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可以隨便住嗎?進入寺院有什麼禁忌?

2021-03-02 教你蓋好一座廟

有很多人嚮往寺院清淨的生活,在自己比較煩悶的時候,就想到寺院去體驗一下,而又不知道寺院是不是允許在家人、世俗人到寺院居住。其實,寺院的大門始終是向大眾敞開的。

目前城市裡的很多寺院,由於受環境的影響,沒有多餘的地方讓外人居住,但並不是說不可以,只是條件不具備。一些外地的規模比較大的寺院,房間比較多,是允許世俗人到寺院裡居住的。

在古代,許多趕考的人都借宿在寺院當中,有很多讀書人會到寺院當中讀書、備考。由此可見,寺院自古就是允許外人來居住、來借宿的。而那些不具備條件的,屬於情不得已。

佛門廣大,不度無緣之人。大家如果有希望或者說有緣分,可以到條件具備的寺院當中體驗一下當今時代佛教寺院清淨的生活。

只是寺院是出家人生活的道場,在家人到寺院掛單與出家師父共住的時候,一定要守寺院戒律,出家人有嚴格的清規戒律,作為在家人一定要護持好寺院清淨莊嚴道場,不生是非,不妄議出家僧人,不偷盜常住財物等等,才能為自己培福,否則將背負嚴重果報。

現在去寺院燒香禮佛的人越來越多,有的是禮拜,有的可能就是參觀遊覽。但寺院是三寶所在,僧人修行弘法的清淨之所,也是四眾弟子修福修慧的場所,為了避免大家無意中犯下有損道場莊嚴、對佛不敬的過失,末學總結了以下二十條注意事項,僅供大家參考,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大德不吝賜教。

一,穿著方面。要簡單整潔,以素色寬鬆衣服為佳。男士不要穿短褲、拖鞋、背心。女士不宜穿裙子、短褲、透明的衣服、緊身的衣服和褲子,更不能穿露胸、露肚臍、露後背的上衣,否則既不雅觀,又礙佛堂莊嚴。另外女士也不要噴香水,不要濃妝豔抹。

二,進入寺院後,不要把自己的手杖、帽子、包等物品,放在佛案或者佛座上,最好自己攜帶或者寄放在其他地方。

三,見到僧人後應該合掌問詢,口念:「阿彌陀佛」,可稱呼法師或者大和尚(是尊稱,大家這裡不必計較)。若有人問及你的師父法號,應該說上某下某,不可直呼師父名字。

四,不可以觸碰異性出家人的手和身體,即便再熟悉,也不能,有失恭敬。

五,大殿中央的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面禮拜,可以在左右兩旁的拜凳上禮拜,男左女右,如果有人在禮拜時,不可以從他的前面走過。

六,過大殿門時,不可以踩踏門檻,進入殿內,不可以從中央直行,應該從兩邊繞走。

七,寺院的鐘鼓不可亂敲,海清、袈裟等法物不可亂動。

八,寺院的一切物品,皆為十方供養,未經許可,不可隨意動用和帶走。寺院的樹木花草,不可隨意攀折。

九,不可帶葷食進入寺院,不可邊走邊吃,隨地吐痰、抽菸、喝酒、賭博,或者隨地擤鼻涕、亂扔垃圾等。

十,法會期間在寺院用餐,應該自覺在功德箱供養捐獻,或者為寺院做義工,不可以吃白食。

十一,在寺院就餐,應該文明止語,碗筷不得出聲,不可爭搶位置,飯菜不可以吃剩浪費,自覺洗碗洗筷,並節約用水。

十二,寺院中多有公共經典供大眾閱讀,讀經前須先淨手,不可將衣帽等物品放在經書之上。

十三,不要帶小孩在寺院奔跑嬉戲,隨便亂碰法物,大人一定要看管好。

十四,寺院不同於遊樂景點,進入寺院不可大聲喧譁,勾肩搭背,隨意給佛菩薩拍照攝影,一點恭敬心都沒有。

十五,進寺院禮佛前,不得飲酒食肉,以及蒜、蔥,吸菸,避免口臭,造成對佛不敬的感覺。

十六,點香時火太大,不可以用嘴吹,應用扇子扇滅,或者分成小把,不可以將香拿到鼻孔聞味,都是對佛不敬。

十七,自己手持佛像時,不可以向人行禮打招呼;手捧佛像,一定不能低於腰部。

十八,凡是佛桌、經典上有灰塵或者香灰,不可以用嘴去吹,應該拿乾淨的抹布去擦拭乾淨。

十九,拜佛姿勢要莊嚴正確,不可東歪西斜,雙手合攏,不可過高過低。

二十,與寺院師父談話,不可面對面,當側立或者側坐,不可太遠或者太近,說話要溫柔清晰,和顏悅色,師父談話中不可插嘴。

相關焦點

  •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1.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4點「禁忌」,不可不知!
    許多人經常會問我,人們都說女性到寺院裡去有很多講究,不敢輕易到寺院拜佛。比如說很多人認為女性生理期不乾淨,到寺院會衝撞佛菩薩,這種說法合理嗎?小編告訴大家,當然是無稽之談,佛門裡從來沒有這一說法,都是民間謠傳。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需要注意!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作為佛家修行道場、佛法僧三寶常住之地,自然有其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家人到寺院拜佛,也一定要遵守寺院規定,做到入鄉隨俗、如理如法,以免修不到功德,反而有缺失、造業,那便得不償失了。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不可忽視!
    佛門中的小常識較多,在此不一一贅述,那麼本篇文章,小編主要想和大家談談女性到寺院禮佛應注意的3條「禁忌」,不可忽視!一、不要濃妝豔抹寺院是大眾淨心的地方,既然走入寺院就要把世間的一切包袱放下,虔心向佛。
  • 佛教:不是說心中有佛就可以?進寺院為什麼還要衣著整齊
    導語:寺院是莊重的場所,著裝要符合基本的禮儀。有人說:「只要心中有佛就行,穿什麼衣服有什麼關係?」寺院是淨化身體和心靈的道場。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寺院就是三寶所在的地方,既然到寺院,就應該遵守寺院的規矩。
  • 【真假禁忌】女性月經不能去寺院嗎?皈依後能拜其它神嗎?
  • 女性到寺院拜佛,有沒有禁忌呢?這4點一定要注意!
    《華嚴經》中有言:「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其實就佛性而言,不分男女,眾生佛性平等無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女性的情感更加細膩,感受到的煩惱和痛苦自然也比較多。所以,我們在寺院中經常見到,護持道場的女性,人數要遠多於男性。
  • 【安養院】寺院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徐輝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觀察今天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三個新的觀察點,就是觀察我們的社會怎麼對待農民、老人、殘疾人。如果8億農民、2億老年人、8000-9000萬殘疾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非常的美好。
  •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徐輝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觀察今天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三個新的觀察點,就是觀察我們的社會怎麼對待農民、老人、殘疾人。如果8億農民、2億老年人、8000-9000萬殘疾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非常的美好。
  • 菩提分享:【寺院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徐輝回答記者提問,他說:「觀察今天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有三個新的觀察點,就是觀察我們的社會怎麼對待農民、老人、殘疾人。如果8億農民、2億老年人、8000-9000萬殘疾人都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肯定非常的美好。和其他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們是跑步進入養老社會,未富先老,現在的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是2億人,10年以後就達到4億人,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可能會達到4.8億。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4條常識,要謹記!
    我們都知道,寺院是大眾培福修慧的清淨到場。佛門大開,普渡天下有緣眾生。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作為佛門道場,也自有其清規戒律。遵從佛門規矩,做到如理如法,不造業生惑,才能真正修到福報。雖然修行不必要執著於形式,但是卻可以從我們的行為中體現自己的內心是否清淨與恭敬。
  • 寺院「住持」稱謂演化史
    它代表了一種職位,是一座寺院的領導人。但住持一詞最初並非此意,你知道寺院「住持」稱謂的演化史嗎? ☉圖:許長徵在佛教經典中,我們總能看到「住持」一詞,如《圓覺經》中曾說道「一切如來,光嚴住持」,《七佛經》中則說道「住持教化,宣說法教」。住持,其梵文原意為安住、維持。
  • 寺院的功用,你都知道嗎?
    寺院是培福增慧的道場寺院就像一個能量源,我們所做善事,所修福慧都會成倍增長。寺院是懺悔業障的淨地寺院即是能量之源,也是懺悔業障的清淨之地。不遇三寶時,身在紅塵俗世裡顛簸沉淪,外被因緣業力牽引,內由貪嗔痴慢等驅使,不知不覺間造就等等惡業。
  • 修建寺院經堂的功德
    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說「濁世中,我以佛殿與文字形象出現。   一座寺院建成後,可以存在世上短則百年乃至千年,每一個進入寺院的人或念一句「阿彌陀佛」、或者升起一念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心,均可以種植無量善根,培植福報,其功德利益千秋萬代。
  • 木塔寺遺址公園,昔日的皇家寺院,西安僅存唯一的窯洞寺院
    始建於隋代,為隋文帝為獨孤皇后所建,因寺內有一木塔,顧被稱為木塔寺。木塔寺是西安市區僅存的一座窯洞式寺院。因為歷經千年,木塔寺也只剩下了三孔窯洞,和一個山門。雖然只剩下了這些,但木塔寺卻依舊香火旺盛,寺內依舊有僧侶看守。也許是為了保護這僅剩的遺蹟,寺院的周圍圍上了柵欄。
  • 佛教:寺院的真實涵義,知道的人並不多,你了解嗎?
    因此就更加的喜歡到寺院中去拜佛,哪怕是沒有任何的作用,但是那種清淨的環境和學佛的氛圍,也是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了些許的安靜。佛陀在當時並沒有建立寺院的想法,但是隨著弟子的增多,同時也是為了僧人有一個穩定的修行的場所,就建立了寺院,最初的目的就是讓僧人方便修行。佛家有三寶,分別是"佛法僧"。
  • 到寺院做義工,有怎樣的功德?
    福報是修來的,能付出便有福報,更何況是在三寶的這塊福田裡奉獻自己的身體、精力、時間,放下自我的執著,融入到義工團體當中護持寺院。以寺院的需要為需要,盡心盡力去做,便是「無我」的表現,在做義工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讓「身、口、意」三業清淨,心心相念的是寺院的需要,自然能消除業障。雖然可能沒有存求回報的心,但是無量無邊的福報與功德自然每時每刻都在增長。在寺院做義工除了可以快速積累福德資糧,還可以開啟智慧。
  • 佛教寺院的守護神--「伽藍神」
    合起來的意思是「大眾共住的園林」,也就是指僧眾所居住的園庭。伽藍,在梵語中,還有「無諍之地」的意思。佛教早期並沒有寺院,僧團都是住在樹林裡。後來逐步有了寺院,伽藍就成為了佛教寺院的通稱。而護持寺院的善神護法,就被稱為伽藍神,或伽藍菩薩,或伽藍尊者。
  • 昌都寺院巡禮
    強巴林寺全名昌都格登強巴林,位於昂曲河和扎曲河匯合處、藏東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昌都鎮,是格魯派在拉薩建三大寺後,在康區發展的第一座格魯派寺院,也是拉薩三大寺外全藏區格魯派建寺歷史最長的古剎。   宗喀巴大師16歲赴藏學經途中,在昌都住過一夜,預言此地風水絕佳,適於建寺弘法。
  • 【京都寺院】萬福寺,中國明代寺院的實證
    隱元禪師出於對家鄉的摯愛,將新建寺院命名為黃檗山萬福寺,並完全依照家鄉寺院建構悉心營造。萬福寺寺院總門前有兩口「龍目井」,東側有放生池,前面聳立著鬥拱木建築山門,上懸「萬福寺」匾額,為隱元所書寫。門前種植有四棵高大的松樹,樹幹挺直而枝葉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