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催促孩子學習,作為家長你知道學習的本質嗎?最近在讀一本關於怎麼教孩子學習的書,不僅讓我學習產生了新的認知,而且對於怎樣指導孩子學習有了新的理解。什麼是學習的本質?讀書還是寫作業,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01學習的本質
提到學習的本質,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很茫然。學習不就是讀書和寫作業嗎?難道還有別的講究?
《學習是不需要教的——發現與解放的教育》這本書,對「學習的本質」是這樣定義的:學習的本質是自我更新。為了更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還給出了三個原因。
第一,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從「無」到「有」不斷獲得新知的過程。
從最初的「兩眼一抹黑」,到漸漸地有些「似懂非懂」,又慢慢地「明白」寫其中的奧妙,直到後來迎來「豁然開朗」等等。這個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更新過程。
第二,人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修正原有的認知,以「新」替「舊」,以「對」矯「錯」。
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學習,我們會逐漸發現原有認識中的錯誤,並用學到的正確的、新的認知替代他們就是一種自我更新。另一方面,對於已經形成的正確認知,我們也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獲取新的知識來印證它、更新它,這也是一種更新。
第三,在學習中孕育了一種特殊的自我創新。
我們所要學習的很多知識,對於整個社會或者認知體系來說早已存在。但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常常感覺這些知識對我們來說卻是全新的,而且在很多時候總是感覺這些知識不是自己學來的,而是自己「創立」的。這種「創立」也就是一種自我更新。
02對學習的新認知
通過對學習本質的學習,讓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知。
首先,學習應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沒發揮出自己的自主性,那就算不上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外面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也就是說,對於孩子的學習外界施加力大部分都轉化成了壓力。而只有調動起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自己去努力才算是成長。
其次,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從上面對學習本質的論述中我們很容易知道,學習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是一個以「新」替「舊」的過程。有些知識不是一次學習就能全部學清楚學明白,有時候還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覆學習和驗證。
盲人摸象的故很容易就能說明這個問題,對於每個摸象的人來說,他們對象的認知都是對的。但如果站在整體的角度來說,他們的認識是片面的不正確的。而學習也是這樣,如果要想把某些知識學會,不光要學習局部還要把握整體,並且還要持續地去學習。
很多小孩子非常聰明,但也很自負,在他們眼裡只要學會了一點東西,就感覺自己學會了全部。而實際上他們學的還只是皮毛,對真正學會差得還很遠呢!所以要讓孩子明白學習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保持不驕不躁認真學習才是真正地學習。
最後,學習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
陳鶴琴先生曾經對學習有過這樣的定義:學習就是接受外界刺激,大腦根據以往的經驗對這個刺激進行理解和判斷,通過肢體上的行動對刺激反應的過程。
由於每個人的閱歷和經驗不同,所以在大腦中對知識的理解和判斷也就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對知識的理解,就是在大腦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對新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現的過程。所以即使同樣一個知識,人和人之間的理解都會有所偏差。
03怎麼指導孩子學習
有了上面對學習本質的認識,那怎麼把它用來指導孩子的學習呢?
要想盡辦法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只有讓孩子積極地去學習才能真正地讓孩子自我更新。
要讓孩子對學習保有一種敬畏的心,只有做得不驕不躁在學習上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要鼓勵孩子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創新,只有激發出他們學習的成就感才能真正地讓他們愛上學習!
04總結
總之,學習的本質就是自我更新。
羅曼羅蘭曾說:「一個人從平凡到偉大,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關鍵在於他不斷地自拔和更新。」所以如果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就要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地去自拔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