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寫的「山色有無中」,有人憑此說他是近視,蘇軾巧妙回答

2020-12-14 聊點古今事

歐陽修是宋代文學巨匠。這位文學大咖又是最牛逼的導師。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有六大家,除他自己之外,其他五大家都是他的學生,連剛正不阿的包拯,還有司馬光、韓琦、程顥等等都是他的學生。

他的詩文流行很廣,粉絲眾多,上到朝中大臣,下到民間歌妓。

有一次,歐陽修出使遼國,接待官員請來當地一位歌妓助興,叫她好好款待歐陽大人。歌妓只是點頭,並不多說話,大家還以為她畢竟是邊遠地方的歌妓,什麼都不懂。誰知席間歌妓一開口,唱的竟全是歐陽修的詞。由此也可見歐陽修的詞在當時影響之大,粉絲之廣。

有一次,這位歐陽大咖寫了一首詞,他的鐵桿粉絲看到後,說歐陽修是近視眼。還找蘇東坡去說道,結果鬧出了笑話。

一天,歐陽修的好友劉貢父要到揚州去做官,特來向他辭行。朋友一場,歐陽修設宴熱情款待了他,並為他送行。因為歐陽修曾在揚州做過官,對揚州特別熟悉,並且情有獨鍾。當時,歐陽修曾在揚州蜀岡上大明寺平山堂前親手栽了一棵柳樹,如今一晃又過去幾年,這棵柳樹還在不在?長高了多少

呢?回想起那些陳年往事,看到朋友馬上也要動身到揚州去了,感慨萬分。於是他當即揮手寫下一首《朝中措》詞,來為劉貢父送行: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詞上闋寫了他在平山堂遠觀碧空之景,晴空萬裡,青山隱隱,若現若隱。又思念親手栽的柳樹,如今已是幾年過去,不知長得怎麼樣了。其實就是思念自己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地方。

下闋是給自己當時的自畫像——曾經寫文章時才華橫溢,洋洋灑灑,下筆萬言;喝酒時痛快淋漓,豪飲千杯。但是這一切畢竟又都是過去的事,現在老了,豪氣沒有了。一股蒼涼鬱悶的情緒躍然紙上。

由於歐陽修這首詞寫得直抒胸臆,筆墨暢快,當時就在粉絲中迅速傳播開來。沒有想到他的粉絲中有一位人曾經到過揚州,這個粉絲發現了漏洞,他心中直嘀咕:我也去過揚州,站在平山堂也看過山,山很近,一清二楚,連山上樹上的鳥兒個數都可以數出來,而歐陽修就連座山的景色都沒有看清楚,說山中的景色好像看見有又好像看見沒有,不會像唐朝文學大咖韓愈說自己: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歐陽修站在平山堂肯定也是兩眼「視茫茫」,看不清楚了。這不是近視眼又是什麼呢?

他以為,如此下去會影響歐陽修漲粉。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蘇東坡,哪知蘇軾聽了此話,並不回答,心中也犯嘀咕:「這個小白雖然不懂詩詞,但畢竟是老師的粉絲啊,不能說得過火了,否則會打擊這位粉絲的積極性,掉老師的粉」。

於是,他沉吟了半晌,揮筆寫了一首《快哉亭》詞,其中有這樣幾句:「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取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原來,蘇軾用這幾句詞作答。他說,我記得欹枕在平山堂上,那時,山川煙雨濛濛,孤雁飛過,我也沒有看清楚。這時,我想到老師歐陽修說的「山色有無中」,確實有道理。

那位粉兄看了以後,才明白了一點點,煙雨濛濛的山確實是「山色有無中」,羞得滿面通紅,再也不說什麼了。原來,他只是望文生義,不明白寫詞要有意境。也不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受。

可以肯定歐陽修的《朝中措》詞裡那句「山色有無中」,不是近視眼的證據,然而他究竟有沒有近視呢?

歐陽修曾在《讀書》詩中說:「吾生本寒儒,老尚把書卷。眼力雖已疲,心意殊未倦」。他自己都承認眼力不好。又根據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一書中,講歐陽修「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說明他眼睛看書很費力,改用聽書了。

可見他確實有近視。

相關焦點

  • 王維這句寫山色的詩,無人能超越,歐陽修蘇軾都搶著用,一字不改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算是一絕,也難怪,人家有「詩佛」之稱。李白是詩仙,王維是詩佛,杜甫是詩聖,這可都是站在唐詩金字塔尖的人物。王維有一首五言律詩,裡面有一句話,寫得特別好,寫山色的,就沒有能超出人家的。這句話就是「山色有無中」,我們現在來欣賞一下全詩,體會一下這句話的妙處。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 王維這句詩有多美?先被歐陽修「偷」了,後被蘇軾「偷」了
    王維寫的描繪山水田園生活的詩作,都非常美,他的《青溪》中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他的《渭川田家》中有這樣的句子,「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他的《山居秋暝》中有這樣的句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山色有無中
    大山是有顏色的,一年之中有諸多的變化。春天的山很美,是一種無法描述的鮮潤的綠,各種各樣的樹都發出了新芽,一點一點地長大。起初是嫩黃色,漸漸地顯出綠來,其間山花爛漫開放。野櫻桃花開得早,繼之以木荷、甜櫧、杜鵑、女貞等等,仿佛一個個盛裝出演的角兒,在舞臺上亮相。到了夏季,山色變得深沉起來,墨綠得有些厚重。陽光烤著大山,散發出獨特的自然的味道,樹葉閃著光,搖晃在風中,很享受的樣子。
  • 歐陽修詩詞
    朝中措 平山堂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詞作鑑賞: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與歐陽修過從甚密的劉敞(字原甫)知制誥;嘉祐元年(1056),因避親出守揚州,歐公便作此詞送給他。歐公曾於仁宗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此詞借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自己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
  • 【作品】歐陽修詩詞
    朝中措 平山堂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詞作鑑賞: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與歐陽修過從甚密的劉敞(字原甫)知制誥;嘉祐元年(1056),因避親出守揚州,歐公便作此詞送給他。歐公曾於仁宗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此詞借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自己揚州的生活,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寫得最精彩、評價最高的是王安石的《祭歐陽文忠公文》,這篇祭文壓倒了和歐陽修關係最為密切的曾鞏、蘇軾、蘇轍等寫的祭文,成為傳頌千古的名篇。 祭文中,王安石稱歐陽修是他敬慕且親近的前輩,讚頌了歐陽修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在政治上的高風亮節和突出建樹。全文情真意切,譽而不諛,悼而不戚。
  • 《清平樂》中歐陽修因好寫豔詞錯過榜首,他到底寫了哪些豔詞
    文/讀書話生活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他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揚州太守例能文」,說的就是歐陽修在揚州留下的的佳話,這與蘇軾在杭州留下的「杭州太守例能詩」一樣的為人津津樂道。這兩句話交相輝映,成為鑲嵌在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五彩斑斕的篇章 。歐陽修的學生蘇軾,曾三次來到平山堂。熙寧四年(1071),蘇軾離開京城汴梁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中途經過揚州時,蘇軾都曾來平山堂憑弔歐陽修。蘇軾在《西江月》一詞中寫道:「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蘇軾竟是靠「胡編亂造」的文章考中科舉,還讓歐陽修稱讚不已
    筆都已經快挨到紙上了,此刻他的心卻驀然一哆嗦,緊張了起來,頭上冷汗都快冒出來了。原來他忽然在想,這篇文章寫得這麼好,那麼誰才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呢?他思來想去,認為只有一個人有這種能力,那就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曾鞏。他接著想,如果我把自己的弟子點為第一名,一旦放榜,天下的人會怎麼說我,會不會認為我作弊了,會不會認為我是「走後門」了,有這些嫌疑就是個大麻煩啊。
  • 蘇軾當年「高考」,歐陽修是主考官,兩個人都有點矯情
    今年的高考又快到了,我想起了當年蘇軾參加「高考」的逸聞軼事。大家知道,蘇軾是千古有名的學霸,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詩文寫得好,琴棋書畫酒詩茶無一不好。蘇軾18歲結婚,第二年便啟程上京趕考,也就是去參加當年的高考。事有湊巧,那年正巧歐陽修被任命為主考官,那個時代流行的是華麗奢靡的文風,蘇軾的父親蘇洵最討厭,他告誡蘇軾、蘇轍兩個兒子,要他們從小就要堅持文章的質樸性、寫實性,我們不得不感嘆老蘇的高見,這一招還真用上了。
  • 歷經滄桑與挫折的蘇軾,回首人生,寫下這首詞,為後人所傳誦
    有人說,無雙國士須機智有謀,掌握國家大權,指點江山,就像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時人稱讚他「得臥龍者得天下也」,果不其然孔明先生後來成為蜀國的國相,赤壁借東風,三氣周瑜,七次北伐,運籌帷幄於帳中,決斷時機於千裡之外。但是,無雙國士就一定是在朝廷掌大權的風雲人物嗎?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這十多年來,這位詩人再也沒見過老仙翁,現在也只有牆上能看見他的墨跡了,不過依然如龍飛鳳舞一般,氣勢雄偉。這時我正在平山堂裡的「歐公柳」下,所以要寫這篇追憶文壇英傑,即已故揚州太守歐陽修。有人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就算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也不過是個大夢一場啊!
  • 【唐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譯文漢江流經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荊門往東與九江相通。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蘇軾身處同一時代,亦敵亦友的北宋文圈
    詳細來說就比較複雜了,那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文人之間的那點事,更難理清。歐陽修作為四人中最早當官的人,不僅因為年齡長,更主要是有才華。大家都知道宋代科舉相對容易點,其實也不是很容易,只不過是相對來說,不管哪朝哪代能考中進士,那都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 蘇軾和韻歐陽修的詞,是作繭自縛?還是難能可貴?
    歐陽修與蘇軾兩人淵源可不淺,早期有知遇之恩,師生之誼,後來又政見相投,詩酒歡會,同時兩人都曾在潁州做官。蘇軾到任潁州時是八月下旬,此時已是深秋,因此稱「霜餘」。深秋是枯水的季節,那年又是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了大水季節的寬闊。水落有聲本是自然現象,但詞人偏說水聲潺潺是潁河在幽咽悲切。這就要歸結於他當時沉浸在緬懷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歐陽修、蘇軾在《詞論》中,李清照是一同評論的: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晏元獻,就是晏殊。歐陽永叔,就是歐陽修。蘇子瞻,說的就是蘇軾。
  • 歐陽修說咱君子結黨 包拯給他點讚
    當時包拯還在位,他對歐陽修的說法也很贊同,相當於給他點了個贊。因為皇帝曾經說,包拯搞小圈子的事,朕早知道了。包拯自然同意要區別小人和君子。歐陽修說:小人哪有朋友歐陽修一開始真就是玩玩小圈子。文人嘛,閒暇時就喜歡喝喝酒互相唱和一下,順便來個思春悲秋什麼的。
  • 他是歐陽修的後裔,與趙孟生於同一時代,卻選擇了蘇軾
    蘇軾 《黃州寒食帖》 網絡圖片這位文人名叫歐陽玄,相傳是歐陽修的後世族裔。延祐二年(1315年),他考中進士後進入仕途。歐陽玄不但為官清廉,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能吏。從書法繪畫本身的角度上講,蘇軾並不算是真正的大家,但他卻開創了獨具文人情懷和意趣的作品,因此其書法雖用墨較濃、字體較扁,卻重在寫「意」,有大家風度,繪畫也是如此。
  • 漢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這首詩是王維在漢江重鎮——湖北襄陽寫的。首聯,詩人沒有從眼前之景開始落筆,而是用一聯工整的對偶句對漢江全貌進行了綜述:「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 歐陽修自稱「醉翁」,他的酒量如何?蘇軾:我知道
    歐陽修筆下屢屢言及飲酒之樂:「人生有酒復何求」、「有酒人生何不樂」、「有酒莫負琉璃鍾」、「況此杯中趣,久得樂無涯」、「日飲官酒誠可樂」、「試問弦歌為縣政,何如蹲組樂無涯」。詩句真率直白,雖有貶滴時偶發的憤慨之語,但總體讀來仍可見其對飲酒的熱愛之情溢於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