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後同年出生率有小幅上升,但是接下來一直呈下降狀態,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為1952年以來最低。到了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再創新低。為什麼我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出生率這麼低呢?
首先我們要看到現在的年代和過去不一樣,過去大多數家庭都希望生多點孩子,尤其是生男孩子,一是可以幫忙幹活,二是老有所養。現在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思想在年輕一代越來越淡薄,再加上現在很多的生育主力是八零九零後,上世紀80年代國家推行計劃生育後,第一批獨生子女出生,獨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即有生育能力的基數變低 。
教育成本高。現在的人非常重視教育,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就要送去各種培訓班補習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年輕父母的心聲,但是教育成本太高了,各種補習費用,學費,資料費,一個家庭有60%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一個孩子就讓年輕父母的壓力如此大,再來一個恐怕無法負擔。這就是為什麼在二胎放開後只在同年上升出生率,那些生二胎的女性很多都是30+,40+的人,第一胎已經長大成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照顧。而二胎熱過後,想生的二胎的人都生了,又恢復到二胎政策前的生育率,甚至還要低。
結婚成本高。結婚前男方父母要幫自家兒子買房車、準備彩禮,這一套下來,少說也要花掉上百萬元;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沒有那麼多的積蓄,年輕人剛參加工作又沒多少積蓄,想要買房買車加彩禮,避免不了負債。結婚後一邊還債一邊還要養家,還要預存小孩的醫療支出,小孩免疫力低,一年感冒一兩次是避免不了的,加上家裡老人的養育,誰還敢生那麼多孩子?
養老有保障,現在社會保障越來越全面,即使沒有參加社會保險,也可以自己存錢養老,所以丁克族,單身男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因為他們不會擔心老無所依,生與不生,生多少不再是最要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