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說心中有佛就可以?進寺院為什麼還要衣著整齊

2020-12-26 紅塵法遠

導語:寺院是莊重的場所,著裝要符合基本的禮儀。有人說:「只要心中有佛就行,穿什麼衣服有什麼關係?」

寺院是淨化身體和心靈的道場。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寺院就是三寶所在的地方,既然到寺院,就應該遵守寺院的規矩。

寺院是淨化身心的莊嚴場所

我會陸續發布《寺院遊學系列》的文章,使大家通過遊學的方法更好地了解佛文化。今天,就先從進入寺院的規矩開始吧。

《寺院遊學系列》之:進入寺院的規矩【著裝】

01進寺院的基本著裝

寺院是莊嚴的道場,進寺院或是進香,或是許願,哪怕只是旅遊,都應該衣著整齊,否則進香、許願都是徒勞。

進入寺院,衣著要整齊,不能過於暴露,這是基本的常識。尤其是夏天,最該注意的就是著裝,無論男女,都不要穿著過於暴露的衣服。

明星清涼拜佛被批不尊重

上衣的穿著不能穿毛衣袖的背心、短褂等,女士不要穿超短裙、高跟鞋等;男孩子不要穿短褲,拖鞋進入寺院。

要儘量選擇舒適寬鬆的服裝,方便進行禮拜、做事。衣著不能過於暴露。鞋子選擇舒適方便於活動為佳。

但凡到寺院禮拜,穿著莊重、寬鬆、清淨、素雅的服飾,以示對三寶的恭敬之心,這樣才能從寺院中獲得佛法的真實利益。

開心羅漢是真的「心中有佛」

02所謂的「心中有佛就行」

有些人說:「不是說心中有佛就行嗎?何必還要求衣著呢?」

衣服著裝是一個人基本禮儀的表現。如果你去音樂廳等場所或見重要的領導和客戶,會穿著背心短褲踏拉著拖鞋就去嗎?

禮節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得體的著裝既是對對方的尊重,更是自己素質的體現。到「三寶殿」是去拜佛法僧三寶,怎可穿著隨便呢?注意自身形象,就是我們內心具有恭敬心的具體表現。

寺院是神聖莊嚴的道場

如果穿著背心、拖鞋,進寺院跟去菜市場一樣,見佛菩薩跟見鄰居二哥似的,那進香、拜佛不就跟買菜、拉家常沒有區別了?

心中真有佛,外相就會自然恭敬。從一個人的著裝,就能看出此人是否具有恭敬心。

所以,真正「心中有佛」的人,不是嘴上隨便說說的。一定會從內心生起恭敬心、虔誠心,因為只有內心的虔誠才更會去重視自己的著裝。就如同到音樂廳欣賞高雅音樂或見重要的領導和客戶,是一定會先重視自己的著裝的。

法從恭敬中求

03尊重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佛法從恭敬中求。去寺院是淨化身心的一種善行,到寺院一定要內心恭謹,言行有度。這樣才能得到身心的淨化,感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我行我素,沒有規矩,不但得不到身心的淨化,反而產生更多的過失。那就得不償失了。

心中有佛,就會時時按照佛的教導去做。無論是內心的恭敬,還是外相的莊嚴,都會按照符合佛法教導的方式去做,這才是真正的心中有佛。

法從恭敬中求,內心的恭敬,就會得到相應的功德。功德是自己恭敬心獲得的,跟佛菩薩沒有關係。如同重視禮儀,尊重他人,就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獲得很好的人緣。

三寶殿就是佛法僧三寶的所在

結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到了三寶殿就要按照三寶的規矩,這樣才能得到去寺院的利益。心中真的有佛,自然會從衣著禮儀方面體現出來,而不是嘴上說說。

寺院其實就是佛教的大學,寺院的核心內涵就是講述佛陀教育的地方,大到殿堂、佛像,小到禮儀規範,無不是佛陀教法的實踐之所。

所以,去到寺院,可以通過這些佛法的教育,使我們增長人生的智慧,獲得幸福快樂的生活。

破除迷信、正確了解佛文化,我是紅塵法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4條常識,要謹記!
    我們都知道,寺院是大眾培福修慧的清淨到場。佛門大開,普渡天下有緣眾生。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寺院作為佛門道場,也自有其清規戒律。遵從佛門規矩,做到如理如法,不造業生惑,才能真正修到福報。雖然修行不必要執著於形式,但是卻可以從我們的行為中體現自己的內心是否清淨與恭敬。
  • 佛教寺院的守護神--「伽藍神」
    佛教早期並沒有寺院,僧團都是住在樹林裡。後來逐步有了寺院,伽藍就成為了佛教寺院的通稱。而護持寺院的善神護法,就被稱為伽藍神,或伽藍菩薩,或伽藍尊者。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伽藍聖眾菩薩。
  • 佛教:為什麼能在寺院裡念佛是最有福報的事情?師父講得很清楚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98所以各位,我們對佛法的信念是非常來之不易的,不要看到我們能夠在寺院當中念佛這個事情是小事,這是這個世間最有福報的事情。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這個信仰非常之難建立,因為它是從沒有建立有的過程,是無中生有,這個最難。世界上的事,無中生有是最難。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不可忽視!
    佛教寺院不同於世俗社會,寺院是四方大眾共同培福修慧的清淨道場,也是佛法僧三寶常住之地,信眾到寺院自然都是來修福的。到寺院禮佛須遵循其相應的清規戒律,做到如理如法,才能獲得真實利益,積攢到功德。如果德行有虧,破壞了道場莊嚴,難免造業損福報。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 第152期·【史學研究】心靈的轉換:明代佛教寺院僧眾心中的民間信仰
    [4]但是如能在此基礎上,結合佛教僧眾內心認識這一問題,則佛教與民間信仰關係方能有更為圓滿答案。  本文主要以明代佛教方志為中心,探討明代僧眾對民間俗神態度的轉換及其內在原因,深入闡明中國古代民間信仰與佛教完全融合時代並不在魏晉隋唐、宋元,而是在明代。
  •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
    佛教寺院有哪些遊覽禁忌常識?1.
  • 第一次遊漢傳佛教寺院,搞懂這4大項,可開啟魅力的佛教文化之旅
    而那些「調皮」一些的學生的思想和優質生正好相反,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可以有很多佛,他們不僅要解脫自我,還要解脫一切生靈,要普渡眾生,讓眾生都能成佛,這些「調皮」學生後來被稱為大眾部。這些調皮學生就是「大乘佛教」的代表,而且這大乘佛教在後來真的興起了,興起的同時他們便貶低那些優質生代表的原始佛教為「小乘佛教」。
  • 寺院可以隨便住嗎?進入寺院有什麼禁忌?
    有很多人嚮往寺院清淨的生活,在自己比較煩悶的時候,就想到寺院去體驗一下,而又不知道寺院是不是允許在家人、世俗人到寺院居住。其實,寺院的大門始終是向大眾敞開的。目前城市裡的很多寺院,由於受環境的影響,沒有多餘的地方讓外人居住,但並不是說不可以,只是條件不具備。一些外地的規模比較大的寺院,房間比較多,是允許世俗人到寺院裡居住的。
  • 佛教:家裡有佛堂,這些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
    為了方便拜佛修功德,現在很多善信都會選擇在自己家設置一個簡易的念佛堂,雖比不上寺院殿堂那麼莊嚴大氣,但也功不唐捐。提起佛堂,就很有必要說說佛前做供養,不論是去寺院,還是在自家佛堂,做供養幾乎是每個信眾必做的事。佛前供養主要包括哪些呢?
  • 佛教常識丨去寺院該如何上香?裡邊大有學問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 佛教: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鬥戰勝佛並不是小說中所寫那樣
    鬥戰勝佛,居於十方大千世界的三十五佛之一。眾所周知,在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因為護送唐僧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到西天取經有功,被授予鬥戰勝佛的佛號。但是,這個「被授予」就與佛教中的「眾生平等」的觀念相悖,這究竟是為什麼?
  • 這一座佛教寺院,供奉「百萬」尊佛像,停車庫就有8座
    總覺得自己和佛教有莫名的關係,第一次聽說泰國也是佛教的錯, 泰國玉佛寺、大皇宮、金山寺、四面佛,大家熟悉的寺廟,我都去過, 感受佛教的魅力,欣賞它與眾不同的建築美感,參拜是另一方面,靜靜坐著才是我追求安靜的主要目的, 泰國人一生要出家一次,法身寺成為他們暫時出家的寺院之一。
  • 佛教:佛前供水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佛教裡,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常常以種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比較常見的有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齋等。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如何供養水果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在佛教裡,果代表結果、圓滿。
  • 世上真的有佛嗎?佛到底在哪兒?看完就明白了!
    應該不少人從小都有跟父母到寺院燒香拜佛的經歷,也許到現在都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拜佛?拜佛的意義是什麼?有用嗎?佛到底在哪兒?一連串的問號縈繞在心頭。許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往往易將其與迷信劃等號,這就非常無知了。
  • 佛教: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又是「豎三世佛」?望知曉!
    這裡的橫三世佛,指的是東方琉璃世界的如來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如來阿彌陀佛;中央華嚴世界(也有說娑婆世界)的如來釋迦牟尼佛。也就是說,橫三世佛,是以空間的定位來劃分的。在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是教主,他有兩名脅侍菩薩:一位是日光遍照菩薩,代表著佛的行動;一位是月光遍照菩薩,代表著佛的智慧。兩位脅侍菩薩,共同協助藥師佛教化眾生,以期讓所有的眾生,離苦得樂。
  • 《佛教教規禮儀》(三) 寺院巡禮篇 下
    舉行浴佛法會,有幾種意義:  今日社會可說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體髒了可以用水洗淨,衣服髒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汙穢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洗滌,我們在此舉行浴佛法會,實際上是藉此來洗滌我們的心靈。  在佛門中有南北傳、顯教、密教,各宗各派,各寺院也供奉不同的佛菩薩聖像,信眾可以依自己所修持的法門親近不同教派或禮拜與自己相應的佛菩薩。但佛陀只有一個,是各家各派都要共同尊敬的對象,故藉此浴佛的節日來凝聚佛教徒的力量。  基督教徒對其教主的聖誕都非常重視,每逢聖誕節,舉國上下都狂歡熱鬧。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需要注意!
    今天小編要來和大家談談的是女性到寺院裡拜佛的一些注意事項,相信很多女性朋友會很感興趣,也避免大家以後出入寺院行為尷尬。有人就問了,說起「禁忌」,是不是禁止女性生理期和孕期拜佛之類的?並不是。民間所說的所謂禁忌是不可信的,非正法所說,大家不要以謠傳謠。女性生理期是女性朋友正常的生理現象,只要身體允許,把自己整乾淨,即可放心到寺院修功德。
  • 佛教:女性到寺院拜佛,這4點「禁忌」,不可不知!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民風習俗,同樣寺院也自有其清規戒律。寺院是三寶常住之地,是大眾共同護持的清淨場所,也是大眾培福修慧的福田,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
  • 藏傳佛教聖地,寺院古剎星羅棋布,甘南究竟有多美?
    甘南是藏傳佛教聖地,4.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寺院古剎星羅棋布,不論是其建築風格還是宗教底蘊都有著極高的造詣。甘南宗教的基本特點為「三多」——宗教活動場所多,宗教教職人員多,信教群眾多。甘南之所以被稱為聖地,還因為它在宗教上的包容並進,甘南是一個多宗教地區,不僅有藏傳佛教寺院,還有伊斯蘭教清真寺、基督教堂,一個信仰自由的地方,才能被稱為真正的樂土。
  • 寺院禮儀五十條 ┊ 為什麼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寺院用物,是十方常住物。  27.在佛寺內刷牙、洗臉時,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師父。  28.勿將清淨莊嚴之佛門聖地,當作觀光旅遊之地。不得私敲寺院法器。  29.拜佛之前,應潔淨身體。  30.禮佛之前,勿吃葷食、辛味、菸酒。(辛味指五辛:及是蔥、蒜、韭菜、蕎菜亦包括洋蔥、蒜米)  31.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