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山西靠什麼引進和留住人才

2020-12-18 澎湃新聞

「唯有優化創新生態,方能助推轉型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表示,山西轉型升級亟須用高新技術帶動高新產業發展。

12月1日至5日,吳光輝參加了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20位兩院院士、15位教授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把脈問診。

吳光輝與山西結緣已久。幾年前,他在一次課題調研中發現,山西有很強的航空航天發展願望,也有很好的基礎條件。此後,他與山西學界和產業界的交流合作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吳光輝與山西的情緣,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山西人才環境的吸引力。而他參加的此次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則從另一個角度映射著山西建設人才強省、優化創新生態的堅實步伐。

擁抱人才 擁抱創新

「在山西各地調研中,深刻感受到無論國企還是民企,轉型意願都非常強烈。」來自廈門大學的80後教授李劍鋒建議,要大膽使用人才,鼓勵高校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結合特色產學研發展實體經濟或者開展產業化應用。

作為資源大省,山西經濟增長曾有較長時期高度依賴煤炭產業。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勉勵山西「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並提出「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等明確要求。

轉型發展,是山西發展的根本出路。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山西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2020年6月3日,《山西省建設人才強省優化創新生態的若干舉措》(人才新政「12條」)正式出臺,全面優化人才政策,並將人才工作納入省年度目標責任專項考核,逐級壓實各級黨組織抓第一資源政治責任,發出山西重視第一資源的「最強音」。

使命在前,唯有勠力同心。12月1日,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專家諮詢服務活動山西行啟動儀式上講話時,重點介紹了山西致力創新驅動、加快轉型發展有關情況。他表示,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搭好「事業平臺」,張開雙臂擁抱人才、擁抱科技、擁抱創新,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打開思路 少走彎路

連日來,山西水塔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六味齋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一線科研人員興奮不已。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堅等一流專家來到他們中間,與他們座談交流,共同為山西省食醋工程技術把脈問診。

在5天的諮詢服務活動中,院士專家們分赴山西各地,充分發揮各自專長,為各行各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支招出力、獻計獻策。

「有機顯示屏產業前景廣闊,從長遠來看這個新興產業的蛋糕非常大,你們完全可以從中分一杯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雲圻在調研中建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韓傑才則強調:「要想發展高新產業,山西必須要有一個會聚人才的平臺,圍繞著資源稟賦、圍繞著創新要素提前謀劃布局。」

「在規劃高新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煤和鋼是山西最重要的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劉正東認為,「一定要辦好本地的大學和科研院所,支持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創新。」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幾天來,院士專家們結合專業領域,圍繞一流創新生態培育、「雙一流」高校學科建設、科研平臺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課題,為山西獻策支招,進一步堅定了山西各界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蹚新路的信心和決心。

「院士專家的這些真知灼見,真是號準了我們的脈。」山西各地各行業的科研人員深感受益匪淺,「他們往往用一句話就捅破了窗戶紙,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柔性用才 項目引才

在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術所長蔡榮根與師生們座談交流、暢所欲言。「蔡榮根院士解答了一段時間以來困擾我們的幾個重要問題。」山西大學教授鄭耀輝說,「我們會以這次活動為開端,與院士團隊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共同推動山西在大科學裝置布局中取得從『0到1』的突破。」

在工業重鎮臨汾,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徐文青一行為工業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專家們的到來,為我們下一步改善源頭治理提供了寶貴意見,我們完全可以實現科技治汙。」山西通才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銳信心十足。

「在我們轉型發展最吃力的時候,專家們帶來了『科技及時雨』。下一步,我們要和專家們保持密切聯繫,在產業發展和環保治理方面深入合作交流。」臨汾市副市長潘海燕表示。

如何把人才引進來、留下來,是處在轉型升級中的山西必須破解的現實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創新機制用才,加大「柔性用才、項目引才」力度,推行多種靈活用才方式。2019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航空航天研究院)正式成立,吳光輝院士出任首席學科帶頭人。

創優環境引才育才,加力補上人才短板,以人才窪地助推創新高地建設,已成山西各界共識。2020年,山西人才工作頻出重拳:首次組團赴清華、北大開展人才引進暨選調生政策宣介活動,首次承辦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制定出臺《山西省「一事一議」支持人才發展實施辦法》,首次啟動全省人才宣傳服務月活動。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山西的創新創業環境早已今非昔比,對人才工作的支持政策也日益完善,這正是高端人才同赴山西、共話美好未來的信心來源。」吳光輝說。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原標題:《光明日報:山西靠什麼引進和留住人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太原引進2000多名碩博士,網友回復:這是對高層次人才有誤解嗎?
    山西周藍2000多名碩博士生,大批量的引進人才,同樣提高了門檻。但是得到的統一回復就是待遇不行,留不住人!現在可以說各省市城市都在引進人才,搶人才出臺了很多的政策。有關於太原引進高層次人才起點確實非常的高,必須是碩士生起步,就連985、211重點大學的本科生都不符合。
  • 2020山西太原理工大學人才引進公告
    其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坐落於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太原。1953年,學校獨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學院,直屬國家高教部;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
  • 山西在長三角地區高校舉辦人才引進暨選調生政策宣介活動
    12月18日至19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曲孝麗帶隊赴上海,舉辦山西省面向長三角地區高校人才引進暨選調生政策宣介會。曲孝麗作主旨宣講,誠摯邀請長三角地區高層次人才和優秀畢業生把山西作為成就人生夢想之地,逐夢新時代、共建新山西。
  • 大冶五年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000餘人
    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人才是支撐。近年來,該市大力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全市人才隊伍總量7萬餘人,擁有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人才7000餘人,聚集各類專家、高層次人才近700人。其中,近5年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000餘人。
  • 光明日報刊文:如何讓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
    對此,《意見》要求,高校要精準提出人才招聘和引進崗位需求,堅持人崗相適原則延攬人才,不將人才稱號作為硬性指標,不針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發布「明碼標價」的招聘廣告。要統籌用好國內外人才資源,不將國(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
  • 小鄉村靠什麼留住了清華大學畢業的大學生?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鄉村靠什麼留住了清華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帶淋浴間的公共廁所、供遊人使用的共享單車、整潔的河邊長廊……這裡是黑龍江鐵力市東部的工農鄉北星村。依託於鐵力市工農鄉北星村鄰山環水、交通便利等優勢,這裡大力發展「田園生態民宿遊」。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朱松巖紮根在這裡,成為工農鄉黨委書記。
  • 2020山西右玉縣引進右玉籍高學歷人才公告
    為了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加快人才引進步伐,鼓勵和引導右玉籍高層次人才回家鄉幹事創業,經縣委研究並經朔州市委組織部批准,決定引進右玉籍高學歷人才。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一、引進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堅持公開公正、專業對口或相近、擇優聘用的原則,堅持按需設崗、按編引進的原則,引進右玉籍高學歷人才。
  • 2020山西太原市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公告【招2408人】
    2020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輔導課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聚焦「六新」要求,深入推進人才興市戰略,市委、市政府決定面向海內外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2408人。
  • 山西重金加碼人才引進 博士畢業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來晉工作將予以...
    8月26日,記者從山西省財政廳獲悉,該廳日前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獎勵博士畢業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來晉工作實施辦法》(簡稱《辦法》),重金加碼人才引進,且上述一次性生活補貼為稅後所得。此前,山西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取消現行的對博士生畢業學校的規定及推薦程序規定,凡上述用人單位考察後自主決定聘用的,均可享受規定的獎勵政策。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特別報導丨山西文化產業園:「留住...
    保護傳統古村落,留住鄉愁,其實就是留住我們的根。傳統村落是農耕社會的遺產,同時又飽含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它們實質上是一種露天博物館。今天,「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帶你走進一處具有露天博物館性質的地方——位於晉中市太谷區的山西文化產業園。
  • 高校人才稱號不是劃分等級的標準-光明日報-光明網
    授予和使用人才稱號的目的是賦予人才榮譽、使命和責任,為廣大人才樹立成長標杆,激勵和引導人才強化使命擔當。    給人才稱號,但不貼標籤,不將稱號利益化,這是此次發文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破除「唯帽子」論的重要內容,強調不能再以學術頭銜、「帽子」論人才。我國推出各項人才計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給入選計劃的學者一定的資助,讓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研究水平。
  • 【光明日報】大學生足球人才成長記——北理工足球隊的「範本」意義
  • 海南密集出臺各項人才政策 人才引進步伐提速
    放開畢業生落戶限制—— 築建自貿港人才「蓄水池」 年輕的高校畢業生是未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力軍,吸引留住大量畢業生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相當於為自貿港建設構建一座人才「蓄水池」。 為吸引留住更多高校畢業生在海南就業創業,培養儲備更多適應自貿港建設的人才,省人社廳、省委人才發展局等多部門6月19日聯合印發《吸引留住高校畢業生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提出,將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允許離校三年內的全日制本科學歷及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在海南省先落戶後就業(三沙市除外),相應享受引進人才落戶待遇。
  • 無錫跨越:產業為基 人才為舵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 蘇 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 楠 孫倩茹  當新經濟、新業態持續煥發生機時,人才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
  • 山西晚報獨家專訪「中國戲曲主持第一人」白燕升:再回山西,不做...
    日前,山西省「一事一議」支持人才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採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辦法,支持山西傳媒學院成功引進「中國戲曲主持第一人」白燕升及其創新創作團隊。這是山西省通過該辦法成功引進的首個高端人才團隊,不僅將白燕升團隊全體成員入編山西傳媒學院,並為其團隊提供50萬元科研經費,而且符合條件的團隊成員將享受山西省人才引進獎勵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 沃倫伯格:創造一個富有挑戰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
    東方網記者李娜10月27日報導: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成員雅各布·沃倫伯格在回答記者提問中表示,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人才向海外流失的問題,而創造一個有趣的且富有挑戰力的城市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據了解,中國有一半的留學生都傾向定居在國外,造成了一定的人才流失,在城市的國際化進程中,勢必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 阿拉坦倉委員(內蒙古師範大學校長) :大力支持民族地區高端人才引進
    因學科、專業建設滯緩,所培養人才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剛需。而經濟欠發達等因素又導致這些高校很難引進高端人才,嚴重製約民族地區發展。建議出臺民族教育持續發展新一輪五年規劃,進一步提高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持續改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並結合民族地區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增設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大力支持民族地區高端人才引進,加大資金投入。
  • MBA職場:企業如何留住好的人才
    要認同別人對企業的貢獻,認同別人應有的地位和尊嚴。沒有這些東西,要留住關鍵人才是很困難的。人家不是在向你討飯,而是在幫助你共同發展。這是一。二,企業大了再也不能想到哪做到哪,而是要有計劃和規劃,要有戰略和長遠打算。經營管理要制度化規範化,要實施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靠制度來管理,而不是靠一兩個人來說話。要認識到在大企業中,個人的絕對權威地位是下降了,團隊的作用是提升了。團隊當然就不是老闆一個人了。
  •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摸索出一套留住優秀人才好辦法
    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醫療人才流失現象的時候,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的人才庫卻比較「充盈」,甚至還出現了人才「雁北飛」的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以來,醫院博士人才還翻了一倍。「不想走!」
  • 為快遞小哥獲評高層次人才點讚,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住人才
    從人才評價制度層面肯定快遞物流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多元的上升渠道,也顯示出社會對於整個行業價值的認可。當這樣的高層次人才不斷湧現,無疑將加快推動快遞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湧現,人才評價體系也隨之更新擴容。