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寺院】萬福寺,中國明代寺院的實證

2021-02-08 禪藝會


 

1654年,中國福州府的黃檗山萬福寺住持隱元隆琦(1592-1673),應邀攜弟子20餘人東渡扶桑,受到後來成為其弟子的妙心寺住持龍溪禪師,以及後水尾天皇和德川幕府的尊崇,於寬文元年(1661)5月在此建寺。



隱元生於福清的農戶家,21歲時去尋找外出的父親,在浙江北部遊歷,後在普陀山拜見觀音像而萌生出家之念,歷經坎坷,於46歲繼承師祖費隱的衣缽,成了黃檗山萬福寺(屬禪宗臨濟宗楊岐派)的住持,漸成一代名僧。



十九世紀初海上貿易興盛,日本長崎成了福建、浙江等地華僑集聚地,1624年起先後興建了興福寺、崇福寺和福濟寺三座具有明代風格的寺院(被稱為「三福寺」)。1649年,崇福寺二代住持圓寂,隱元弟子受邀來擔任住持,不料途中死於海難。



於是就恭請隱元親自赴日,初時隱元數度謝絕,後為對方誠意感動,63歲時攜帶弟子乘船自廈門來到長崎。其時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中國商人只能在指定區域(「唐人屋敷」)內居住。隱元因崇高聲望和日本僧人的疏通,不僅擔任崇福寺四代住持,並於翌年九月自長崎來到大阪普門寺。



1658年,隱元禪師被引薦給江戶的德川將軍,幕府當局為隱元的高僧氣度所折服,賜予約30萬平方米的用地,當地元老則慷慨捐出資金。隱元禪師出於對家鄉的摯愛,將新建寺院命名為黃檗山萬福寺,並完全依照家鄉寺院建構悉心營造。



萬福寺寺院總門前有兩口「龍目井」,東側有放生池,前面聳立著鬥拱木建築山門,上懸「萬福寺」匾額,為隱元所書寫。門前種植有四棵高大的松樹,樹幹挺直而枝葉茂盛。山門外有一立石,上刻有「不許葷酒入山門」七字,至今嚴守著中國傳來的「不殺生、不飲酒」的戒律。



寺院主建築呈中軸線排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威德殿,兩邊各有鐘樓、鼓樓及其他廊廡建築,背靠滿目蒼翠的妙高峰和五雲峰。



天王殿建於1668年,大殿供奉彌勒佛像,是來自福建泉州的範道生(1635-1670)作品。範道生1660年受當時長崎福濟寺住持之邀來塑造佛像,後又被隱元請去為萬福寺造像,除彌勒佛外,天王韋馱和十八羅漢像乃至後來隱元的壽像等都出自他的妙手。



天王殿後的大雄寶殿,是一座宏大的重簷歇山頂建築,屋簷有些翹起,原本的朱漆現已褪落,前些年重大修繕時並未新施油彩,給人有古色蒼然和有厚重的歷史感。原先寺院內供奉本尊的殿堂,大抵稱作金堂或本堂,日本大多數寺院延承了隋唐的傳統,大雄寶殿的名稱約在明代時才成了禪寺中主殿的常用稱謂。



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像下,有一碩大木魚。據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載:「承應年間(1652-1655),黃檗禪來到日本時傳來木魚,以後廣泛用於禪、天台、淨土等各宗之間。」表明誦經用木魚是隱元等黃檗僧人傳到日本。在中國已消失的「魚梆」或「魚板」,在寺內依然留存且在使用,只是原物已經被敲得字跡模糊,日常所用是新制的。萬福寺魚板上刻有:「謹白大眾,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各宜覺醒,慎勿放逸。」在隱元制定的《黃檗清規》中規定:「各處更版巡更時,各打三下,念謹策己,復打六下。」



萬福寺各殿堂門楣和廊柱上,皆掛匾額對聯,有隱元所書的「一喝起風雲,祥光增法喜」,二代住持木庵所書的「氣岸乾坤大,心雄日月輝」,皆遒勁有力,生氣圓滿,這一景象在黃檗宗以外的日本寺院中難覓蹤影。



萬福寺內共有44面匾額和56對對聯,被日本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自隱元以後一直到第十三代,萬福寺的住持均為中國人,念誦經文的發音據說也是中國話,不過大多來自浙江福建一帶。



萬福寺地處偏僻,得以遠離戰火和兵亂,並奇蹟般倖免於火災,整個寺院建築和雕塑、器物都得以完整的保存下來,所有的屋宇都是三百五十年前的原貌,其中的十七座建築被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隱元禪師在此擔任住持三年後,禪讓給弟子木庵,自己則隱退於竣工不久的松隱堂,但他仍然是寺院的最高核心。在他晚年,除潛心研究佛法外,還親自製定了影響深遠的《黃檗清規》,並撰寫了《松隱集》《松隱二集》《禪餘歌》《弘戒法儀》等多冊著述,將中國明代的禪林禮法和規矩完整地傳到了日本,使已處於停滯狀態的日本禪宗得以重振,其功績卓著之舉,稱之為中興日本禪宗之祖師,爾後所弘揚的臨濟正宗大法一脈傳承至今。



隱元禪師在日本創建的黃檗宗,與臨濟宗和曹洞宗並舉,形成了日本禪宗的三足鼎立之勢,興盛時宗門下的寺院達到上千座,現今仍有半數留存,萬福寺便是日本黃檗宗的大本山。



隱元禪師博學多才,除佛學外,還精通建築、醫藥、詩文和書法。此外,這裡還以被譽為高級茶代名詞的宇治茶原產地而聞名,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初期,自中國傳來新的飲食形式「普茶料理」和新的飲茶方式「煎茶」,而這兩種新的元素都與黃檗山萬福寺有關。



隱元及其弟子將在中國已經普及的葉茶帶到日本,用沸水煮,在日本就被稱為「煎茶」,後在萬福寺修道僧人月海的竭力傳播下受到民眾喜愛,他61歲時在京都東山開設通仙亭,自備茶具在大路上賣茶,由此得名賣茶翁,以後又形成由「黃檗松風流」「花月流」等各種流派組成的「煎茶道」,奉賣茶翁為始祖。



1928年成立「全日本煎茶道聯盟」,總部即設在萬福寺,並在這一年建造了賣茶堂和有聲軒,前者是賣茶翁的紀念堂,十來平方的小屋裡供奉著賣茶翁塑像。鄰近的有聲軒,基本上是日本書院造的風格,頗為典雅,門楣上是萬福寺僧人弘道和尚書寫的「吃茶去」三個大字,源自唐代趙州和尚的公案,極有禪意。



隱元及弟子還帶來了嶄新的飲食形態。吃飯時有桌有凳,四人一桌圍桌而食;食物並不分開,盛在大碗中自由取食;食物種類豐富,烹調方式也與今日中國相似。



這種飲食後被稱為「普茶料理」,慢慢在黃檗宗寺院中傳開,並受到民眾歡迎,於是在寺院門外開出了一家「白雲庵」,專供中國素齋,如今的白雲庵粉牆黛瓦,花木扶疏,十分典雅。


展讀

【京都寺院】看平等院,內外皆國寶

【新詩】你本是佛的,也是眾生的!


禪藝會不定期組織禪藝文化愛好者前往佛教國家巡禮佛教勝地,有意參加禪藝團的讀者可以關注禪藝會發布的組團信息,所有出境團均由國內外優質旅行社承接全程服務工作,無指定購物項目和二次收費現象。2018年計劃出行目的地包括但不限於:尼泊爾不丹朝聖之旅、韓國佛教世界文化遺產地之旅、日本四國遍路第一程、日本古都鎌倉奈良主題行等,敬請關注。有意報名者,可以長按以下二維碼進群,以便獲得及時和詳盡的巡禮信息。無意報名者請勿掃碼入群,謝謝!

相關焦點

  • 【京都寺院】高臺寺,體驗傳統文化之地
    因此,高臺寺,是體驗日本傳統文化的地方,寺院內的茶道和坐禪體驗備受旅行者推崇。她發願為亡夫祈福,便開始在京都一帶尋覓結庵之處,最後選定位於京都市西方的靈鷸山麓旁的現址作為修行之所。儘管成功後的豐臣秀吉到處沾花惹草,但最愛的還是北政所,於是這座寺廟也成了遊客們寄託戀愛願景之地。
  • 京都日本寺院盤點:不知道這些寺院,可能對日本的佛教文化不了解
    日本著名的寺院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大古都京都、奈良和鎌倉。金閣寺我覺得命運沒有賦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東西。於是我的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就像一頭豬。--------《金閣寺》這是三島由紀夫小說《金閣寺》裡的一句話。
  • 京都漫步之寺院篇vol.1
    去過不下百次京都的Veeka,這次借著「日本緊急事態」解禁的契機,想探訪一下幾座並不是旅遊手冊上熱力推薦的寺院,來一次避開人群的虔心之旅。在大阪站可以坐27分鐘直達京都站的JR新快速,也可以在天神橋筋六丁目站坐45分鐘的阪急千裡線至京都的市中心河原町。而我今次選擇自駕。由於京都的各個寺院實在是太分散了,光靠電車巴士或腳力是無法一天內參拜那麼多寺院。儘管日本的停車費不便宜,但為了快速移動還是值得的。
  • 京都、奈良世界文化遺產中寺院考察
    京都有世界文化遺產17處,其中13處是寺院,另有神社3處、德川家康建二條城1處;奈良市有世界文化遺產9處,其中7處是寺院,另有神社1處、平城宮跡1處。筆者三度考察日本,往京都、奈良各兩回共計16天考察世界文化遺產。本文對京都二條城、上賀茂神社予以忽略,只記錄考察京都、奈良世界文化遺產中寺院的心得,以就教於方家並推進境內世界文化遺產的切實保護。
  • 〔讀城〕京都萬福寺記:白雲連肺煎茶道
    日本煎茶道出自中國明代淪飲法,2017年春,我們在京都郊外的茶鄉宇治,訪謁了煎茶道「大本營」萬福寺。《日吉神道密記》記載有,公元805年,平安朝時,日本天台宗創始人最澄從中國攜回茶籽,種在距京都不遠的比睿山東麓日吉神社旁邊,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至今那裡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
  • 在京都,城郭的發展不是武家,而是寺院和神社
    京中,遠離塵世沒有城堡的問題,京城分為京中和京外,有天皇的御所、足利將軍家的御殿「室町殿」、管領細川家的「細川殿」等VIP的館子是京都的中心地「洛中」(順便說一下,「殿」指的是「大而氣派的建築物」)。在京都的外緣,寺院和京城聚集的地方是洛外。那麼,說到哪裡是洛中的話,這個時代沒有容易理解的標記。
  • 日本大阪京都遊·關西地區的飲食特點及寺院茶點
    玲琅滿目,擺盤漂亮,再加上自助餐的形式居多,基本每次都能吃到撐滿肚皮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不過這是中國的「日本料理」。清酒,標準日本酒的代名詞,主要原料是米、米曲和水,借鑑了中國的黃酒釀造方法,是一種釀造酒。不同於黃酒的是,清酒基本上呈淡黃色或無色,清亮透明。聽說日本有名的清酒廠基本都集中在關西的神戶和京都地區,每年產量是全日本的三成。
  • 明代漢傳佛教的制度文獻與寺院職事制度
    內容提要:明代漢傳佛教的制度性文獻有比較強的個體色彩,在文獻數量上,也較宋元時期多,目前能找到的明代寺院制度文獻有34部,且許多是收在寺志或某些語錄中。這些文獻是了解明代寺院制度及僧眾社會生活的重要文本,對當時寺院的組織和運行來說,有象徵和規範意義。
  • 日本著名佛教寺院
    日本著名的寺院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大古都京都、奈良和鎌倉。正式的名稱是鹿苑寺,位於北區,是京都北山文化的中心。作為該寺舍利殿的金閣,二、三層貼滿了金箔,因此顯得金碧輝煌。金閣寺住宅式的建築,配以佛堂式的造型,和諧幽雅。是庭院建築的傑作,表現了足利義滿吸收各種文化的格調與品位。寺中的池泉回遊式庭園也頗引人注目。
  • 第152期·【史學研究】心靈的轉換:明代佛教寺院僧眾心中的民間信仰
    【內容摘要】明代佛教方志是研究民間信仰佛教化的一個重要資料寶庫。本文通過大量明代佛教方志的記載,探討了明代寺院供奉民間俗神的種類、空間分布,分析了明代佛教寺院僧眾從內心上接受民間俗神的真正原因。明代是民間信仰與中國佛教完全融合的一個重要時段,對清代、民國以至現當代民間信仰與佛教寺院的關係都有深遠的影響。【關鍵詞】明代佛教方志;民間信仰;佛教化;寺院信眾【作者簡介】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 真修實證的寺院 信眾心靈的家園——博山正覺寺發展略記
    不知道純屬巧合還是因緣際會,傳說中琉璃是佛家七寶之一、東方琉璃世界是藥師佛的淨土,而博山正好有著「中國琉璃之鄉」的美譽。仁炟法師初次來到博山,是應邀為信眾講解《大悲咒》並施捨大悲水。那一次,幾十位信眾虔誠祈求他在此建寺院、傳佛法。很快,山東省宗教局正式批准恢復重建。就這樣,與香火不絕的傳統寺院的僧人不同,仁炟法師等人開始了邊建寺邊修行的歷程。
  • 萬福寺禪修感悟
    當自己與眾多學員一起在佛家弟子的引領下參觀萬福寺時,山門的雄偉高岸、八仙過海的精美雕繪、彌勒佛的笑容可掬,映入眼帘,瞬間心曠神怡、雜念全無、煩惱頓消,沿著花崗巖石階向上,便來到鎮寺之寶泰山石旁,山水畫的紋理和白描的勾勒配上慧心法師磁性女中音的講解,學員們屏住呼吸、凝神靜聽,仿佛進入人間仙境,寺院中央是一個匠心獨具的池塘,名之曰「放生池」,池上有橋,大智法師取名為延壽橋,池塘四周栽種有雪松
  • 【寺院】中國百大寺廟
    別開生面是這裡供奉著佛教的觀音和中國宋時的名臣。該寺是湖南省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麓山寺創建於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唐武宗會昌滅法時,寺被拆毀。唐朝末年重建,改名鹿苑。宋初,麓山寺被毀,後重建。明代,又一興一廢。萬曆年間(1573-1620),在遺址上重建大雄寶殿、觀音閣、萬法堂、藏經樓等,並經朝廷命名為萬禪林。崇禎十六年(1643),毀於兵火。清代重建。其後又幾經興廢。1944年,大部分建築被日本飛機炸毀。
  • 大連的84座寺院
    大雄寶殿內供奉玉雕釋迦牟尼佛,原料為岫巖河墨玉(中國國玉),佛身淨高1.8米,玉佛全高2.8米、重量5.9噸。電話:82490138。永清寺:佛教男眾寺院。觀音閣:又名勝水寺,佛教男眾寺院。位於金州大黑山東北麓,隱於山腰樹林之中,為明代洪武年間重修。正殿建在山洞內,未用一塊木料,故稱「無梁殿」。
  • 京都萬福寺收到中國捐贈的4萬隻口罩:「望中日交流更加活躍」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日媒稱,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黃檗宗大本山萬福寺日前收到了中國的文化交流團體等捐贈的約4萬隻口罩,4月2日舉行法事祈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平息。該寺計劃向京都府和京都市、宇治市各贈送1萬隻,今後將把剩下的1萬隻分發給當地居民等。
  • 冬天來日本京都寺院喝一碗暖暖的「大根焚」
    2020-12-24 08:11:07 來源: 東京食間 舉報   步入嚴冬,京都各大寺院也開始準備要舉辦特別的祭祀活動
  • 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均為中國大陸(不包括中國港澳、中國臺灣)境內漢族地區重要佛教寺廟,共142座。北京重點寺院  廣濟寺:相傳創建於金代。現為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  法源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修建。北京市內現存最古名剎。現為中國佛學院、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所在地。
  • 到寺院做義工,有怎樣的功德?
    以寺院的需要為需要,盡心盡力去做,便是「無我」的表現,在做義工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讓「身、口、意」三業清淨,心心相念的是寺院的需要,自然能消除業障。雖然可能沒有存求回報的心,但是無量無邊的福報與功德自然每時每刻都在增長。在寺院做義工除了可以快速積累福德資糧,還可以開啟智慧。
  • 五臺山的十一座著名寺院
    壁畫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文殊殿為五臺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築。佛光寺大殿並不巨大,形似往常,但卻被我國聞名的修建學家梁思成稱為「我國榜首國寶」,由於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語:在我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曾經的木結構修建。2、第二大寺院顯通寺:五臺山青廟首領
  • 寺院養老,中國不能等!
    未來的社會,我們國家最大的群體可能會從農民轉變成老年人,所以我們多年來一直非常關注破解老年養老事業的難題。」 再難以觸碰的話題,都必須要去討論和破解了,因為老齡化的中國已不能等。 寺院養老可為中國分憂 在今年政協會上,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心澄法師特地提交了開辦佛教養老院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