔尖的人物。王維有一首五言律詩,裡面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寫山色的,就沒有能超出人家的。這句話就是「山色有無中」,我們現在來欣賞一下全詩,體會一下這句話的妙處。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 空中漫步山色林道
    我還是想多看兩眼,在山林之巔的空曠中,細細審視著這樹幹,想明白它的極簡表述。或許它只是想和我說聲「嗨,終於又見面了」。各別比較彎曲的步道用環形的材料籠罩起來,格珊式地一環環延伸起來,很科幻地像是蟲洞。穿行在其間有新奇地觀感,果然從盡頭走出來後,前面的景色煥然一新,真似乎是穿越了一段時空。會不會有偶遇?
  • 王維這句詩有多美?先被歐陽修「偷」了,後被蘇軾「偷」了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王維這首《漢江臨眺》,勾勒出一幅雄偉壯麗的山水畫,尤其是頷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可謂筆墨酣暢,疏可走馬,奔放雄偉,意境開闊。
  •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無心而有為」的陽明學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 唯美「有無」詩詞100句,潮生潮落帆來去,雲捲雲舒山有無
    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有,無,是對立的反意詞,「有無」組合,在詩詞中表達了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朦朧、空靈的唯美意境。[近代] 王國維4.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元] 吳鎮5.野雲和雨渡金湖,山色微風恍有無。[宋] 王之道6.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無。[宋] 釋正覺7.沙風漠漠捲菸湖,默默漁舟似有無。
  • 觀宋填詞165|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原來出自方嶽詩詞
    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辛棄疾有詞云:過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頭白。不過我們更熟悉的應該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這兩句詩正是出自方嶽的這首七言絕句,《別子才司令》: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自識荊門子才甫,夢馳鐵馬戰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