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2020-12-11 東莞時間網

2018年7月23日,設在塞納城市嘉園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圖為工作人員演示可回收垃圾投放。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實際操作中,小區物業是重要一環。

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

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事實上,小區推進垃圾分類,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垃圾分類示範點

垃圾分類要破解「鄰避效應」

「在小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要破解鄰避效應。」開元國際物業管理東莞東城片區總經理陳雷雷說,從成本管理、環境衛生等綜合考慮,物業企業希望推進垃圾分類。然而,在推廣垃圾分類「樓層撤桶」過程中,最怕遇到家家戶戶都反對垃圾投放點設在居民家附近。因此,他希望政府部門多參與,走進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鄰避效應,是橫亙在居民和生活垃圾投放點之間的難題。許多居民不希望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在自家附近,但建遠了又擔心颳風下雨天撐傘扔垃圾太費心。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中心。

對於垃圾分類投放點的選擇,松山湖相關部門也「摸著石頭過河」。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松山湖分局(以下簡稱「松山湖城管分局」)園林環衛辦主任方偉東介紹,松山湖現有37個居民小區合計近50000戶家庭,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是垃圾分類工作中最困難、任務最重的一個環節,也是實現基本建成垃圾分類示範片區目標任務的關鍵一步。

方偉東介紹,松山湖將參照上海經驗做法,重點依靠「三員」,即引導員、宣傳員、監督員。其中,充分調動發揮物業管理單位和業主委員會的「抓手」作用。

「樓層設桶的住宅小區,在松山湖並不多,很多居民已形成了到樓下倒垃圾的習慣。」方偉東告訴記者。事實上,這種先決條件,為垃圾分類進小區鋪墊了基礎。如今,對於松山湖城管分局來說,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科學建設垃圾分類投放點。

方偉東說,松山湖房管部門與物業企業也做了一些探討,並充分考慮物業企業的意見、居民的訴求,做了很多人性化的考量。例如,垃圾分類投放點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其次,還要方便居民投放,不能太遠。最終,松山湖城管分局初步敲定一個標準:根據300戶至500戶的家庭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儘量將引發爭端的設施遠離爭議各方。

用「繡花工夫」做實垃圾分類投放點

在方偉東看來,要讓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需要通過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的「繡花工夫」,把投放點工作做「細」做「實」。

2019年1月25日,南城元美社區垃圾分類示範點

為此,在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建設上,松山湖城管分局作了很多考量。最終,選擇組合式長橋型(13米*1.5米)的設計,儘量滿足不佔用太多地方。「小區推進垃圾分類也不容易,都有鄰避效應。」方偉東介紹,該分局參照深圳做法,在垃圾分類投放點擺設4個餐廚垃圾桶、4個660升其他垃圾桶,3個可回收物垃圾桶、1個有毒有害垃圾桶。投放點旁邊,專門設置一個洗手池、撐開一張遮陽傘,方便居民丟完垃圾洗手等。目前,松山湖城管分局形成了方案,預計6月份率先在松湖花園、月荷居試點。

作為松山湖園區14個垃圾分類試點之一,松山湖月荷居在該項工作力求「快人一步」。「小區目前已經著手開展宣傳工作,垃圾桶也正在選購當中。」月荷局物業服務中心項目負責人朱煥強告訴記者,按照園區規劃,每小區300—500戶之間會設置一個分類投放點。「月荷居現有業主600多戶,不久將有2組分類垃圾桶出現在小區出入口。」

「近4成的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是支持的,他們更願意政府部門能通過這項工作改變市容市貌,提高市民素質。」朱煥強說道,同時持觀望態度與反對態度的居民,大概持平在30%左右,反對的原因多集中在分類工作繁瑣,居民已疲於每日的工作,無力再兼顧垃圾分類。

記者了解到,月荷居在小區內的樓道不設置垃圾桶,而設置在23個單元一樓以及地下車庫,每天物業管理公司將各單元的垃圾統一運送到垃圾轉運站,再由市政人員清理運送。

小區分類有規矩也要有溫度

除了松山湖,茶山碧桂園也對垃圾分類做了試水。

茶山碧桂園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目前有777戶居民入住。自2017年建成以來,該小區已形成不在樓層設桶,而在一樓與車庫放置垃圾桶的習慣。目前,物業公司在每棟樓下都按照「四分類」的原則,放置一組垃圾桶。

茶山碧桂園按照「四分類」的原則,放置一組垃圾桶 通訊員 莞佳 攝

雖然小區有這一配套條件,但小區居民還未有意識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一方面居民已經習慣一個包裝袋裝完全部垃圾;另一方面,物業公司也沒有強制要求居民做好垃圾分類。」茶山碧桂園一期小區物業負責人告訴鍾詠梅記者,目前4個垃圾桶還沒有正式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隨著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茶山碧桂園小區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與垃圾分類小組建立聯繫,很快就會開展垃圾桶的選點及對小區居民的宣傳教育工作。」鍾詠梅說。按照制定的標準,小區將目前的6個垃圾點縮減為3個,而垃圾點的選擇,物業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考慮到業主的感受,確定的垃圾點通常選擇在遠離陽臺與通風口的位置,樓上的居民下樓步行3-5米即可投放垃圾。

經過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鍾詠梅發現,小區內年輕業主對垃圾分類進小區的接受程度更高,而一些年紀較大的長者,由於信息閉塞,對垃圾分類這一新鮮事物缺乏了解。在此基礎上,物業企業將對這一類長者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宣傳。

「在小區推行垃圾分類,既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家住南城李萍建議,對於獨居或下樓扔垃圾困難的老年群體,採取了物業「託底」的方式。

鍾詠梅希望,全市既要形成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也要在分類過程中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由物業管理公司、志願者、居民等共同配合,將這一項工作推動到社會各方面。

全媒體記者 潘少婷 馮燦宇/文

全媒體記者 程永強 鄭琳東 實習記者 陳宏穎/攝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相關焦點

  • 只有管理得好 居民才會叫好垃圾分類「鄰避效應」怎麼破?文二西路...
    前幾天,有居民把南門口垃圾桶堵在了物業門口,昨天一早,又有居民到社區「吵鬧」。2019年10月之前的香樟公寓,垃圾分類一直做得不錯,只不過當時垃圾桶分布在小區裡,大家都沒意見。現在「定時定點」投放,臨時清運點來到了部分居民家門口,「鄰避效應」產生了。
  • 讓生活垃圾分類成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新時尚——上海推進生活垃圾...
    上海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宣傳教育不深入、社會動員不足、居民源頭參與率不高、橫向部門協作薄弱、基層社會合力不夠等困難和問題,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設施短板依然存在。上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要向國際水平看齊,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為全國作出表率」的重要指示精神,採取黨建引領、制度保障、設施跟上、全區覆蓋等方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紅榜」小區有何秘訣?
    「5個小區上『紅榜』,說明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這種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具有推廣意義。」談及垃圾分類「紅榜」不再空缺,市城管委辦公室考評組專業人士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究竟解決了制約小區推進垃圾分類的哪些問題?
  • 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
    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導語:近日,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公布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名單共包括全國31個省(區、市)的876家設施單位。浙能錦江環境浙江省諸暨八方電廠,吉林省松原垃圾發電廠,黑龍江省七臺河、綏化垃圾發電廠等四家電廠列入其中。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據了解,首批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的評選需滿足黨建引領作用好、分類設施規範、桶前值守到位、分類成效顯著和居民滿意度高等五個標準。黨建引領 全民參與 區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過程中,強化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黨支部承包桶站,印發《黨員倡議書》,發動駐區單位、在職黨員、老黨員先鋒隊、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桶前值守」,同時通過社區黨委組織協商議事解決垃圾桶設置難題。
  • 東莞:垃圾分類「痛」在何處?
    連日來,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深入全市各地發現,東莞的生活垃圾分類雖在艱難中起步,但正有序推進。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幾乎實現全覆蓋,各大小區、社區、學校、商超等,亦有了實質性動作。不過,縱觀整個分類工作,尚存在上熱下冷、引導不夠、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
  • 一個物業自治小區的垃圾分類之路
    見習記者蔣玉紅 本報訊走進恆晟逸家小區,垃圾分類標識醒目,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齊全,環境乾淨整潔,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小區。「自從垃圾分類開始以後,城管和社區工作人員就經常到我們小區裡來上門宣傳,我們也意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開始想如何落實到位。」
  • 培訓+入戶,橫琴新區全面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定時定點
    12月29日,橫琴新區垃圾分類辦在華發悅天地舉行全面推進小區垃圾分類定時定點工作啟動儀式,標誌著橫琴新區將圍繞「黨建引領、政府推動、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工作方針,全面開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定時定點」督導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垃圾分類新格局,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社會氛圍。
  • 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積極創建示範小區,塘下鎮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在綠洲豪庭小區,居民王女士表示,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新時尚,在小區裡投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以下簡稱「垃圾屋」),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讓居民慢慢養成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不僅有助於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而且增強了垃圾分類的準確率。
  • 廣東分類施策示範帶動垃圾分類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截至今年12月,全省已建成172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成99座,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
  • 取消上門 定點設桶 分類投放 定時清運!梅江區逐步調整生活垃圾收...
    日前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則明確,未按分類規定投放生活垃圾,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記者從梅州市環衛局了解到,梅州城區部分地區當前實行的環衛工人上門收運垃圾的模式,是從2000年開始的一項便民措施。為嚴格落實條例規定,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該模式應根據形勢要求進行一定的調整。
  • 蚌埠市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安徽省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建督〔2019〕108號)精神,為貫徹落實《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加快推進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 廣東垃圾分類最新進展:分類施策帶動,廣深基本建成分類處理系統
    按國家相關標準,廣東將生活垃圾分類劃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全省物業小區內的垃圾投放點基本遵循這些標識和相應顏色,並且不少地市也已開展定點投放廚餘垃圾,並有督導員指引。另外,還完善垃圾投放點旁洗手池、雨棚、照明燈投放等配套措施,讓分類投放更便捷。
  • 垃圾分類給三明這個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據三元區生活小區智慧垃圾分類服務中標方、千禧環保科技(三明)有限公司廖經理介紹,為保障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公司從硬體設施上先做好保障,在江濱豪園內投建了一座智能環保屋和兩座乾濕分類亭;並通過舉辦晚會、積分兌換、張貼光榮榜公示積分排名等方式,推行垃圾分類,鼓勵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 延慶國潤家園社區榮登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自2020年5月1日開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有大半年時間。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7個月新聞發布會上評出了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村,延慶區百泉街道國潤家園社區榜上有名。
  • 垃圾分類見成效 物業「三率」已達標
    今年8月7日,北京青年報刊發「《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三個月追蹤報告」——《京城垃圾分類還有三個「差一點兒」》,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垃圾分類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昨日繼續召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執法檢查組組長李偉作關於檢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
  • 以薯田埔社區為「樣本」,馬田街道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樣本」,紮實推進轄區垃圾分類工作。據了解,今年以來,馬田街道下狠功夫、下實力氣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城中村及物業小區垃圾分類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2019年完成創建的19個「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小區,目前人均廚餘量為0.14公斤/日,各小區均已達標。
  • 推進垃圾分類 建設美麗家園
    12月10日早上7時,記者來到鼎尚一品小區,正好看到居民劉娜將提前分好類的垃圾投入到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內。「以前總覺得垃圾分類很麻煩,但是自從小區換上新的分類垃圾桶後,自己也慢慢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劉娜告訴記者,以前的垃圾桶是無蓋露天的,蒼蠅蚊蟲多,味道也不好,自從小區垃圾分類以後,環境有了不小的變化。實行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深澤縣根據本地老舊小區比較多的情況,明確分工,多措並舉,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定下「目標」,立下「規矩」。
  • 實施垃圾分類推進精細化管理 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桶銷量增長
    自今年5月東莞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後,一直不溫不火的分類垃圾桶成為「香餑餑」。昨日記者走訪分類垃圾桶生產銷售企業了解到,近兩個月垃圾桶銷量同比增長30%。在政策的助力下,未來東莞垃圾分類帶動「垃圾消費」的市場前景廣闊。
  • 北京垃圾分類見成效 物業「三率」已達標
    今年8月7日,北京青年報刊發「《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三個月追蹤報告」——《京城垃圾分類還有三個「差一點兒」》,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垃圾分類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昨日繼續召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執法檢查組組長李偉作關於檢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