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2020-12-14 騰訊網

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與民爭利,於心何忍?

文:枯木

您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富人越來越富,而且身價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令人咋舌。根據福布斯中國首富排行榜統計,2000年榮毅仁家族以資產150億元成為首富,2010年首富宗慶後家族資產達到800億元,到了2020年,馬雲以4377.2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富豪榜首,馬化騰以3683.2億元名列第二。

在福布斯財富榜上榜的幾百名富豪裡面,上榜門檻為15.5億美元,也就是說,十幾二十年以前首富的資產,竟然有可能排不進前幾百名,而且上榜者總財富從去年的1.29萬億美元飆升至2020年的2.11萬億美元,要知道,2019年全國的GDP總量才14.36萬億美元(98.85289萬億元),僅僅前幾百名富豪的資產就佔據了近1/10,可見富豪團體的資產是多麼龐大!

而財富榜還有個趨勢,那就是前些年的房地產巨頭逐漸衰退,而網際網路巨頭勃然興起,尤其是近幾年進入高速膨脹的狀態。這些巨頭得益於網絡的飛速發展,不斷攻城略地,從最初的通訊生活、電子商務、遊戲娛樂等行業,逐漸延伸到金融、教育、醫療、數字、安保等行業,有的佔據半壁河山,甚至完全壟斷市場,搖身一變成為資本大鱷,儼然成了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操縱者。

就像很多有遠見的經濟學家評論,如果一個國家依靠房地產支撐GDP,那麼很可能會帶來經濟潰敗。因為人的出生率和增長率基本上是變化不大的(最近幾年還出現下降趨勢),然而無休止的賣地開發,最終只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泡沫破裂,經濟陷入大蕭條,九十年代的日本就是前車之鑑。

幸運的是,有關方面看到危險信號,於是在不斷削弱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並且嘗試軟著陸,扎孔放氣,冀希望於房地產泡沫緩慢釋放(這就是房地產稅為何二十餘年一直無法出臺的原因之一)。不過,泡沫就是泡沫,終歸會露出原形,沒有一個行業會永遠增長,有高峰就有低谷,周期性的波動在所難免。這就是為何近些年房地產企業在排行榜上逐漸消退的原因所在。

再看現在財富榜的佼佼者,自然是網際網路巨頭一馬當先,搴旗拔城,蜚聲中外。那麼,網際網路巨頭的崛起對國民經濟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我們要肯定,網際網路的崛起和飛速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衍生創造出一系列跟網際網路相關的新的經濟模式,給我國傳統的國民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和變革,既有利於國民經濟向好發展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好的一面就是方便了人們的通訊社交、生活消費和娛樂休閒的需求,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縮短了交易距離,因而網際網路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受眾越來越普及。而在廣大用戶的支撐下,相比傳統企業需要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資本積累,網際網路往往三五年就可以造就一個龐然大物。

然而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也有不利的一面(本來從理論上講應該不存在),因為網際網路創造了很多鑽營投機的機會。按說網際網路是個新的運營思路和經濟模式,其出發點是提供快捷便利低成本的服務,落腳點是薄利多銷,龐大用戶購買力支撐著最低成本,以獲得最大邊際收益,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

然而,我們忽視了企業的目的和商人的良知以及社會責任感。按照科斯理論,企業是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本質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通過企業使得價格變得合理。然而科斯卻忘了壟斷,在行業壟斷下,遊戲規則由壟斷者制定,基本上可以隨意定價。再一個就是,目前不少企業家缺乏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一味地唯利是圖,創業之初的為國為民之類的豪言壯語,在功成名遂、落落大滿後就拋擲腦後,飛到爪哇國去了。

因而,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龐大資本的支持和配合下,布局之初,密集轟炸,低價誘導,價格戰、補貼戰,瘋狂灑金燒錢,以不正當競爭的方式吸引和誘拐最多的用戶,從而掃清市場資金實力稍差的競爭者,再進行兼併重組,徹底一統江山。然後一旦人們形成習慣,就露出猙獰面目,在大數據支撐下,殺熟成為尋常套路,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斷上漲服務(商品)價格,結果一舉收回以前的投資,還賺的盆滿缽滿,於是資本身價不斷暴漲。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誇大其詞,而是活生生的事實。諸如網際網路企業眾多燒錢低價競爭事件,電商平臺二選一事件,高佣金高抽成盤剝事件,共享單車漲價事件等,甚至有直銷騙局,P2P暴雷,網貸驢打滾等惡劣事件引起公憤,至於侵犯隱私,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隱形加價等等,更是習以為常,而這一切,並非是網際網路繁榮帶來的危害,其實歸結到底是某種程度上監管的缺失和企業家缺乏社會良知造成的。

因而,網際網路的興起和繁榮,要一分為二的去看,雖然網際網路本身是對社會有益的,可是企業巨頭卻在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一個企業,能夠長久地生存下去,除了需要好的運營思路外,最重要的是信用和商譽,一旦失去後者,即便是前面撈得再多,也會轟然倒下。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少有企業能夠高瞻遠矚,往往鼠目寸光,唯利是圖,盡最大可能在過度薅羊毛,這樣的企業,能長久嗎?

再一個,網際網路本身雖然是高科技行業,然而,我們國內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算不上高科技,不少是吃別人的冷飯,很少缺乏創新性,而且大多數核心技術和機密都掌握在其他人手裡。這就是為何當國外敵對勢力制裁和遏制我們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痛心疾首,原來我們一直遊走在核心邊緣,真正的「芯」是別人的,我們的很多企業只不過是團花簇錦的「化妝品」而已。

而這些,巨頭們也許是沒有看到或預料到,也許是故意裝聾作啞,充楞裝傻。大家都知道高科技需要太多和持續的資金投入研究,並且成果轉化率較低。而放在面前的大蛋糕是,只需要玩玩資本運作,做做報表,刷刷數據,粉飾粉飾,就可以上市割韭菜,資本可以成百倍千倍的翻番,為何要去做出力不討好的辛苦研究?就像網紅那樣可以靠臉吃飯,有幾人真正在乎內容?

前面說了,企業是牟利的,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賺錢天經地義,作為小老百姓,我們無能為力。可是,你們這些巨頭,富可敵國,錢已經成為符號,為何還盯著「孔方兄」不放?我們不敢苛求你們非要為國為民做貢獻,不敢強求你們去投入到對社會真正有貢獻的行業,可是,我們想請你們不要再和小老百姓爭這些蠅頭小利了。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很多傳統行業受到極大衝擊,諸如零售製造業、新聞出版、廣告餐飲、保險金融、娛樂影視等行業,有的舉步維艱,甚至逐漸消失,這是社會變革和變化的必然,因為質優價廉便捷高效的服務最終會代替以往的高價商品。然而,如果在侵入一個行業以後,只是為了攫取利益,低價傾銷是為了佔領市場,然後再進行漲價以控制市場,那麼,勢必引起社會倒退。

這不,巨頭們在購物、打車、外賣、共享等行業幾番惡戰搶奪後,最近又開始新一輪動作,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拼多多,美團、滴滴、京東、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佬們無一例外的開始地盤爭奪戰,同樣的燒錢模式,同樣的低價無序競爭,同樣的的套路即將上演,最後,被薅羊毛的永遠不可能是巨頭,而是廣大的消費者。

以至於《人民日報》都不得不溫言相勸:「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可是,可是,這些習慣於掌控市場的巨頭們,會聽嗎?再一個,即便是聽了,下一個無序競爭又是哪個行業?我們拭目以待。

2020/12/12榆木齋

相關焦點

  • 巨頭補貼不講武德,社區團購耗子尾汁
    一路蒙眼狂奔的社區團購,最終在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面前,不得已踩了一腳重剎。相比較過去高層批評一些現象業態時的語氣,這次對於社區團已經是十分緩和,更多的像是呼籲和勸導,讓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
  • 社區團購硝煙四起,網際網路巨頭到底要什麼?
    這個此前幾乎要被資本拋棄的賽道,為何重新爆發引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巨頭們到底想要什麼?燒錢補貼,挾資本以亂零售網際網路巨頭殺入社區團購,還是熟悉的模式——揮舞資本大棒,貼身肉搏,燒錢補貼。有聲音說,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對線下零售的創新與顛覆。對此,孫裕隆認為,巨頭擠入社區團購賽道背後並不是看到什麼機會以及想創造新的價值,只是焦慮地應對線上流量紅利的枯竭。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巨頭爭奪社區團購藍海 網際網路新的風口到來?
    事實上,這樣一種以社區為單位的團購模式已經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二三線城市風靡。網際網路巨頭也瞄準了社區團購這一新的風口,紛紛下重金布局。目前,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均已「殺入」社區團購藍海。今年11月3日,滴滴總裁程維在內部會議上首次提到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橙心優選,並提出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來源:宋清輝網際網路巨頭盯上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
    社區團購成為巨頭廝殺戰場,社區團長傍大款月入可過萬2020年還有20天就即將成為歷史,要問這一年有什麼深刻的記憶?疫情、直播、社區團購。忽然一夜之間社區的微信群裡,各種團購開始了。團雞蛋、團肉、團蔬菜、團米麵糧油,好不熱鬧。很多團購群一下子爆滿了。於是我們也看到,各大巨頭也坐不住了,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摩拳擦掌也下場了,團購大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目前社區團購的風頭正盛,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美團、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幾乎你所能想到的都在入局社區團購。 多多買菜已經抓住不少用戶的心。 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剛在內部會上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隨後滴滴就調兵遣將,將大批技術和運營業務骨幹派往橙心優選,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任橙心優選CEO。 而劉強東近日更是表示要親自下場,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這一仗。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而此次我們將藉助社區團購的浪潮來回溯網際網路大巨頭的野蠻發展之路。01先看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很多人不知道,今年這般火熱的社區團購其實是第二波浪潮,而為這一波推波助瀾的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今年6月份由一個與這個賽道毫不相干
  • 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今年下半年以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業內人士表示,社區團購目前還處在探索期,尚未找到理想的商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企業也需要不斷提升物流、營銷服務、平臺管理和自我迭代等能力。
  • 網際網路巨頭雖已闢謠退出社區團購,但這劫貧濟富的鬧劇終將收場
    近日,關於「社區團購」這個話題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由於人民日報的「點名」,網上就傳出不少,馬雲、王興等網際網路寡頭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但是,不少網際網路企業均已進行闢謠。眾所周知,「補貼」是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最常用的手段,為了搶佔市場,擠壓小商販的生存空間,達到壟斷「社區團購」這一行業的目的,這些巨頭再次玩起了「補貼」。據悉,為了搶佔市場,這些巨頭利用自己掌握的大數據、先進算法,對自己原有客戶進行補貼,引誘他們在線上購買柴米油鹽醬醋茶。
  • 網際網路巨頭重倉的社區團購遭點名批評
    12月15日,資本邦獲悉,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點名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文中寫道,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圈地運動」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網際網路公司中,看起來與社區團購關係最遠的滴滴率先入局。
  • 網際網路巨頭不打算割社區團購韭菜了?然而反轉來得很快
    最近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壟斷的話題引發熱議,一時間關於電商團購碾壓實體店的討論激增,電商巨頭為何盯著老百姓的菜籃子呢?很多人普遍認為,這是網際網路電扇巨頭準備和買菜的搶市場,壟斷菜農的銷售渠道,簡單說就是搶生意。
  • 社區團購:人民日報狠批網際網路巨頭,網上賣菜到底是不是偽創新?
    ,正當巨頭們和資本市場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時,一盆冷水撲面而來,人民日報公眾微信號今日發文《社區團購爭議的背後, 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的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中的觀點指出多年來網際網路巨頭利用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流量以及算法,進行流量變現、從購物、打車、外賣、直播等近幾年來的熱點來看,這種利用壟斷地位割韭菜的模式是一種為創新,作為中國的科技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和領先的數位技術,應該把精力用在攻克卡脖子等關鍵技術上
  • 直擊「七寸」,南京對社區團購出手,網際網路巨頭這下該收斂了
    近段時間,從社區團購與菜販搶飯碗的爭論,到人民日報喊話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再到此次南京發布告知書,種種跡象都表明,社區團購市場,正在迎來嚴監管時代。此前,網際網路巨頭在資本的加持下一路狂奔,通過燒錢、低價搶佔市場,如今可能要緩一緩腳步了。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在主流聲音中,人民日報評論稱,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鳳凰網財經的獨家採訪中,有商販表達了自己的焦慮,直言看不到前景。鳳凰網財經發起民調《科技巨頭低價補貼做社區團購業務,你怎麼看?》
  • 一批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布局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今年下半年以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業內人士表示,社區團購目前還處在探索期,尚未找到理想的商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企業也需要不斷提升物流、營銷服務、平臺管理和自我迭代等能力。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社區團購是當下競爭態勢最為火熱的賽道之一。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今年以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親自下場,布局相關業務。
  • 社區團購「臭名昭著」,遭官方點名
    可以這麼說,在近五年時間內,網際網路上幾乎看不到說馬雲壞話的人。然而從今年開始,這個情況突然就急轉直下,「馬爸爸」也跌落了神壇!社區團購「臭名昭著」今年四月份的時候,馬雲一句話「能夠996是一種福報」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隨後螞蟻暴雷,使得大家突然發現,原來花唄和借唄是踩著國家紅線的高利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