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失眠問題吧,經過2年多的自我學習,我了解到我屬於心理失眠這一類吧,就是睡眠恐懼,擔心睡不好而睡不著,尤其是午休,或者第二天有重要事情,就會提前緊張焦慮。
2016年下半年,是逐步走向崩潰的階段,尤其最後兩個月,因為工作壓力等諸多因素,導致經常失眠,而那時又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特別沮喪,引發了重度抑鬱和焦慮,之前一直抗拒去看,最後還是看了心理老師,開了治療抑鬱的吃了大概不到2個月,我發現,抑鬱只是失眠引起的表象,抑鬱很容易治療好,但是睡眠問題不改善,始終人無法恢復正常生活狀態於是2017年開始,我開始跑步、健身、看書、多陪孩子,正常上班,哪怕頭天晚上失眠,第二天也正常去,雖然人特別難受,在勇氣和求生欲的推動下,我覺得恢復得挺好的。
甚至中午午休,也能勉強迷糊一會兒,說來很奇怪,我只要中午能迷糊一會兒,下午整個人精神狀態都很不錯,主要是心理狀態,一旦中午沒能休息,下午心態就容易蹦,整個人都不好了不過經歷了這一年多的睡眠問題,我的睡眠變得很敏感,以前我是一個隨便在哪裡都能睡的人,失眠後不行了,跟我老公也分開入睡,因為他呼嚕太大,我可能一向睡眠質量不是太好,特別容易做夢,而且需要休息8個小時感覺才睡透了,但是這一年多,基本保持在6個小時的睡眠無法睡懶覺了,自己到了一定時間生物鐘就會醒或者有時半夜醒了,擔心不能繼續入睡,就真睡不了,第二天就又進去抓狂狀態去年和今年,我儘量減少工作,減少壓力。
我和老公2013年開始在外地做企業,創業這6年,工作強度和經濟壓力一直很大,另外這6年期間生了兩個孩子,小孩都是我母乳餵養帶著睡,可能睡眠變得敏感跟帶孩子也有關係,因為夜裡要起很多次,孩子只要一哭就會馬上驚醒,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在異地單調,每天兩點一線,缺乏生活樂趣,這些都是客觀因素主觀因素還是覺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心理承受素質弱了些,我是典型的80後,童年是很快樂的,所以不存在原生家庭的一些影響,而且在我朋友和同事眼裡,我是勤奮努力,活得很精彩的人,客觀講也是這種想要保持優秀的心態,在病發後造成了強烈的負擔。
下面分享更多心得體會和經驗,請繼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