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與《文心雕龍》

2021-02-19 藝術交響

在我國古代文論史上,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皇皇巨著。《文心雕龍》成書於中古時期南朝的齊末梁初,迄今一千五年餘年,現在能查詢到的最早版本,是唐朝學者留下的手抄殘卷,原藏於甘肅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第二八八窟,現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嘉興郡守刻印的《文心雕龍》,是我國現存的最早刊本,珍藏於上海圖書館。

《文心雕龍》共五十篇,三萬七千餘言,用精美的駢文寫成。每篇標題下均有序號排列;每篇篇末則有「贊曰」作結。其《序志》篇作為全書的總序,按「古人之序皆在後」之例,被置諸書末,起著「以馭全篇」的統領作用,乃是解讀全書基本內容的理論體系和重要資料和依據。

《序志》篇以較多的篇幅,明確揭示了《文心雕龍》全書的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的建構。它以「言為文之用心」為宗旨,將全書的基本內容概括為「文之樞紐」、「論文敘筆」、「剖情析採」三大組成部分。它們緊密聯繫、不可分割,是個「一動萬隨」的有機整體。

「文之樞紐」部分,包括《原道》(第一)至《辨騷》(第五)五篇。是關於文學創作的總論、總綱、文原論、文學原理、寫作原理的闡釋。這一部分中指出《原道》《徵聖》《宗經》三位一體,而歸根到底《宗經》篇是關鍵,闡明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文」亦產生於「道」。「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以明道」,所以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章,首先必須「體乎經」。

「論文敘筆」部分,包括《明詩》(第六)至《書記》(第二十五),共二十篇。是關於文體論、文類論、體裁論、文體寫作論的闡釋。這部分大約論述了三十多種體裁的文章,既有文學作品,又有一般實用性文章和宮廷官府的專用文書。

「剖情析採」部分,包括《神思》(第二十六)至《序志》(第五十),共二十五篇。當代研究者通常將這部分再一分為二,前一部分是關於創作論、寫作方法統論、綜合寫作論的闡述;後一部分是關於批評論、鑑賞論以及文學評論原理的闡述。這其中從《神思》(第二十六)至《總術》(第四十四)共十九篇,通論文章的寫作過程、寫作原理和寫作方法,主要包括:論寫作構思和風格基調問題;論文章的體制構成和布局謀篇問題;論練字、修辭、造句和各種寫作技法。

通篇讀來,《文心雕龍》體大思精、籠罩群言、隱括千古、包舉宏纖,可與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齊名,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品。

「詩品出自人品」,因為劉勰才有《文心雕龍》。《梁書》《南史》均有《劉勰傳》。

劉勰大約生於宋明帝泰始初年(465-467),卒於梁武帝中大通四年(532)前後。其一生經歷大約可分為四個階段:少年苦讀、佛門試功、出世從政、歸隱出家。劉勰在儒佛兩家「異經同歸」、「殊教合契」的境遇中渡過一生,他借重於佛卻不棄儒,躋身於儒也並不離佛。集佛儒於一身的同時還兼容了道家與玄學的某些觀念,這就使他的思想深沉而宏大。當代研究者稱劉勰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文學思想家以及經學家、史學家乃至中華傳統文化大師。這些稱譽對於劉勰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

相關焦點

  • 龔鵬程|《文心雕龍》作者劉勰對佛教的貢獻
    所以武帝時也頗用出身低微的人士擔任,但問才能,不限資地,如庾於陵、周舍、劉勰都是。因為劉勰與昭明太有這樣一層關係,所以過去講《文心雕龍》與《文選》的人,都很努力地要去說它們之間如何如何密切,甚至說《文選》在編輯時,可能劉勰就參與了。其實《文心雕龍》與《文選》的觀點完全相反,故實際上不可能劉勰有參與。
  • 中國古代文論:劉勰《文心雕龍》
    劉勰所著《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美學和文學理論巨著,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文學批評著作,完書於中國南北朝時期。
  • 閒話《文心雕龍》
    該書為書套為瓦藍色布面,楷體「文心雕龍」題字,印有:上海文瑞樓印行,共四冊,扉頁正中「文心雕龍」書名,右上方印有:梁劉舍人先生著;左下吳興家魯題,反面豎寫:上海、文瑞、樓印。次戊年秋九月,北平黃叔琳題寫序言稱:「文心雕龍——— 書蓋藝苑之秘寶」,「包羅群籍,多所折衷」,「文章利病,抉擇靡遺」,又說明版本沿襲過程,以及校勘者的經歷與遺憾。特別列出「刊印六條」。
  • 《〈文心雕龍〉講記》: 對文學理論研究的反思
    據考證,《文心雕龍》約成書於公元501年,該著作被推為中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之「聖典」,其作者劉勰被尊為中國文學評論界的「祖師爺」,其研究也被稱為「文心雕龍學」(簡稱「龍學」),海內外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數量極多,但近世對《文心雕龍》也存在較多誤解。
  • 《文心雕龍》十句名言,領悟人生智慧
    出自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譯文】演奏了上千個曲子以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以後才能識別寶劍。比喻要評論別人的作品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文學修養,只有自己讀得多了,才有能力評論。詩有恆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出自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譯文】詩歌有固定的體裁,但思想卻沒有固定的規矩。
  • 劉勰《文心雕龍》徵聖(原文+譯文)
    《原道》是《文心雕龍》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論述劉勰對文學的基本觀點:文原於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於「自然之道」。所謂「自然之道」,劉勰是用以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他認為日月山川、龍鳳虎豹、雲霞草木,從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則有其自然形成之美。這種自然美,劉勰叫做「道之文」。
  • 景堂習作:繼續楷書抄寫劉勰《文心雕龍》,汲取魏碑經典之精華
    請教同事從何處入手,同事建議讀南北朝時期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既可以增長古文知識,也可以了解文藝批評理論。近來,對於魏碑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嘗試博涉經典汲取營養,於是開始抄寫《文心雕龍》。這樣,既研讀文章,又在抄寫中體驗書寫中融入經典的精華,豐富自己。今天,再來抄寫一段《文心雕龍》中《樂府第七》的內容。
  • 《文心雕龍》,1500多年前的古籍,至今仍是指導寫作、創作的傑作
    但這位前輩說,若說中國歷史上品評文章第一,還是《文心雕龍》。自此,我才知道原來《文心雕龍》,品評第一,對文章創作的指導應該只能算到第二位。而此書的體大慮周則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從論述範圍來看,可以說《文心雕龍》論述的文體範圍之廣,無人能及這裡僅從《文心雕龍》與《人間詞話》比較的角度,簡略說明《文心雕龍》的品評範圍之廣大。
  • 《文心雕龍》是什麼意思,原來其中包含典故
    還有一小部分典籍的名稱理解起來就有些費解了,比如《文心雕龍》。很多人都搞不懂,文心和雕龍有什麼關心?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組合成書名,到底應該如何翻譯這個書名呢?其實《文心雕龍》這個書名中包含了典故,理解了典故也就理解了書名的意思。先說一下「文心」二字,劉勰說過,「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這句話很好理解,文心就是寫文章時付出的心血勞力。
  • 《文心雕龍》論「文」與當代「文學」概念的重置
    就此兩點來說,劉勰《文心雕龍》對「文」的看法可以給當前的文學突圍提供轉化利用的理論資源,彰顯了中國古代思想深遠的時代價值。 一、彌倫群言:《文心雕龍》論「文」的外延 「文」在《文心雕龍》中屬於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高頻率術語。
  • 品《文心雕龍》:千年以前,32歲小夥寫了一本書,教你寫出好文章
    於是,想到了一本叫做《文心雕龍》的書,隱約記得它是教人如何寫作的,於是我找出來讀它,希望通過認真的閱讀,來解開心中困惑,文字更精準、有力。《文心雕龍》成書於1500年前的南朝時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文學理論著作。
  • 《文心雕龍》中人人皆知的15個名句,個個都是文學鑑賞理論的精華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的文學理論專著。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系統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繼承和革新的關係,又在探索研究文學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強調指出了藝術思維活動的具體形象性這一基本特徵,並初步提出了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對文學的藝術本質及其特徵有較自覺的認識,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先河。
  • 百歲學者情系桑梓 懷念劉勰擬建雙亭
    《文心雕龍》的成書時間大概也在公元501-502左右。 偏偏劉尚又早早故去,劉勰僅從「奉朝請」起家,這是一個相當於秘書之類的閒職,既非官,也無品。 我們可以遙想滿腔政治抱負的劉勰,在龍遊為官期間,終於能夠有機會大展他的政治才幹,不僅政績清正心廉潔,連《文心雕龍》的成書時間也大概與龍遊任期頗為接近。 這就是說,中國首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很有可能是劉勰在龍遊任期內成書的。
  • 「文心雕龍」展裡沒有《文心雕龍》,那都有些啥?
    2021-01-09 06:21:27 來源: 小佳的生活 舉報   「文心雕龍
  • 楊焄:葉長青《文心雕龍雜記》述略
    晚清孫詒讓所撰《札迻》是校勘學名著,其中涉及《文心雕龍》的雖僅有十餘條,卻以考訂精審而著稱。《文心雕龍·奏啟》篇末贊語有云:「皂飭司直。」孫氏有校語云:「『飭』,疑當作『袀』。《續漢書·輿服志》雲宗廟『均服袀玄』,劉注云:『《獨斷》曰:「袀,紺繒也。」《吳都賦》曰:「袀,皂服。」』『皂袀』,即『袀玄』也。」今人李詳《文心雕龍黃注補正》、范文瀾《文心雕龍講疏》等均採納其說。
  • 文心:傳統文學的本源探求及現代闡釋
    劉勰《文心雕龍》「序志」篇開篇云:「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⑥幾乎所有的論者都會從對這句話的理解入手,來把握劉勰的所謂「文心」。而從這句話的文意來看,不少論者認為,這裡所謂「文心」,應指作者創作構思之主體經驗,包括主觀情志和創作技巧等。僅舉兩個例子為證。
  • 讀《楊守敬楷書.録文心雕龍》
    越昭及宣,實継武績,馳騁石渠,暇豫文會,集雕篆之軼材,蕟綺轂之高喻,於是王褒之倫17,底祿待詔。自元及成,降意圖籍,美玉宵之潔清。金馬之路,子雲銳思於千首18。子政讎校於六藝19,亦已美矣!戊子十月,27錄文心雕龍1益三二兄世大人正28宜都楊守敬簡析   此作品創作於50歲,處於中早期學古融合階段,能看出歐顏和北碑的影子,總體上看有「峻峭」之風,雄厚之勁。注釋:   1、文心雕龍。《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的文學理論專著,成書於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
  • 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 十卷. 南朝梁. 劉勰撰. 明天啟二年梅氏第六次校定. 陳長卿刊本丨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九行十八字, 左右雙邊, 白口, 單魚尾, 卷 1 第 1 頁書口下刻「天啟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 框高 20.8 x 14.4 釐米劉勰撰; 楊慎批點; 梅慶生音註下載方式:公眾號聊天窗口發送書名: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歡迎加入我們的交流群獲取更多資源
  • 第七屆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入展作品——《文心雕龍.厚道》
    中國夢·勞動美 第七屆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入展作品——《文心雕龍.厚道》 《文心雕龍.厚道》 衡梅 (責編:李進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