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負責人新挑戰:如何實現最高性價比的安全投入?

2020-12-14 騰訊安全

安全預算增加後,怎樣實現最大投資回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網絡攻擊增加了5倍。後疫情時代,衍生於新場景、新業態下的新安全威脅,正在考驗著企業的安全技術、團隊和能力儲備。與此同時,各國關於加強網絡安全建設的相關政策紛紛出臺,促使企業在嚴峻安全局勢和合規政策緊縮的雙重壓力下,持續增加在網絡安全方面的預算。

國際調查研究機構ESG年初發布的《2020年度IT投入調查報告》顯示,包含醫療、科技、零售/批發、生產製造和商業服務等在內的55%受訪企業,表示會增加2020年度的IT投入,其中36%企業增加IT投入的原因都是改善安全與網絡風險管理。這一數據意味著:網絡安全已融入到各行業IT決策的每一個環節中。

安全與企業業務場景關聯廣度和深度的延展,促使其由單純的「補丁」邊緣角色加速向企業戰略融入。Gartner分析,到2024年,網絡-實體系統(CPS)安全事件的責任將直接落到75%的CEO身上。正如騰訊雲與智慧產業總裁湯道生曾指出的:「產業發展新常態下,安全不再只是CTO、CIO們的工作範疇,也需要CEO的戰略關注,成為CEO的一把手工程。」

安全之於企業價值角色的轉變,不僅要求CISO/CTO/CIO在選擇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時,以更為整體、全盤的視角進行評估,還要求其能夠與CEO等企業戰略決策者建立更為緊密的互動,將安全考慮納入更廣泛的商業計劃中,從而以最優的投產比造就企業安全基因。

換句話說,產業安全新局勢下,安全預算的增加給CISO提供更大實踐空間的同時,也向其提出了新的「績效」要求。CISO作為當前企業安全的直接負責人,繼續只針對「惡意軟體檢測或數據安全」等具象安全問題泛泛而談是不夠的,而是應當站在更為宏觀的資本價值視角,去思考安全在企業發展和降本增效方面的價值最大化問題。

然而,眾所周知,網絡安全價值實現的典型方式是「讓什麼都不發生」。在資本維度邏輯下,凸顯網絡安全投產價值顯然並非易事。與此同時,伴隨著網絡安全從通用防護方案向垂直領域解決方案的演化,找準方向往往比盲目「埋頭苦幹」更有效果。有的方向已經表現出了旺盛生長力,成為網絡安全適應資本化發展、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的隱形價值投入點。

01

零信任:「永不信任」才是收穫「信任」最大化的新方式

2020年以來,程式設計師刪庫導致微盟一夜之間蒸發超10億元市值、Twitter因VPN網絡安全策略缺失陷入史上最大安全事故等的發生,都在表明同一事實:在信息技術加速迭代及應用的趨勢下,企業內外網的邊界愈發模糊。移動辦公、線上會議、遠程運維等新場景的不斷湧現,傳統基於單點部署的「城牆式」安全防禦體系正在逐步失效乃至崩塌。疫情之下,黑客僅靠簡單「詐騙」伎倆就能使Twitter遭遇「史詩級」安全事故就是這一趨勢的實例佐證。

換言之,在業務暴露面擴大的背景下,企業網絡即使具有完備的邊界防禦體系,也將因身份ID、操作行為鑑別的安全缺失,仍然存在被攻陷的風險。

面對異構網絡頻繁互動誘發的新威脅局面,「零信任」這一「不信任網絡內部和外部的任何人/設備/系統,基於認證和授權重構訪問控制」的全球主流網絡安全框架之一,儼然成為打破傳統默認「信任」桎梏,重構企業數字經濟新周期下安全防護架構的重要手段。

通過多維身份認證、最小權限動態訪問控制以及可變信任管理等策略的實施,零信任一方面能夠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授權訪問或阻斷決策的不確定性,實現企業資源訪問的持續安全防護;另一方面能夠構建出靈活度、可適性更高的安全防護策略,滿足開放度、複雜度都更高的業務場景需求,實現企業業務應用層訪問的「一鍵防護」。

綜合企業規模來看,以「持續驗證,永不信任」為核心的零信任,無論是從安全高配,還是在降本增效方面,都是大型企業在遠程業務常態化過程中進行高性價比安全建設的重要價值點。

02

雲原生:應對數字時代安全問題的「最優解」

當前,數位化已成必然趨勢。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應用滲透和企業上雲進程的不斷推進,安全問題成為企業經營者的必答題。一方面,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安全左移」、「減少攻擊面」、「供應鏈安全」等組合而成的傳統安全解決路徑,面臨著門檻及成本高、周期長、研發難等瓶頸;另一方面,傳統雲安全構建部署困難、數據流通差、聯動性差等弊端日趨凸顯。此背景下,雲平臺的原生安全能力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騰訊副總裁丁珂就曾多次提出,應當用雲的方法去解決雲上的安全問題。從長遠來看,上雲是產業應對數位化趨勢發展兼顧成本、效率和安全的「最優解」。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大所所長何寶宏也在 CSS網際網路安全領袖峰會上表示:「雲原生安全是應對產業網際網路和數位化帶來的安全新需求的技術理念和業務方法」。

雲原生安全理念強調雲服務商安全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深度融合,通過打造依託用戶視角優化並設計的雲服務原生安全屬性,為雲平臺和雲上租戶嵌入安全基因;以具備開箱即用、彈性、自適應、全生命周期防護等顯著優勢的原生安全產品為紐帶,幫助中小企業以最低的安全投入成本,實現安全聯動、信息共享,實現全面安全防護和安全普惠。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積極開展與具備完備雲原生安全防護產品體系的雲服務商間的合作顯然是CISO兼顧成本和效率的最佳發力點。在巨大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雲原生安全產品的打造也成為雲服務商近年來的重要發力點。以騰訊安全為例,目前已圍繞安全治理、數據安全、應用安全、計算安全、網絡安全五個層面搭建了完備的雲原生安全防護體系,致力為行業夥伴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安心」的雲原生安全產品,推動數字經濟新周期的加速前行。

03

數據流安全:一鍵開啟全生命周期保護的高效投入點

前有5億新浪微博用戶數據遭洩露,後有快遞公司洩露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事件。數據洩露事件仍舊是時常佔據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件頭條的「常客」。而伴隨著數位化進程的深入,數據洩露所帶來的損失也呈現出上升趨勢。

從業務層上看,據安全研究中心Ponemon Institute和IBM Security聯合發布的《2019年數據洩露成本報告》顯示,過100萬條記錄的洩露預計會給企業帶來4200萬美元的損失,當洩露記錄超過5000萬條時,預計帶來的損失將達到3.88億美元;另一方面,來自諸如GDPR高達企業全球營業額2%-4%罰款的嚴厲監管處罰,更是讓企業不堪重負。一定程度上,阻斷數據安全事件的發生本身就是企業安全投入效果最大的表現。

數位化時代下,企業不得不認清的事實是:數據已非靜態化的存在,而成為涉及傳輸、存儲、處理、分析、訪問與服務應用的「數據流」。這意味僅聚焦在於關鍵節點的數據防護手段已然無法真正達到安全防護效果。遵循數據流動特徵,貫穿數據全生命周期的一鍵安全防護成為滿足新發展大潮下數據安全需求的重要策略。

數據全生命周期防護體系旨在解決數據管理過程中常見的分類及治理管理、加密和脫敏保護、密鑰管理、事件監測分析等「四大難點」。通過安全能力和技術方法的整合輸出,打造管理、加密、運營等的極簡安全防護鏈路,實現對數據的動態防護,從而規避數據洩露引發的各種額外經濟資本損失和成本支出。

伴隨著數據成為各行業的核心資產,基於數據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顯然是所有CISO和企業都必須直面和發力的方向。

04

威脅情報:「未攻先防」佔據先機

相比「應對」威脅,「提前感知」威脅,顯然是提升安全防護效率、降低安全風險最經濟的方式。然而,網絡攻擊表現出的目標精準化、技能多元化、破壞不確定化等的趨勢特徵,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威脅情報作為安全建設的重要一環,納入企業整體安全戰略。ESG調查報告分析顯示,威脅檢測年年都是網絡安全領域投入的重點。

在企業攻防中,威脅情報實際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威脅情報的安全投入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高效地識別高危病毒和APT攻擊並進行攻擊溯源分析,還能對未知的威脅進行風險預估和防禦。這對企業佔據攻防先機至關重要,也是企業在安全左移趨勢下做好安全前置的有效途徑。全球最大信息安全培訓機構SANS調查數據顯示,有80%的組織認為自己從威脅情報中獲益。

簡單來說,威脅情報是企業更快、更好應對新威脅挑戰的重要「利器」。而從情報的收集、處理、分析、傳遞,到應對策略反饋等,每一環節都需要海量數據以及強大技術作為後盾支撐。因此,基於企業業務場景,如何以有效的模式和途徑,構建具有高價值效果的威脅情報,毫無疑問是CISO提升安全價值的重要內容。

05

AI應用安全:不容忽視的未來指向

在GeekPwn 2020 大賽上,一場虛假人臉 AI 識別自動取貨、取錢的模擬,以及變臉口罩挑戰機人臉識別算法的演示,再次刷新了國際極客對AI應用安全的認知。正如國際安安研究團隊趨勢微觀(Trend Micro)在《人工智慧的惡意使用和濫用》研究報告中指出的:人工智慧在塑造一個更廣闊前景的同時,也因應用門檻的降低,成為誘發新數字、物理和政治威脅的額外動力。

實際上,AI應用安全攻擊在安全界不是一個新現象。早在2018年,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就首次披露了廣泛應用於安卓手機中的智能技術——屏下指紋的嚴重漏洞,即「殘跡重用」漏洞。利用該漏洞,攻擊者只需一秒鐘就可解鎖手機。而在更為前沿的自動駕駛領域,騰訊安全科恩實驗室對Tesla汽車系統的AI對抗樣本攻擊,更是讓各行業重新審視著人工智慧應用的安全問題。

顯然,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應用技術之一,AI會是承載企業業務的重要載體。其應用場景中衍生的安全問題勢必成為企業安全投入的重點部分。深化對現有AI應用領域的安全的理解,循序漸進地加大安全投入,是提升企業未來安全應變能力以及確保人工智慧應用效益最大化的關鍵。該領域所產生的投入價值效益將顯現出巨大空間和潛能。

總體來說,受疫情和新基建共同催生的新安全建設生態下,以CISO為代表的企業安全管理者在安全建設中,注重「防患未然」維度的同時,還需要將安全投入商業價值最大化納入規劃考量。「以最小投入獲取效果最大」顯然是為企業決策者和市場喜聞樂見的局面。而這一格局實現的前提是,CISO需要運用新的戰略、技術、機制思維和方式,找準最適合業務場景的安全投入方向

相關焦點

  • 天津:部署開展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工作
    為進一步健全天津市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樹立全員安全生產理念,壓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近日,天津市安委會辦公室印發《市安委會辦公室關於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進一步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提出要求。
  • 劇透:安全商業聯盟2.0啟動,華為安全如何「為與不為」?
    網絡是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網絡攻擊帶來的安全隱患。雖然目前從事網絡安全的企業眾多,但各自產品和能力有優勢,也有劣勢,在面對黑客花樣百出的攻擊中,依然存在銜接不暢帶來的安全問題。如何才能讓網絡安全產業實現聯動,變被動防禦為主動防禦?安全企業從單打獨鬥發展到聯合作戰,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 安全專家解讀:《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出臺,企業應如何落實加強安全...
    隨著中國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如何守住網絡空間的"邊防"和"後院",保證相關領域採購的網絡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至關重要。而新出臺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下文簡稱:《辦法》),則為此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在新《辦法》指導下,企業應該如何貫徹落實、加強安全建設,中間又有哪些重要的流程環節和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 5G、AI等新技術興起,新基建時代如何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原標題:5G、AI等新技術興起,新基建時代如何應對網絡安全挑戰? 當前,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推進為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網絡安全行業不僅迎來了自身的爆發式增長,更成為護航「新基建」、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支撐。
  • 聚焦產業網際網路下的企業安全變革 貝殼找房ICS安全技術峰會舉辦
    12月18日,由貝殼安全主辦的 ICS安全技術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圍繞「產業互聯、安全破局」的主題,邀請了相關主板部門領導,以及貝殼找房、騰訊、京東、小米、字節跳動、長亭科技等各企業安全負責人和安全專家,共同就產業網際網路融合下的安全趨勢、安全新挑戰進行剖析,共同探討產業網際網路對企業安全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如何保護企業數據隱私安全? | 專訪安永中國華南區諮詢服務合伙人...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越來越多的企業由線下轉向線上,依託在線平臺來進行業務溝通與開展業務,遠程辦公模式的興起與企業的進一步數位化轉型,使得網絡安全問題越發受到企業的關注。企業如何防範網絡與數據安全風險?快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暗網盜賣金融信息 銀行帳戶安全面臨新挑戰
    摘要 【暗網盜賣金融信息 銀行帳戶安全面臨新挑戰】近日,涉及國內多家銀行的數百萬條客戶數據資料在暗網被標價兜售的消息廣為流傳。
  • 國內乃至世界一流水準,這家企業的iECU獲得國內首個安全認證
    這幾年,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商用車技術中心、智能駕駛技術中心等與創時科技協同攻關,多個項目實現了產業化落地:2019年,公司的第一代iECU在榮威MARVEL X PRO上落地,實現了最後一公裡泊車;2020年,iECU配套在了上汽5G智能重卡上。「今年,新一代iECU將在榮威MARVEL R上應用,同時還在預研新的iECU,計劃配套在智己汽車的產品上。」張平透露。
  • 商米V2 PRO助力全家輕鬆實現食品安全管理數位化
    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藉助科技和數據的力量實現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或許我們可以從日本便利店龍頭企業全家來看一家全球連鎖企業如何推進食品安全管理。近日,全家中國門店引入了商米 V2 PRO標籤版,藉助智能IoT設備實現食品安全溯源。
  • 企業首席信息安全官如何應對雲計算安全
    根據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許多企業的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對安全控制和人才短缺問題感到擔憂,40%的企業因這些問題而放緩業務遷移。 報告發現,儘管83%的IT專業人士表示他們將敏感數據存儲在公共雲中,但只有69%的IT專業人士表示相信公共雲能夠保護他們的數據安全。
  • 如何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網絡安全防護問題
    畢竟攻擊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安全防護的技術壁壘卻很高,而一旦被攻破,可能會造成數據洩露、數據篡改、服務停用甚至巨額賠償,危害和影響可謂是巨大的。而在這方面中小微企業都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控制投資和運營成本的同時,實施穩健的安全措施?這讓中小微企業管理人員頗為頭疼。下面我們就中小微企業安全防護面臨的問題進行剖析,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 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擰緊責任螺絲 確保復工安全
    黃志剛攝(人民視覺)製圖:張芳曼近日,本報「關注復工復產中的安全生產問題」系列報導,引起讀者廣泛共鳴,又有各地讀者來信,紛紛提出意見建議。為進一步回應讀者關切,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就當前復工復產過程中安全生產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 貝殼找房ICS安全技術峰會:探尋產業網際網路安全破局之法
    12月18日,貝殼找房主辦的ICS安全技術峰會在京舉行。此次峰會以「產業互聯安全破局」為主題,匯集相關部門、業界專家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安全負責人,探討產業網際網路對企業安全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以及安全在創新與求變中展現的全新面貌,謀求產業網際網路下的企業安全應對之道。
  • 貝殼找房舉辦ICS安全技術峰會 展望產業網際網路安全破局之法
    在圓桌論壇環節,數世諮詢創始人李少鵬、清華大學網絡與信息安全實驗室主任段海新、騰訊安全副總裁方斌、中國產業網際網路聯盟秘書長雷曉斌、貝殼找房安全和風險中心負責人吳玉潔等嘉賓共同探討和展望產業網際網路視角下網絡安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企業安全新的建設方向
  • 中融新大集團「六個零」是如何實現的 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員工因工直接死亡事故為零,一次性直接經濟損失30萬以上的生產安全事故為零,一般及以上特種設備事故為零,危化品引發火災爆炸事故為零,職業病發病率為零,廠內交通事故為零。一年來,中融新大集團守住安全底線、狠抓管理提升,在安全工作這個頭等大事上,又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實現的?
  • 江夏區18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述職
    江夏報訊(通訊員 潘營)為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涉氨製冷企業安全監管,2020年12月28日,區應急管理局組織召開了2020年危化企業安全生產述職會議,18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參會。會上,各企業主要負責人對2020年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等情況作了匯報,對企業自身安全管理現狀及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判。會議組織學習了《江夏區2020年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冬春安全防控工作實施方案》《12月化工(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風險的提示函》等有關文件。
  • 安全生產,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南通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優秀民營企業中,江蘇瑞恩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民營企業獲評「南通市安全發展示範民營企業」稱號。「安全生產,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設立『安全發展示範民企』這一獎項,就是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家主動扛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切實增強抓安全生產、保安全生產的意識。」市民發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 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工作機制辦公室負責人就《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
    時,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審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外國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所或者國務院批准的其他證券交易場所購買境內企業股票,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其適用本辦法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會同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工作機制辦公室制定。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 挑戰與機遇並存,網絡安全千億蛋糕如何下口?
    挑戰與機遇並存,網絡安全千億蛋糕如何下口?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普及雖然便捷了人們的生活,但所催生的安全問題卻也令人頭疼。網絡漏洞、黑客入侵、數據濫用等亂象的頻發,不僅危害了個人合法權益,同時也危害了國家的安全與穩定。
  • 國金證券:雲計算和網絡安全性價比凸顯
    安全要求擴展:安全要求由1.0時代的基本要求擴展成為安全通用要求+安全擴展要求,新增擴展要求包括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工業控制、大數據安全。其中通用要求不管等級保護對象的形態如何均需要滿足,而其他擴展要求針對不同的IT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