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實體店面、商圈如何逆轉勝

2021-02-25 U臺說

臺北東區過去的繁華景像不在,大量的招租空店面讓該區看來老態盡現。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臺北東區商圈人潮與商機快速下滑的新聞頻傳,許多人認為主要是店面租金太高,讓業者承受不起而紛紛棄守,人潮銳減造成營業額下降也是關鍵因素。於是商圈的房東、地主和臺北市政府紛紛提出振興商圈的構想和政策,大都在店租或提高營收上大做文章。

 

由於商圈基本上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聚落,而臺灣服務業目前產值最高,家數最多,就業含量也大,且以「友善」著稱,對於吸引境外的遊客具有相當吸引力,但是服務業的投入工時最長,薪資卻又最低,因此振興商圈確實具有多重的正面經濟意義,包括促進就業、改善低薪、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價值、降低觀光產業的嚴重逆差等,值得政府和業者全力以赴。

 

但是造成特定商圈沒落的因素,仍須先釐清,政策才能對症下藥。例如,走在臺北市的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店面(尤其是傳統的一樓金店面)招租的廣告,可見得空置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並不限於北市的東區而已。這是因為隨著網路的發達,民眾可以透過電子商務,把交易的地點轉移到網路上,且比起傳統交易方式更快速、方便、短時間內完成銀貨兩訖的功能,甚至跨境連結買賣雙方,完成無縫交易。從電子商務的代表Amazon市值遠超過所有傳統實體店面(包括Target、Walmart、Macy等等)零售商的總和還要多,就知道傳統的金店面已經被網路經濟侵蝕而掉漆,早就是國際上共同的現象。

 

也難怪,資誠日前公布《2019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發現智慧型手機已成消費者線上購物的主要工具,佔24%,超越PC(23%)和平板電腦(16%),代表將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都是利用3C購物,嚴重侵蝕實體店面購物的傳統行為。而且消費者愈來愈信任數位科技,超過一半受訪者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線上支付、發票和轉帳;從來不上網購物的消費者只剩下不到7%。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使用數位科技,數位消費者比傳統消費者增加了「搜尋」與「分享」兩項新行為,尋找信任的社群和其他專家來決定消費,比逛街的貨比三家模式更有效率且資訊更速實,愈來愈不信任名人代言的模式。

 

這些全球性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對臺灣商圈的店面經營者,乃至於房東、地主和政府都有很重要的啟示。首先,就是實體店面未必是死路一條,偏愛在實體店面購物的消費者比率其實已經回升,關鍵在於,只要能改善消費者對於實體店的購物體驗,仍可協助穩住店面銷售。因此實體店面經營除了有必要結合數位科技,讓消費者經過搜尋和分享之後,仍有一個可實際體驗的店面建立對商品的信心,大型的店面應讓消費者輕易找到想買的商品;並有知識淵博的銷售人員,回答消費者的種種問題,這些有溫度的體驗才是吸引消費者的重點,而非花費重大的成本於硬體和裝潢,徒然增加成本,而無助於增加營收。

 

此外,該調查發現新興國家的消費者雖然仍在實體商店消費,但使用行動支付的比率也快速增加,亞洲國家或地區比西方更快採用行動支付,比率最高的前五名為中國大陸(86%)、泰國(67%)、香港(64%)、越南(61%)和印尼(47%),相對地,ICT產業發達的臺灣到現在還流行用現金支付,行動支付都是外商的天下,政府怎能不覺汗顏?因此,政府應該配合民間的需求,協助實體店家採用簡單的行動支付方式,才能讓境外觀光客消費的意願和金額都能大幅提升,也有助於實體店面的營收增加,從而降低實體店面的空置率。

 

總之,實體店面是服務業的櫥窗,商圈的經營,除了要維持有溫度的服務之外,一定要與時俱進,結合數位科技,抓住消費者的心,甚至吸引境外的觀光客,把餅做大,商圈才有逆轉勝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觀察│思考創新經營之道 逆轉倒店潮
    臺北東區商圈店面近期頻傳「關店潮」,老店熄燈、商圈沒落,大量的空屋店面引發各界討論。
  • 觀察│課空店稅...會讓商圈更沒落
    業者表示是因為租金太高所致,造成東區店面空置率提高、夾娃娃機店大行其道的景象。 許多人於是認為臺北市的東區商圈已經沒落。面對此種憂慮,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立即反應是「考慮徵空店稅」,也就是對店面空置的房東徵收更高的房屋稅率,促使房東願意降價趕快把店面出租以迴避高稅率,藉此拉抬東區商圈。市府甚至積極規劃種種振興東區商圈的想法和策略。
  • 觀察│從夾娃娃機店談實體店轉型
    不過,進一步探索,雖說成本分攤及營運歸屬方式與過去不同,但夾娃娃機店在商業模式上並沒什麼巨大突破,各家店面不論在機臺、內容物、服務上也大同小異,何以形成風潮?主要因素應不在於消費者突然開始愛夾娃娃了,也不是這種店在商業模式上有創造出什麼樣的獨特價值,而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逐漸侵蝕了實體店面的生意。
  • 高雄知名商圈光芒不再?黃金店面淪為夾娃娃機店
    華夏經緯網12月29日訊:高雄市長韓國瑜走馬上任後,面臨民進黨執政留下的「爛攤子」,特別是高雄觀光產業更是一片瘡夷,有臺媒報導,臺灣最熱門商圈是漢神巨蛋,其正對面的黃金店面,如今都變成了夾娃娃機店,蕭條可想而知!
  • 7-11入豫的首批店面正在裝修,首店「相中」鄭州花園路商圈!
    近日,該品牌在豫首批店面正在裝修的消息傳出,在行業內掀起波瀾。 7-11店面「蒙面」裝修,首店或在花園路商圈 8月10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探訪7-11正弘城店時看到,該店面在與正弘城一路之隔的正弘藍堡灣·世璽中心一樓。
  • 「北華聯」店面易主丹尼斯,鄭州二七商圈能否重現輝煌
    昨日,鄭州最早形成的商圈——二七商圈又添重磅新聞,那就是北京華聯的店面「易主」。而買家,就是鄭州商場之王——丹尼斯。據報導稱,丹尼斯以超過八億的金額「拿下」了原北京華聯的店面。01鄭州最早的商圈說到鄭州最早的商圈,那非二七商圈莫屬了。
  • 歐盟因納瓦利內疑似中毒事件制裁俄羅斯個人和實體
    原標題:歐盟因納瓦利內疑似中毒事件制裁俄羅斯個人和實體 因今年8月發生的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疑似中毒事件,歐盟15日宣布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等6名個人和一家實體實施化學武器制裁。
  • 高雄景氣如何?新堀江商圈沒落一葉知秋
    除了境外旅客為主的六合夜市生意慘澹,曾是南部最大最著名的舶來品銷售地的高雄新堀江商圈,近年受到網購影響沒落,也因為發展重心轉移、人口移動、面臨市場競爭,熱鬧程度可說今非昔比。店家雖然轉為網絡為主,實體店面為輔,但生意如何?新堀江商店街永續發展協會執行長楊翔茗含蓄地說「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還撐得下去,」即可略知一二。
  • 臺灣旅遊業生意慘澹: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名攤吃老本苦撐
    商圈店面轉手頻率高   號稱全臺最大場的金鑽、凱旋夜市,曾佔地約1萬7000坪(1坪約3.3平方米),有1700多攤,但榮景不再。商圈店面空租、轉手頻率變高,「大家都在吃老本,苦撐待變」。   對於臺當局想要通過減稅刺激觀光的措施,業者大喊「開錯藥方!」多位攤商都說,希望臺當局恢復兩岸關係把市場做大,通過檢討「一例一休」制度,營造友善的經營環境才是良方。
  • 臺北士林商圈變身藝術文化商圈 打造旗艦店一條街
    臺北市士林商圈給人平價小吃聚集的印象將改觀,由於臺北市重大建設的臺北市藝術中心即將落成,吸引重量級國際品牌進駐士林商圈。同時,已落成的住宅案「圓山一號院」所附屬8間店面,2012年被國際私募基金豐泰地產買走,豐泰地產看好北市國際觀光城市發展方向,此8間店面也將促使士林商圈翻轉成國際級商圈的關鍵。
  • 臺北東區老商圈咋成了明日黃花?
    空置率急劇上升站在永福樓前,記者打量了下周圍的環境:這裡距離忠孝復興站僅百米左右,毗鄰遠東SOGO百貨,屬於東區商圈核心區。但如今,原為餐廳的二樓、三樓已人去樓空,一樓的臨街店面也大門緊閉。沿著忠孝東路前行,記者來到美國時尚品牌Forever 21的店面所在地。這家店在3月底關門歇業,也意味著這一品牌退出了臺灣市場。
  • 高租金壓垮老字號 折射臺灣店面危機
    新華社臺北2月22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近期,臺北許多知名老店因高租金被壓垮至停業關門,而部分知名商圈店面也陸續貼上招租字樣,折射出島內店面出租危機。  已在臺北東區經營41年的永福樓主打江浙菜系,是臺北人心中的東區美食地標,但該老字號飯店將於24日停業。
  • 網際網路外送平臺催生 低成本無店面的虛擬餐廳與雲廚房
    外送平臺業者正式進駐臺灣之後,外送服務隨著熱絡,連帶拉抬餐飲業績,不僅實體餐廳業績成長,還演變出所謂的「虛擬餐廳」,意指「低成本、無店面」的經營模式,店家不提供街邊店面讓民眾入內享用美食,為了省成本,有些虛擬餐廳業者只會租用一個小廚房來進行備餐,或者乾脆在自家廚房煮菜備料,從點餐到送餐,業者和客人都不會直接碰面接觸,一切都靠網路作業和外送員的服務。
  • 店面月租每坪1.87萬士林夜市實價新高
    華夏經緯網4月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根據實價揭露數據顯示,士林夜市鬧區的大東路上有戶店面實價揭露,22.51坪的店面月租42萬元(新臺幣,下同),換算每坪月租金1.87萬元,創下實價士林夜市租金單價的新高,目前應由彩妝店承租,去年9月創下每坪近1.8萬元高價的文林路店面,也由日系藥妝店承租,
  • 觀察│遠距工作學習開啟新競局
    從以上訊息可觀察到,不管長期在家上班是否會影響公司主管對部屬的管理,或者同仁之間社交關係的建立,可能產生一些不良的後遺症,抑或線上學習可能影響教學品質以及師生與同學間的實體互動,遠距上班與學習已成為在疫情中,甚至後疫情時代必然會實施的選項,而這些未來可能的社會生活新常態,對人才的吸引、對學生的招募,以及對遠距上班及教學軟體工具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
  • 【防骨鬆】紅樟芝子實體可預防骨質疏鬆
    北醫研究發現,國人熟知的紅樟芝子實體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預防骨質疏鬆,未來可望發展成中草藥,用來治療骨鬆。骨質疏鬆可說是健康的沈默殺手,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已經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同時也是65 歲以上老人罹患慢性病的第四位,死亡率相當高。最新研究發現紅樟芝子實體具有預防及改善骨質疏鬆的作用,對於停經婦女及年長者來說有相當大的幫助。
  • 疫情重創臺灣士林夜市觀光 「待租店面」衝破90間
    臺灣士林夜市受肺炎疫情影響,待租店面超過90間。(照片/遊定剛 拍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隨著陸客赴臺銳減、觀光景氣大不如前,臺北市東區近年許多名店,例:頂刮刮、永福樓等生意慘澹,像是骨牌效應般退出商圈。士林夜市可說是另一個漲租、退租潮的重災區。士林商圈理事長蘇文山接受《中時電子報》訪問表示「疫情嚴重影響商圈,逛街人潮少一半,目前待租店面突破90間」。
  • WCBA常規賽第二階段:首鋼女籃逆轉四川隊
    原標題:首鋼女籃逆轉四川隊   昨晚(14日晚),北京首鋼女籃在一度落後12分的不利局面下,以79比77逆轉擊敗四川遠達美樂隊,終結了連敗,取得了WCBA(中國女子籃球聯賽)常規賽第二階段的首勝。
  • 大陸遊客團沒了 臺北士林夜市80家店面空置待租
    臺北市指標市集、士林夜市受疫情嚴重衝擊,捷運劍潭站附近的文林路短短700米就有超過30家待租店面。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過去陸客來臺一定會去士林商圈,但這幾年團客個人遊都沒了,因此商家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