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專訪丨「藝術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東西超越了自己!」

2021-02-10 每晚一張音樂CD

與克裡斯·波提演繹《天堂電影院》




馬友友專訪丨首先是人,第二是音樂家1、馬友友母親盧雅文專訪丨馬友友的家教丨不願別人稱兒子為天才丨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丨「你們要好好保護他,尊重他的意見,讓他自由。」 2、學音樂=文化課差?丨看人類學博士馬友友怎麼說丨與賈伯斯的友誼丨音樂的終極目的是用音樂語言去感染人,而絕非用艱深奇詭的技術去唬人!3、馬友友和他的「一帶一路」丨拒絕把音樂束之高閣丨不停探索才能越來越自信丨我的笑容是我的一部分丨吳彤談友友丨他心胸開闊方才成就事業;4、弦和弓的故事丨馬友友談藝錄丨那個「拯救」馬友友的女人與他們不為人知的愛情丨音樂即哲學丨「我哪也不去,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 5、馬友友說:「每次離開妻兒外出,一開始都是發自內心的難過」丨演繹《回家》;6、馬友友說:「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樂於面對意外之事」丨紀錄片《巴赫的靈感》;7、馬友友說:「要一直向著下一個時區前進,帶好你需要的所有東西」丨演繹《天鵝》;8、馬友友說:「如果你限制住了自己的經歷,你的表達也會受到限制」丨演繹《聖母頌》;9、馬友友說:「讓我站在你的立場上想一想,你也站在我這邊想想吧」丨演繹柴可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10、馬友友說:「要非常自信,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問自己『我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丨七歲登臺演奏視頻;11、馬友友說:「獲得關注是很好的,但每時每刻每個人都關注著你的感覺就不好了」丨與克裡斯·波提演繹《天堂電影院》;12、馬友友說:「你朝著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方向走過去;這樣做有風險,但你卻樂意接受」丨與克裡斯·波提演繹《我的最愛》

在法國出生,美國成長,父母都是中國人的馬友友,雖然頂著國際知名音樂家的光環,卻有著非常平實的人生觀,他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才是大提琴家。儘管在音樂上的成就已經無人能及,謙虛善良又懷有夢想的他,仍致力於替古典音樂開創一條全新的路。民國時期的中國出現了很多學貫中西的藝術家和文人,如馬思聰、胡適。然而從1949年以後的60年裡,中國大陸卻再也沒有出現過世界頂級的藝術家,對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經濟強大,號稱「大國崛起」的社會,不能不說是一件耐人尋味的現象。在世界藝術的舞臺上,不乏有影響力的中國人,例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高行健,被譽為中國「芭蕾王子」的李存信,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的馬友友。但是,成就他們藝術巔峰的環境都不在中國大陸,而是在西方社會。(編者按:本公眾號對此持保留意見)

Ave Maria (J.S. Bach/ Gounod)

馬友友出生在法國巴黎,父親馬孝駿是民國時期第一批去西方留學的音樂家,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曾師從馬思聰。1936年赴法國巴黎留學獲音樂教育學博士學 位。1947從法國回國任中央大學音樂系教授,內戰期間回到法國巴黎,和來自香港的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生盧雅文結婚。盧雅文(馬友友的母親)當時在法國音樂學院及凱撒弗朗克學校學習聲樂,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唱家。在巴黎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藝術之都,這兩個學習古典音樂的中國人生下了兩個音樂神童(長女 馬友乘和兒子馬友友),為了孩子的安全和發展,他們選擇留在自由的西方世界,沒有回到內戰中的中國,也因此避免了紅色中國下馬思聰遭遇的不幸。

馬友友演繹勃拉姆斯《搖籃曲》(Lullaby)


三種文化所成就的音樂家

在 父母的薰陶下,馬友友四歲開始學大提琴,七歲隨父母移民到美國紐約,在這個被譽為世界藝術之都的大都會,新來乍到的馬友友和姐姐馬友乘一鳴驚人,1962 年11月29日,在甘迺迪中心,馬友友和姐姐在著名音樂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下和紐約愛樂樂團同臺演出,臺下的五千名觀眾包括甘迺迪總統和夫人,人們把驚呼和熱烈的掌聲毫無保留地送給這對來自東方的音樂神童。 第二天,《華盛頓郵報》刊登了對這次音樂會的好評,七歲的馬友友抱著大提琴的相片和美國第一夫人的相片並排登在一起。

在父親的朋友、著名小 提琴家伊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的引見下,馬友友師從著名大提琴家李奧納德‧羅斯(Leonard Rose)學琴,並進入了赫赫有名的紐約茱利亞音樂學院。十七歲的時候,馬友友沒有繼續留在音樂學院或成為職業演奏家,而是另闢蹊徑,選擇進入哈佛大學念人文。在哈佛的四年裡,他一邊繼續拉琴不斷提高音樂造詣,一邊涉足廣闊的人文領域,歷史、文學、人類學等。在哈佛的四年,上天賜給了馬友友兩個終身的伴 侶:豐富的人文精神和初戀的女友吉爾。

被西方世界譽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大提琴手」的馬友友每年有超過一百次的世界巡演,《人物》(People)雜誌評他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他獲得過十五次音樂界的奧斯卡──葛萊美獎,經常被邀請到重大場合表演,如歐巴馬總統就職儀式, 鹽湖城冬季奧運會開幕式,甘迺迪參議員的葬禮。他還和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在「國家藝術基金」和「國家人文基金』頒獎典禮上表演二重奏,並接受總統布希親自頒 發的「國家藝術獎章」。他還被任為聯合國和平大使,歐巴馬總統的藝術和人文委員會代表。

1998 年,馬友友創立了「絲綢之路」樂隊,薈萃了來自二十個國家的音樂人,用音樂的方式推廣在古「絲綢之路」沿途不同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他是西方古典音樂的寵 兒,也是世界前瞻音樂的領羊人,他把巴哈的音樂從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帶到東方古老的絲綢之路,他讓漢唐詩一般的音樂踏上波斯地毯走進印度的王宮,他用西方 浪漫主義的協奏曲演繹東方深厚的人文情懷,讓根植於古老傳統的文化跨越時空和地域在舞臺上與觀眾神交意和。 馬友友的音樂正如他的三種文化背景一樣,有著中國人的含蓄深沉,法國人的浪漫情懷,美利堅的自由和創新。高難的曲子在他的手中變得像行雲流水般的輕鬆自如,來自多元文化的不同風格的音樂在他的調和下都變得渾然一體。

中國價值觀從小根植在心中

2010年8月馬友友接受了《新紀元》的專訪。以下為採訪的精華片段。

《新紀元》問(以下簡稱問):您從小學習西方古典音樂,也有學習中國音樂嗎?

馬友友答(以下簡稱答):有的,我的父親是音樂教育家,我小的時候,他教我和姐姐學習中國音樂,民歌,中國音樂是我從小接受音樂教育的一部分。

問:在中國文字裡,音樂的「樂」是「藥」的一部分,有治癒的意思,您對音樂的看法?

答: 中國文化對音樂的詮釋非常的特別,反映了音樂在精神領域對人的巨大影響力,這也是我對音樂的看法。在音樂裡,聲音就是能量,能量就像接觸,我們都知道,接觸對治癒有多麼重要,即使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你去握他的手,給他安慰,如果他不會說話,也不會表達自己,你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像對一個年邁的人,或者生病的人,或者一個新生的嬰兒,你的聲音,你的接觸,會給他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在談音樂對人的治癒作用,我想音樂不但能給帶來心靈上的 安慰,還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問:在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裡,您的演奏表現了中國人含蓄深沉的感情,打動了很多觀眾,對於一直生活在西方世界的您,是怎樣進入中國人內心的感情世界的?

答: 這跟我的家庭背景有關,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我從小就是聽他講故事長大的:三國志、諸葛亮、曹操,多的數不完。中國古典文化和價值觀從小就根植 在我的心裡,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道家的思想,佛家的理念。所以,雖然我從沒有生活在中國人的社會裡,但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價值是我生命的 一部分。

在上大學期間,我還學習了中國歷史、文學。還有,我曾去亞洲旅行,香港、臺灣、日本、中國大陸,都讓我從不同側面了解中國文化,在去過的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裡,我認為日本保留了很多儒家傳統的東西。


上大學和為人父的生命轉變

問:孔子說人生的階段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您覺得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您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是什麼?

答: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學習得比較慢,比孔子說的要慢十年,所以,我的五十歲就是孔子說的四十歲(笑)。我現在才開始對人生和很多事情有一點點清楚的認識,我希望,當我六十歲的時候,我能知道我的天命是什麼。

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階段,我想都和我的「第一次」有關。第一次接觸音樂之外的世界——上大學。在上哈佛之前,我已經拉琴拉了很多年了,起碼有十年了,上大學讓我第一次接觸到這麼多音樂以外的年輕人,他們每個人所想的,所做的都和我很不一樣,但是他們是這麼專注於自己的專業和抱負,有學心理學的、人類學的、天 文學的、文學的。哇!每個生命都代表了來自他那個宇宙的不同的世界觀,讓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更廣闊的世界,我忽然發現,原來你可以從這麼多不同的視角 來看這個世界!在哈佛的宿舍裡,我好像去了五百個不同的國家旅行。這段經歷對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衝擊和影響。

第二個重要的階段,就是初為人父。當你二十歲的時候,你會覺得生命很長,自己永遠都不會老,但是當你有了小孩後,你會感到生命的更迭,你會覺得自己不可以永遠年輕。有了小孩後,你也 不再是你自己世界的中心,對於什麼是愛,你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和體悟,你會去關心這個世界,這種關心和以前沒有小孩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從前你覺得,如果哪天自己死了,也沒有關係,但是,有了小孩後,你會想到,我死了,孩子怎麼辦。

你也會有不同的行為方式,例如,從前我會隨便丟掉塑膠瓶子,但是現在我會想到環境保護,因為這個世界要留給孩子和後來的人繼續生活。有了孩子後,我也更關心教育,關注人們如何更好地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問:您在不同的國家生活過,也去過很多不同的國家旅行,體驗過不同的文化,這些對您的音樂創作有什麼影響?

答: 對音樂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走進內心的世界,就像走進別人家裡做客,在週遊世界的過程中,我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就像走進了很多不同的人的家裡。當我從他們 各自的角度看外面的世界時,看到的東西都是不同的,這樣我就有了很多不同的視角,當你有了不同的視角和閱歷,你對一件事物的看法就不會是單一的,對同一個 問題,你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用想像力和實踐力開創一條新路

問:在「絲綢之路」中,您拓寬了音樂表現的體裁和風格。走在一條前人(古典音樂家)所沒有走過的路上,您是怎麼做到的?

答: 第一個是要有豐富、持久的想像力。第二個是要把想像的概念變為現實的行動力。就像一個建築師一樣,在紙上構思一個建築的時候,你是用自己的想像力去建造這 個房子,音樂家也是如此,你用想像力去構建一個音樂廳,從沒有到有,一切都靠你的想像力去構造,然後把它變為現實。生活閱歷和看問題的視角也是豐富想像力 的源泉。

問:自由對藝術家來講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藝術家就無法實踐藝術對社會的使命和價值。對於那些不畏集權壓制,真正地實踐藝術家的使命的人們,你的想法是什麼?

答: 我想,藝術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要表達一個深刻的內涵。我很想知道是什麼激發了這些藝術家的創作,他們最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我想,他們一定有一個很強大的 原因。在表現方式上,通常,強烈的反差是創作的基點,比如,一件事情在中國是什麼樣,如果在美國又是什麼樣?在藝術的表現上,你可以把不同世界的東西表現 在一個舞臺上,形成鮮明的對比,你可以表達時政的主題,也可以是社會關注的現象。我想,這些藝術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東西超越了自己。

問:您每年都有上百場的演出,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多嗎?

答: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大概有二十年都是在旅行和演出。家庭的很大部分責任都落在我太太的肩上,但是她從沒有讓我感到過內疚,她把兩個孩子照顧得很好,在我 外出演出的時候,她總是告訴兩個孩子「爸爸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的兩個孩子很懂事,家庭是他們的中心。我儘量多回來和他們在一起。現在我的兩個孩子 進入成年了,他們也開始忙了,回家的次數也少了。當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都很開心。

問:每個成功的男人後面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說說您的太太吉爾吧。

答: 我經常對我太太說,如果不是因為和你在一起,我早就死過不知多少回了。因為我經常很粗心,開車太快啦,把琴忘在計程車裡啦,從樓梯上摔下來啦,如果不是因 為有吉爾,我真的不知道會怎樣了。她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人,不僅有一顆很善良的心,還有一個很聰明的頭腦,她給與了我巨大的關愛和支持,同時,她又是一個 很獨立的人,她有非常好的判斷力。我對她充滿了感激。

問:您也有偶像嗎?

答:我的偶像是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因為他說過這樣的話,「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是音樂家,第三是大提琴家」,這句話說得很美,對我的印象很深,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也完全相信這句話。他在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也是這樣做出很多決定的。

相關焦點

  • 馬友友說:「藝術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東西超越了自己!」
    1、馬友友母親盧雅文專訪丨馬友友的家教丨不願別人稱兒子為天才丨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丨「你們要好好保護他,尊重他的意見,讓他自由。」 2、學音樂=文化課差?5、馬友友說:「每次離開妻兒外出,一開始都是發自內心的難過」丨演繹《回家》;6、馬友友說:「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樂於面對意外之事」丨紀錄片《巴赫的靈感》;7、馬友友說:「要一直向著下一個時區前進,帶好你需要的所有東西」丨演繹《天鵝》;8、馬友友說:「如果你限制住了自己的經歷,你的表達也會受到限制」丨演繹《聖母頌》;9、馬友友說:「讓我站在你的立場上想一想,你也站在我這邊想想吧」丨演繹柴可夫斯基《洛可可變奏曲
  • 專訪馬友友丨我與絲路樂團
    1998年享譽世界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啟動了絲綢之路項目,目的是讓全世界藝術家沿著絲綢之路,探索藝術交流和國際間合作。「當我們在不斷擴大我們的世界觀的同時,」馬友友說,「也深化了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了解。」絲綢之路計劃希望在世界各地播下新文化的種子,同時也籍此歌頌各地的傳統及其音樂表達。近來,馬友友在他繁忙的絲綢之路之旅中抽空為我們解答關於文學、文化以及他對絲綢之路計劃的展望等方面的問題。
  • 保羅回應自己霸道,去太陽不是為了當導師,而是為了13順位球星
    保羅一生戎馬,但是也被外界貼上「偏執」「霸道」的標籤,而最近保羅在回應自己的這種偏執與霸道的時候,他認為這是沒有錯的,他一切都是從球隊的利益出發考慮的,這也正是他強大領導力的體現,而太陽正好缺少這種東西,聽完這句話,我想說,你這是去太陽當老大哥了,還口口聲聲說一切從球隊利益出發。
  • 工作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何協調好工作與家庭,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難題。我看到一篇文章,講的主要是生活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自己的個人生活,還記得此前我有個在四線城市事業單位工作的表弟,來北京旅遊,約著一起吃了頓飯,當他問起我上下班時間的時候,極為吃驚。
  • 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也不是為了終結,而是重生
    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也不是為了終結,而是重生1:放棄一個人從來就不是一瞬間的事,當你把我全部的愛慕和關心一點點的消磨乾淨,我也漸漸攢夠了對你的失望,當初那麼喜歡,現在這麼釋然2:你的未來是你自己的
  • 「坐鎮」廣州一周,馬友友都做了些什麼?
    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音樂周藝術總監、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表示:「文化是造『橋』而不是造『牆』。我們相遇在音樂裡,總會有驚喜。」 現場,馬友友不僅帶來精彩獨奏,還變身串場主持人,與老朋友——YMCG樂團指揮、美國著名指揮家麥可·斯特恩說起「脫口秀」。已經連續四屆擔任藝術總監的馬友友笑言自己是「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最老的成員」,「但這個舞臺是平等的」。 斯特恩則透露,每年來廣州參加青年音樂周,都有不同感受。「今年,我們與青年藝術家們一起分享、交流、合作,當然,還有各種吃!
  • 日課佳作丨關白:對父母好,是為了自己不內疚
    日丨課丨寫丨作丨平丨臺歡  迎  創  作  者  即  刻  入  駐
  • 專訪東青:別讓嚮往的東西,變成折磨自己的東西
    為了營造出戲劇化的衝突,我換掉了寫作課上的全班人馬,只保留了一些課程設置。 人們常說:事實比虛構更離奇。也許並非更離奇,而是人們對於「事實」和「虛構」的期望值不同,似乎後者可以天馬行空,前者則不該有任何誇張的成分。在寫作課上,人們會反覆討論一部虛構作品的真實感,因為看上去真實往往比真實本身更重要。
  • 健身,是為了證明自己,我行
    健身,是為了證明自己,我行什麼是改變?那就是去做自己恐懼痛苦的事情。心裡在乎什麼,那就去挑戰什麼。我們人的一生要麼轟轟烈烈的,要不就窩窩囊囊。如果沒有經歷過繁華,那麼就做不到平心靜氣。我們只要什麼都經歷了,才能經得住世間的誘惑力,才不會寂寞。
  • 專訪丨邱志傑:其實藝術家和科學家一樣嚴謹
    在活動結束後,我們針對活動中的問題對邱志傑進行了一次專訪。訪談主要圍繞著做藝術和教藝術的話題展開。在邱志傑看來,一個藝術家不可能不同時是一個教師。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邱志傑始終沒有放棄他的學生,厚厚三大本《無知者》《失敗者》《實驗主義者》便是他十幾年來的教學札記。他熱愛教學,並罕見而成功地實現了藝術教學和創作之間的「互濟」。
  • 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討好其他人,而是做自己
    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做自己」,我帶著面具和其他人交流,當我們想成為自己時,我們會想:「我們會做違法亂紀的事嗎?」做自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不管不顧社會和其他人。做自己,在心理學上的概念是:自我實現。
  • 告訴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而是為了這三點
    可是,不管父母怎麼用心,在孩子眼中,學習就是為了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只有完成了父母給的任務他們才不會嘮叨自己,他們才會給自己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這樣的學習態度真的對嗎?往往抱有這種態度的學生,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變得討厭學習。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完成「任務」在孩子的眼中,他們的生活應該是「吃、喝、完。
  • 三生三世:少辛讓白淺幫元貞歷劫,不是為了元貞,而是為了她自己
    桑籍以死相逼,退了與白淺的妻約,甘願捨棄自己在天族的身份和影響力,還要和少辛在一起,桑籍與少辛在一起了,而白淺則變成四海八荒的嘲笑。少辛當時離開青丘的時候,把破雲扇歸還了白淺,後來白淺和少辛在南海相逢,白淺又將破雲扇贈給少辛,並對少辛說,可以去青丘找她完成一個心願,就當給少辛的陪嫁。
  • 不是為了粉絲哭,是為了自己而哭!
    所以哭不是為了粉絲而哭,為了自己而哭!為了不能繼續賺錢,自己惡劣行為暴露而哭,而絕不會是擔心粉絲受騙而哭。要是為粉絲,提出質疑的粉絲後,就要反應自己產品是不是真有問題,而不是恐嚇威脅發律師函!還為了粉絲,腦子鏽掉了吧。
  • 情商高的人說話,不是為了自己爽,而是讓別人舒服
    都知道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說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毫不誇張地說,會說話,一定是成功的捷徑。相信大家也有感受,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口,甚至會有截然相反的意思。你給人太大的期待,萬一沒辦成,就是砸了自己口碑,也耽誤了別人的正事。你看一般位置越高的人,說話越是講究策略,越是模稜兩可。3、感謝別人,要雨露均沾。一群人當中,你想感謝某人,但也別忘了其他人的情緒。
  • 文化丨藝術家是一個做夢的孩子
    藝術絮語 書法學哪家哪派哪碑哪帖哪個祖宗祖師孔夫子,目的不是把他的東西做成鏈子套在自己脖子上變成寵物。而是為了更自由更輕鬆更淋漓盡致地表達作者本質的審美追求,內心感受,自身符號! 為什麼稱藝術家,因為你的思想你的感覺你的感受你的追求你的作品與別人真的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是故意不一樣,而是天生就不一樣。否則,叫什麼藝術家?
  • 學歷不是為了顯擺,而是生命的高貴
    社會這個利益關係錯雜的社會就算你沒有學歷,只要你願意學習願意努力仍然可以混得不錯,北上廣深哪個城市不是機會多多財富多多?雖然這個世界永遠不是公平的,富人有權勢的人仍佔有大部分的教育資源,所以說啊!窮人想出人頭地那等於和一千萬個人競爭差不多了。
  • 馬友友星海揮弓尋找共鳴 韓國國寶用鋼琴誦詩
    絕對內幕  今晚馬友友與吳彤:大提琴和笙默契合作  協奏曲《度》由上海交響樂團主導,聯合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委約青年作曲家趙麟為馬友友所作,在國內首度開啟了以三大樂團聯合委約,國際級演奏大師領銜首演的合作模式。
  • 闢謠:貓咪睡覺時扭動身體並不是在賣萌或做夢,而是為了保護自己
    貓咪活動時會花式拉伸自己身體,包括玩貓抓板,撒嬌求主人摸摸,挑逗地上的老鼠玩具。然而貓咪一天最多的行為不是玩,不是吃,是睡覺。貓咪一天之中會有大概12~16小時都在睡覺,雖然老是看到貓咪在睡,但是小伽之前是沒有想到它們的睡眠時間是我們人類的兩倍。所以現在當兩隻貓睡覺時,我都會忍不住吐槽它們是豬。儘管在睡覺,貓還是會扭動自己的身體。難道貓是在做夢嗎?還是習慣伸展?
  • 馬友友的故事 32首優美曲目聯播
    母親聽了大驚,心想:「糟糕了,他在學校裡,聽到人們這樣叫他(小小年紀就跟伯恩斯坦同臺為總統表演),他也跟著學,他哪裡懂,人一驕傲,還能長進嗎?這不完了嗎?」母親就從容地糾正他說「你記憶力不錯。」說他是記憶力不錯,就是為了告訴他,他不是「天才」。雖然母親不願意別人稱他的兒子為天才,但是人們還是認為馬友友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電視和廣播主持人塔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