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新潮背後的網際網路巨頭之爭

2021-01-19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三言財經

近日京東宣布領投了對新潮傳媒的10億元戰略投資。廣告人看到的是分眾與新潮在電梯間的競爭,網際網路人看到的是背後的京東阿里之爭。

翻開新潮傳媒的股東冊,顯露出異樣之感。

有兩個網際網路出身的創始人,但股東裡卻有顧家家居、歐普照明、紅星美凱龍這些傳統家居公司,還有六個核桃的身影。

充分體現出電梯廣告「客戶就是投資方/客戶就是被投方」的特點,以及對傳統企業客戶的依賴,甚至有種說不出的緊迫感。

網際網路公司的入局代表了電梯廣告商客戶資源的變化,也代表了網際網路巨頭觸角伸到線下。

分眾+阿里,新潮+百度、京東

誰的戲唱得好?

去年11月,新潮傳媒宣布已經完成由百度領投的新一輪21億元融資,成為百度聚屏的媒體聯盟夥伴成員。

另一邊,分眾傳媒選擇與阿里巴巴結盟。2018年阿里成了僅次於分眾CEO江南春的第二大股東。

電梯媒體行業形成了「分眾+阿里」、「新潮+百度、京東」的格局。電梯媒體企業的相互廝殺也演變成背後大公司間的相互博弈。

百度與新潮的組合,是想打造成基於大數據、搜索地理分布、競價交易的線下媒體,帶來的是中小廣告主,相當於百度搜索的線下屏幕。

新潮主要是要和百度聚屏打通,百度的競價系統、廣告客戶資源、搜索數據的地理分布等都會和線下屏幕打通,中小廣告主可以通過大數據、智能匹配、競價交易等方式使用線下媒體資源。提升了觸達率,但想像空間似乎不是特別大,但卻是百度線下布局重要的一環。

京東與新潮的組合,可以是服務和場景的延伸,客戶資源是京東的商家。讓電梯間的用戶產生購買行為,搭建的是社區消費的場景。也符合京東下沉的戰略。

京東與新潮傳媒稱,將藉助大數據、AIoT等技術,細化線下廣告投放顆粒度,實現線下廣告「人、貨、場、時」的精準匹配,以期進一步提升線下廣告觸達的效果。

張繼學認為,新潮與京東的合作能幫助商家將產品信息更精準、更有效地傳遞給社區家庭消費者,從而實現「流量+交易」的營銷閉環。

對新潮傳媒而言,百度、京東的投資使其在數位化和流量化布局上有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數據、算法、智能廣告分發等方面有了更先進的技術保障。

阿里與分眾的組合,也可以達到精準投放,同時助力阿里的新零售戰略和線下布局。

如:阿里媽媽賦能的精準分發、高德地圖賦能的客流來源分析和到店效果評估,以及數據銀行賦能的品牌人群畫像與樓宇人群畫像的精準匹配。

此次投資新潮傳媒,可以看作是京東的防禦戰略。當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網際網路巨頭布局搶佔線下流量入口顯得尤為重要。

綜合來看,幾個組合未來要拼的是客戶數據的廣泛性和顆粒度,技術對場景的開發能力。

分眾和新潮,誰是贏家?

近幾年來,新潮傳媒在資源點位的搶奪上顯得更為強勢、進取。

2018年,新潮傳媒在內部曾下發一份名為《關於全面搶奪分眾傳媒億元級客戶的通知》的文件,向分眾傳媒宣戰,聲稱「2018年要打一場千億級的群架」。

對手分眾傳媒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惡化。2018年,分眾結束了業績的高增長,全年營業收入為145.5億元,淨利為58.28億元,同比下降2.95%。而此前的連續三年,分眾傳媒淨利潤的增速都在30%以上。

另外,2019年上半年,分眾實現營業收入57.17億元,同比下降19.59%;實現淨利7.76億元,同比下降76.82%。

結合財報數據看,2019年分眾營收與淨利均進入下滑通道。對此,分眾傳媒解釋稱,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市場需求疲軟,疊加公司自身客戶結構調整的影響,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下滑。

分眾方面表示,收入的下滑主要來自於新經濟和網際網路客戶。2018年這部分客戶在分眾的收入佔比接近50%,這部分廣告主伴隨著融資環境的惡化,投放額的大幅下降是必然的,這是導致分眾營收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但傳統行業客戶的比重加大並在持續增長,分眾的客戶結構在發生調整,進行結構優化。

不過,儘管從表面來看分眾傳媒增速放緩、遭遇勁敵,但是新潮自身情況也有壓力。

據4月19日顧家家居發布公告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新潮傳媒總資產39.5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資產1.75億元,營業收入10.0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0.74億元(財務數據未經審計)。

就數據來看,新潮總資產才40億元,淨資產已不足2億,全年虧損幾乎超過收入。

因此,與去年的10億虧損相比,本輪京東施與的近10億元融資並不算多。但在點位覆蓋為王的電梯媒體行業,新潮想要繼續生存,就急需資本補充以解燃眉之急。

在媒體資源上,截至2018年底,分眾傳媒已覆蓋全國逾300個城市的生活圈媒體網絡,自營電梯電視媒體覆蓋全國約150個城市,自營電梯海報媒體覆蓋全國約220個城市,市場佔有率達90%左右,主要布局一二線城市。

另一邊,新潮傳媒在全國布局超過100個城市、擁有70萬部電梯電視以及覆蓋2億家庭人群。

在新潮傳媒2019年啟動大會上,張繼學講述了自己的目標:

「2016年,我們是行業老大的1/118;2017年,我們是老大的1/60;2018年,我們是老大的1/15;2019年,我們要達到老大的1/6。今年如果做到30億,和各大衛視的廣告收入相比,我們會進入前五名,2021年我們要挑戰100億營收。」

這意味著,當前分眾傳媒的體量仍然是新潮傳媒的6倍之多。

從數據上估計,如果新潮按計劃2021年超100億,假設分眾今年收入100億,且未來幾年持平,新潮追趕上分眾需要兩年,比較樂觀。

但實際上,新潮傳媒面臨著與分眾傳媒相同的廣告市場環境,且資金上有壓力。需要找到更多的輸血方。

這是一場多元素的持久戰,我們把客觀條件列出來,之後就是環境變量了,無法像羅振宇老師一樣做出預測,你能預測嗎?

相關焦點

  • 分眾新潮進擊圖鑑:梯媒巨頭挺進視頻「腹地」
    這個狹小逼仄的空間一度是網際網路炮火最集中的地方。鏡頭拉近,分眾和新潮是兩隻先鋒軍;再放大來看,阿里、騰訊、百度、京東赫然在列。這個行業從來都沒有舒適區,壓力來自外部,更來自內部。企業既要保證自身的團隊快人一步,更要率先加碼下一個趨勢。誰能更快一步,誰就能率先獲得對未來的話語權。反之,將受到極大的掣肘。
  • 梯媒:分眾、新潮、梯之星三國殺,新賽道悖論
    門口的是分眾傳媒、梯內的是新潮傳媒和梯之星。三張屏,成了目前梯媒殘酷競爭的真實縮影。總體上看,分眾更強調投放點位的密度和覆蓋量,且梯外視頻與梯內兩側平面廣告互為作用,轟炸效果更為集中。新潮更強調對乘梯人的專注力影響,上下大小屏的互動及用戶轉化效果。梯之星略顯薄弱,投放形式與新潮類似,僅從外觀根本看不出差別。但內核全然不同。
  • 新潮VS分眾:電梯廣告重回風口
    本報記者/屈麗麗編者按/ 2018年4月,新潮傳媒董事長張繼學曾經表示,「以前小米挑戰蘋果,美團挑戰滴滴,今天新潮挑戰分眾。」 此言之後的幾個月,阿里則向分眾注入了150億元的戰略資本。而新潮也更是加快了融資的步伐,先是4月份獲得成都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20億元的投資,緊接著當年11月,百度戰略投資21億元,2019年8月,新潮再獲京東領投的10億元投資。
  • 新潮VS分眾:一場「不性感」公司之間的戰爭
    面對如此的洪水猛獸,新潮傳媒早期發展可謂「悶聲發大財」。首先,新潮傳媒在戰略選擇打出差異化旗幟。當分眾「吃定」一二線城市商務樓宇市場之時,新潮主攻小區市場,並為社區物業帶來額外的增量收入。從價格戰維度觀察,新潮傳媒作為市場後進者,通過價格補貼搶奪市場規模的動作並不意外,對此,分眾傳媒也不敢掉以輕心,同樣以價格戰「回擊」新潮。此外,開啟價格補貼之戰,新潮傳媒在追趕屏幕數量之時,更要追趕客戶數量,而想從分眾口中搶奪有限的客戶資源,血雨腥風的價格戰在所難免。不過,從投放內容觀察,新潮與分眾的客戶資源各有千秋。
  • 對分眾、新潮發起衝擊,梯之星要用CPR顛覆電梯媒體
    但是,機會總是在低谷的時候敲門,在分眾、新潮等傳統電梯媒體平臺受到較大衝擊的時刻,梯媒行業的根本性顛覆也在悄然發生。一家叫做梯之星的電梯媒體平臺,在這個特殊的時點,向分眾、新潮等傳統的梯媒平臺發起衝擊,使用的秘密武器叫做:CPR。顛覆分眾、新潮的秘密武器什麼是CPR?
  • 新潮成近十年電梯媒體「黑馬」,迎戰分眾前方還有哪些地雷?
    除了阿里、騰訊兩大超級巨頭之外,以滴滴、美團、今日頭條、快手等為代表的獨角獸企業越發受到外界的關注。數字廣告領域也迎來新的獨角獸。3月23日,新潮傳媒以估值15億美元、位列第65名,入選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 分眾傳媒與新潮再掐架:百度阿里京東巨頭鏖戰 阿里深套75億後京東...
    市場當時極度看好分眾傳媒,並認為這樣能更好應對新潮傳媒攻勢。 不過,誰都沒有料到,巨頭之間的戰鬥可以滲透到各行各業,行業老二新潮傳媒也同時獲得了京東和百度的青睞,像極了視頻界的燒錢大賽。 業內人士分析,,就在線廣告營銷平臺而言,百度擁有自己的廣告技術業務,騰訊也有廣點通,而京東也在研發自有廣告平臺,與之相較的是阿里巴巴也擁有阿里媽媽。
  • 我為什麼投資分眾
    相比之下,電視、報紙、雜誌獲取受眾總時間因為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滑較大。分眾的受眾時間價值也沒有任何被衝擊的可能。再考慮第二個問題,分眾存在先發優勢,優先佔據了高價值的樓盤,先發優勢疊加規模優勢,導致了競爭對手難以攻克其堡壘,這不僅僅從理論上說的通,而且事實上,新潮對分眾的進攻也證明了分眾點位的穩固。
  • 磨刀霍霍向支付 網際網路大小巨頭們的金融之爭
    網際網路大小巨頭們的金融之爭一提到快手,不少人就會第一時間想到競爭對手抖音。就在今年內,抖音實際控股方字節跳動也通過收購的方式,相繼獲得了小貸牌照和支付牌照,在業內人士看來,摘得網絡小貸牌照後,又謀得支付牌照,頻頻動作或與字節跳動布局的電商業務相關。
  • 財報季|分眾傳媒和新潮傳媒的「千億群架」
    某次在電梯裡,表哥盯著廣告屏研究是分眾的還是其他公司的,結果旁邊的妹子用很嫌棄的眼光瞥我,定睛一看,屏幕上播放的是杜蕾斯廣告。分眾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新潮傳媒。作為後來者,新潮的體量不算大,在分眾衝過100億營收的時候,新潮只有20億營收,而且還沒有做到盈利。
  • 分眾傳媒的價值再分析——新潮傳媒的時間不多了?
    分眾的防禦擴張告一段落從最新的電商數據看,三四線增長好,渠道下沉,挖掘肥尾市場。尾部的點位價值有所增加,疊加防禦新潮的策略,進一步擴張尾部點位資源。.分眾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也就是新潮高調融資擴展開始,開始防禦。體現在梯媒資源點位迅速增加,而且財務數據階段性變差。
  • 天味逆襲背後的邏輯:守正出奇與聯手分眾的驚豔營銷!
    網際網路圈子裡,不乏獨角獸逆襲的案例;而在傳統行業,逆襲者也不少見。以食品行業為例,在疫情期間,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去年下降11.4%。其中,餐飲收入14609億元,下降32.8%。標準之爭被經濟學家稱作「贏者通吃」,誰把住了標準,往往就把住了產業。現在,天味食品已經成為國內調料標準的重度參與者。天味中心實驗室於2019年通過國家CNAS認證。此外,天味還是火鍋底料、辣椒醬、炒制辣椒醬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也參與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火鍋底料、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半固態複合調味料、酸菜類調料等地方標準的起草。
  •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文:枯木 而財富榜還有個趨勢,那就是前些年的房地產巨頭逐漸衰退,而網際網路巨頭勃然興起,尤其是近幾年進入高速膨脹的狀態。
  • 「雲」上之爭,網際網路巨頭的筋鬥怎麼翻?
    於是我們看到,華為雲成立雲業務部,高調進軍公有雲市場;百度雲整合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想要通過AI打開與其他廠商的差異化競爭;阿里成立達摩學院,以期對雲計算領域的技術革新;網易雲在業界首推專屬雲,提供了公有雲和私有雲之外的第三條道路;興業銀行和掌上銀行也開始發力金融雲……好一派欣欣向榮的雲上之景。
  • 伺服器之殤,網際網路巨頭如何找到星辰大海?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我們在《百度再起舞》一文中,從技術投入維度剖析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百度(NASDAQ:BIDU)的預期差與深層邏輯。除了要拿真金白眼投研發之外,更進一層的問題是,應該投什麼方向?或者說,網際網路巨頭的星辰大海在哪兒?
  • 搶佔智能汽車,網際網路公司的「車聯網入口」之爭
    伴隨產業政策的不斷落地和完善,相關網際網路巨頭和通信巨頭產品的新產品發布,車聯網行業加速成熟趨勢化明朗,景氣度也將持續提升。傳統網際網路企業已將移動網際網路的市場瓜分得差不多了,車聯網作為新的商業戰場,才剛拉開競爭的序幕。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使用社區團購或者網際網路團購的群體越來越大,社區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巨頭入局的下一個網際網路戰場社區團購併不是新事物,早在2016年就已小有發展,京東、永輝等均有探索。2018年,社區團購第一波投資熱潮興起,新玩家不斷進場,然而由於過快擴張和無序競爭,大批企業資金鍊斷裂,行業陷入低潮。
  •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
    而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卻過得「優哉遊哉」,此前並未受到反壟斷的深入調查,但可以肯定,這個好日子快要帶頭了,因為在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一直以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打著便利大眾、豐富生活等旗號,肆意憑藉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海量資金、超前的技術等,「入侵」到每一個行業中。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在巨頭們圍繞群眾「菜籃子」爭得頭破血流之時,同為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谷歌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突破,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也正在朝著航空航天領域發起猛烈攻勢,馬斯克的SpaceX於12月10日凌晨再次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